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冷戰時代鐵托治理下的南斯拉夫是什麼樣?

寇亞君


冷戰顧名思義,這個時期一定是讓人毛骨悚然的,在緊張的氣氛中透露出一股蓄勢待發的急迫感。南斯拉夫就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而當時治理它的便是鐵托。鐵托人如其名,鋼鐵拖著他前進的人,從這個形容中可以看出,他是個狼人,被他盯上的人可得小心謹慎謀求生活了,否則稍不留神就將團滅。

那麼當鐵托遇上南斯拉夫,究竟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為什麼最終南斯拉夫面臨的是解體的結局呢?  

為了更好地瞭解南斯拉夫最後的遭遇,我們首先來細節地瞭解一下鐵托此人。他出生於克羅地亞,他對於南斯拉夫的統治可謂是另闢蹊徑。在眾多的國家中顯得格格不入的南斯拉夫究竟被鐵托採用什麼樣的方針政策進行治理呢?總結而言就是奉行獨立自主的經濟以及外交政策。具體操作又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是民族方面,鐵托堅持共公平公正的原則。這在有效地促進了南斯拉夫民族團結的同時,也在國家政策方面根除了分裂勢力作祟的隱患。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南斯拉夫只是原來斯拉夫的一部分。斯拉夫當年被劃分為三部分: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來自其他民族的侵擾十分的嚴重,而且國家內部教派林立、各自獨立。

民族和宗教矛盾儼然已經成為南斯拉夫國內不容忽視並亟待解決的大事。鐵托信奉天主教,但是他在管理南斯拉夫的時候並沒有對國內任何一個民族或者是宗教產生過歧視。他的人格魅力非常大,在國民中間一直擁有良好的基礎,且他對任何宗派成員都能始終堅持一視同仁的態度,這些都顯得格外的重要。

因此他的這些個難能可貴的做法對促進當時國家內部的融合和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這裡進行例子的補充來進一步直觀地表現。在建設廠房或者是其他分配資源的場合,鐵托都依照著公平合理的方式來進行,各個民族沒有感受到他的偏袒。這樣也就對他的所作所為挑不出任何毛病,長此以往,也就無法產生爭端,於是乎,各民族相安無事地共同生活在南斯拉夫。

其次在經濟發展層面,鐵托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有效地治理促使南斯拉夫走向了經濟繁榮的階段。他在南斯拉夫施行的是所實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政策。這裡可能會有點疑惑。什麼是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一體化發展?在這裡筆者舉個具體的狀況來進行一些說明。如果你是南斯拉夫的國家成員,你想要去其他地方謀求生計,這是被國家和政府所認可的。

同時你若擁有自己的土地,你的這種土地私有化也是被國家和政府所許可的。你要是想從事有關商業和娛樂行業的工作,這也是社會所認可的,不會受到任何的限制或者是歧視。這些關於就業和土地的相關制度都讓南斯拉夫的經濟回暖,發生了好轉。這些能夠擁有實際效用的舉措直接明顯地帶給了當時南斯拉夫的百姓們以回饋。他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已經稱得上是富裕的程度了。

在種種舉措的支持下,南斯拉夫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當地的民眾對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而且有規劃。“飲水不忘挖井人”,他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極大的功勞要歸功於鐵托,於是乎,鐵托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愈發地重要起來對其更加擁護。來自民眾的支持促使了南斯拉夫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

鐵托還將視角轉向了教育方面。當時南斯拉夫的民眾上學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的,所有的教育資金都由國家進行支出。不光如此,南斯拉夫還配套實施了醫療保障制度。從各個方面和層次,鐵托將自己的奉行的外交政策和政治理念融入進對國家的治理,效果也十分顯著,南斯拉夫無論是經濟、教育還是各行各業的拓展方面都呈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這在冷戰時期十分地難得,畢竟其他國家仍處於倒退式發展,這樣的差距就十分的迥異。

鐵托統治下的南斯拉夫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自由自主獨立地發展和進步。這樣的超前的政策在當時看起來與其他國家奉行的常規操作格格不入。這也奠定了南斯拉夫的和諧穩定發展的基礎。


無筆


1980年5月4號下午三點過五分,前南斯拉夫領導人約瑟普-鐵托與世長辭!緊接著,在南斯拉夫舉國哀悼下,一場空前隆重的葬禮如期舉行。英國首相撒切爾、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等各國元首悉數到場!

