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條件一般,卻把孩子當富二代養”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當代中國很可怕的現象:條件一般,還把孩子當富二代養!

普通家庭把孩子當富二代養,不但增加了家庭的養育成本,而且助長了孩子好吃懶做,虛榮浮誇,奢侈浪費的壞毛病。



富養孩子到底是該富養孩子的物質還是精神呢?

一.物質上的富養:家庭條件一般,卻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孩子,毫無節制的滿足孩子,讓孩子有了養尊處優的意識。

曾經看過一個真實的案例:母親為孩子送衣物,因沒有滿足兒子的奢求,兒子出口穢語,大打出手,造成其母親面部嚴重受傷,後被路人送至醫院縫了多針。

是什麼造就了孩子今天這種行為,是溺愛。“慈母多敗兒”,"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無限度的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十指不沾陽春水,什麼事都不用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賢閒書。物質上盡情滿足他,要什麼買什麼,衣服鞋子一定阿迪耐克,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結果養出了不懂感恩,大手大腳,花錢如流水的白眼狼和啃老族。蜜裡泡大的孩子,怎麼懂得苦滋味!



在中國像這樣的父母太多了,不顧家庭貧苦,自己捨不得吃穿,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而孩子則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一切,不知足,不感恩,不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易,從而滋生虛榮懶情的壞習性。



用錢"富養"孩子的家長,忽略了孩子追求獨立能力和精神價值的重要性。

二.精神上的富養:養出孩子開闊的眼界,豐富的知識,為人處事的能力,教會孩子正確的三觀,注重對興趣的培養,希望孩子精神世界富有。

我們小區有一對很成功的父母,他兒子是我們這唯一一個考上清華的。因為同一個小區的,大家都知根知底。

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為人善良。男孩性格很開朗,也很孝順,剛高考完還沒出分數線的時候,在家就幫同學組裝了好多臺電腦,賺了幾千塊錢,還把家裡的老式電腦的主機掛在閒魚上賣了好幾百,你怎能想象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孩子居然這麼能幹?

出了分數線,知道自己有望考上好大學的時候,並沒有像別的孩子欣喜若狂、放鬆自己,而是去肯德基找了一份暑假工,說是體驗生活,這種覺悟一般的孩子也沒有吧?



跟他媽媽閒聊時,他告訴我,孩子從小就喜歡電腦,也沒有另外去送他學過什麼電腦知識,就是喜歡什麼書都給他買,全靠孩子自己摸索。從小就喜歡奧數和圍棋,一直以來都有給他報興趣補習班,還多次獲獎。反正就是採取的"自由放任"的態度,孩子想學什麼,就滿足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學什麼,只要對學習有幫助的,都會盡量滿足他。

問及物質上有沒有特別滿足孩子,媽媽告訴我,衣服都是給他買純棉的,價格不貴,穿著舒服乾淨就好,買什麼穿什麼,孩子也沒什麼特別要求。

平時很常會帶孩子去周邊遊玩。讓孩子欣賞大自然風景,瞭解各地風土人情以及相關文化遺產,開闊了視野,適當的陪伴對孩子很有必要。



優秀的父母,給孩子引路,幫孩子強壯自己,侍他羽翼豐滿時,放手讓他展翅高飛。一個內心豐盈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養育孩子,沒有最佳答案,只有智慧做法。可以窮養物質,但是一定要富養精神。只有在精神方面得到教育,孩子長大後才能成功做人,智慧做事。孩子的成長永遠需要磨礪鞭策,用心培養,讓孩子懂得感恩和愛,教孩子學會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凡事都要靠自己勤奮和努力,給孩子堅強的內心!


