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忽然發現人們不知道文化和哲學的關係,誰能回答一下文化與哲學的關係?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哲學是什麼?我們千萬不要把哲學神秘化,通俗的說;哲學,是智慧之學,人們習慣把有關高層面、層次的學問,稱之為;智慧。

哲學一詞源於西方,經翻譯成哲學一詞。

而文化與信仰有關,社會上人們普遍追求和信仰,就是社會文化。

哲學思想是主導、引領文化的主要因素。

所以,好的、先進的哲學理念、和哲學體系是引領社會文化健康運行發展的動力源!



北芪2sunguixiang


哲學是一種你只需要在腦海中靜靜地想,千萬不要說出來的東西,你一說出來就讓人覺得你這個人過於腐朽而沒有深度,讓聊天一下子進入窘境。

你千萬不能看那些有名的書,越經典越不能看。那幫傢伙說起來人模狗樣的,一套一套,其實生活中跟你我沒有兩樣,他們無非是名氣大,粉絲量眾多,所以你千萬不能跟他們懟,因為會把你懟死的。不過你可以現場懟他,人越多越好,這樣你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弄不好會揚名利萬哦!

不過有一本書倒是可以看看,那就是《道德經》,你以為是因為道理深,不是,主要是它字少!要不然你說厚得跟磚似的,而且還那麼多彎彎繞,光進去都出不來了,你敢進?我一般看書從來不超過十頁。當然,要是組織上分配任務非得看的寶貴資料,我一般都打包帶走,趁沒人的時候先撕上五十頁再說!

如果你要非問我哲學是什麼,那我可以告訴你,哲學是一個被成功社會化的人帶著滿腹心事尋找自己童貞的過程。一切的詩意都消失殆盡,一切的美好都被自己攪爛了,連自己都覺得自己配不上美,自己的心永遠在躁動,再也找不到童年那種心滿意足的感覺,覺得一切不用去評判,也不會評判,只需要心滿意足地當一個弱者。有話就說,沒有話就不說,親人只有那麼幾個,朋友只有那麼幾個,覺得一切都很好,就算離自己很遠的東西。

哲學是用每一天有意義的生活來積攢自己度過下一個難關的能力,以便整個生命過程都那麼順暢如流水,喜悅是甜美的,開心是經得起考驗的。直到自己遇到最後一個再也躲不過去的難關,然後束手就擒。這也是整個人類的命運,不要跟我辯駁,不要講你的大道理,留著自己用吧!

有人說,哲學塑造了文明的內核,例如中國人的哲學塑造了中華文化。不是,哲學只能給文明以形式,它絕對塑造不了文明的內核。這就像當年只買器械不搞選舉的中國人一樣,最終還是阻擋不了強勁的西風,無非人家叫圓桌會議,咱叫人大開會,人家叫騎士,我們叫御林軍,都風流倜儻,都愛沾花惹草。

有人說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截然不同,有啥不一樣,進了廟還不是一樣祈福,難道是祈災去了,無非一個進廟,一個進教堂。一個把頭髮剃光,一個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看起來純潔,其實裡面勾當最多!自己給自己挖坑往裡面跳,怪誰!

越是讀書多的人,越背離常識與真理,這是學者們的金科玉律,偏偏人家嘴還能翻,還佔據輿論資源,這幫人最會忋人憂天,沒事尋事,真正發揮正能量的時候他又沒本事,再加上膽小怕事,捨不得自己一畝三分地,真是應了那句話了,就拾了個皮嘴!

當然不同的形式能給文明展現出豐富的內容,似乎也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也能讓人產生文化認同感,身份認同感,不會讓自己覺得自己總在飄,這些飄忽不定的、神神秘秘的東西總是經常蒙憋人們的眼睛,給了那些膚淺的二流學者以大行其道的空間,我並不是仇視他們,只是他總是佔據著流量,讓我覺得厭煩,也把我心裡的醋罈子打翻了!

有人總說中國的科技不發達跟中國古人不重視科學研究有關,西方發達是古西臘重視科學的自然延伸。你自己混得不好你能找你爺頭上去?中國現代自然科學落後自然有歷史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我們發展晚了。中國古人的科學研究精神與成果一點都不比西方人差,要不你給我說四大發明是誰發明的,它們難道不是古代的高科技?





騎驢去高考


文化無所不包。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具體的人類文化分可以為物質文化、哲學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以中國為例,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對於“道”的理解,國人很容易將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聯繫在一起。

以“道”論,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樸素的哲學觀裡,有唯物論:物質的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並且是有唯一性。樸素的哲學觀裡,有辯證法:陰陽相生相剋,有利必有弊。樸素的哲學觀裡,有相對:萬物有易,三足能鼎立(穩態)。樸素的哲學觀裡,有世界,萬事萬物,都有存在的道理。

以“德”論,有:真善美一說。依附於“道”,先求“真”;與人為善,和為貴;人對追求“美”的內在本質屬性裡,有“義”,歸於“本真”,能與自然相融。

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被引入中國,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土壤,也因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帶給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帶給世界一個可供參考的實例。

當然,中國文化不僅反映在哲學上,鄉規鄉俗,不僅有現代社會的因素,也有傳統文化的影子,琴棋書畫,依舊作用於中國人的生活中。


呵呵說吧


文化就是約定成俗的東西,屬於集體價值觀,知道人們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哲學就是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不斷認知!