圖為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鐵托葬禮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成了國內的唯一執政黨,鐵托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南斯拉夫的最高領導人。但是,作為一個共產主義國家,南斯拉夫卻顯得有些“不合群”:它是歐洲唯一一個沒有加入華約的共產主義國家。

而這主要還是和鐵托的執政理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不希望南斯拉夫被蘇聯巨大的紅色陰影所籠罩,不願意南斯拉夫成為蘇聯的附庸!所以鐵托有意的和蘇聯保持一定的距離。

舉國哀痛鐵托去世

在鐵托看來,共產政治體制的南斯拉夫並不一定要在對外政策上“隨波逐流、敵對西方”,所以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鐵托就儘可能的給予南斯拉夫人民相對的自由,比如西方的文學書籍和電影可以在南斯拉夫傳播,同時也允許西方國家的遊客來旅遊。

而且作為相對較早實施經濟改革的共產國家,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人民生活水平要明顯優於其它同體制國家:汽車普及率達到36%、約每兩個家庭就有一臺電視以及一臺冰箱,並且實行八年免費義務教育......

圖為年輕時期的鐵托(左一)

這樣的生活水平也許相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對比同時期的共產國家可以說已經非常出色了。不過,當時的南斯拉夫也並不是“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地區貧富差異仍舊存在。

在外界看來,鐵托和當時的南斯拉夫在美蘇兩國冷戰的大背景下勢必會淪為政治角力的棋子,但鐵托堅持“不結盟”、“南斯拉夫是南斯拉夫人的”原則拒絕了蘇聯的插手企圖,與此同時鐵托也利用美蘇之間的關係向美國求援。但無論是與蘇聯交惡還是獲得美國的援助,鐵托都始終秉持“南斯拉夫”中立的原則。

圖為阿拉法特致敬鐵托

總而言之,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是一個有個性、有主見的共產國家,但南斯拉夫的存在和發展又過於依賴鐵托,這一點我們從他逝世後南斯拉夫的快速隕落就能看出,最終不得不以解體告終。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冷戰時期的南斯拉夫,是一個民眾安居樂業、物質生活相對豐裕的國家。在鐵托的治下,這個巴爾幹2300多萬人口的多民族雜居的小國,從1945年到1990年,平靜安穩度過了整個冷戰時期。

在當時的歐洲,南斯拉夫的經濟居中等水平。按人口平均計算的國民收入,從1947年的200美元,到1977年增加到1600美元,每千人擁有的汽車,1977年達到91輛,電視機175臺,百姓的高質量食品比重有所提高;條件優裕的居民還可出國旅行,尤其是能夠去西方旅行,這在當時的蘇聯東歐國家是豔羨不已的。

在冷戰時期,多民族的南斯拉夫,之所以能夠相安無事,經濟得到較好發展,主要由兩大要素決定,一是鐵托至高無上的威望,在精神上引領著各民族;第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南斯拉夫模式,促進了戰後南斯拉夫的繁榮。

所謂南斯拉夫模式,就是一種有別於當時蘇聯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政體。1948年南斯拉夫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避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中弊端,便嘗試創建了一種新的模式,既自治社會主義。也有西方學者稱之為“南斯拉夫實驗”:將市場結構引入指令性的經濟,將作出決策的權力分散開來,實施比較廣泛的企業自主權,參與國際分工。

南斯拉夫在南共聯盟領導下,建立和發展了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自治制度,建立了全民防禦社會自衛體系,對外不結盟,也是南斯拉夫自稱為建設社會主義的三大法寶。

個人認為,南斯拉夫與當時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個重大差別,是它的所有制結構--社會所有制。1950年6月,南斯拉夫聯邦議會頒佈了關於勞動集體管理國營經濟和經濟聯合體的基本法,宣佈將生產資料的國家所有制改為社會所有制,廢除了指令性計劃,實行社會計劃制度;成立工人委員會,參加企業管理,實行勞動者自行決定成果分配,實行外貿外匯的自由化,自治制度開始實施。後來自治管理逐步擴展到各個領域。

的確,自治制度的施行,給南斯拉夫社會尤其是企業帶來了較大的活力,促進了經濟發展。應該說,通過此類模式的改革。把微觀經濟搞活沒有問題的,且卓有成效。但社會宏觀管理卻不是僅僅依靠自治能夠自動調節到位的。在自治制度向縱深發展時,過分強調“非中央集權化”,模糊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職能,必然出現分散主義,導致投資失控、通貨膨脹和生產下降。共和國之間共和國與聯邦之間矛盾加劇,地方主義民族主義抬頭,1971年就出現了克羅地亞領導人分裂主義傾向。

