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合理“關注”疫情而不“專注”疫情,才是好心情的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到抗擊疫情的行動中。疫情的到來,打亂了人們平靜而安詳的生活,緊張、焦慮、恐慌等情緒反應影響到心理健康。

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已進入總攻階段,為給普通民眾、居家隔離人員、精神障礙患者,新冠肺炎患者和一線醫務人員提供相應的心理調適,幫助大家理性、積極的面對疫情,迴歸正常生活秩序,寶雞人民廣播電臺音樂廣播與寶雞市精神衛生中心聯合推出專欄《抗擊疫情“心”知識》,助廣大群眾戰勝這場特殊的“情緒瘟疫”。


合理“關注”疫情而不“專注”疫情,才是好心情的保障

每個人面對本次疫情或者說面對過去歷史上發生的災難,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心理反應。比如,每天第一件事打開手機看疫情信息,看多少人感染了,多少人疑似病例了,多少人死亡了,多少人治癒了等等。表現心情急躁、容易發火;嘴上說不怕,心裡實際很恐慌。尤其是從過年以來除了上班的,幾乎所有人處於居家隔離狀態,更會表現出一些不好的情緒反應。

合理關注疫情而不專注疫情

心理疾患的人群面對外界刺激容易出現不好的心理反應,因此,我們要關注疫情,關注什麼?關注治療效果及官方信息。傳染病對人類來說並不新鮮,自從地球上有了人類,就和傳染病的鬥爭分不開。因此,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講,防控各種各樣傳染病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一種常態。從小吃糖丸、打疫苗,每年冬春季打流感疫苗,還有注射狂犬疫苗等等,就是預防接種,都是為了預防傳染病。因此,我們的生活時刻在預防傳染病,這已經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那麼這一次疫情為什麼許多人產生了恐慌的情緒呢?

合理“關注”疫情而不“專注”疫情,才是好心情的保障

這是因為平時不關注自身健康,將自己從小的預防接種和給孩子的預防接種等等這些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沒有認真思考過,因此,對傳染病的基本知識無知,就會產生恐慌。對各種信息不能有效過濾,容易出現誤解或過度解讀,就會想當然的對疫情產生恐慌情緒。

所以,我們建議要合理關注疫情,傳染病的知識是專業中的專業,因此不懂的不要隨便猜想,也不要隨便問身邊人,要問,就打電話詢問各醫院和疾控中心公佈的諮詢電話。

合理“關注”疫情而不“專注”疫情,才是好心情的保障


應對本次疫情,從國家、單位、個人層面分工不同。疫情的預防、控制有各級指揮部、醫療專業人員和各級各類科研人員,廣大群眾需要做的居家隔離、戴口罩。

具體有這麼幾點(1)聽從社區、單位指揮;(2)做好個人防護;(3)注意飲食營養、膳食補充、適當鍛鍊;(4)出現問題及時諮詢就可以了。

合理“關注”疫情而不“專注”疫情,才是好心情的保障

怎樣調整失衡心態?

(1)趁著這個機會來讀書、學習科學知識;舉一個例子,比如什麼叫“飛沫傳播”、什麼叫“密切接觸”、什麼叫“氣溶膠”,這些知識百度上都有,一分鐘就能看到。現在成人能安心讀書的人很少了,學習變成了應付差事,實際上適當的關注科學知識是充實自己,為自己增加心理抵抗力。

(2)趁著這個時段調整飲食結構,之前多數人的飲食結構是不健康的,低營養的,現在正好調整,比如中國營養學會的“膳食寶塔”、健康素養的“三減三健”,都規定了怎樣科學合理飲食的方法,這些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法平時關注的人不多,這個階段關注一下,正好彌補之前的飲食缺陷,飲食營養得到提升,身體健康,任何傳染病都能平穩應對。

(3)培養興趣愛好,許多人總說自己沒時間,那麼現在可以認真規劃一下自己今後的生活。比如中年人、老年人的興趣愛好的培養,只要符合實際情況,那就可以讓自己今後的生活更加幸福。


供稿:李曼

寶雞音樂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