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条件一般,却把孩子当富二代养”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当代中国很可怕的现象:条件一般,还把孩子当富二代养!

普通家庭把孩子当富二代养,不但增加了家庭的养育成本,而且助长了孩子好吃懒做,虚荣浮夸,奢侈浪费的坏毛病。



富养孩子到底是该富养孩子的物质还是精神呢?

一.物质上的富养:家庭条件一般,却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让孩子有了养尊处优的意识。

曾经看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母亲为孩子送衣物,因没有满足儿子的奢求,儿子出口秽语,大打出手,造成其母亲面部严重受伤,后被路人送至医院缝了多针。

是什么造就了孩子今天这种行为,是溺爱。“慈母多败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无限度的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十指不沾阳春水,什么事都不用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贤闲书。物质上尽情满足他,要什么买什么,衣服鞋子一定阿迪耐克,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结果养出了不懂感恩,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的白眼狼和啃老族。蜜里泡大的孩子,怎么懂得苦滋味!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太多了,不顾家庭贫苦,自己舍不得吃穿,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而孩子则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不知足,不感恩,不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易,从而滋生虚荣懒情的坏习性。



用钱"富养"孩子的家长,忽略了孩子追求独立能力和精神价值的重要性。

二.精神上的富养: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为人处事的能力,教会孩子正确的三观,注重对兴趣的培养,希望孩子精神世界富有。

我们小区有一对很成功的父母,他儿子是我们这唯一一个考上清华的。因为同一个小区的,大家都知根知底。

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为人善良。男孩性格很开朗,也很孝顺,刚高考完还没出分数线的时候,在家就帮同学组装了好多台电脑,赚了几千块钱,还把家里的老式电脑的主机挂在闲鱼上卖了好几百,你怎能想象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孩子居然这么能干?

出了分数线,知道自己有望考上好大学的时候,并没有像别的孩子欣喜若狂、放松自己,而是去肯德基找了一份暑假工,说是体验生活,这种觉悟一般的孩子也没有吧?



跟他妈妈闲聊时,他告诉我,孩子从小就喜欢电脑,也没有另外去送他学过什么电脑知识,就是喜欢什么书都给他买,全靠孩子自己摸索。从小就喜欢奥数和围棋,一直以来都有给他报兴趣补习班,还多次获奖。反正就是采取的"自由放任"的态度,孩子想学什么,就满足他的兴趣爱好,让他学什么,只要对学习有帮助的,都会尽量满足他。

问及物质上有没有特别满足孩子,妈妈告诉我,衣服都是给他买纯棉的,价格不贵,穿着舒服干净就好,买什么穿什么,孩子也没什么特别要求。

平时很常会带孩子去周边游玩。让孩子欣赏大自然风景,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以及相关文化遗产,开阔了视野,适当的陪伴对孩子很有必要。



优秀的父母,给孩子引路,帮孩子强壮自己,侍他羽翼丰满时,放手让他展翅高飞。一个内心丰盈的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养育孩子,没有最佳答案,只有智慧做法。可以穷养物质,但是一定要富养精神。只有在精神方面得到教育,孩子长大后才能成功做人,智慧做事。孩子的成长永远需要磨砺鞭策,用心培养,让孩子懂得感恩和爱,教孩子学会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凡事都要靠自己勤奋和努力,给孩子坚强的内心!


幸福人生幸运开启


我儿子一年培训费10几万,我给他安排了我能力范围最好的公立学校。琴棋书画他都学了,喜欢篮球,喜欢看书,喜欢历史。穿的衣服未必是最好的,倒都是运动品牌里最好的。鞋子也都是500到800以内的。他最喜欢的是手办,一个手办4000左右,但是我从来没给买过。很多人会觉得为什么一年培训费要花10几万,我想说,因为他有兴趣。这些学习和玩的过程中让他明白道理,穷什么不能穷教育,这句话是对的,但是首先你家不能太穷。还而且孩子很多兴趣和学习都是家长培养的。可能觉得孩子就应该穿一些百十来块钱的东西,为什么。孩子只要不穿奢侈品牌,确实应该穿一些好看的,能让他看上去有品位的衣服,这个是正常的。而且孩子穿什么为什么让他知道呢,他不知道不就行了。


薛淙焕mama


大家常说孩子要富养

可不能委屈他们满足一切需求。

宁可自己吃咸菜加班跑滴滴也要给孩子买最好的钢琴,手机,买最贵的衣服.

我亲自见过一个家长,父母就是普通打工族

孩子3年级喜欢舞蹈,家长透支信用卡2万给孩子报了一个套餐,为的是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老两口不停的加班打零工,省吃俭用的

为了还信用卡,可是孩子又喜欢上了跆拳道

闹着父母去报班,父母带着孩子就又去

报了一年的套餐6000多,平时这位孩子什么都要吃品牌货,衣服必须是品牌零食必须是品牌

一旦父母不答应任何一个要求,孩子马上就耍脾气,责怪父母.完全没有任何怜惜父母的心.

俗话说的好-穷人家孩子早当家.