南斯拉夫自治實踐向縱深發展中,在試圖避免傳統模式弊端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弊端。離心傾向分離主義開始產生,極大弱化了政府應有的智能。南斯拉夫各級政府,不是上級和下級的領導關係,上級政府只司監督,許多機構的領導人只有一年任期最多連任一次,長此以往,實際上已經嚴重影響了政府工作的連續性;幾乎為零的權重,也使得政府缺乏權威。一個缺少分量缺少權威的政府,失去了整合樞紐功能的政府,很難想象在喚起民眾統御國家方面能夠形成民族凝聚力。

因此,在1960年代的南斯拉夫就已經埋下了民族分裂的隱患。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北方經濟條件好的地區與貧瘠區域、塞爾維亞與其他族群、各族群之間,諸多矛盾錯綜交織由來已久,鐵托健在時,這些矛盾沒有表面化。

確切的講就是,鐵托治下的幾十年,由於歷史文化及宗教因素,南斯拉夫的民族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好在鐵托有非凡的駕馭能力,一直不斷地平衡紛爭不斷的關係,以維持南斯拉夫這個大家庭。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鐵托的個人威望維繫著這個巴爾幹國家,其相安無事必然是暫時的。1980年鐵托去世,南斯拉夫陷入政治動盪族群衝突的亂象,10年後,南斯拉夫分崩離析。

南斯拉夫模式,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獨特實踐,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舉世矚目。然而,建立了一系列相對和諧的自治聯合體,卻沒能鑄造一個綜合實力強大的國家。因此,後來的南聯盟面對北約空襲,其抵禦實力捉襟見肘。

2019.6.15

參閱資料

《南斯拉夫實驗1948-1974年》,【美】丹尼森.拉西諾 著,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年。

《東歐三十五年》,姜琦 張月明 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


掌上三言兩語


鐵托之於南斯拉夫,正如毛澤東之於中國,斯大林知於蘇聯。曾經的南斯拉夫也是社會主義陣營當中的一員,很可惜他在2006年徹底解體。如今只不過是活在歷史當中的一個國家,不免讓人有點惋惜。

▲分裂後的南斯拉夫

先說南斯拉夫這個國家!他是在1929年才剛剛建立的短命王朝,是以塞爾維亞族為基礎,糅合了多個小國,建立起來的多民族國家。對於這種多民族的國家,想要發展首要的任務就是團結。可惜鐵托帶他們站了起來,也帶著他們倒了下去。

再說鐵托其人!鐵托在1892年出生在克羅地亞的農村家庭,後來與俄軍作戰後來到俄國。在這裡學會了俄語,並且接受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洗禮。回國之後就參加了南斯拉夫共產黨,並且在二戰初年當選上了總書記。

1941年由於德軍的25號計劃,當時南斯拉夫王國宣佈投降。此時僅僅距離德軍入侵十天時間,南斯拉夫已經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成為了法西斯的第12個國家。不久之後南斯拉夫政府逃亡國外,而鐵托開始領導人民組織武裝起義。


雖然當時全世界都在反法西斯,但是每個國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暫時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支援南斯拉夫內部的鬥爭。在這樣不堪的條件下,鐵托開始領導人民組織游擊戰。從1941年開始,一直撐到1945年二戰結束。中間幾次面臨生命危險,但是都幸運的躲過去。

二戰之後鐵托所建立的政府,宣佈廢除原先政府的權力,接受了德國法西斯的投降。戰後的南斯拉夫採用的是社會主義,鐵托作為最高領導人。雖然二站結束了,但是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冷戰爆發。作為一個拼接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鐵托應該何去何從?

南斯拉夫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當時蘇聯正在大張旗鼓的搞社會主義陣營的時候。雖然南斯拉夫身處歐洲地區,周圍絕大部分都是資本主義陣營。為了更好的發展,按照道理他應該加入蘇聯。然而鐵托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領導人,他發展了一套鐵托主義。堅決不加入任何組織,選擇與斯大林決裂。

▲鐵托與蘇聯領導人

鐵托主義是以鐵托為名的政治思想,他拋棄起了僵硬的冷戰思維,擺脫了意識形態的狹隘。堅決抵制蘇聯的干涉,要求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的事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南斯拉夫解放的時候,蘇聯幾乎沒有給予幫助。