幸福人生幸運開啟


我兒子一年培訓費10幾萬,我給他安排了我能力範圍最好的公立學校。琴棋書畫他都學了,喜歡籃球,喜歡看書,喜歡歷史。穿的衣服未必是最好的,倒都是運動品牌裡最好的。鞋子也都是500到800以內的。他最喜歡的是手辦,一個手辦4000左右,但是我從來沒給買過。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麼一年培訓費要花10幾萬,我想說,因為他有興趣。這些學習和玩的過程中讓他明白道理,窮什麼不能窮教育,這句話是對的,但是首先你家不能太窮。還而且孩子很多興趣和學習都是家長培養的。可能覺得孩子就應該穿一些百十來塊錢的東西,為什麼。孩子只要不穿奢侈品牌,確實應該穿一些好看的,能讓他看上去有品位的衣服,這個是正常的。而且孩子穿什麼為什麼讓他知道呢,他不知道不就行了。


薛淙煥mama


大家常說孩子要富養

可不能委屈他們滿足一切需求。

寧可自己吃鹹菜加班跑滴滴也要給孩子買最好的鋼琴,手機,買最貴的衣服.

我親自見過一個家長,父母就是普通打工族

孩子3年級喜歡舞蹈,家長透支信用卡2萬給孩子報了一個套餐,為的是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老兩口不停的加班打零工,省吃儉用的

為了還信用卡,可是孩子又喜歡上了跆拳道

鬧著父母去報班,父母帶著孩子就又去

報了一年的套餐6000多,平時這位孩子什麼都要吃品牌貨,衣服必須是品牌零食必須是品牌

一旦父母不答應任何一個要求,孩子馬上就耍脾氣,責怪父母.完全沒有任何憐惜父母的心.

俗話說的好-窮人家孩子早當家.

所謂的富養指的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

富並不是指的金錢,而是父母正確的引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沒有之一[贊][贊]


曉耕奶爸


其實這個問題我真的有親身的體會啊,我大姨家的哥哥就是這樣,大姨從小比較溺愛我表哥,零用錢什麼的都給的特別多,表哥從小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小時候用點錢嘛,大姨還給的起。


可是隨著我姨哥越來越大之後,用錢更是揮霍無度,又因為大姨溺愛,姨哥一點苦都不能吃,不好好上班,整天啃老,更誇張的是還偷偷在外面借了很多小額貸款花,最後還不起,又回來找我大姨還錢,大姨幾乎是把自己身上的積蓄掏空了來還錢。


就算如此,姨哥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好好上班,各種花錢,前些年自己做生意,又不好好做,不能吃苦,賠了很多錢,又是貸款還不上,然後我媽媽舅舅和我們這些弟弟妹妹還拿了一些錢出來了去幫忙了。

反觀我二姨家的哥哥,從小二姨家條件不好,二姨從小沒有像大姨那樣寵溺孩子,二姨家的這個哥哥畢業之後一直辛辛苦苦的工作,現在雖然不是說過的多麼有錢,但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


現在姨哥人也失蹤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大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是我覺得心裡肯定很苦的。


所以我姨哥就是條件一般,卻被當富二代養孩子的悲劇,對於孩子真的要好好教育,就算不成才最少少成人啊。


喬治麻咪


記得我剛當爸爸的時候,那時候被初為人父的喜悅包裹著,孩子的一切願望,我都滿足,孩子沒有提出的要求,我也會選擇性的幫他提出來,然後滿足他,那時候,他看見我就說“爸爸抱抱,爸爸糖糖”。

