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當年八國聯軍侵華你們知道那八個國家嗎?作為中國人應不應該忘記這幾個國家?

微風書房


答: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一個事件。皇帝出奔,京師淪陷。義和團在前面拼命,大清軍在後面投降。洋人點起的熊熊烈火,將百年積攢的圓明園燒的一乾二淨。戰爭的賠款,侵略者的暴行,中華大地淪喪的悲涼,《庚子賠款》上的觸目驚心的數字。這就是大清國留給世人最無能的一章。

回顧往事,我們不經要問,到底是哪些國家參與了這場摧殘中國最可怕的戰爭。讓我們來數一數,看看世人有沒有把這些給遺忘。

說起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間,起於1900年,具體的時間就是1900年5月28日到1901年9月7日。當時的帝國主義為了鎮壓轟轟烈烈的北方義和團運動,藉機擴大對華侵略,於1900年6月10日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為統率、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的2000多侵略聯軍發動的又一次侵華戰爭。

首先我們先來盤點一個參加各國家的投入兵力情況。

1.英軍總兵力兩萬餘人。司令為蓋斯里少將。其中有英國軍官五百人,士兵五百五十人;印度軍官六百人,士兵一萬七千餘人;海軍陸戰隊一千二百餘人。共編四個步兵旅、一個騎兵旅。另有雜役團 一萬三千五百餘人和嚮導一千三百餘人。共約三萬三千四百餘人,隨帶火炮十四門、騾馬兩萬餘匹。

2.法軍一萬五千六百餘人。司令為福裡少將。共編兩個旅:第一旅為本國駐軍,下轄三個步兵團 ;第二旅為殖民地駐在軍。另有海軍陸戰隊四百餘人。加上附屬人員,共約兩萬人,隨帶火炮六十門、騾馬一千六百餘匹。

3.德軍兩萬三千七百餘人。司令為瓦德西元帥。計有本國常備軍一萬一千人,殖民地駐在軍四千五百人,新徵軍七千人,編成三個步兵旅、一個騎兵營,另有海軍陸戰隊一千二百餘人。共有火炮六十二門。

4.俄軍兩萬人。司令為李涅維奇中將。由俄國的歐洲地區及東西伯利亞的駐軍第二、五、六、七、九、十、十二、十五等八個步兵團 、九個騎兵連、六個炮兵連等編成。加上附屬人員,共約兩萬三千人,隨帶火炮四十四門。

5.日軍兩萬二千餘人。司令為山口素臣中將。主力是步兵第五師團 的第九旅團 (轄第十一、四十一聯隊)、第二十一旅團(轄第二十一、四十二聯隊),加上臨時配屬的步兵第十二聯隊,總計有五個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第五聯隊、野戰炮兵第五聯隊和第十六聯隊下轄的第一大隊、工兵第五大隊、輜重兵第五大隊,以及臨時派遣隊的兩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大隊、一個騎兵中隊、一個工兵中隊。還有海軍陸戰隊三百餘人以及其它附屬部隊。共攜帶火炮五十八門。

6. 美軍五千八百餘人。司令為沙飛上校。由美國本土及呂宋島駐軍編成三個步兵團 (第九、十四、十五步兵團 )、一個騎兵團 、一個炮兵營及一個炮兵連。另有海軍陸戰隊約一千人。共攜帶火炮三十門。

7.意軍兩千餘人。司令為伽略尼大校。由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一個工兵排、一個輜重兵排編成。另有海軍陸戰隊六百餘人。共攜帶火炮四門。

8.奧軍三百人。司令不詳。主要是海軍陸戰隊一個營。

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雖然總兵力高達12萬多,但是實際參加戰鬥的只有3-4萬人,因為大量部隊都是後續增援開進的。而且除日軍第五師團 是整建制外,其餘多系臨時抽調編成。

聯軍開始沒有聯合指揮部,作戰時通過司令官聯席會議分配任務。聯軍在北犯之前就醞釀成立統一的指揮機關,但因各國為爭奪總司令一職相持不下,一直拖到1900年8月17日才勉強同意由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擔任聯軍總司令。瓦德西遲至9月下旬才到達天津。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清軍在作戰中的軍隊投入。別看我們是主場作戰,但是由於聯軍投入的武器都比我們要先進,雖然清軍也配置有槍,但是人家拿的的馬克沁、哈齊開斯、勃朗寧等,射程為兩千米左右,每分鐘發射四百至六百發子彈。火炮大部為中小型的野戰炮和攻城炮。所有槍彈炮彈均使用無煙火藥。清軍的武器就要差太多了。不是我們不拼命 實在是沒有機會。