所谓的富养指的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富并不是指的金钱,而是父母正确的引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赞][赞]


晓耕奶爸


其实这个问题我真的有亲身的体会啊,我大姨家的哥哥就是这样,大姨从小比较溺爱我表哥,零用钱什么的都给的特别多,表哥从小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小时候用点钱嘛,大姨还给的起。


可是随着我姨哥越来越大之后,用钱更是挥霍无度,又因为大姨溺爱,姨哥一点苦都不能吃,不好好上班,整天啃老,更夸张的是还偷偷在外面借了很多小额贷款花,最后还不起,又回来找我大姨还钱,大姨几乎是把自己身上的积蓄掏空了来还钱。


就算如此,姨哥还是一如既往的不好好上班,各种花钱,前些年自己做生意,又不好好做,不能吃苦,赔了很多钱,又是贷款还不上,然后我妈妈舅舅和我们这些弟弟妹妹还拿了一些钱出来了去帮忙了。

反观我二姨家的哥哥,从小二姨家条件不好,二姨从小没有像大姨那样宠溺孩子,二姨家的这个哥哥毕业之后一直辛辛苦苦的工作,现在虽然不是说过的多么有钱,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现在姨哥人也失踪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大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我觉得心里肯定很苦的。


所以我姨哥就是条件一般,却被当富二代养孩子的悲剧,对于孩子真的要好好教育,就算不成才最少少成人啊。


乔治麻咪


记得我刚当爸爸的时候,那时候被初为人父的喜悦包裹着,孩子的一切愿望,我都满足,孩子没有提出的要求,我也会选择性的帮他提出来,然后满足他,那时候,他看见我就说“爸爸抱抱,爸爸糖糖”。

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两年多,后来我发现孩子蛮横,且不愿意和人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等等情况,曾经一度我是悲伤的,我觉得我把我能给的最好的都给了他,但是为啥我就培养出来了一个自私、蛮横、且好买东西的孩子呢?于是我又换了一种方式,对他提出来的要求都选择性的满足,并且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会很严厉的惩罚他,批评和打的次数多了,又让孩子对我产生了深深的畏惧,我的孩子不再粘着我,不再当我一回家就嚷着爸爸抱抱,看着我的时候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没有当父母的朋友们无法体会到当孩子在被窝里偷偷给他妈妈说“我不喜欢爸爸,爸爸总是批评我”的时候我内心深处的苦楚,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只能翻过身,假装自己已经深睡,我意识到我对孩子的教育又出现问题了,我陷入了死角,我是一名教师,为什么我能培养出很多很优秀的学生,为什么我能让我手上的学生都深明大义且品学兼优,但是却培养不出自己的孩子?一次次看见孩子畏惧我的眼神,我内心也一次次的挣扎。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把我的苦楚向一位长者倾诉,长者默默的听完我的絮叨之后问了我第一个问题“你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才?”我呆了一下,是啊!一直以来我只是在按照我的思维固有的给他我认为最好的东西,但是却忘记了孩子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可能按照我所设计的路按部就班,我抬头看着长者想说,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时候他问了我第二个问题,“你认为怎样的孩子才是好的?”我没有犹豫的回答“像你家的孩子一样”,他微笑摇头说“那你知道他小时候拿酒瓶打我头上,把我头打破了吗?你知道过年的时候亲朋好友来家里拜年,等吃饭的时候他把所有人赶走,原因只是因为大人们看电视,而他看不了他喜欢的动画片吗?”我惊呆了,我无法想象我们看见的这样优秀的一个孩子居然还有这样的一面。

久久不能言语,长者又问了我第三个问题,“我的孩子优秀吗?”我刚想说优秀,但是脑海里想起他刚说的哪些话,我迟疑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他站起身来拿着篮球说“优秀”,然后和他儿子去玩篮球了。

看着原本不会打篮球却有说有笑的父子俩,我若有所思,对孩子好,不是要我们用自己的血和肉去滋养他,而是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去满足他,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无休止的满足他的要求,教会他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事情,教会他正确的是非观念,而剩下的就是和他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场互动的活动,而不是单独的管教或者单独的给予,如果用教学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自然大部分家庭会面临各种问题,只有打开他们的心扉,和他们一起成长,那么我们才能收获一枚优秀的“神兽”。

而提问者的问题里的情况大多都是有“溺爱”和孩子们的不正确的“是非观”造成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千千在线


我赞同这观点。其实条件一般的家庭更应该多注重培养孩子情商方面。应该在学习上重点培养。平时穿衣,吃的,玩具什么的能省就省。比如:现在流行玩的乐高积木多贵呀,一般家庭可以选类似国产的给娃替代。不知不觉可以省下很多钱。比如:别人家的娃耐克,阿迪,普通家庭可以淘宝买买纯棉的就行不图牌子。再比如:父母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什么东西,可以跟娃一起去摆摊子。我婆婆手工做的凉皮,自己家里吃不完,我和娃和婆婆3 个人一起去地铁口出摊子卖凉皮。锻炼锻炼娃。再比如:别人吃进口苹果,我们可以卖超市做促销的10 元3 斤,一样的甜脆。告诉孩子不要攀比,做自己最重要。