然而在二戰結束之後,蘇聯又跑過來讓他做小弟,南斯拉夫當然不願意了。同時南斯拉夫還與蘇聯在政治上面有諸多不同,比如說在以色列問題上分歧就非常大。南斯拉夫支持以色列的存在,然而蘇聯卻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最後就導致南斯拉夫與蘇聯決裂,一直到赫魯曉夫上臺才有所緩解。

同時南斯拉夫在鐵托主義的影響下,發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不結盟運動。就是任憑冷戰爆發的再猛烈,他也不參加任何一陣營。當然一個人的發展總是困難的,不結盟帶來的就是被孤立。雖然被斯大林所不認同,但是卻接受了來自美國的援助。


此舉讓南斯拉夫在戰後重建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反倒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玩的開,但是也不加入他們陣營。由於南斯斯拉夫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政策,以及積極的開放貿易經濟往來,反而讓南斯拉夫成為當時巴爾幹半島當中比較富有的國家。

在國內方面,南斯拉夫也大膽的放權。展開了一場“非國家化、非集中化、非官僚化、權力分散化”的改革,在短時間內給頹廢的國家注入了新的動力。在20世紀50到60年代,它就早於社會主義陣營,甚至是一般的資本主義陣營,率先完成了政治民主化以及經濟文化的對外開放。

在戰後的短短20年時間,南斯拉夫就實現了高度的工業化。在20世紀的60年代的十年裡面,南斯拉夫做到了以每年6.1%的速度讓GDP穩定增長。到70年代初的時候,國內汽車擁有率達到36%,電視普及率高達40%。然而這一切繁榮的外表下面,也埋下了很多的暗瘡。


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矇蔽住了年邁的鐵托。作為南斯拉夫戰後的第一代領導人,鐵托漸漸把南斯拉夫發展成高度集權。在政治經濟上開始不思進取,漸漸的開始吃老本。更加註重享受生活,鐵托也成為了金託。

尤其是在1973年,中東地區爆發第四次戰爭,緊接著石油危機蔓延開來,南斯拉夫首當其衝地受到衝擊。經濟開始出現下滑,鐵托的支持率也是越來越低。有光明的地方也會有黑暗存在,雖然南斯拉夫整體經濟實力比較高。

但是其類似於聯邦制的國體,本來就是幾個小國東拼西湊而來。成立之初就明顯的顯示出地區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在鐵托當政期間,開始對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進行打擊。並且還發展了一套南斯拉夫族,要求其他族群放棄自己種族與信仰,改信新的族群。


此舉造成南斯拉夫內部凝聚力急劇下降,然而鐵托竟然還不自知的實行了十幾年。最後發展成有的地區經濟位列歐洲前列,還有一部分在歐洲墊底。這些矛盾有鐵托這位精神領袖的存在尚且還可以掩蓋,待他去世之後出現斷崖式的崩塌。

由於鐵托在80年代去世之後,南斯拉夫內部沒有一個擁有如此高威望的人。每一個民族和地區都在為自己爭奪利益,最後漸漸開始出現分崩離析。再加上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影響,馬其頓等相繼宣佈獨立,南斯拉夫開始成為歷史。


史之策


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算是一個小康社會。鐵托死於1980年,2019年的塞爾維亞的人均GDP指標和40年前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經過分裂、戰亂、制裁,塞爾維亞有40年沒有發展了。

1,1981年的南斯拉夫經濟

南斯拉夫採用獨特的公有企業自治模式。

1981年,南斯拉夫的人均GDP為2800美元。

看上去好像不多,但是從美元價值上比較,1981年的南斯拉夫和2014年的中國人均GDP是差不多的。

從1981年到2014年,美元貶值了2.7倍。

2014年,中國人均GDP是7683美元,南斯拉夫1981年的人均GDP按相對價值換算為7560美元。

還可以做個比較。

1981年,西歐葡萄牙的人均GDP是2520美元,韓國的人均GDP是1700美元。

從1947年-1981年,南斯拉夫的GDP平均增長率是6%,從一個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工業產值佔40%,農業產值佔14%。

南斯拉夫缺乏石油、煤炭等能源,是其經濟結構的致命傷。

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外匯都要去購買能源。

2,南斯拉夫汽車普及率

南斯拉夫Zastava汽車公司根據意大利Fiat的型號設計了南斯拉夫入門級的小汽車Yugo。

還出口到美國和英國。80年代的中國也進口過南斯拉夫Zastava汽車。

Yugo在80年代,是美國售價最便宜的普及型汽車。

一臺Yugo GV的價格是3990美金。是一名南斯拉夫普通工人兩年的工資。

Yugo一共生產了80萬輛。

80年代,南斯拉夫很多普通工人都買了Yugo,大街小巷上都跑著Yugo,就像前幾年中國滿大街的BYD和QQ。

據東德《公路》雜誌,在1979年第七期報道:

