02.29 王莽建立的新朝算漢朝的一部分嗎?

史事春秋


我是史地紋身,我來回答。

在傳統的“家國史觀”中,王莽、武周這些政權的性質是很難解釋圓滿的。有必要引入“帝國史觀”來解讀。

家國史觀,就是二十五史,就是一家一姓一王朝,一旦改了家姓,就視作亡國。

帝國史觀,不看家姓,看的是政權的延續和繼承。司馬代曹,朝中皆舊人;隋代北周是老丈人取代女婿,唐代隋則是姨夫取代外甥;趙匡胤黃袍加身,取的是拜把子兄弟的天下……這些國號更迭,並不是統治集團大換血,而只是上面領導換人了,大家在下面該幹嘛還幹嘛。

所以,“家國史觀”是最高統治者的史觀,而“帝國史觀”則更接近我們這個世界的客觀存在。

用“家國史觀”來看王莽,那就是一本扯不清的糊塗賬;而用“帝國史觀”來看的話,就很清晰了:王莽的新政權,和之後的東漢、之前的西漢,甚至更早的秦,都屬於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的權力,是從貴族手中奪來的。所以,第一帝國在權力分配上的核心要旨,始終都是如何避免出現新的貴族。

秦始皇用法家,立郡縣,徹底剿滅了舊貴族。

項羽是始皇帝的反動,重新分封諸侯。

劉邦選擇了折中方案,秦始皇郡縣+項羽封國。

文景繼承之,用黃老之術來和稀泥,誰都不得罪,慢慢拖時間,然後削藩。

劉徹完成了最後一擊,獨尊儒術,從思想上把貴族存在的土壤鏟了個乾乾淨淨。至此,舊式貴族不再是第一帝國的權力威脅。

舊貴族徹底死翹翹了,空缺出來的權力去了哪裡?顯然,帝國需要新的權力分配方案,皇帝要搞清楚一個基本問題:誰才是最高權力的同盟?

早在劉邦時代就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外人不可信,乾脆用身邊人吧。身邊人也要分親疏,用疏不用親。於是外戚開始掌權,叔叔靠邊站,舅舅來當家。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而王莽,就是舅舅權力的巔峰。

舅舅王莽倒臺後,權力又回到姓劉的手裡。這次姓劉的接受王莽的教訓,開始引用更身邊、更疏遠的人(宦官)來制衡外戚,兩派權力此起彼伏,越演越烈,以至於開始肉體消滅。就好比兩個玩家玩遊戲,誰贏了就扇對方一個大耳光,這麼玩肯定容易著急上火啊,以至於玩到最後大家翻了臉,把第一帝國的牌桌都掀翻了。全劇終。

這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這是一部中華第一帝國權力分配揀屎。

王莽是這個故事中的需要一環節,承上,啟下,缺了這一環,故事講不通:東漢為啥愛重用宦官?怕再出現王莽啊。

所以我的結論是:

王莽的新朝當然不是漢朝的一部分,但卻是中華第一帝國不可或缺的一環。

至於王莽都做了些什麼,不要總是故弄玄虛,講什麼穿越之類的屁話,這會拉低中國人的智商。把王莽的作為放到一個鳩佔鵲巢來當家的舅舅身上來看,其實也不算誇張。

回答完畢。


史地紋身


王莽篡漢指的是西漢末年王莽篡奪漢朝政權建立新朝,與西漢、東漢合稱漢朝

西漢朝政自漢武帝后皆外戚專政,漢元帝皇后王政君攝政,輔佐了四個皇帝,洽洽王政君皇后又是外戚王莽的姑母,王莽這個人誠服很深,為人謙和,十分儉樸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贊王莽。所以很受姑母王政君的器重,最初王莽開始恭謹勤勞,日日夜夜的工作,他廣結名士和將相大臣,深得人心,門廳街市,來投奔他的讓就很多。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一概收用,讓他們做官。

王莽篡漢,自漢哀帝死後,王莽官居大司馬,以太后名義執掌軍政大權,立漢平帝,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后,漸漸在朝中大權獨攬。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後,皇太子孺只有2歲,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為"攝皇帝",自稱"予"。這是東郡太守翟義及槐里人趙明、霍鴻起兵反王莽,聲勢浩大,王莽派王邑平息,稱帝之心浮現。此時世面上“讖緯禪”之說盛行,符命、圖書,層出不窮,如"求賢讓位"、"漢歷中衰,當更受命"、"天告帝符,獻者封侯",王莽則大加利用,獻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有個叫哀章之人,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王莽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銜,次日王莽則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皇帝位,定國號為"新",王莽年以五十四歲。自此西漢滅亡。