吃胖了胖纸


现代社会,这种普通家庭,却把孩子当富二代来养的现象太多了。

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个家庭是这样做的。作为家长,尽管他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舍得满足孩子的要求,唯恐委屈了孩子。

所以任何什么东西都可着孩子来,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用的。甚至还有些家长,即使借钱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

他们甚至美名说:“不要让孩子输在穷的起跑线上”,或说“小时候学会花钱,将来才会赚钱”等等。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曾经我家隔壁的邻居,家庭条件很一般。家里有三个孩子,一个男孩,两个女孩,而最小的那个是女孩。

这个最小的女孩子从小被父母宠着,被哥哥姐姐让着,不管什么东西,都是要最好的,要品牌,要名牌,而且自己也养成了很任性的性格。

随着她长大,要求也越来越多,父母再也满足不了她的要求了。这时候,她开始了怨天尤人,天天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能多赚钱,为什么不能当官,为什么不能让她成为一个富二代或官二代,天天骂父母是废物,不是找哥哥要钱,就是找姐姐要钱,尽管哥哥姐姐已经结婚。

这就是普通人家富养孩子的结果。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然也有例外,也有穷人家富养了孩子,孩子也懂得感恩。

所以,面对一个一张白纸一样纯洁的小孩子,是富养,还是穷养,该怎么养,这是每一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不管你是穷,还是富。


秋日云


是这样,很多家庭都是普通家庭,然后打着“把最好的一切给孩子”的口号,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周围就很多,给孩子买件体恤都要三四百,一双鞋大几百上千,然后一件衣服穿个三四年,一双鞋穿个两三年。但是,这我没资格评价人,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生活方式,但是,请你摸摸自己的口袋,咱没有那经济实力,就别充那大尾巴狼,成吗?一般家庭就按照一般消费就可以了,没必要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去消费。你不是把最好的给孩子,你只是斗富式养孩子而已。


长发过腰半萌半骚


这句话应该表述成把孩子当成我们以为的富二代在养。有个笑话不是说嘛,王健林给儿子5个亿,去折腾,王校长挣回40个亿。我花两块,买副手套,一天搬砖,投入产出比更大!我们的教育总在关注那5个亿,却没人关心那个两块,这才是普通家庭教育的悲哀。


用户2319231477961


在农村工作的我,遇到类似的家庭为数不少。

案例一:A家庭,夫妻二人,一个孩子,丈夫靠做瓦匠手艺,妻子种田,间或种点蔬菜。

每年年初,丈夫就外出打工了,会点瓦匠手艺,因为人老实,不大肯动脑经,一年辛苦下来,只能挣两万多点钱,为此,每年过年回家,都受到妻子的数落。

妻子在家种了几亩地和几块菜地,除去农药、化肥,剩余部分也只能勉勉强强糊口。

结婚十多年了,房子还是父辈给盖的,什么好的家具、加点也没有添置,家里也没有什么积蓄,日子勉强着过。

孩子小学在镇上读的,毕业那年,妻子听别人说,省城有所学校不错,于是托亲戚、找朋友想去那读初中,亲戚也很帮忙,找了不少关系,总算答应孩子去那读书,可学校有规定,不是服务区的学生,要缴纳赞助费,开学除了跟别的学生缴纳一样的费用外,需要一次性缴纳5万元的赞助费。同时,学校不提供住宿,需要自己租房子陪读。

望子成龙心切的妻子,狠狠心,咬咬牙,东挪西借,七拼八揍,把赞助费交了,另外还得借钱租房子陪读。

这下,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到老实、憨厚的丈夫身上,我真怀疑他能不能挑得起。

案例二:B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四海为家,只顾自己吃饱喝足,母亲改嫁他人,留下三个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

三个孩子的父亲,打小就不成器,没主张,还喜欢沾花惹草,对孩子不管不问,也不给任何经济支援,自己挣的钱还不够自己花,已经很多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母亲呢?改嫁后,也有了孩子,自己的生活都顾不过来,更没有经济支持前面的三个孩子。

现在三个孩子的生活来源是靠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做环卫工,扫垃圾得来,农村的环卫工工资很低,一个月才1200元,两个人都做,也就2400元一个月。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孩子上学,肯定得上不收费用的公立学校,才比较合适。可爷爷奶奶,一是望孙成龙,一是攀比心理,硬是给给其中的一个孙子上了贵族学校。

我不知道他们的爷爷奶奶,还能干多少年的活,还能节约到什么地步,未来那么长的路要走,那么多的钱要花,他们能维持多久?

生活中,也可以说是身边,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普普通通的家庭,微微薄薄的收入,却非得要孩子上贵族学校,过贵族孩子的生活。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一个孩子成才要有很多因素,其中上贵族学校还不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我真怀疑,若干年后,他们能如愿成才吗?

悲哀!

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关注@王洵785,谢谢!(图片选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