在戰爭爆發前夕,在直隸、京津地區的清軍共有十一萬三千人,其配置如下:

1.北京地區約六萬五千人。榮祿自統武衛中軍三十餘營一萬二千九百四十人,駐南苑;尚書銜武衛後軍總統董福祥部二十個營六千七百八十六人,原駐豐潤、玉田一帶,6月10日後調駐北京東南郊;奕部神機營二十五個營一萬四千餘人,載漪部虎神營十四個營八千六百四十人,分守北京各城門;此外尚有八旗、綠營兵兩萬餘人,駐北京城內。

2.天津地區約兩萬五千人。直隸提督、武衛前軍總統聶士成部三十四個營(隊)一萬五千零七十人,駐蘆臺、開平一帶;天津鎮總兵羅榮光部淮軍十個營四千七百五十人,駐大沽、天津等地;總兵李安堂部淮軍五個營二千三百一十八人,駐北塘、聖頭沽一帶;總兵何永盛部練軍六個營兩千五百人,駐天津;工部侍郎、武衛右軍總統袁世凱率七千餘人去山東後,餘部三千餘人駐小站。

3.山海關地區約一萬四千人。總統武衛左軍、四川提督宋慶及會辦武衛左軍、浙江 提督馬玉昆部二十五個營九千八百零六人,駐山海關內外(6月17日後,宋慶、馬玉昆部奉命陸續赴津);淮軍總兵呂本元部五個營兩千五百人,駐山海關一帶;八旗兵馬步千餘人守山海關城。

保定、正定、大名府等地駐有練軍十六個營,約五千五百人。

宣化、永寧、古北口、熱河(今承德附近)一帶,駐有練軍十一個營三千二百餘人。

而且在皇帝發出勤王詔書之後,響應的人也寥寥。

一看對比就可以知道結局。還需要打仗嗎?


南閣水哥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中華五千年曆史上首次出現大規模的帝國主義列強聯手出兵犯華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極為嚴重地掏空了中國的財力,打垮了中國的國力,自此徹底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已經到了滅國的邊緣。

把中國拖入危險境地的罪魁禍首就是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八個帝國主義強盜,分別是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前,也曾有過列強侵略行為,如中英鴉片戰爭、第二次中、英法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這都是單個國家單方面的侵略行徑,而像八個國家聯合舉兵發動對華戰爭,尚屬首次,也是最為惡劣。


那麼這一次清朝到底做了什麼令列強如此憤怒竟然要聯合犯華呢?其直接因素就是義和團行動威脅到了帝國列強在華的利益。起初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處處跟列強在華的機構辦事處作對,如燒教堂、毀鐵路、拆電線,擾得洋人不得安生。

洋人實在受不住了,才於1900年5月28日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聯軍強大的軍勢令清軍抵抗沒多久就節節敗退,義和團也是一樣,大刀長矛絲毫幹不過洋人的洋槍火炮。


最終於1901年9月7日,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和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代表清朝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辛丑條約》為止,侵華戰爭才算徹底結束。結果就是中國清朝政府徹底成了洋人的傀儡,既賠錢又讓利。


中國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失利,令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打折扣,在清朝末期還未受到列強染指的時候,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也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什麼大英帝國、美利堅都不是中國的菜。


因此,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就是中華民族史上最大的恥辱,是這八個國家給了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我們決不能忘記這些國家在中國犯下的大罪,而想要不被欺負只有壯大自己。

現如今,中國根據自己的努力發展起來了,甚至比當年侵略中國的那些國家更強大,帶頭鬧事的日不落帝國已經落了,英國國內鬧分裂,混成了二流國家;奧匈帝國也分裂成兩個國家。現在除了美國之外,中國已經超過其他任何國家。


