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5歲男寶動不動就哭,而且喜歡發脾氣怎麼辦呢?

牽著劉劉的劉劉媽


大人都會任性、亂髮脾氣了,何況是小孩。發脾氣從發展學上來說是“合理”的,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沒有(或很少有)孩子沒有發過脾氣的。它和先天的氣質也有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發起脾氣來比別的孩子大的緣故了。   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前後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便會“動肝火”,有時候還會衝著自己。發脾氣高峰在兩到三歲,這和他們的自我意識地初步形成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限性有關。孩子有自己的主張,又不能很好地表達,同時這個年齡孩子的父母又要開始規範他們的行為,我們稱之為社會化。在這個時期父母和孩子很容易陷入突出,父母一方面要尊重和滿足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小心地選擇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來規範和糾正他們的行為。一般這種現象會延續到四到五歲,以後會好一些。孩子發脾氣並不說明他們“壞”,他們正在做著他們這個年齡要做的事。


零到無窮大


我家也是五歲女孩,調皮搗蛋,愛玩手機不聽我話,動不動就哭這是孩子一慣殺手鐧,不過很聽我老婆的話。原因就是老婆脾氣比較狠,不聽話馬上就會用衣架往屁股上招呼,讓她知道痛,打完問她哪裡錯了,不知道老婆就慢慢告訴她,解釋給她聽,然後在哄一鬨,抱一抱,小孩馬上就乖了,讓她端茶倒水馬上就去了。我性格溫和心軟,不捨得打,小孩就喜歡在我身上調皮搗蛋,但不聽我話。所以我還是贊成老婆的做法,打她注意輕重就行了,讓她現在直接聽命令,讓小孩知道聽媽媽話才不會捱打,才會有吃的。現在老婆一瞪眼,小孩馬上就知道承認錯了,保證不犯,過後孩子該怎麼玩還是怎麼玩,沒什麼變化,不過小孩會重複犯錯,也要重複督促。說實話我都羨慕老婆管理能力,無奈自己也被管得死死的。以上是我家的例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燦哥a香香


之前煊煊是一個缺乏自信、易發脾氣的孩子,很高興遇到美希老師和她的美希兒童教育,把孩子這不良的壞毛病都改掉了。孩子總是在和我們討論問題的時候意見出現分歧時就會大吼,這一點我非常煩惱,每次聽到她吼,我就受不住,也對著她吼,接著就是我們的關係越鬧越僵,現在孩子變得比以前平靜多了,雖然偶爾也會大些聲音,可是能接受對方提出的建議和意見,然後反省自己是否有做錯。 現在孩子已經找回以前的活潑、快樂,最值得欣賞的是,孩子學會了通過事情發生的過程總結經驗,


大大大狼狗


孩子不良行為背後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因為不知道孩子一般是因為什麼而哭鬧,只能大概泛泛地幫您分析一下:

一般原因大概分下面幾類:

1)愛哭和發脾氣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如果孩子學會告訴別人“你這樣做我不喜歡;你這樣我很傷心很生氣;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你能xxx嗎?我希望你能那樣做”,ta哭鬧的行為就會少很多。

2)孩子認為哭和發脾氣能幫助他達到目的。想想看,父母之前是否因為孩子一哭一鬧最後就答應孩子的要求?因為之前通過哭鬧達成了目的或者成功地討價還價,所以孩子相信通過不斷加碼的哭鬧就會達到操縱父母達成目標的目的。

3)孩子哭鬧和發脾氣有可能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力和關注,或者說通過哭鬧來尋找自己的存在感。潛在需要是多關注我,多陪陪我。

5歲的孩子該有基本的情緒認知與處理能力了。通過情緒認知類繪本和孩子認識一下情緒,討論一下情緒,學習一些表達情緒和處理情緒的工具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練習多鼓勵,孩子很快就能成為把控情緒小達人啦~


樹人繪玩家Echo


我是喜愛研究育兒的芝麻爸爸。我侄子目前也是5歲。根據我的觀察5歲男娃哭泣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①身體原因;②受到了冒犯,受了委屈;③需求沒得到滿足。

愛發脾氣的原因應該是孩子到了逆反期。根據心理學家分析,孩子在3-5歲時進入逆反期,逆反期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發脾氣。

我們父母在遇到寶寶這些不良情緒時,應該先找到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千萬不要盲目動怒哦。





恩咕vlog


愛發脾氣的現象在很多孩子成長的某個階段都出現過,孩子不開心時愛哭愛發脾氣,民間傳說不是有句話叫,一哭二笑三上吊嗎,呵呵。

一般孩子哭發脾氣有幾種可能:

第一種是孩子正常提出自己的需求,父母不滿足,但每次大發脾氣之後父母就會妥協滿足她,這樣幾次之後孩子就知道自己只有發脾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就把發脾氣變成了自己實現目的的一種手段。

如果是這種情況,就需要家長樹立原則,可以答應孩子的,不要等孩子發脾氣了再妥協。

溫柔而堅定的拒絕。哪怕孩子發脾氣也不要答應。

第二種是當孩子有煩惱時,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不開心。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即使父母做得再好,也不可能保證孩子永遠心情好。所以,其實煩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跟孩子聊天,講個故事,如果有個小朋友心情不好,ta應該做什麼呢?引導孩子來思考。

同時告訴孩子,不光是你啊,爸爸媽媽也有時候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去做什麼呢?

