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

古董一尊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問的好。

自古以來,有兩個成語把書法功力形容的恰如其分,一個是力透紙背,一個是入木三分。

其實,功力不乏其浩渺的理論著作在那裡誇誇其談,愚以為,只有做到一下三點,書法功力便能得到而來。

其一,是持之以恆,其二,聰慧好學,其三,是博採眾長。

前兩點容易理解,第三點被許多人忽略了。我沒有譁眾取寵的意思,只是本人經歷悟到點經驗,請各位大神指正。

下面是本人閒暇之餘的書法新作,願結識書法愛好之人共勉。謝謝。





石河子侯軍強在安陽


書法就是寫字!寫字的功力從何而來?從勤學苦練中來!曾鞏在《墨池記》中寫道:“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有些人總認為學習書法有捷徑,於是一直在尋覓捷徑,卻從未執筆去練。到後來,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書法的功力不是武俠世界裡面的神功,沒有人能夠把功力傳授給你。學習書法,無非是“師傅帶進門,修行靠自己”,一靠師傅帶進門,二靠自己勤奮。要是你想另闢蹊徑,那最好放棄學習書法的念頭,因為你一定會非常失望。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或許,書法的好壞跟個人天賦有一定關係,但其中關係一定不大。記住,“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倚齋聽風雨


要回答書法功力從何而來之前,我們還是先探討一下到底什麼是書法的功力,在我看來,書法雖然深奧,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將其看的太為複雜,歸根結底式的總結一下,書法功力無外乎三點

一、手上的功力。

書法是用手寫出來的,這一點不存在什麼異議,我們從接觸書法開始就著重訓練對手的精確控制,從顫顫抖抖到平平穩穩,從歪歪斜斜到橫平豎直,從坐姿枕腕到站立懸肘,無一不是追求手部的穩定、準確、可控、細節表達清晰,使之達到心手合一的境界,以滿足書法的變化以及章法的要求,反觀,如果對手部控制不力,欲圓反方,欲直反曲,欲豐滿反纖細,欲絲連反斷續,寫不由心,書不達意,如此這般的話不是學不得法就是欠缺錘鍊,火候不到談何功力。

二、書法知識的掌握。

所謂的書法知識就是書法的歷史、種類、名家、宗系。這些瞭解的是否透徹,分辨的是否清楚,臨摹的是否傳神,運用的是否合理等等,不是看你有多少天賦,而是看你研習了多長時間,磨鍊了多久的歲月,對這些知識能不能夠精通。書法浩瀚,欲集大成非一日之功。

三、文學功底。

有人說書法就是寫字,與文學有什麼干係,我覺得這個概念可不能混淆了,書法要表達出來的詩詞歌賦貼,四書五經傳,哪一樣不在文學範疇之內,在這點上面可萬萬偷不得閒,如果拿起筆來淨寫些白話,字再美也是牽強附會,怎麼會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呢。

知道以上三點既是書法的功力所在,再回答書法功力從何而來這個問題就不難了,簡單的說,書法的功力是練手練出來的,是學習學出來的,是讀書讀出來的,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你必須下苦功,費力氣,長年累月的去鑽研訓練,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如果這三點能夠輕鬆嫻熟的掌握運用,那麼我相信,在書法創作中,信手拈來也必定能夠成為令人讚賞的精品。





元磊文傳


書法的功力從何而來,我想大致不外乎從這幾方面入手吧

1勤:有句成語勤能補拙,就是說明勤奮能彌補自身的不足。有很多書法方面取得成績的,與他們的勤奮是分不開的。在我的身邊有個老師,本來書法已經很有成就了,但仍然每天堅持練習至少6個小時,他說有時能練8個小時。坐到那就不起來了。各種字體都研習,所以每次來寫,都非常得心應手。麼有生疏感覺。

2能吃苦:要寫好字,必須能撲下身子,下苦功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絕對是不行的。不是那個老故事講的,王獻之學書法,寫完三缸水,寫了一個大字,讓老爸看,老爸給加一點,成太字。再讓老太太看,老太太說了一句,吾兒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象羲之。也許這是一個故事,但說明了下功夫的重要性。

3,書寫方式:一般練習書法的人,開始都是坐著臨帖,肘是擱在桌子上的,但如果寫書法

作品,大概都是站著,懸肘。懸肘需要長時間練習,功力自然上身。好比戰士練槍,有的給槍上掛磚頭,或者其他東西。也是練習臂力的方法。長時間站著練習,經常累的腰痠腿疼,能堅持下來的,肯定會有城裡的。

總之,書法的功力,來自於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誰堅持下來,就能取得好成績。

不足之處,還望方家批評指正!