而我們的態度就是不忘歷史,展望未來。跟他們合作,利用他們來最大化的發展自己,屆時永遠不會有國家再來欺負我們。


襄遇阿雨


八國聯軍是哪八國呢?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就是在1900年5月28日由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和奧匈帝國等主要八個國家對清朝發動的侵略戰爭。



其中英國出兵戰艦8艘、海軍陸戰隊2020人和陸軍10000人,但英國的軍隊除了戰艦和海軍是英國人組成的,其餘海軍陸戰隊是全澳大利亞人組成,陸軍大部分是印度人和華人組成。美國出兵戰艦2艘、海軍陸戰隊295人和陸軍3125人。法國出兵戰艦5艘、海軍陸戰隊390人和陸軍3130人。德國出兵戰艦五艘、海軍陸戰隊600人和陸軍300人。俄國出兵戰艦10艘、海軍陸戰隊750人和陸軍12400人。日本出兵戰艦20艘、海軍陸戰隊540人和陸軍20300人。意大利出兵戰艦2艘、海軍陸戰隊80人和陸軍5人。奧匈帝國出兵戰艦4艘、海軍陸戰隊294人和陸軍100人。所以八國聯軍侵華總兵力戰艦56艘、海軍陸戰隊4970人和陸軍49360人。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原因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說八國侵華本可避免,而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慈禧和她的清政府,及義和團的不自量力,是他們的行為觸怒了八國,所以才發生了後面的八國聯軍聯手攻破北京城,併火燒園明園的事情。那麼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我可以很明確的回答不是。1900年義和團運動只是八國想要發動戰爭的藉口,實際上在當時各國早就對此時內憂外患的清朝虎視眈眈了。自1895年清朝被彈丸小國日本打敗後,並屈辱的簽訂了《馬關條約》後,各國早就開始對清朝進行了一步又一步的侵略動作。比如在1897年先是德國佔領膠州灣和今青島,後俄國佔領旅順,英國和法國分別佔領威海和廣州灣。而對於次清政府雖然對此無動於衷,但民間的百姓們卻早已對列強的強盜行為恨之入骨。



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以“扶清滅洋”為自任的義和團就誕生了。可以說就是因為各國在中國四處攻城略地才最終促成了義和團的誕生。而義和團之所以會對那些傳教士出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教會強佔中國百姓的土地。但是列強明知是如此,卻是充耳不聞,而是直接欲拿中國百姓問罪,對於那些他們國家的人的犯法行為卻是問都不問。

在列強的眼裡,其實那些傳教士的性命並不重要。只是恰好那些傳教士的死給了列強可以勒索清政府獲取更大利益的藉口,所以不到數日,英法德意日等國就開始串通一氣,接連照會清政府要求取締義和團,而到了1900年4月6日英美法德等國更是直接威脅清政府,如果二個月內不剿滅義和團,則各國會直接派兵進入直隸和山東兩省幫助清政府平定叛亂。你說就這樣的請求清政府能夠同意嗎?這要是清政府同意那不就是等於是引狼入室嗎?



此時的清政府顯然無法在2個月的時間內剿滅義和團。列強於是並乘機要求需要派兵入京保護使館,清政府無奈只得同意,但只同意每個使館只能派出二十到三十人進京,不過最終列強卻有足足四百多人入京,同時陸續還有三百多人進京,在天津大沽口更是有24艘戰艦,2000餘人整裝待發。可以說從列強照會清政府到要派兵保護北京使館安全這整件事就是一個陰謀,列強早就有對清政府動手的意思,只不過此時的列強還沒沒有準備好,於是就以此來麻痺清政府。



而事實上就是如此,等主要的八個國家整裝完畢後,又陸續得到各國政府的同意後。英法德意日美奧俄等八國就開始對清政府不宣而戰,先是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所率領的2000餘名聯軍意圖直接乘坐火車從天津攻入北京,但此計劃被董福祥、聶士成等人阻止,聯軍死傷300餘人,西摩爾狼狽逃回天津。於此同時,在大沽口的二十餘艘戰艦和2000餘名聯軍也開始對大沽口炮臺的進攻,最終在被擊沉6艘戰艦和傷亡200餘人的代價下,聯軍得以佔領大沽口。

