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怎麼總有意猶未盡之感

《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怎麼總有意猶未盡之感

秦末漢初,詩歌文化其實是一個低谷期。一方面是藝術發展本身遇到了瓶頸,另一方面則是秦漢兩代對於思想文化的鉗制。此時,最著名的詩歌,莫過於項羽的《垓下歌》和劉邦的《大風歌》。前者是失敗者無可奈何地絕望之歌,後者則是勝利者寂寞無敵的悲哀之曲。

《大風歌》無疑是成功的,乾隆一生寫了兩萬多首詩,就是想證明自己在詩歌上的成就。然而,他那本厚厚的《高宗御製詩集》,還不如漢高祖劉邦的短短三句話: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怎麼總有意猶未盡之感

這三句詩,不僅有意境,而且還有歷史的滄桑感。首句“大風起兮雲飛揚”看似寫景,實際上寫的是秦末天下大亂的亂世風雲。當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時間豪傑並起,戰亂不止。正是劉邦的異軍突起,這才有了威加海內的榮光,得以迴歸故里。

這兩句詩,看似平淡無華,卻將漢朝建立的過程,濃縮的最精簡。在劉邦看來,這些似乎雲淡風輕,不值一提,顯示出天命所歸的自信。然而,在第三句中,看起來是雄兵百萬,枕戈以待,但他又隱隱透露出對國家前途的擔憂。更為重要的是,還有不少人認為,這首詩似乎意猶未盡,還沒有寫完。既然國家有憂患,該如何治理呢?

《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怎麼總有意猶未盡之感

《大風歌》到底是不是一首完整的詩,我們先看看它是如何寫成的。漢高祖十二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聲勢不小,漢高祖不得不親征迎敵,最後凱旋而歸,順路回到了發跡地沛縣。他找到了昔日的朋友、尊長,痛飲了十幾天才返回京城。有一天,劉邦一邊擊築,一邊慨然唱出了這首《大風歌》。

《垓下歌》,歷來有人認為是偽作。很難想象,在當時生死關頭,一向不讀書的項羽,竟然靈感迸發,突然有閒情逸致寫下此詩。而且,在兵荒馬亂之時,這首詩居然還能傳抄流傳下來,實在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大風歌》卻不同,當時劉邦已經是天子,隨從眾多,而且還有史官隨行,這首詩被記載下來,完全是有可能的。既然是作為專職記錄員,那就不應該有所遺漏。

《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怎麼總有意猶未盡之感

另外,這首詩從結構上來看,該說的已經說完了,沒有說的,就留給讀者去想象。從詩意上來看,劉邦的言外之意也很明確:他的任務就是結束秦末的亂世,至於說國家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危機,只能留給後來人解決。所以,套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對於劉邦來說,四句太多,兩句太少,三句正合適。

之所以會認為《大風歌》有所遺漏,大概是因為我們平時接觸得太少。其實,三言詩雖然不常見,但絕非不存在。《詩經》中就有這首《盧令》: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怎麼總有意猶未盡之感

如果拋開標點符號來看,它就是典型的三言詩。類似的,還能在《詩經》中找到《周頌•閔予小子之什•賚》、《國風•王風•采葛》。劉邦也曾讀過書,《詩經》作為文學經典,在那時候被劉邦所讀,是完全符合情理的。他由此寫下了這三言詩,也是合情合理的。

另外,在南朝的時候,政府專門去民間採集詩歌,其中在現在的江蘇省採集的民歌,被編為了《華山畿》。這本書大部分已經散軼,只有《吳聲歌曲》25首,偏偏這25首,都是三言詩。考慮到劉邦的家鄉沛郡豐邑,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他極有可能從小接觸的就是三言詩。

《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怎麼總有意猶未盡之感

所以,在沒有新的證據出現前,小珏還是相信《大風歌》就只有三句。這也正如南宋魏慶之在編著《詩人玉屑》時所說:

有三句之歌,《大風歌》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