三秦曉露1


學習任何一門技藝,都需要練好基本功,這是不言而喻的。中國書法作為中國漢字的一種傳統藝術,想要真正的學好,當然更需要練好基本功。因為書法字體的多樣性,可能很多小夥伴在剛開始決定學習書法的時候都會比較迷茫,比如在“應該從哪種字體開始練起”、“每種字體有什麼不同”、“基本功是什麼”、“怎樣才算基本功合格”的問題上糾結,為了讓大家正確、完整的瞭解“何為書法的基本功”,大家要認真看喲。

書法的基本功問題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對基本功的認識與理解也各執其說。最常見的一種提法是:將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紮實。究其原由,大概是從古人所說的:“欲學草書,先通楷書”那裡來的。古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學草書,必須要首先通曉楷書的法理。從實踐的意義上看,這句話說得非常對。因為草書(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行書)的許多法理是源自楷書的,行草書與楷書有著非常密切的“血緣”關係。但是這句話指的只是學楷與學行草的一種遞進關係,是一種由一及二的邏輯關係,並不是說的基本功的問題。

如果依照認為“楷書是行草書的基本功”的判斷的話,那麼就可以認定“隸書是楷書的基本功”,“篆書是隸書的基本功”了。還可以推斷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如果再往下推,那什麼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這顯然不成邏輯。另外,“楷書寫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說法也非常偏頗。如照此說來,寫《毛公鼎》、《散氏盤》者肯定是沒有基本功的,那時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為何物。顯然,這樣的提法也是極為不科學的。往往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楷書寫得很好的人,行草書未必就寫得好。行草書寫得好的人,楷書也未必寫得絕對好。我們還發現,某人歐楷寫得很好,又未必顏楷、褚楷、趙楷都能寫好。主攻篆、隸者,楷、行、草未必精;擅於行、草者,篆、隸、楷也未必能。

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是何種字體,各自都有著本身的內在規律與方法法則,一種字體練好以後,並不意味著其它字體就可以不練而自能。這裡,雖然各種字體之間和各種書體之間,有著相應的某種內在規律可以相互借鑑,但其個性的規律與法則是無法相互替代的。比如,通過長期對《張遷碑》的臨擬之後,只能寫出具有《張遷》氣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寫出《石門頌》,寫出《曹全》、《華山》等風格迥異的隸字來。只有必須經過對各碑逐一的臨習與獲法之後,才能再現某碑的字體風格,否則,如果沒有經過這種研習與臨習的過程,想要隨意寫什麼就能寫出什麼,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還可以肯定地說,專攻一家,不能取代他家,專攻一體也難以取代它體。

再有,不同的字體與書體對基本功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所側重。篆、隸、楷屬靜態字體,在筆法與結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較嚴格,更講究筆法的精確性和穩定性,對行氣、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則講求筆法字形的變異性和靈活性,講求行氣、章法的節奏性、通暢性和和諧性,講求墨色的層次韻律。同時,不同的字體、書體與不同的風格、流派,對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側重。寫北碑一系,要求對方筆的刻畫能力要強;寫篆要求對圓筆弧線的把握能力要強;寫懷素、王鐸要求對連續而快速的馭筆能力要強;寫二王要求對行氣韻律的控制能力要強;寫鄭板橋要求對穿插爭讓的調度能力要強等等。因此,從微觀角度講,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篆有篆的基本功,楷有楷的基本功,隸有隸的基本功,行、草有行、草的基本功。