而就在八國不宣而戰之時,清政府內部的主戰派也終於佔據了上風,慈禧和滿清以光緒的名義開始對各國宣戰。但是需注意的是在清朝對外的宣戰詔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說出對何國宣戰,也沒有將宣戰詔書交於任何國家的公使手中,可以說這份宣戰書毫無作用,其作用更像是全國動員令一般。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結果

當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那一刻,光緒和慈禧就倉皇的逃出了北京,開始了歷時兩年的“西狩”時光。而此時在北京的八國也開始對整個北京實施軍事統治,東四以北由日佔領,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佔領,以西由意佔領。 皇城東北和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佔領,皇城東部由日佔領,皇城東南由英佔領,皇城西城由美、法、英和意四國共同管理,外城由英、美和德共同管理。



之後在1900年12月22日,奕劻、李鴻章被慈禧全權委任於十一國談判,最終十一國向清政府提交《議和大綱》十二條,而清政府同意。1901年9月7日,清政府正式與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條約主要內容是“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防守,中國人不得入內;拆除大沽炮臺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臺;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與諸國仇敵"組織,違者處死;對德、日“謝罪””等。



而隨著《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也正是淪落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付出巨大的賠款後,滿清也喪失了幾乎所有的主權,自此全國各地的官員都需要為列強服務,如果保護不好列強的國民,官員將被革職。同時連都城北京都被列強控制,可以說現在的清朝已不再是有主權的政府,徹底淪落成了列強的傀儡政府。



至於最後所問的問題“作為中國人應該不應該忘記這些國家”。這裡我只能說該忘則忘,不該忘的絕對不能忘。至於最終如何選擇全憑你自己,該如何問你自己的心就行了。


澳古說歷史


八國聯軍進北京這是寫進了教科書裡面的歷史,這正是表明了當時的舊中國被外國列強們欺負的情況,那麼當時的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一共是那幾個國家?

一、英國

當時的英國在歐洲世界當中是比較強大的一個國家,同時英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想要在清朝設計貿易自由港並且不停的往清朝販運煙土,在這種情況之下呢,英國在清朝的勢力不斷地壯大。

二、法國

法國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是和清朝一起合起夥來做生意,本身並沒有多麼強大的實力,但是後來的法國和英國湊在了一起藉助了當時英國的勢力然後就開始想著如何的去刮分中國的利益。

三、德國和美國

當時的德國已經進入到了工業革命時代所以發展的速度是特別快的而美國則是一直都保持了中立國家的態度,德國和美國在清的利益有很多的共同點,所以德國向中國增兵了以後那麼美國自然而然的也感覺到了好處就在眼前,所以也加快了往清朝增兵的速度!

四、俄國和日本

俄國在新疆就和清朝有很大的摩擦,不過最後俄國在新疆被左宗棠打敗,所以俄國心中一直有很大的怨氣,想要找其他的機會再次的侵佔清朝的土地,而當時的日本就有很大的不同了日本來清朝的目的特別的明確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在清朝獲取到利益,日本從明朝開始就已經在不斷地侵佔華夏的利益了到了晚清的時候看到國家這麼的平窮,日本當然不會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放過這一次撈好處的機會!

五、印度和意大利

當時的印度其實發展的並不怎麼好,如果單單的是印度的話那麼你就是給他再多的膽子,他也不會前來打晚清的注意,但是意大利當時在西方國家中的分量還是特別大的,當時的意大利和印度兩個國家走的比較的近,所以印度派遣了800人的隊伍加入到聯軍的隊伍之中一起對北京發起了進攻,最終導致了慈禧太后西逃的結局。

我們大家應該牢牢的記住這段不光彩的歷史,八國聯軍給我們舊中國帶來的損失是十分巨大的,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的珍貴文物飄在海外,就是被當時八國聯軍的士兵們帶走的,希望這樣的歷史不會再次的重演!