這樣的情況維持了兩年多,後來我發現孩子蠻橫,且不願意和人交流,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等等情況,曾經一度我是悲傷的,我覺得我把我能給的最好的都給了他,但是為啥我就培養出來了一個自私、蠻橫、且好買東西的孩子呢?於是我又換了一種方式,對他提出來的要求都選擇性的滿足,並且當他犯錯誤的時候,我會很嚴厲的懲罰他,批評和打的次數多了,又讓孩子對我產生了深深的畏懼,我的孩子不再粘著我,不再當我一回家就嚷著爸爸抱抱,看著我的時候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沒有當父母的朋友們無法體會到當孩子在被窩裡偷偷給他媽媽說“我不喜歡爸爸,爸爸總是批評我”的時候我內心深處的苦楚,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我只能翻過身,假裝自己已經深睡,我意識到我對孩子的教育又出現問題了,我陷入了死角,我是一名教師,為什麼我能培養出很多很優秀的學生,為什麼我能讓我手上的學生都深明大義且品學兼優,但是卻培養不出自己的孩子?一次次看見孩子畏懼我的眼神,我內心也一次次的掙扎。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我把我的苦楚向一位長者傾訴,長者默默的聽完我的絮叨之後問了我第一個問題“你想把你的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才?”我呆了一下,是啊!一直以來我只是在按照我的思維固有的給他我認為最好的東西,但是卻忘記了孩子本身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可能按照我所設計的路按部就班,我抬頭看著長者想說,但是卻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時候他問了我第二個問題,“你認為怎樣的孩子才是好的?”我沒有猶豫的回答“像你家的孩子一樣”,他微笑搖頭說“那你知道他小時候拿酒瓶打我頭上,把我頭打破了嗎?你知道過年的時候親朋好友來家裡拜年,等吃飯的時候他把所有人趕走,原因只是因為大人們看電視,而他看不了他喜歡的動畫片嗎?”我驚呆了,我無法想象我們看見的這樣優秀的一個孩子居然還有這樣的一面。

久久不能言語,長者又問了我第三個問題,“我的孩子優秀嗎?”我剛想說優秀,但是腦海裡想起他剛說的哪些話,我遲疑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時候他站起身來拿著籃球說“優秀”,然後和他兒子去玩籃球了。

看著原本不會打籃球卻有說有笑的父子倆,我若有所思,對孩子好,不是要我們用自己的血和肉去滋養他,而是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去滿足他,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人,不是神,不可能無休止的滿足他的要求,教會他如何正確面對和處理自己要求得不到滿足的事情,教會他正確的是非觀念,而剩下的就是和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場互動的活動,而不是單獨的管教或者單獨的給予,如果用教學生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自然大部分家庭會面臨各種問題,只有打開他們的心扉,和他們一起成長,那麼我們才能收穫一枚優秀的“神獸”。

而提問者的問題裡的情況大多都是有“溺愛”和孩子們的不正確的“是非觀”造成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千千在線


我贊同這觀點。其實條件一般的家庭更應該多注重培養孩子情商方面。應該在學習上重點培養。平時穿衣,吃的,玩具什麼的能省就省。比如:現在流行玩的樂高積木多貴呀,一般家庭可以選類似國產的給娃替代。不知不覺可以省下很多錢。比如:別人家的娃耐克,阿迪,普通家庭可以淘寶買買純棉的就行不圖牌子。再比如:父母利用業餘時間做了什麼東西,可以跟娃一起去擺攤子。我婆婆手工做的涼皮,自己家裡吃不完,我和娃和婆婆3 個人一起去地鐵口出攤子賣涼皮。鍛鍊鍛鍊娃。再比如:別人吃進口蘋果,我們可以賣超市做促銷的10 元3 斤,一樣的甜脆。告訴孩子不要攀比,做自己最重要。




吃胖了胖紙


現代社會,這種普通家庭,卻把孩子當富二代來養的現象太多了。

看看我們的周圍,有多少個家庭是這樣做的。作為家長,儘管他們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卻捨得滿足孩子的要求,唯恐委屈了孩子。

所以任何什麼東西都可著孩子來,不管是吃的喝的還是用的。甚至還有些家長,即使借錢也要滿足孩子的要求。

他們甚至美名說:“不要讓孩子輸在窮的起跑線上”,或說“小時候學會花錢,將來才會賺錢”等等。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曾經我家隔壁的鄰居,家庭條件很一般。家裡有三個孩子,一個男孩,兩個女孩,而最小的那個是女孩。

這個最小的女孩子從小被父母寵著,被哥哥姐姐讓著,不管什麼東西,都是要最好的,要品牌,要名牌,而且自己也養成了很任性的性格。

隨著她長大,要求也越來越多,父母再也滿足不了她的要求了。這時候,她開始了怨天尤人,天天埋怨父母為什麼不能多賺錢,為什麼不能當官,為什麼不能讓她成為一個富二代或官二代,天天罵父母是廢物,不是找哥哥要錢,就是找姐姐要錢,儘管哥哥姐姐已經結婚。