那到底什麼是書法的基本功呢?我們認為書法的基本功,應該是書家各種技巧能力的綜合能力。既駕馭毛筆的能力、駕馭字形的能力、駕馭墨法的能力、駕馭行氣、章法的能力。簡而言之,書法的基本功是:“書法家駕馭筆法、墨法、章法技巧水準的綜合的能力”。我們可以以體育運動相類比,其基本功應是一個人的:耐力能力、爆發能力、彈跳能力、柔韌能力、平衡能力、反應能力等等。這些體能的總合才是運動員的基本功。其綜合指數越高,基本功就越好,同時,他可從事的體育項目就越廣,出成績的可能性就越大。駕馭筆法、墨法、章法能力越強的人,其水準越高的人,基本功就越厚。他可以能寫好任何字體與書體,同時,在藝術的層面上,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技”與“藝”屬兩個不同的層面,基本功是屬“技”的範疇。技法與技巧全面的學習和訓練過程,就是基本功的積累過程。這種技法、技巧的學習與訓練,最主要的是通過不斷地和大量地臨帖來完成的。鑑此,審視一個人基本功的好壞,從其臨習碑帖中便可以得到檢驗。(檢驗的標準應該是:1、所臨作品必須在筆、墨、章三法上要守原帖,不能似是而非,只臨其大概。2、選帖要多角度、多風格,不能只限一種字體,一種風格。)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的基本功非常紮實的話,那麼,不管臨什麼碑什麼帖,都不會有障礙,都可以做到形神兼備。具體說來,書法的基本功包括:馭毛筆的能力.駕馭毛筆的能力就是控制鋒毫的能力。古人云:“善書者不擇筆。”其要義是說,書寫能力強(控制毛筆能力強)的人,不在意毛筆的好壞。不論是什麼種類的毛筆,在善書者手裡都能很好地控制,寫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點畫。不同的字體(字體指篆、隸、楷、行、草等比較概括的字體樣式)與書體(書體指具有風格特徵的具體的書寫樣式,如顏體、歐體等)在筆法的法度上有不同的方法法則,主要體現在點畫的造型上。其筆法技巧的關鍵所在,就是運用筆毫和調領筆鋒將點畫的造型準確地刻畫出來,並且,要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美的效果。筆法的技巧實際上就是控制鋒毫的技巧。“唯筆軟而奇怪生焉”,要能夠和善於充分利用筆毫的這種多變的性能特點,去刻畫高質量的、優美的、豐富多變的點畫造型。這是書法基本功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

駕馭墨法的能力書法的創作是靠墨的具體體現來展示點畫的造型的,進而展示字形和行氣、章法的。因此,控墨的問題是基本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墨是寫在宣紙上的,這裡就有一個墨與紙的關係問題。孫過庭《書譜》所說的“五乖五合”中就提到了這個問題,既“紙墨相發”。“紙墨相發”就是墨法技巧的關鍵。所謂“紙墨相發”是指墨的濃談度要與紙的滲化度相和相調。紙質的不同發墨的程度不同,有吸水性大小和厚薄的差異。紙的吸水性越強,發墨的幅度就越強越快,吸水性弱,發墨的幅度就小而慢。厚紙發墨慢,薄紙發墨快。墨的水分越大發墨越快,水分越小發墨就越慢。對紙墨的性能要必須有所瞭解。墨法技巧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施墨。書法作品墨色的層次變化完全是靠控制來完成的。它需要書者要有很強的控制筆速的能力和控制筆中含墨量的能力。飽筆當快,渴筆當慢。

駕馭章法的能力駕馭作品章法的技巧,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駕馭字形的能力.字可工整,可欹變,可重大,可瘦小。工整而不死板,欹變而不失形,重大不肥鈍,瘦小不飢傖。

二是駕馭行氣的能力。篆、隸、楷書的行氣須勻和與整飭,強調和諧、統一;行、草書的書行氣須通貫與流暢,並強調節奏、韻律。這是行氣中必須要把握好和表現充分的技巧。

三是駕馭整篇作品構成的能力,或者說是駕馭行與行之間的構成能力,也就是駕馭大章法的能力。篆、隸、楷須整體和諧統一,首尾一致。行、草書須行與行之間的對比、爭讓、應承、穿插等技巧要有淋漓盡致的展示。綜上所述,凡是書法所含的各種各樣的技巧,都應當納入基本功的範疇。基本功的訓練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練好基本功要注意的問題。我認為不管要練什麼都要堅持,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堅持才是最大的努力。


超級科學奶爸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不是說來就能來。這需要對筆墨紙認知到到位,對書法中的點線面審美正確,加之年頭長短,勤奮程度決定的。咱們常見得那些曬書法的多數認知不正確,都是側鋒入筆,又光又滑,再就是在那拖,拉,刷,,,,何談書法功力!很多人寫了一輩子,行家說沒入門兒!下邊兩幅字大家好好看一看比一比,第二幅是韓紅寫的,第一幅是田蘊章寫。我是很有感觸,也替書法專業人士臉紅!




雲雪書畫


要知道書法的功力從何而來?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書法的功力,書法是我們中國所特有的一門藝術,他是以文字做載體的視覺藝及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主要以軟筆為書寫工具的藝術,是筆上的舞蹈,也是無聲的音樂。

書法的功力分為內功和外功

一、書法的內功指的是熟練的掌握書法的筆法,字法,章法和墨法。他們的共同的特點是符合人審美的要求!