凡塵了事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以軍事行動攻入大清的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的八國聯合軍隊。其中,奧匈帝國於1918年一戰戰敗後解體。

八國聯軍直接造成義和團被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不平等的《辛丑和約》,付出龐大的賠款,並條約允許各國在北京駐軍及構築永久要塞。

《辛丑條約》的賠款數額比較特別,列強要求賠款4億5千萬兩,當時中國人口4億5千萬,用意就是要每個中國人都要向他們交1兩白銀的“罰金”;發生過反帝鬥爭的城鎮,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鉅額賠款使中國社會經濟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貧困。中國因而徹底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聯軍佔領北京後,對北京皇城、衙門、官府大肆搶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國珍貴文物、大量的文史資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樂大典》)和文化遺產(包括故宮、頤和園、西山以及圓明園)的失竊、破壞,損失無法估計!其中僅嵩祝寺一處,丟失鍍金銅佛3000餘尊,錦繡製品1400件,銅器4300件。就連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銅缸上面的鍍金,也被侵略軍刺刀颳去,至今刮痕斑斑。《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1403—1408)2100位學者編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以遭破壞,後來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裡,1900年被八國聯軍損毀丟棄,甚至將《永樂大典》書冊用於修建工事之用;《四庫全書》是清乾隆年間360位學者編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種古籍,共79309卷,全書共7套,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時毀壞一套,1900年又被八國聯軍毀冊數萬。翰林院內收藏了許多珍貴圖書、孤本、宋版書籍、文史資料和珍貴書畫,八國聯軍把藏書搶掠一空。直到現在,倫敦、巴黎的博物館裡還有《永樂大典》等許多當年被搶掠去的圖書和文史典籍。

八國聯軍是中國的恥辱,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要了解八國聯軍的起因是義和團攻擊教堂,殺害中外教士、教民。

數月間,各國公使多次照會清政府,要求取締義和團,清政府態度曖昧、敷衍,一再反覆。  
載漪,以及毓賢、徐桐、剛毅、趙舒翹、李蓮英等人,稱“拳民忠貞,神術可用”,慫恿慈禧利用義和團來對抗和驅逐洋人。  
6月6日,慈禧發上諭宣佈義和團合法,公開利用義和團。


石瑛鐘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也正是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廷成為了洋人的朝廷。

中國的近代是歷史上最為屈辱的一段歷史,而在近代100多年的時間,而八國聯軍這一時期又最為恥辱的時期之一。八國聯軍分別就是:大英帝國(英)、美利堅合眾國(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德意志帝國(德)、俄羅斯帝國(俄)、大日本帝國(日)、意大利王國(意)、奧匈帝國(奧)。

八國聯軍當時以鎮壓義和團為藉口出兵大清,當時直接入侵的有5萬人左右,八國聯軍所到之處都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進入北京城之後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後來又跑去圓明園搶劫,本來圓明園就之前就已經被英法聯軍搶過了,再次之後圓明園也就成為廢墟了。

八國聯軍搶奪財物,國寶不算,還到處殺人放火,比如說德軍當時直接下達的命令就是看見中國人就殺,法國軍隊只要看見中國人就把趕到衚衕裡,然後機槍掃射。再說俄國當時入侵北京還不算,還出兵十幾萬直接入侵東北,企圖軍事佔領。製造了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等等。數萬老百姓被殺死,數十萬人流離失所。俄軍還趁機擄走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煤礦,森林資源等等。

作為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記住這一段歷史,記住這些國家,當然記住他們不是要去報復他們,而是要努力發展自己,記住落後就要捱打,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避免被欺負,弱國無外交。


中國歷史研究所


說起八國聯軍,大家都知道他是在1900年的時候,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一件大事。當然中國這邊也有不對,慈禧太后冒然向列強宣傳,並且縱容義和團胡鬧,也是中國被列強痛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侵略中國的8個國家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8個國家,他們分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事實上,八國聯軍的導火索是當年的戊戌變法,戊戌變法中,由於光緒皇帝想囚禁慈禧太后,結果惹怒了慈禧太后,導致自己被囚禁,慈禧太后當時還想直接把光緒皇帝廢掉,另立新君。

當時新皇帝的人選都選好了,是端郡王的兒子,並且已經接入宮中作為大阿哥,同時皇帝的年號也想好了,叫做保慶皇帝。可惜慈禧太后的這一決定遭到列強的反對,列強明卻表示不同意光緒皇帝被廢掉,並且只承認光緒皇帝是中國的唯一皇帝。這導致慈禧太后投鼠忌器沒敢廢掉光緒,但是端郡王那邊卻不高興了,因為眼看著兒子就要當上皇帝,結果被列強弄這麼一出。

