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王陽明】:人的使命,就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王陽明】:人的使命,就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王陽明】:人的使命,就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出世的心態,入世的學問

世間無處不是紅塵,沒有人能真正徹底地擺脫。我們每個人都是《紅樓夢》裡的那一塊石頭,入世、出世,每個人都要在紅塵裡歷劫。周國平說:“玩世是入世者的出世法,懷著生命的憂患意識逍遙世外;適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懷著大化的超脫心境享受人生。”王陽明的一生是積極入世的,讀書、講學、做官、平叛……但是他在做這些事功的同時,又能“不動心”,非常超然灑脫。

王陽明說:“吾儒養心,未嘗離卻事物,只順其天則自然,就是功夫。”意思是:我們儒家中人,修身養性並沒有離開平常的事物,不用刻意尋找,只需順著自然的規律,保持一種自然而然的心態,這就是功夫。“未嘗離卻事物”,這是入世的行動;“順其天則自然”,這是出世的心境。王陽明的心學是以出世的心態,做著入世的學問。

【王陽明】:人的使命,就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王陽明】:人的使命,就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紅塵中煉心,世俗事修性

隱居,是古人暫避塵囂、遠離紅塵的一種方式,其中又有“身隱”“心隱”的不同。小隱,隱於山林;中隱,隱於鬧市;大隱,隱於朝庭;高人,隱於自心。王陽明說自己是“吏隱”,就是隱居於官場,隱居於鬧市,這種“隱”的態度,就是王陽明的出世心。

“大隱,隱於朝”,真正出世的人不需要藏起來,躲是躲不過的,面對才是正道,無論身處何方,內心都是安靜和強大的,一個安靜而又強大的人怎麼會沒有收穫。“高人,隱於心”,根本不需要與世隔絕,而是內心世界已足夠強大,從而讓俗世在他眼裡都變得雲淡風輕,不值一提。

紅塵中煉心,世俗事修性。修煉不是在廟宇,而是在鬧世裡。修行到了極致,只是一個正常的人,一顆平常心!走出自我的困守,放下那些脆弱的驕傲,看盡世俗煙火,嚐遍人情冷暖,最終要抵達的出口,是內心的看透,是能踏踏實實地活在人世間。

【王陽明】:人的使命,就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王陽明】:人的使命,就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愛親是良知,山水悟大道

王陽明說:“樂是心之本體。”幸福快樂才是人生的根本,王陽明的心學不是禁慾哲學,而是強調人的入世,要保持追求幸福快樂的天性。在人世的各種快樂中,王陽明尤其注重親情之樂和山水之樂。

王陽明認為,“愛親”是人的良知良能。他早年在陽明洞修道時,曾經產生“離世遠去”的念頭,但是始終難以割捨對祖母、父親的思念之情。最終他認識到對親人的愛是植根於人的本性之中的,在嬰幼兒時期就產生了,是人最基本的自然情感。正是在對人倫親情的念念不忘中體驗著人類最本真的幸福快樂,正是對親情的眷念和責任,使他內心充實,有所寄託,有所滿足,從而珍惜生命,樂於追求人生存在的價值。

王陽明說:“明月清風不用錢。”在明月清風中,王陽明悟出一顆空靈心。在與大自然的交融中,他感悟著自然的生生不息,體驗超然自得的人生樂趣。

藉助山水之靈,人得以體悟大道,命運得以峰迴路轉,進而與自然共生。歡喜一簾幽夢,慈悲萬丈紅塵,人的使命就是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