可以看會書,看會電視,可以出去玩,也可以告訴媽媽,給你做點好吃的,也可以自己靜靜的待一會兒。

有時候給孩子看一些情緒管理的書和聽一些故事比講道理更好用。

第三種可能是父母或者老人比較喜歡發脾氣,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受影響。

那麼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家長自己心情要平靜,心態要平和,不要在這時試圖去講道理,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生氣的時候是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的。

更不要用吼罵等“以暴制暴”的方式來阻止孩子,那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傷心和憤怒,最後家長和孩子都很氣憤,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可以讓孩子待在一個單獨的空間,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如果孩子願意說,就平心靜氣的傾聽。

如果孩子不願意說,那就靜靜的陪著她,不要訓斥也不要嘮叨,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孩子的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一會兒就陰轉晴了。

等孩子心情好了再去跟孩子聊天,發脾氣其實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慢慢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經常發脾氣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我女兒小的時候也有一陣子經常發脾氣,早上起來沒睡醒發脾氣,作業太多了不高興也發脾氣等等。

我一般是採用這樣的做法來引導,後來她還學了幾句順口溜:天上飄來五個字兒,這都不是事兒!是事也就煩一會兒,一會就完事兒!

現在她有時候心情不好,自己幾分鐘就可以迅速調節過來。

發脾氣有時候也並不完全是壞事,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手段,比如孩子在外面,自身的利益受到侵犯時,偶爾發一次脾氣倒可以起到作用。

有一次女兒跟我打電話說同學在班裡開玩笑嘲笑她。我就告訴她,你不要怕,你又沒有做錯什麼,你可以非常嚴肅的大聲的告訴那個同學:你這樣做我很不高興!我希望你以後不要這樣了!

那個同學本來只是鬧著玩,從來沒見過她這麼嚴肅嚇人,果然就收斂了不再這麼做了。


大別山人在北京


5歲的孩子應該有基本的情緒管理的能力。

如果孩子每遇到事情就哭,這可能與家庭教養方式有關。

比如,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一哭就得到了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我的哭聲就是武器,每次有要求就一哭聲為武器。這樣的話家長就需要用行動告訴孩子哭是沒有用的,不能打孩子、罵孩子,給他發洩的機會,等他哭完鬧完,我們心平氣和地跟他講道理。

再者,家長反思一下,家長的情緒是否是那種急躁、不安的?如果是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也會形成急躁的性格,所以,要想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家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切忌在孩子面前情緒化,尤其是夫妻吵架。

孩子動不動就哭也有可能是沒有安全感,大人經常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哭僅僅是想要引起你們的注意。當孩子是因為這個原因哭的時候,家長們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該抽時間陪陪孩子了,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


幼教歡樂時光


姐,我是奔著問題的答案來的,因為我還沒孩子,但是要提前想好在什麼階段怎麼教育孩子。五歲應該是讓孩子辨別真偽、分清好壞的階段吧,培養最基本的常識認知,立規矩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辦法。資歷尚淺,見解微薄。[祈禱][祈禱]


水裡的小魚兒啦啦


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孩子做事沒有達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樣,但他只要盡力了,就別批評他。對敏感的孩子來說,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會此起反應,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聲罵孩子,對他們溫和與幽默或許效果更好,但當敏感的小孩做了錯事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評,要清楚地說明錯在哪裡。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

孩子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因為年齡小,語言能力還沒有完全達到,所思所想與口頭表達完全一致的水平。所以當出現孩子與爸爸媽媽有不同意見,特別是爸爸媽媽不贊同孩子意見的時候,孩子往往會著急不知道該如何表述,再加上爸爸媽媽單方面意見強硬,孩子無法或無機會表述自己的觀點,而直接用哭鬧的形式來表示反抗。

孩子動不動就哭不是什麼好習慣,那麼孩子動不動就哭怎麼辦?家長要用正確的方法給予糾正,家長要尊重孩子們,對於孩子的需求正確的可以滿足,要去更好的聽聽孩子們的說法,如果孩子做的不對,也不能大聲的謾罵,這樣對於孩子的身心也會造成影響。








搞笑大咖666


意見建議:在與孩子互動時,家長要全心全意高質量的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照顧到孩子自身做事的特點,作息的規律等等。家庭成員之間說話交流要平和,不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與交流。這樣孩子在家長的帶動影響下可以慢慢的改正過來愛哭鬧愛發脾氣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