端郡王扶持義和團來殺洋人,局勢越來越混亂,列強向慈禧太后發個照,會要求慈禧太后嚴懲處義和團。而端郡王把他改成最後通牒,要求慈禧太后交出權利,這一下子等於超過了慈禧太后的底線,慈禧太后直接就向立強宣戰,結果就有了後來這個悲劇。不過列強借著這個機會大肆侵略中國,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八國聯軍,是指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入侵中國清朝的八個國家組成的聯軍,這八個國家分別是: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奧匈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和意大利王國。


八國聯軍的出兵人數差別極大,以日本出兵人數最多,意大利人數最少



1900年7月25日,已經攻佔了天津的八國聯軍開始開赴北京。此時,聯軍的兵力還非常有限,但是各國都想增兵以攫取更多的利益。此時,北京局勢已非常緊張,不得已之下各國一致同意日本增兵要求,幾天後,日軍第50團在山口速成中將的率領下,從日本廣島趕到天津。7月底,日軍在華兵力達到1萬3千人,超過俄軍,躍居聯軍之首。其他各國也極力充實兵力,英國、美國、法國、俄國的兵力都過千人。而意大利、奧匈帝國的兵力分別為53人,58人,基本上是來打醬油、乘火打劫分一杯羹的。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其罪行累累,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這一段苦難歷史我們絕不能忘記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多少人,不過區區1.88萬人爾,但就是這點兵力,卻使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倉皇西逃,千年古都北京城最終淪陷。1900年8月14日俄軍率先破城,日軍、法軍隨後而入,紫晶城裡哀嚎震天宮人紛紛出逃。八國聯軍在北京大肆搜捕屠殺反養的義和拳,於莊親王府處死了上千被指認為拳民的無辜百姓。此時的北京,如同地獄。義和拳的紛亂、殘敗清軍的搶掠、八國聯軍的屠殺,北京的街道上滿是屍體,有的地方甚至堆積如山,慘不忍睹。親眼目睹了八國聯軍殘暴行徑的日本人植松良三在《北京戰後記》中說:“北京城內外慘狀,頗有可記者……居民四面逃遁,兄弟妻子離散,面目滲澹,財貨任人掠奪者有之,婦女任人凌辱者有之。更可恨者,此次入京之聯軍,已非復昔日之紀律嚴明。將校率軍士,軍士約同輩,白晝公然大肆掠奪,此我等所親見……”,在八國聯軍暴行摧殘下,北京城如地獄般水深火熱。


八國聯軍罪惡累累,屠殺國人,掠奪財富,中國以八國聯軍入侵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是中華民族的一次大浩劫。不僅僅是京津的淪陷,在經過長時間的騷亂、動盪、破壞後,京津一帶死屍遍野,慘不忍睹。而同時,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大肆掠奪中國的財富,泱泱大國的首都,竟化為一片廢墟,正如《庚子國變記》中說,“京師盛時,居人殆四百萬。自拳匪暴軍之亂,劫盜乘之,滷掠一空,無得免者。坊市蕭條,狐狸晝出,向之摩肩擊轂者,如行墟墓間矣。”作為中華民族的一次深重苦難的大浩劫,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一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曾經侵略過我們的這幾個國家。


大國布衣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直接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嚴重破壞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並且為日後日本侵華埋下了隱患,在此戰中共計有: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國、日本、奧匈、意大利八個國家參與了侵華行動

實事求是的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興起於華北地區的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原本為山東地區流行的一種拳術社團,最初帶有反清性質,後來隨著大量外國傳教士的湧入山東傳教,“華洋矛盾”逐漸取代了“官民矛盾”,成為了當地最主要的社會矛盾來源,而義和團也逐步轉變為一個反帝排外的組織。