1.筆法主要指毛筆寫特性,是書寫的方法和技法。

2.字法是指各種字體的結構方法和法則。

3.章是指把文字寫成一件作品所出現的佈局。

4.墨法主要是指的是作品濃淡乾溼粗細虛實等的變化。

二、書法的外功指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要有文化修養。

書法的功力從以下方面來

1.找到各種優秀的書法範本碑帖,從中吸取營養,勤加練習,掌握規律,請人指教,不斷進步。

2.做到博覽群書,與人為善,不斷汲取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發揚光大。


品玉齋劉智華


我以為書法功力的實質就是,作品中的所表現出來的基本規範。筆畫、結構、章法等無一不有規範要求,如果一幅作品各方面都很符合規範要求,我們就可以說該作者很有功力。

經過刻意設計和千百遍練習,比較容易寫出似乎很有功力的作品,也往往能獲得書法獎項,有人稱這種人為“一夜書法家”。其實,書法家豈能一蹴而就?因此考察一個人的書法功力,就不應該只看他的作品,更應該看他的即興之作、命題之作。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書法功力正是日積月累出來的。提升功力也沒有別的竅門,只有一個字一個字地練下去。勉強說,也有一個竅門:一門深入。一本範帖每天兩個小時,練上五年,也就應該具有了基本功夫。如果練幾個月的歐體,然後又練幾個月的顏體,再練幾個月的柳體,復練幾個月的趙體,最後幾年下來,從功力的角度,我認為不如始終只練一種字體。打個比方,練習拳術,說白了無非就是速度、力量、招數等幾個可數的要素,即使能打百家拳,也無非是招數繁多而已,速度、力量才是基本功夫。書法也是這樣,基本的筆畫、間架是所有書法家的相通、根本之處,書法家相異的風格只是枝葉、末節。過分的追求風格的變化,也就往往會忽視基本的東西。


半同先生談收藏


學書宜少年時將楷書寫定,始是第一層手。初學書法,當易從大字入手,因大字筆力容易控制,筆法也容易掌握。大字法度具備後,可寫小字,以小字曲折詳細,點畫精微,不易駕馭。孫過庭《書譜》曰:"草不兼真,確於專謹,草不通草,殊非翰札。"欲攻草書,當先從楷書入手。楷書以點畫為形質,以使轉為性情,端莊沉靜,過此一關,方可作草。草書以使轉為形質,以點畫為性情,縱橫飛動,但二法不可不兼有,真書要富有草意,方能於靜障中寓流動之姿;草書要富有楷意,方能于飛動中含沉著之態。

初學書法,先從唐人中擇一家與自己愛好、筆性相符的楷書,守走此碑精心臨事。先儀骨體,後追精神,從一點突破,由生至熟,由淺入深,久之自能精深有得,然後離開此帖,以此帖之筆意背!加深對此帖理解,稍不如意,再校再臨,如此反覆數次,漸由形似到神似,到此時方可帖。此一階段,最要有毅力,要耐得寂寞,決不可見異思遷,頻頻換帖,浮光掠影."北碑南帖無安著,明鏡催成白髮多",到頭來一事無成,只是徒費歲月。

當然,有些基本功紮實的人,寫的字非常完美,技法成熟,甚至號稱同一個字寫10遍可以重疊、重影,這對於立志於專業級別的書法人而言,是應該爭取做到的基本功力和實力,好比西畫裡的素描色彩速寫訓練、小說家描摹世間百態的準確性。但如果僅僅停留於此,那麼就僅僅是賣油翁的層次,用套話說,就是“形而下”的,還不是形而上的精神層面的藝術。所以這只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

書法是一門需要長期修煉才能熟練掌握的藝術,書法需要學識、功力,更需要神采。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釆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這裡是指書法的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露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就像是一個神采奕奕的人站在你面前,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和光彩。所以,抒寫性靈,追求點畫線條與空間組合的和諧美妙的神采,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明代書法家祝允明說過:“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華而不實。”他認為書法藝術應“銜華而佩實”,只有功性兩見,技道交臻,才能達於妙境。可見,書法要有神采,一方面必須經歷長期師法古賢名碑的焠礪,八法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即所謂“功”。另一方面,創作心態恬淡自如,創作時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書寫出真情至性,融入自己的學識修養和審美趣味。這即所謂“性”。

漢代書法家蔡邕《筆論》中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免毫不能佳也。”可見,學者書法家要突破書法“瓶頸”,需“先散懷抱,任情恣性”,進入忘我的自由境界,隨心所欲,書寫出自己的真性情。






何浩CaryHe


書法功力從何而來?簡單說,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練出來的。理論上講,首先要選擇想寫的字體,或正楷或行書等,選好後再看模仿誰的字帖,然後勤加練習就行。但凡書法練習決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好的,有的三五年,有十幾年,還有時間更長的。總之,書法的功力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得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半途而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根本就別想練書法。只要你能天天堅持,一天半小時或一小時的,來年以後必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