南斯拉夫的公路建設發展迅速,小汽車保有量從1970年的72萬輛增加到1976年的173萬輛,增長了2.4倍。有路面的公路網總長度約11000公里,其中有150公里是現代化高速公路。

1976年,南斯拉夫有173萬輛小汽車,人口2000多萬,多是四口之家。

在1976年,南斯拉夫30%的家庭都有小汽車了。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二戰期間,鐵托帶領南斯拉夫游擊隊抗擊德國法西斯的入侵,南斯拉夫人民基本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了德國法西斯。

1945年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黑山六個共和國組成。鐵托帶領南斯拉夫人民開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1.蘇聯模式時期

在冷戰的最初幾年,因為蘇聯老大哥是二戰前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相對來說它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豐富,因此南斯拉夫也借鑑了蘇聯模式。

南斯拉夫進行經濟改造,建立了生產資料國家所有制,南共的經濟改造分為農業領域和其他領域,不同領域採用了不同的改造方式。

在農業領域的改造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按照“耕者有其田”的原則進行土地改革。第二個階段推行農業集體化。

在其他領域的經濟改革則採取以下方式:一是直接沒收剝削者的財產。二是接管外國資本。三是實行生產資料國有化。

為了加快工業化建設,南共仿效蘇聯的“五年計劃”模式,制定了南斯拉夫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間也1947——1951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南斯拉夫的國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由1939年的2642億第納爾提高到1948年的4411億第納爾。

2.南蘇交惡,南斯拉夫開始探索適合本國發展的模式

1948年6月28日,蘇聯操縱歐洲共產黨情報局通過了《關於南斯拉夫共產黨狀況的決議》,將南斯拉夫開除出情報局。這一事件標誌著南斯拉夫和蘇聯的蜜月期結束,兩國開始交惡。

南蘇交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蘇聯實行大國沙文主義,只關心本國利益,不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要求南共聽命於蘇聯。

而鐵托的性格剛毅、堅韌不拔,他不願意屈從蘇聯,南斯拉夫與蘇聯在兩國合營公司、希臘革命、南斯拉夫與保加利亞建立聯邦國家等問題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的矛盾經過長期積累終於爆發。

南蘇兩國交惡後,南斯拉夫開始尋求緩和與西方的關係。鐵托曾經說過:“南斯拉夫跟誰都願意做朋友,但是誰也收買不了南斯拉夫。”

蘇聯老大哥的封殺並沒有使南斯拉夫陷入絕境,通過與西方改善關係,在1949年到1959年的十年時間裡,南斯拉夫獲得西方國家24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還有大批的西方專家幫助南斯拉夫建設祖國,南斯拉夫成為當時東歐比較富有的國家。

3.社會主義自治模式

除了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南共還積極探索適合本國經濟發展的模式。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南斯拉夫率先在經濟領域開展工人自治,隨後又擴展到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領域,同時大力發展地方自治,70年代推行聯合勞動自治。

3.1經濟體制改革:工人自治體制

1950年之前,南斯拉夫的經濟體制採用蘇聯的國家管理體制,南蘇關係破裂後,南斯拉夫開始轉變經濟體制,改為工人自治體制。


南斯拉夫的經濟體制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由國家所有制轉變為社會所有制。二是實行政企分開,企業由工人自治。三是改革計劃經濟體制,引入市場機制。四是改革分配製度,實行收入分配製度。五是改變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模式,優先發展與人民密切相關的農業和輕工業。

南斯拉夫的經濟體制改革成果明顯,南斯拉夫的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並且他們的經濟體制建設,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經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經驗。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也借鑑了許多其中的經驗。

3.2政治體制改革:實行地方自治

南斯拉夫除了進行經濟改革也十分重視地方政權的改革,南共積極推行地方自治,除國防、外交等權力歸中央外,其它經濟和社會管理權統統下放給共和國地方。

70年代,南斯拉夫通過憲法進一步擴大地方的自治權,承認了各共和國和自治省享有主權,使得國家進一步“邦聯化”。

地方自治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是也埋下極大的隱患。

地方的權利過大,削弱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造成了地方民族主義的抬頭。為南斯拉夫後來的解體埋下了伏筆。