王莽的新朝政策,實行老古法周禮代政治為理想,變法大肆改革,號為新政,首先國家經濟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屬,五均賒貸,六筦政策,即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利用公權力控制市場經濟,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下至人民養生嫁娶,官室封國、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皆依周禮,一系列改革,充滿理想。但是百姓未受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驟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王田"、"私屬",影響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劉姓宗室失去權位,自然引起不滿和抵制。王莽看不起邊疆諸國,野蠻無文明,削王為侯,致使邊疆亂起,不得平息。王莽達到了他的託古改制、篡漢自立的政治野心, 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計八年,中國曆朝除了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首例。

王莽篡漢自立為皇帝后,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先後頒發了一些詔令,從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著手進行改制,這在歷史上叫做"王莽改制"。王莽改制改革思想和謀求私利的野心常常結合在一起,使改革的內容十分混亂,其結果是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這些改革,有些措施觸到了當時社會重大問題,但並沒有起到維護王莽政權的作用。相反,改制或多或少觸及了大地主商人的利益,加劇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制度本身的弊病,給人民帶來了更大的災難。因此很快導致了王莽政權的覆滅。加之公元17年(天鳳四年),全國發生蝗、旱災,饑荒四起。王莽叫百姓煮草根代糧充飢—無效。饑民暴亂,赤眉、綠林軍相繼揭竿而起。在公元23年,綠林軍一支勁旅起事軍攻入長安,商人杜吳殺了王莽,校尉公賓斬掉王莽的頭顱,懸掛在城市之中,結束了新朝15年的歷史。

從這個故事告訴: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進一步強化人心的收攏,架空太皇太后王政君,最終走向人生的巔峰。王莽篡漢是西漢末年曆史第一個過程,中間的轉折點,並不代表西漢的結束,奠定新的王朝開始建立—東漢。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後裔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合稱漢朝。


古代君


王莽建立的新朝屬於新生政權,不能和西漢混為一談,而且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而且東漢的建立是軍事戰爭建立的,又屬於一個新的政權,而且東漢建立者與西漢屬於很偏遠的皇族,並不是西漢受命的皇位繼承人




麻雀z


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一個完整獨立的朝代了,西漢正式滅亡。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漢歷寅正為醜正,改元始建國,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王莽即“新始祖”,簡稱新帝。駕崩後,諡號為“建興皇帝”。至此,西漢滅亡。

綠林軍於地皇四年(23年)擁立漢宗室劉玄為帝,恢復漢朝國號,建元更始,史稱更始帝。新朝滅亡,共:1國祚,15年。

王莽稱帝后進行了多項改革,其中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後期以來土地兼併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禁賞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稱帝建朝後,卻因為頒佈的革新政策,觸犯了大地主、士族的利益,最終被推翻。在史書上王莽一直被稱為篡漢逆賊,所建立的朝代也不被人承認,直到近代王莽本人的歷史才得到洗白。而那些新奇的政策,令很多人至今以為王莽是穿越的。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因為傳統史觀相對於通過戰爭革命取得政權,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家誤認為是“偽君子”。到了清朝時期對王莽的評價才有所改變。

王莽所創的朝代 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湧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託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時時樂天天樂


王莽篡奪了漢室,他所建立的政權自然不能算是漢朝了。新朝竊取漢朝大權,就像趙匡胤竊取後周大權一樣,新朝應該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朝代。而有的人認為新朝存在的時間太短,只有一個皇帝,而且漢朝也不承認新朝曾經存在過。那是因為中國曆代的修史慣例都是後一個朝代給前一個朝代修史,而王莽的新朝又是被劉秀推翻,重新恢復漢朝統治.王莽建立的新朝是處在西漢和東漢兩個朝代的中間.兩漢都是劉姓同宗同脈皇帝,當時的國號都一樣,都是漢.既然西漢和東漢都是漢朝,是一家的.因此東漢統治者怎麼能容許他們先祖的基業被外人篡奪,肯定記載在歷史中的也不會承認王莽建立的新朝。