文化中的一部分是糟粕,一部分是先進的精華,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是不同的思想價值!哲學從廣義上來講是一切的認知,也就是認知論,包括科學,藝術,宗教,狹義上的哲學就是形而上學!

很多人搞不明白哲學的定義在於沒分清楚狹義哲學和廣義哲學這兩個的概念!

文化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所以弄清楚以後,你就會很明白!


哲學新意


文化是哲學的基礎 哲學是文化的昇華

世界上不存在脫離了文化的哲學,也沒有一種脫離了哲學的文化。文化和哲學是融合的、發展的,不管它們以什麼方式,它們總是融合發展。

我們古代人的智慧,看上去是說教為主,其實,說教的背後,有其哲學影子,不說佛教,儒家至聖,融合道家精華,道家的思辨為儒家提供了哲學基礎。因此,提起傳統文化總會用儒家經典詮釋,但所有儒家經典,哪怕是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不屬於儒家的儒家思想,比如三從四德之類的,也即天人合一世界觀導致男權氾濫。

人類的一切的文化是人類用語言文字記錄下來的人類的活動,它不是大自然的全部,要想獲得大自然的全部,於是就產生了哲學,也就是探尋終極道理,把人類還原到大自然中去。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於是,以人為中心的文化,與以自然為本的哲學,彼此相輔相成,也就是沒有文化形成不了哲學,而沒有哲學引領不了文化的進步。

通俗一點理解,兩千年前的文化如果沒有哲學幫助,還只會停留在兩千年前的水平,也就是今天人們對世界的總結,還是兩千年前的樣子。

事實不是。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哲學,我們今天說的文化,與幾千年前的文化雖是一脈相承但也有本質區別,能產生這種區別的推動力就是哲學,也就是人類自身通過總結對大自然的新認識,產生了新的文化。

根據這一點誕生了一個學科,文化哲學,對文化作哲學研究,這雖不屬題外話,但說透不是三言兩語。


布衣吳新建


哲學是文化的一部分,你知道什麼是文化了就知道什麼是哲學了。大家可以看拙文《文化時代》

文化時代

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首先要解決的是經濟問題,大家稱之為經濟時代,就在絕大多數人在經濟浪潮裡沉沉浮浮的同時,這個時代的負面影響也在大幅度加大……我們都相信人類最終會走向文明,但會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其實就是普遍意識到經濟並沒有全面帶來生活的美好時開始的。

經濟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沒落,沒落之後我們要做些什麼呢?我們要反思生活究竟是什麼,怎麼控制經濟的良性發展,我們應該奔什麼方向前行……唯有文化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在文化裡徜徉,也在文化裡獲得幸福。

在文化欠發達的年代裡,除了少數人能體會到文化的美妙之外,絕大多數人都在為生存與名利而耗費生命……時至今天,大部分人已經識了字,卻離文化還很遙遠,都不懂得應該如何把握美好,終生只知忙碌,只知生存。

這樣的狀況是由大家自身的認知水平決定的,不僅僅是制度問題,全球一個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我們抱怨制度是沒有用的,我們自身的水平決定了這樣的局面——我們只顧及自身的利益時又怎麼會產生公平公正的社會制度?所謂的政治是有時代性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政治,群體的認知水平形成了時代面貌……這樣的情況下,個體是作用是有限的,他不可能逆轉整個形勢,只能是領先一步意識到發展趨勢然後適度順應而為之——正如一些傑出的思想者,領先時代太多的時候,反而很潦倒,頂多是為人類的進步留下一些可供參考的種子。

這就是思想的價值,如果沒有這些種子,即使其他條件都具備了又能如何?又怎麼可能優化出適應時代需要的思想來?所以,在一個時代開始沒落的時候,必然會孕育一個新時代的思想,在亮出新思想的時候就是宣告一個新時代即將開始……當社會成員普遍意識到新思想的魅力時,新時代已經開始遠航了。

我們要認識到社會發展的規律,也要明白社會發展的具體階段……提高自身的思想高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是我們向前走的資本——一個沒有文化趣味的人即使擁有極大的權力與財富,又能帶給大傢什麼呢?不僅帶不來幸福,還會有很大的可能帶來禍端,這樣的例子不需要列舉吧。