3.3聯合勞動自治

聯合勞動是勞動和社會再生產資料的聯合。

聯合勞動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以勞動和資本的自治聯合為基礎的聯合勞動組織制度。二是實行自治協議和社會契約為基礎的自治計劃制度。三是以收入分配為核心的社會一體化過程。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是南斯拉夫經濟的飛速發展期,上世紀70年代末,每年有超過600萬的遊客到南斯拉夫旅遊。

1976年南斯拉夫有36%的老百姓擁有汽車,每1.8個家庭擁有一臺電視,每2.1個家庭擁有一臺冰箱,所有7到15歲的兒童可以享受8年的免費義務教育。南斯拉夫由歐洲較窮的國家躍居為中等發達國家。

4.不結盟運動

1956年,鐵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克羅地亞的布里俄尼發起不結盟運動。

不結盟運動的宗旨主要是以下兩方面:一是不與軍事和政治集團結盟。二是主張各國無論大小,都有管理本國事務的權力。

2011年全世界有106個國家加入了不結盟運動。鐵托作為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為推動這項運動做出重大貢獻。

不結盟運動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促使南斯拉夫擺脫了蘇聯的封鎖,走上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二是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成為解決世界問題不可或缺的力量。冷戰時期,蘇美兩大超級大國長期對抗,干涉別國內政外交。不結盟運動團結了亞非拉的新興國家,成為蘇美不得不重視的一股政治力量。

三是不結盟運動證明弱國也可以有外交。

5.鐵托帶領的南斯拉夫所存在的隱患

5.1削弱了塞爾維亞的主體地位,導致國家凝聚力下降

南斯拉夫境內的各民族長期受各個帝國的統治,其中塞爾維亞受到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長達500多年,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山等先後被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奧匈帝國統治了數百年。

長期以來,南斯拉夫各民族間同室操戈,戰爭不斷,有很深的民族矛盾。

南斯拉夫建國後,主體民族是塞爾維亞人,佔比45%。鐵托本人是克羅地亞人,因此他對塞爾維亞人採取打壓政策,削弱其主體地位。

鐵托從塞爾維亞劃分出波黑共和國和馬其頓共和國,大大縮小了塞爾維亞的版圖。

1961年時,塞爾維亞人佔南斯拉夫人口的42.1%,到了1981年這個數據下降到36.3%。

塞爾維亞人口數量的下降,導致塞爾維亞在國家的主體地位下降,國家的凝聚力也下降了,導致後來南斯拉夫的解體。

5.2廢除總統制,改由各聯邦主體輪流坐莊

鐵托於1980年病逝,他臨終前廢除了總統制,實行主席團制,總統主席團和南共中央主席團由8個聯邦主體(6個加盟共和國、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各一人組成,設輪值主席,任期1年。


這項制度看起來十分美好,照顧了各方的利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後患無窮。各個不同民族的領導擔任國家領導人後,只考慮本民族利益,大大加劇了各民族矛盾,成為南斯拉夫解體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鐵托在二戰期間帶領南斯拉夫人民戰勝了德國法西斯並在戰後建立了南斯拉夫。

建國初期,鐵托帶領南斯拉夫人民走過一段蘇聯模式的道路,和蘇聯關係惡化後,他又向西方國家靠攏,爭取到西方國家的經濟支持,同時,他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做出不少有益的摸索,特別是南斯拉夫的經濟在鐵托時代取得了高速發展,他們的經濟模式也為我國經濟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

可惜的是,鐵托在處理民族矛盾時採用平均主義,企圖一碗水端平各民族利益,結果適得其反,為南斯拉夫的解體埋下了重大隱患。

鐵托既是南斯拉夫的締造者,也是南斯拉夫的掘墓人,我覺得借用對李成梁的評語可以十分恰當地用來評價鐵托:“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


雨夜讀史


如今已經在地圖上消失了的南斯拉夫,曾經是歐洲乃至世界上相當強盛的國度之一。尤其在著名的“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其更是當時少數幾個能夠在美蘇爭雄的夾縫裡持中的國度之一,也被稱作“巴爾幹猛虎”。

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經濟繁榮軍力強大可謂是盛極一時,而且其包括體育、電影、服務業等領域的文化影響力也相當深遠。當然,南斯拉夫的強盛之下也存在著諸多弊端,鐵托身後,南斯拉夫迅速衰落走向了瓦解。


經濟繁榮,甚於蘇聯

南斯拉夫由多個主體成員構成,總面積超過25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000萬,其經濟在當時同陣營成員裡數一數二。南斯拉夫是當時為數不多擁有自己工業體系與軍工業的國度之一,其人均GDP超過了同陣營除東德外所有成員,包括蘇聯一度達到發達水平。