不過一個民間團體想要坐大,必然離不開官府的支持,眼見義和團勢力漸起,山東地區官府便開始對其加以利用。但是到1899年,義和團在山東的境遇發生了逆轉。

在這一年,袁世凱上任山東巡撫。袁本人對於義和團這種裝神弄鬼的把戲非常厭惡,入魯之後他便在整個山東境內打壓義和團勢力,最後迫使義和團離開山東,進入直隸、北京地區。

到1900年初,眾多義和團拳民活動於直隸一代,在此期間大量的教民和傳教士遭到團名殺害。由於此時義和團早已放棄了“反清”的政治理念,而是打出了“扶清滅洋”的旗幟,於是義和團得到了清廷中許多官員和以端郡王載漪為首的滿洲權貴的支持,這些普遍人希望借義和團之手打壓洋人的勢力。而此後在部分清廷官員的許可下,大量拳民進入北京,並開始攻擊北京東郊使館區,北京安全局勢日漸混亂。

義和團的行為引發了各國的強烈不滿,在天津各國領事館的強烈要求下,清廷同意列強向北京使館增派守衛人員。但是超出清廷預期的是,各國增兵的數量太多了,在首批480多名聯軍抵京後,接著又有2000多聯軍士兵準備乘火車從天津出發開向北京,這嚴重挑戰了清政府的主權,也威脅了清廷的安全,於是清廷下令清軍和義和團阻擊聯軍北上入京。

由於義和團和清軍拆毀了廊坊地區的鐵軌,導致乘坐火車而來的聯軍被迫返回天津,而僅在此後不久,日本駐華使館書記官杉山彬和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接連在北京被甘軍和旗兵殺害,西方列強聞之大怒,先行集結了約2萬人緊急奔赴天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拉開了帷幕。

其實在聯軍登陸天津之前,迫於巨大的軍事壓力,慈禧太后原本已經準備下令解散義和團,希望與列強議和,但是不知為何,慈禧卻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轉變了態度,執意要與列強開戰。

關於慈禧為什麼轉變態度,正史中沒有記載原因,但後世推測是由於慈禧誤信了由主戰派炮製的“西方列強要求慈禧還政光緒帝”的謠言,這才導致慈禧態度大變,清朝正式與列強進入戰爭狀態。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共計有11個國家對華宣戰,分別是:

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國、日本、奧匈、荷蘭、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

不過在上述11個國家中,比利時、西班牙、荷蘭三國並未出兵,因此參與侵華行動的只有: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國、日本、奧匈、意大利八國,所以這場戰爭也就被稱之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初期以外,英國的殖民地澳大利亞和印度也跟隨英國一同出兵,因此總共來了十支侵華隊伍。

(侵華聯軍合照,圖片中缺少了俄國,但有英屬澳大利亞和印度士兵)

(駐紮在故宮的聯軍士兵)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中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不僅整個北京城遭到了聯軍的洗劫,並且事後簽訂的《辛丑條約》更是將中國推入黑暗的深淵。(注:雖然只有八國出兵侵華,但《辛丑條約》是跟11個宣戰國一同簽訂的)

以下列舉幾條《辛丑條約》條款:

一、中國賠付11國白銀4.5億兩(每人一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計約9.82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二、正式劃定使館區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在使館區內各國可派兵駐守,中國人不得居住,並不受中國司法管轄。

三、拆除大沽及北京至天津沿線的所有軍事堡壘,11國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重要地區的12個地方駐紮軍隊。

上述三條是《辛丑條約》中對中國利益損害最大的三個條款,其中根據第三條的規定,作為勝利一方的日本也有權在北京到山海關一代駐軍,日本稱之為“清國駐屯軍”。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政府繼續承認《辛丑條約》有效,於是日本繼續保留在此駐軍的權力。直到1937年,挑起盧溝橋事變的就是這支駐屯軍。

除此以外,沙俄也趁八國聯軍侵華之際,集結18萬大軍入侵中國東北,相繼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並於11月初佔領了整個東北三省。此後俄軍便賴在東北不走,而且沙俄還試圖繼續向朝鮮半島擴張,進而在1904年引發了日俄戰爭。

這場戰爭的交戰雙方雖然是日本和俄國,但主戰場卻在中國,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對此清政府無力敢於,只得心酸的宣佈中立。

日俄戰爭持續約一年多時間,最後以日本的勝利而告終。日本獲勝之後,攫取了俄國在南滿的權益,得到了在遼寧和吉林駐軍的權力。這支駐紮在南滿的軍隊日後演變成為臭名昭著的“日本關東軍”,而這支軍隊正是“九一八事變”的挑起者。