由此可見,文化時代的到來是不可阻擋的,也是無法延緩的。

我們還需要明白一個真相……目前的學校教育都是教給大家一些知識,這些知識只是一粒粒的珠兒,有的大有的小,雜亂的很,文憑一般是擁有珠子多少的一個證明——無法說明你是否擁有優質的項鍊,因為串項鍊的眼光與線索是由你自己的靈魂鍛造的。所以也就不必為擁有一堆散珠而自豪,我們要做的是用自己的靈魂串一條項鍊兒,而且這條項鍊兒要能給社會的前行帶來積極的能量。

未來的社會里,沒有文化難以生存,沒有思想難以體面。要想達到這樣的文明高度,現在就要試著開始邁出自己的腳步。

二0一八年十二月九日十點二十


中國木桐白雲


文化是在人類發展演進的過程中形成的產物,是人類活動的靈魂。哲學是最高的文化,是文化中的制高點。哲學追問的是人活動的內在本質、規律、以及目的的意義和價值。

哲學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文化呈現人類活動的存在性,而哲學是體現人類文化發展的結晶。

哲學塑造著文化的精神,文化中凝結著哲學的思維因子。二者互為發展,密不可分。

文明的創造和演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人。

文化的成份是無窮無盡的,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沒有質感。就像我們抓在手裡的空氣一樣,當我們追尋文化的蹤跡時,它除在我們手裡外,還無處不在。

所以說人類文化是哲學賴以生存的土壤。

通過文化,我們可以認識哲學的問題、意義和價值,因為文化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有待於哲學層面的闡述。而哲學是關於人類文化活動的本質、規律及其目的的學問,是人類文明發展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類文化活動的靈魂。

馬克思說:“哲學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和靈魂。”

總之,哲學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最高級的文化,是文化的制高點。



戈壁灘上的駝鈴


哲學是意識,文化是物質。哲學是靈魂,文化是肉體。哲學離開文化也死,文化離開哲學也死,它倆是一體的,不可分。文化就是文字,語言,思維。思維的時候是有語言的,你在腦子裡想問題的時候雖然嘴不說話,但是在腦子裡說話。所以,語言是思維的基礎。所以能言善辯的人肯定比嘴笨的人聰明。但是,語言有方向,思維有方向,在正確的方向上思考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在錯誤的方向上思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二個方向是哲學控制的,二個結果也是哲學控制的。


白天甲骨文晚上鬥地主


哲學,可以把歷史、現實、天文、地理、物質和意識,一切現象都可以作為“材料”來證明他們的觀點,而拿來用的“材料”本身,不等於是哲學。正比如文化包括文學、詩歌、地理、歷史、文藝、舞蹈、詩歌、建築、飲食都屬於文化,但它們各自屬於各自的範疇,它們並不等於就是哲學。

哲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研究存在和意識之間是什麼關係,是研究知識是怎麼來的,知識和真理之間是什麼關係。哲學就是研究人的認識、思想、觀念是怎麼形成的,哲學是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的。哲學不是隻要有“哲理”就是哲學,有“文化”就是哲學。文化可以顯示一種哲學思想,但文化不等於就是哲學。

文化是什麼?好像馬克思說過:“文化是人們對歷史以來的觀念以及對現存現狀的態度”。文化包括了文學、藝術、建築、美學,倫理、道德、社會制度、是非觀念,文化以這些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態度裡可以含有哲學思想,但是“態度”並不等於就是哲學。

哲學是以“認識論”和“方法論”來論證人類思想和觀念的形成過程。哲學家最終也是表達他們對世界、對宇宙、對知識和對人文社會的一種理性的態度。而文化是以文學、美學、歷史觀、歌舞、戲劇、建築以及飲食,以倫理道德等形式表達人們對宇宙和人文的態度的。而不是以“認識論”、“方法論”來表達態度的。文化不是直接以認識論和方法論表達對世界和人文的態度的。這就是哲學與文化的區別。


淡淡一掬水


哲學是一個時代文化的結晶,也是對一個時代文化的總結。 它是一個時代文化的產物,總是產生於一種文化當中,世界上不存在一種脫離文化的哲學。,也沒有一種脫離哲學的文化。文化與哲學的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的,發展的,不管他們以任何方式,總是融合發展的。

哲學是文化的核心,有啥哲學就有啥文化,哲學產生於文化當中,是對文化的總結,繼承和發揚。人類文化的進步是以哲學上的進步為前提的,一種文化必將孕育一種哲學,哲學的產生也必將推動文化的發展,二者相互交替的前進就好像人的雙腳走路一樣。哲學的文化是不可思議的,只有一種哲學深入和融入到文化當中,文化才有生命力和活力,同樣一種哲學必將產生一種文化,產生於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產生於民族的根和血脈之中,這種哲學才是正確的,才有堅強的生命力,才能指導,推動,發展和引導這種文化。

哲學是一種根源性的東風,也將產生於根本性和根源性文化。這種根源性的哲學才具有生命力,這種根源性的文化也更具有活力。二者的結合必將產生全新的文化,他將深入人們的生活當中去。從而指引和豐富人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