鐵托時代,南斯拉夫70%以上家庭已經普及了電視機,平均每三個人也就是一家就有一輛汽車。其首都貝爾格萊德四處高樓林立,汽車密集,是東歐為數不多的繁榮都會之一。


兵力強大,不負“猛虎”之稱

雖然當年二戰時期的南斯拉夫王國迅速覆滅,但納粹軍在南斯拉夫也損失慘重,被消滅超過90萬。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其軍力規模與實力不僅在巴爾幹半島稱雄,即便是放眼當時的世界也不是泛泛之輩。

70年代,南斯拉夫擁有超過60萬陸軍以及200多萬的預備役,坦克超過1000輛,1300多輛重型裝甲車與上千門大口徑重炮,還有4個防空導彈團。空軍超過3萬人,在亞得里亞海遊弋的南斯拉夫海軍艦艇近百艘,海軍人數過萬。正因如此強的軍力,使得南斯拉夫不依附蘇也不需要親美,自己做自己的主。


曇花一現,盛極而衰

被譽為巴爾幹猛虎的南斯拉夫,無論經濟還是軍事實力在當時的歐洲都算得上是個非常強勁的存在,也是那個時代罕見可以中立的國度。

除了經濟與軍事,南斯拉夫當時的文化、體育等軟實力也非常強大。每年入境的外來遊客超過800萬人,南斯拉夫的電影與音樂製作都具有相當的水平與影響力,無論足球、籃球還是其他的體育領域,都是一支勁旅。

澹奕認為,南斯拉夫的強大與鐵托個人過硬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但鐵托並沒能真正解決南斯拉夫所存在的各種危機問題,反而誘發了各種危機,比如族群均等化與廢除總統等。南斯拉夫終究還是曇花一現,鐵托之後十來年,南斯拉夫便一分為七,徹底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澹奕


蘇南兩國兩黨曾經是世界社會主義陣營里老大哥和小兄弟一般的友好夥伴,南斯拉夫作為莫斯科最親密和重要的盟友,同樣,在斯大林眼裡鐵托也屬根紅苗正的鐵桿夥伴。出人意料的是,1948年6月28日,工人情報局在布加勒斯特召開會議,在蘇聯的高壓下,通過了《關於南斯拉夫共產黨狀況的決議》。情報局認為,民族主義分子在南共內佔了上風。於是,蘇聯領導人採取了不恰當方式對待南斯拉夫的“鐵托主義”。從此,“蘇南婚姻”破裂!美國前副總統華萊士對此有個形象的評論:“馬克思是共產黨人的上帝,列寧是共產黨人的耶穌·基督,斯大林是共產黨人的第一任教皇,鐵托是共產黨人的第一個馬丁·路德。”

雖然鐵托沒有形成自己的教派,但是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人創立了自己的政治思想體系———“鐵托主義”,即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拋棄僵硬的冷戰思維,擺脫意識形態的狹隘偏見,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尺度,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的內外事務,抵制蘇聯的干涉和控制。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南斯拉夫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了以“非國家化、非集中化、非官僚化、權力分散化”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實行企業自治、共和國和自治省自治以及全社會的自治。國家全面下放管理經濟的權力,由自治利益共同體管理社會事務。

20世紀50一60年代,當社會主義各國自我封閉,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冷戰之際,南斯拉夫較早地實行了政治民主和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對外開放,引進外國資本,同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公民出國和勞務輸出自由,上百萬南斯拉夫公民在歐洲國家從事生產勞動,外國人也到南斯拉夫自由旅行。政治民主和對外開放使整個國家充滿生機和活力,既獲得了西方國家的大量經濟援助,又築起了獨立自主的物質基礎。

本世紀50年代,當蘇聯式的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被社會主義各國尊為樣板之際,南共聯盟己經認識到市場的作用,把發展商品生產看做發展自治關係的必要前提,視社會主義企業為商品生產中的自主經營組織。在建立社會主義自治制度過程中,南斯拉夫特別注意向企業下放權利,給企業和勞動組織一定的經營自主權,使企業掌握了生產計劃權、產品定價權、對外銷售權和投資積累權,後來甚至掌握了收入分配權,並建立了一套職工監督經理廠長的制度。