唯心肆愛


因為王莽作為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孝平皇后王氏的父親,他開創了外戚成功篡位的先例

後世也有很多這樣的成功例子,比如說魏文帝曹丕(東漢獻穆皇后曹節、貴妃曹憲、曹華的哥哥)、大楚皇帝桓玄(他的嫡母――南康公主司馬興男是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堂姑)、宋武帝劉裕(他的兒媳婦司馬茂英是東晉海鹽公主)、齊高帝蕭道成(他與劉宋孝懿太后蕭文壽同族)、隋文帝楊堅(他的大姨子獨孤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嫂子,同時北周天元皇后楊麗華是隋文帝楊堅的女兒)、唐高祖李淵(隋煬帝楊廣的表兄)、宋太祖趙匡胤(他的弟媳婦符氏是後周宣慈太后符氏的妹妹)。

而王莽雖然以外戚身份自己做了“新朝”的開國皇帝,但是他也很快就成了亡國之君,類似的例子就是大楚皇帝桓玄,所以如果後世的王朝承認了王莽建立的“新朝”的合法性的話,那麼就可能給一些強勢的外戚家一種錯覺:

“就算我以外戚身份篡位成功後不久被滅了,我的王朝也一樣能成為正統王朝,如果萬一我的王朝成功延續了幾代人的話,那麼我豈不是也可以流芳百世了嗎?”

我們要知道歷史上出過很多比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家族更強勢的外戚家族的,比如說東漢和熹皇后鄧綏的哥哥鄧騭、東漢順烈皇后梁妠的哥哥梁冀、西晉武悼皇后楊芷的父親楊駿、西晉惠皇后賈南風的外甥賈謐、西晉襄城公主司馬氏的丈夫王敦、東晉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大哥庾亮、東晉康獻皇后褚蒜子的舅舅謝尚、大唐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等人所代表的家族都是曾經強盛一時,甚至立下赫赫戰功的外戚家族的,比如說東晉康獻皇后褚蒜子的母族“陳郡謝氏”就是典型的功勳卓著的外戚家族的例子。

又因為孝元皇后王政君也有臨朝稱制的經歷,所以像上文提到的和熹皇后鄧綏、順烈皇后梁妠、惠皇后賈南風、明穆皇后庾文君、康獻皇后褚蒜子這幾位也一樣曾經臨朝過的太后、皇后們的家族成員豈不是要有更大的野心,更多的幻想了嗎?

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安漢公王莽建立的“新朝”不被後世的正統王朝的朝廷所承認,但是某些僭越稱帝的亂世軍閥卻喜歡利用“新朝”的“遺物”來證明自身稱帝的合法性的,比如說西晉末年的漢國光文帝劉淵就是因為自稱從汾水中得到了“新朝”的“傳國玉璽”後,所以劉淵才敢公然僭越稱帝,來挑戰晉懷帝司馬熾的正統性的,不然之前的漢國光文帝劉淵也只是做“漢王”罷了。

當年漢平帝劉衎即位後,已經是“安漢公”的王莽之所以會把女兒王氏嫁給漢平帝劉衎為皇后,也是因為安漢公王莽想要模仿之前的大將軍霍光把女兒霍成君嫁給漢宣帝劉詢為皇后的故事罷了,然而霍光的家族最後可是被西漢朝廷滅的連女眷都不剩的,難道後世的那些曾經強盛一時的外戚家族不會“引以為戒”嗎?

如果做權臣和篡位的結局都是抄家滅門,而篡位成功後就算只傳了一代人也可以成為合法的王朝的話,那麼為什麼不乾脆直接篡位稱帝呢?

正因為如此,所以不僅王莽的“新朝”不被後世統治者承認,就連武則天建立的“周朝”也不被司馬光等史官承認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將武周的歷史也全部歸入“唐紀”,而稱呼武則天也只是“則天順聖皇后”,也就是說司馬光等人仍然只是把武則天當成其他的臨朝稱制的太后來記載的。