這就是普通人家富養孩子的結果。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然也有例外,也有窮人家富養了孩子,孩子也懂得感恩。

所以,面對一個一張白紙一樣純潔的小孩子,是富養,還是窮養,該怎麼養,這是每一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不管你是窮,還是富。


秋日雲


是這樣,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家庭,然後打著“把最好的一切給孩子”的口號,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周圍就很多,給孩子買件體恤都要三四百,一雙鞋大幾百上千,然後一件衣服穿個三四年,一雙鞋穿個兩三年。但是,這我沒資格評價人,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生活方式,但是,請你摸摸自己的口袋,咱沒有那經濟實力,就別充那大尾巴狼,成嗎?一般家庭就按照一般消費就可以了,沒必要超過自己的經濟能力去消費。你不是把最好的給孩子,你只是鬥富式養孩子而已。


長髮過腰半萌半騷


這句話應該表述成把孩子當成我們以為的富二代在養。有個笑話不是說嘛,王健林給兒子5個億,去折騰,王校長掙回40個億。我花兩塊,買副手套,一天搬磚,投入產出比更大!我們的教育總在關注那5個億,卻沒人關心那個兩塊,這才是普通家庭教育的悲哀。


用戶2319231477961


在農村工作的我,遇到類似的家庭為數不少。

案例一:A家庭,夫妻二人,一個孩子,丈夫靠做瓦匠手藝,妻子種田,間或種點蔬菜。

每年年初,丈夫就外出打工了,會點瓦匠手藝,因為人老實,不大肯動腦經,一年辛苦下來,只能掙兩萬多點錢,為此,每年過年回家,都受到妻子的數落。

妻子在家種了幾畝地和幾塊菜地,除去農藥、化肥,剩餘部分也只能勉勉強強餬口。

結婚十多年了,房子還是父輩給蓋的,什麼好的傢俱、加點也沒有添置,家裡也沒有什麼積蓄,日子勉強著過。

孩子小學在鎮上讀的,畢業那年,妻子聽別人說,省城有所學校不錯,於是託親戚、找朋友想去那讀初中,親戚也很幫忙,找了不少關係,總算答應孩子去那讀書,可學校有規定,不是服務區的學生,要繳納贊助費,開學除了跟別的學生繳納一樣的費用外,需要一次性繳納5萬元的贊助費。同時,學校不提供住宿,需要自己租房子陪讀。

望子成龍心切的妻子,狠狠心,咬咬牙,東挪西借,七拼八揍,把贊助費交了,另外還得借錢租房子陪讀。

這下,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落到老實、憨厚的丈夫身上,我真懷疑他能不能挑得起。

案例二:B家庭,父母離異,父親四海為家,只顧自己吃飽喝足,母親改嫁他人,留下三個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

三個孩子的父親,打小就不成器,沒主張,還喜歡沾花惹草,對孩子不管不問,也不給任何經濟支援,自己掙的錢還不夠自己花,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回家過年了,母親呢?改嫁後,也有了孩子,自己的生活都顧不過來,更沒有經濟支持前面的三個孩子。

現在三個孩子的生活來源是靠七十多歲的爺爺奶奶做環衛工,掃垃圾得來,農村的環衛工工資很低,一個月才1200元,兩個人都做,也就2400元一個月。

按理說,這樣的家庭,孩子上學,肯定得上不收費用的公立學校,才比較合適。可爺爺奶奶,一是望孫成龍,一是攀比心理,硬是給給其中的一個孫子上了貴族學校。

我不知道他們的爺爺奶奶,還能幹多少年的活,還能節約到什麼地步,未來那麼長的路要走,那麼多的錢要花,他們能維持多久?

生活中,也可以說是身邊,這樣的情況還有不少,普普通通的家庭,微微薄薄的收入,卻非得要孩子上貴族學校,過貴族孩子的生活。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一個孩子成才要有很多因素,其中上貴族學校還不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我真懷疑,若干年後,他們能如願成才嗎?

悲哀!

歡迎提出不同意見和看法!歡迎關注@王洵785,謝謝!(圖片選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