這些做法,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發揮了積極作用,體現了工人的經濟民主權利,使企業表現出較大的靈活性和生產經營的積極性。特別是20世紀50一60年代,當國家還沒有把管理經濟的權力完全放下去的時候,企業自治與國家宏觀管理同時並存,發揮出了較大的優勢,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使南斯拉夫獲得了20多年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60年代中期以前曾出現過社會產值年均增長8.1%,個人收入年均增長5.3%的良好形勢。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孔寒冰2010年訪問南斯拉夫的時候,一位接待他的貝爾格萊德大學歷史系的教授,有一輛在1985年購買的小汽車,那時中國的大學教授恐怕連想都不敢想,甚至連買輛諸如飛鴿、永久、鳳凰之類的名牌自行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麼缺票證,要麼差錢。1985年前南斯拉夫的教授和中國的教授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


哏都太尉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是上個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時存在於歐洲南部的一個區域大國,也是巴爾幹半島上存在過的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但從1992年過後,這個國家瓦解為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波黑)六國,至今已不復存在。

(南聯邦分裂出的國家)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克羅地亞人)領導南斯拉夫共產黨組建了南斯拉夫聯邦,並當選為南聯邦領導人。在美蘇冷戰的時期,許多亞歐國家都被迫站隊,但鐵托所領導的南聯邦一直拒絕參加任何集團的結盟運動。同時,南聯邦一直保持著六十萬規模的陸軍部隊,使得美蘇等國不敢小覷。

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左一)

在鐵托和南斯拉夫人民的努力下,南斯拉夫很快就從二戰時的滿目瘡痍中恢復了過來。從二戰結束到上世紀70年代的短短20年時間裡,南斯拉夫實現了高度工業化,經濟穩定化,人均收入也水漲船高。從1960年到1970年,南斯拉夫的國內GDP以每年6.1%的速度穩定增長,直到石油危機的爆發。

在70年代初,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汽車擁有率達到36%,電視普及率達到50%,人均GDP在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中位列第一,被稱為“南斯拉夫的奇蹟”。

在經濟強盛的同時,南斯拉夫的旅遊業也相當發達。由於南斯拉夫地跨地中海,因此成為世界聞名的度假勝地,在70年代~80年代初,平均每年到南斯拉夫旅遊的外國人超過800萬,給當地帶來了很可觀的旅遊收入。

不過,由於1973年發生的石油危機和西方國家設置的貿易障礙,使得南斯拉夫的經濟受到很大影響。為此,南斯拉夫欠下了大量的外債。在鐵托去世的時候,南斯拉夫已經債臺高築,從IMF組織欠下了20億美元的外債。同時,由於經濟危機和人口失業問題得不到解決,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埋下了後來國家解體的隱患。



另外,鐵托還被指責生活過於腐化與長期獨裁,他享受的是陳年美酒、名牌雪茄、高級服飾。在他的影響下,南斯拉夫的幹部們過著奢華的生活,而南斯拉夫的經濟卻沒有任何起色,因此鐵托的聲望在70年代末大幅滑落。1980年,隨著鐵托的去世,南斯拉夫正式進入了十年動盪時期,最終解體。
(鐵托的葬禮)


世界人文通史


鐵托於1980年5月4日下午三點零五分(當地時間)在盧布爾雅那逝世,享年88歲。鐵托在世間上有很高的威望,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

1892年5月25日,鐵托生於克羅地亞庫姆羅韋茨村的貧苦農民家庭。1905年,鐵托在初等學校畢業後,學習鉗工,成為五金工人。1910年,鐵托加入社會民主黨,投身於工人和工會運動。後被徵入匈牙利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因從事反戰宣傳而受禁閉處分。後來,在俄羅斯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的洗禮,並參加俄國二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1938年初,45歲的鐵托出任南共中央臨時總書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領導南斯拉夫人民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成為二戰領袖。1945年11月,鐵托任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鐵托主義,是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領導人——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命名的一種社會主義政治思想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南斯拉夫的經濟還是不發達的農業經濟,主要發展的是輕工業和農業。戰後的南斯拉夫在蘇聯的幫助下搞經濟建設。後來與蘇聯分裂之後,走了一條適合本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自50年代政治和經濟改革以來,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顯的自由化,到1976年,南斯拉夫人民生活富裕,過著幸福的生活,具體為1/3的人民擁有小汽車、3個家庭就擁有2個電視機、2個家庭就有1臺冰箱、實現免費8年義務制教育。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區貧富分化問題一直非常嚴重,可是相比同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

南斯拉夫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鐵托作是克羅地亞人,當政時期對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採取了打壓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