孤獨的始皇


王莽建立的新朝應該是漢朝的一部分,因為王莽的帝位不是通過起義,戰爭而得來的。雖然是篡位而來,卻是完整的接過了漢朝的衣缽,屬於整建制的接管。後來王莽改了國號,名義上有了變化,但實體並沒有變化。唐朝時期的武則天在這一點上很相似,雖然也是改了國號,卻也是屬於整建制接管唐朝的實體。所以現在也沒有把武則天時期和唐朝單獨的分割出來。現在對王莽的新朝時期也是一樣沒有完全的分割,大都還是喜歡稱為西漢末年王莽時期。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從嚴格的歷史層面上看來,王莽的新朝不是漢朝的一部分。但是王莽的朝代在漢光武帝繼位後被廢除,所以在如今的歷史資料和王朝順序中將王莽的在位時期附屬在西漢後用以註明。

王莽繼位前後,已經從國家法律的層面撤銷漢朝的存在。。《漢書》記載:“始建國元年正月朔,莽帥(率)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璽韍,上太皇太后,順符命,去漢號焉”。並且王莽還將漢末帝孺子嬰降為臣子,他還特意下詔:“諮爾嬰,昔皇天右(佑)乃太祖,歷世十二,享國二百一十載,歷數在於予躬。封爾為定安公,永為新室賓。放戲(嗚呼)!敬天之休,往踐乃位,毋廢予命。”又曰:“其以平原、安德、漯陰、鬲、重丘,凡戶萬,地方百里,為定安公國。立漢祖宗之廟於其國,與周後並,行其正朔,服色。世世以事其祖宗,永以命德茂功,享歷代之祀焉。以孝平皇后為定安太后。”從此以後西漢皇朝的法統徹底終結,在法律層面上消失了。

如果不是漢光武帝也是西漢的皇族後裔,那麼漢朝的旗幟就可能再也不會重新飄揚起來。因為就當時的國家理論上來講,劉秀追認西漢元帝為父皇,那麼就不會承認新莽政權,所以漢光武帝登基詔書言明王莽是篡逆:“"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顧降命,屬秀黎元,為人父母,秀不敢當。群下百辟,不謀同辭,鹹曰:'王莽篡位,秀髮憤興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秀猶固辭,至於再,至於三。群下僉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如此一來,劉秀的法統就得以確定下來,國家政權也得以穩定。


經典守望者


我是八零後愛做夢!我來回答:

觀點:王莽是篡漢者,也就是王莽是盜取了漢朝,自己稱帝,建立“新”國,不屬於漢朝。


這不是我做夢給出的答案,這是歷史給我留下的答案!

資治通鑑的的記載,王莽篡漢。

公元9年春,王莽正式建國,也去掉了漢朝的國號。由此可以看出,王莽建立的“新”,並不是年號,而是真真正正的國號,是一個朝代,原有的漢朝已經滅國,就如同那蠟燭已經熄滅,即使後來有劉氏宗親的漢光武帝劉秀重新點燃,但他們並不是父傳子承,也不是兄終弟及,而是追認是劉邦的9世孫,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在沒信息或技術發達的古代,這是無法鑑定的。雖然劉秀建立的王朝也是漢,但畢竟與西漢的關係甚遠,所以史學家根據他們都城的地理位置,稱劉秀建立的漢朝為“東漢”。

資治通鑑,王莽索要傳國玉璽。

王莽依靠自己姑母王政君慢慢的掌控朝廷,後來王莽的女兒也進了皇宮成為了皇后,王莽成為權傾朝野的權臣。但王莽並沒有滿足,有讓親信上湊封王莽了“攝皇帝”,也就是假皇帝,繼而有變成了“真皇帝”。為了王朝的正統,王莽向自己的姑母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以顯示“新”朝的合法話,合理話。要知道玉璽在古代是天子的象徵,臣子掌握玉璽,不是宦官,就是反叛,顯然王莽是後者。

所以綜上所述,王莽建立“新”朝,就是建立了一個朝代,即使“新”王朝的朝代壽命很短,但是確實是一個新的開端,並不屬於漢朝。


八零後愛做夢


新朝算不算一個獨立的朝代,在正史上是有爭議的。在史書上王莽一直被稱為篡漢逆賊,所建立的朝代也不被人承認,直到近代王莽本人的歷史才得到洗白。而那些新奇的政策,令很多人至今以為王莽是穿越的。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禪讓稱帝成功的先河,因為傳統史觀相對於通過戰爭革命取得政權,比較鄙棄禪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所以王莽一直被中國史學家誤認為是“偽君子”。中國古代史學家對新朝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尤其是《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後世亦是按漢書觀點評價王莽,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有所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