通過上述的一番署理大家可以得知,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前,日本和沙俄在中國都是沒有駐軍的。但是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後,俄國佔領東北地區,雖然後來在戰爭中敗於日本,可根據日俄《樸次茅斯和約》,沙俄依舊保留了對北滿的控制,即便是沙俄覆亡後,蘇聯依舊控制著北滿的中東鐵路。直到1935年,蘇聯才將中東鐵路賣給日本人,退出了中國東北。

而日本在獲得了在北京外圍的駐兵權後,又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從而可以駐軍瀋陽、大連等地,而正是這兩支駐軍分別在1931年和1937年挑起了“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苦難。

(七七事變時候,日本在華駐屯軍進入北京)

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為日後日本擴大侵華戰爭提供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跳板。若無此戰,最起碼可以推遲日本侵華戰爭,為中國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寶貴時間。

根據國民政府的國防規劃顯示,如果“七七事變”能夠再晚上幾年爆發,那麼中國將有更多的軍隊完成現代化建設,中國空軍、近岸海防艦隊和裝甲部隊也會初見雛形。到了那時,中國將大幅縮小與日本的軍事差距,不至於像抗戰時期那樣處處被動。

但可惜是的,歷史不能假設,願我們能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祝祖國更加強大。


千佛山車神


需要說明一下,當年的八個國家準確的說應該是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意大利王國、德意志第二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美國、日本帝國。

這些國家除了美國以外,其他七個國家和今天的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俄羅斯、奧地利、日本相比,基本上都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改變,不能簡單的混為一談。這就好比過去的清王朝和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一樣。

這八個國家都是藉助兩次工業革命的風潮興起於各大洲的資本主義陸權國和海權國,不少國家還保留著封建軍國主義傳統,但是有個共同點,那就是熱衷於征服和掠奪,因此也爆發了不少衝突。

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可以說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大市場之一,但是卻出現了“天府之國其主不能守”的局面,於是引發了列強的追逐。有的是為了爭奪經濟市場,比如英法德美,有的則是為了爭奪領土,比如日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列強在中國早就有利益矛盾,引發衝突是早晚的事情。比如兩次世界大戰,只不過是把矛盾衝突從中國擴大到了全世界。

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王朝稱之為“庚子之亂”前,實際上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已經掌握在了列強手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19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展的洋務運動使得當時全中國的財富都集中在了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並且掌握在以東南士紳為首的漢族士大夫手中。這些人和西方列強建立起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彼此依賴,相反同清王朝的關係日益疏遠。作為封建君主專制的代表——滿清朝廷,當然不會坐視大權旁落。隨著洋務運動的深入,外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發生碰撞,並且缺乏有效的調節,爆發衝突是在所難免的。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就此興起,滿清朝廷以為“民心可用”,於是公開向八個列強國家宣戰,成為引發列強衝突的導火索。

前面說到,作為洋務運動的主力——東南士紳為首的漢族士大夫集團和西方列強的關係遠比和滿清朝廷的關係要密切,現在兩家開戰,戰火又是被滿清朝廷挑起來的,因此東南士紳採取了不介入的辦法,即“東南互保”。

於是,毫無戰爭準備的滿清朝廷被打了個一敗塗地。坐上清王朝首都金鑾殿內的西方列強們放眼望去,全中國已經找不到第二支可以同他們抗衡的力量,但就在此時,他們內部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原因無他,那就是針對中國領土的瓜分問題。

海權國主張不瓜分,因為他們是中國的既得利益者,掌握著中國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這以大英帝國和美國為首。而陸權國則主張瓜分全中國,因為他們在中國市場份額太少,要使利益擴大化,瓜分中國領土是最佳手段,這以俄羅斯帝國為首。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海權國勝出,中國免於領土被瓜分的災難,但是除連領土之外的政治、經濟、交通等國家權力被瓜分殆盡。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間第一個矛盾激化的事件,打那以後,彼此之間矛盾越來越尖銳、衝突越來越大,直到走向兩次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摧毀了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意大利王國、大英帝國,只有美國靠著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系列國家戰略的成功運作成為當今世界頭號超級大國。

因此,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100年前上述八個國家給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災難。更不能以過去的一種狹隘的歷史眼光看待當今世界的方方面,時刻遵守國際生存法則,求富自強,這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