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走向共和:如果袁世凱不向慈禧告密,歷史會改寫嗎?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清政府在談判中無奈割地,賠款,通商。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也象徵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曾經所謂的同治中興也只是曇花一現。這次戰爭大大加速了中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引起了全國的不滿,為圖自強,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改良派進諫光緒皇帝實行改革,光緒帝欣然接受了康有為的改革方案。

走向共和:如果袁世凱不向慈禧告密,歷史會改寫嗎?

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轟轟烈烈的維新運動開始了,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由於守舊派的阻撓,改革並不順利,後來光緒帝的一系列變法措施,進一步引起慈禧太后的忌恨,她不斷派人去天津與榮祿密謀策劃,京津一帶也盛傳秋季慈禧太后偕光緒帝去天津閱兵時將廢掉光緒帝。隨著天津閱兵日期的迫近,光緒帝驚慌不安,於七月二十八日交給楊銳一道密詔,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袁世凱當日趕到天津向榮祿告了密 ,榮祿便連夜馳奔京城,向慈禧太后密報,由於袁世凱的出賣,後黨發動戊戌政變,轟動一時的"百日維新"從此結束,而光緒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成了最悲情的皇帝之一。

那麼如果袁世凱不向慈禧告密?歷史會不會改寫呢

走向共和:如果袁世凱不向慈禧告密,歷史會改寫嗎?


其一:袁世凱心裡是贊成改革的,但通過實力對比後,他選擇了後黨而不是帝黨。他參加過強學會,並且在小站練新建陸軍 ,說明內心不不反對改革的,但自己初練新兵,新式陸軍也不過幾千人,光憑自己的軍隊,是沒有絕對把握戰勝頑固派的,弄不好還會落個人頭落地的下場,通過分析形勢之後,最終選擇了告密,自此歷史的天平向慈禧傾斜。

走向共和:如果袁世凱不向慈禧告密,歷史會改寫嗎?


其二:為擺脫《辛丑條約》簽訂帶來的困局,慈禧宣佈新政,實施過類似的改革,但最終失敗。《辛丑條約》規定,以海關稅及鹽稅作為償還賠款之用,但這兩項稅收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項財政收入。控制海關就基本上能夠左右中國財政。列強在北京強行劃定的“使館區”,由各國派兵保護。以武力為後盾的公使團成了清朝的太上皇。 清政府不得已實行行政,而新政措施大多是維新變法時提出來的,甚至更全面一些,但新政並未帶來實質成效。

因此即使袁世凱不告密,帝黨也沒有足夠的勝算,即使勝利了,也只是延緩了清朝的滅亡而已,因為晚清的腐敗已傷及筋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