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不是幸运,不是奇迹,也不是天生。

那学霸是怎么修炼成的?

——虎妈


作者 | 夏天

来源 | 男孩派(洞见旗下账号)


2月22日,一条“北大考研成绩”的帖子,被顶上微博热搜,报名北大的考生们纷纷在评论区晒出自己的成绩单。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而我作为一个曾经的考研亲历者,更是,又扎心,又开了眼界。

北大,中国的Top2。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341万考研大军中只有3164人有幸进入北大深造,概率不足千分之一,一万个人只有9个人被录取。

迈过哀鸿遍野,才能爬上金字塔尖。

哥伦比亚大学有一条训言说:

伟大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赢来的。

所以,吃过一堑的我抱着一寻究竟的心,在这篇帖子里探寻:

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想要特别优秀,先要特别努力

一位叫“Road”的考生,今年以402分的好成绩,拔得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课第一名。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但你一定想不到,这样一个学霸并不是一路优秀。

曾经他只是一个普通院校的学生,刚毕业时年轻气盛,直到一次打击后,决定毅然奔赴北京,开启考研之路。

为了节省通勤时间,他就住在北大附近。

为了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他在备考的一年中总共看了学术专著120本。

不管课本有多难啃,内容有多艰涩,他都强逼着自己读下去,从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并做好读书笔记。

他到北大旁听了4门课,在慕课上安排了8门,只要有机会,就跑去参加北大的学术会议。

看书学习的地点从国图的基藏馆,到北大的图书馆,再到北大的自习室。

见过图书馆的十二时辰,见过宿舍的早晚凌晨。

写掉了300多支笔,用掉了近20斤草稿纸,几乎坐遍了图书馆的每一个位置。

9个月的时间,每天不低于14个小时的学习,扔掉所有智能电子产品,只允许自己使用老年机作为闹钟和与家人保持简单联系。

没有谁的幸运是凭空而来的,只有当你足够努力,才会足够幸运。

拼命努力的人,命运从不会辜负他。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天赋、运气,而是选择的勇气,奋斗的决心,坚持的毅力以及对抗一切惰性的破釜沉舟。

有句话说,这世上所有的好,总结起来,也不过“得偿所愿”四个字。

没有吃过那么多苦,没有受过那么多罪,没有扛过那么多崩溃的瞬间,没有把自己逼到过“退无可退”的境地,哪会那么轻易的“得偿所愿。”

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想要特别优秀,先要特别努力。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只要没被打倒,一切都是乾坤未定

做一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

能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才能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

知乎上有一位匿名用户,分享了自己三战北大的心路历程。

她从大三开始准备考研,因为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唯有靠努力往前走。

所以,她在新学期第一个月,就自学完本学期所有的公共课以及专业课程,余下的所有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备考。

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几乎把专业课教材背了下来,把6级英语单词从头到尾默写出来。

她全身心投入,孤军奋战,她志在必得,却一战失败。

经历过一段短暂的痛苦,不甘心的她在毕业典礼结束后,直接把自己的行李邮寄到北京,重新开启了第二年的背水一战。

遗憾的是,因为考试时发生了一点意外,令她发挥失常,她以两分之差与北大失之交臂。

她说,那段时间经历的折磨非人,“活得像条狗,笑着默默承受。”

两个月后,她又一次拿起书本,第三次备战北大。

苦心人,天不负。这次她以专业第一、总分第三的好成绩,考入北大金融系。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看过这样一句话: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有梦想的人很多,能为梦想坚持努力的人不多。

能在对未来的不确定和不安全感中,依旧坚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其实,大多数人的平庸都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的轻言放弃。

鲁迅曾说:“不耻最后。”

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经历挫败,但最终一定可以到达所向往的目标。

只要一刻没被打倒,一切都是乾坤未定。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心之所向,无往不成

在很多人的定义里,梦想就是想想而已,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但苏霍姆林斯基说: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深以为然。


“志不强者,智不达”,一个人对梦想的渴望程度与他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息息相关。

一个人,拥有梦想和目标,才能拥有了强大的内驱力。

内驱力会帮你挡住诱惑,战胜懒惰,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而内驱力不足的人,在学习或是生活中,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

对于孩子来说,即使把监督、督促、奖励、惩罚等手段都用上,也很难让他们主动地学习。

因此,“内驱力”才是那些优秀的孩子最厉害的地方。

那么,我们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呢?

1. 发现孩子的渴望。

古语有云:信为欲依,欲为勤依。

如果没有真正的渴望,学习提不起劲是很正常的。

当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的时候,家长放下身段,好好和孩子沟通,尽力去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是什么,然后,有的放矢地点燃它。

无论是孩子想要的一件玩具,一笔奖金,一场旅行,还是孩子间的小小虚荣心,好胜心,都可以成为让孩子开始学习的理由。

2. 及时反馈,记录学习进度。

马拉松选手都知道:周围观众的加油,能在冲刺阶段带来巨大的力量。

因此,家长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及时记录孩子的学习进度,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这都有助于孩子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

曼德拉总统说:在事情完成之前,总是看起来不可能做到。

当我们降低期待,允许孩子一点点进步,让孩子形成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星星之火也能燎原。

北大考研成绩公布,评论区炸了:那些优秀的孩子,到底厉害在哪?

3. 培养学习的习惯。

如果想要孩子自律去学习,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科学研究:意志力和肌肉力一样,一天之中会越耗越少,而习惯是不用意志力的。

就像董卿,从小爱读书的习惯,使她直到现在,无论工作到多晚,依旧坚持睡前读书一小时。

培养习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给孩子定下做固定事的时间,确保不管如何都要执行下去,慢慢就会变成习惯,自动运行。

4. 让孩子身边充满正能量。

孩子身边的人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因此,让孩子多和喜欢学习,积极向上的朋友相处,就能获得激励,共同学习进步。

当然,这里面也应包含父母自己作为影响者去影响孩子。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就是培养一个孩子拥有各种优秀的能力。

而“内驱力”是所有能力的核心。

如果孩子有想达到的目标,想成为的人,想去的远方,你不要不以为然,保护好它,优秀不期而至。


*本文系男孩派(洞见旗下账号),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120万精英家长都已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