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電視劇《安家》說出了多少做中介的心酸?你怎麼看?

我是楊貴妃姐姐


大家好,我是小內蒙看電影,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瞭解很多影視領域作品,在影視領域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電視劇《安家》說出了多少做中介的心酸?你怎麼看?

最近,經常有經紀人小夥伴私信小房:新開播的那部房產中介主題的電視劇看了嗎?最近挺火啊!

這部電視劇小房之前就早有提及,畢竟是收視女王孫儷主演,《蝸居》的金牌編劇六六坐鎮,主題又事關每個中國家庭的必經之路——買房,一看就有大火之相。

於是小房立刻去看了幾集,想跟大家交流交流感想。

評價嘛……從房產經紀人從業者的角度來講就是一句話: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大家不妨來品一品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一、無論是凶宅還是跑道房,分分鐘給你賣掉?

首先,我們要知道孫儷飾演的女一號房似錦,是一家房產中介門店的店長,是個狠人。

畢竟,她的口號就是:“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為了體現她的“狠”,第一集她一出場,就賣出去了一套十年沒賣出去的奇葩中的奇葩戶型的房子。

第一,這套房子雖然是兩房,但是有一個房間是獨立在外面的,必須經過一個很長的過道,也就是俗稱的跑道房;

第二,這個獨立的房間只有一個天窗,而且沒有獨立衛生間,也就是說如果半夜想上廁所,要摸黑穿過一個漫長的走道,還要掏出鑰匙打開主房的門才能到洗手間。

最後,女主一頓操作猛如虎,把這套房子賣給了一對博士夫婦。

小房只能說一句,在下佩服!

但是,你再覺得不可能,人家也是實打實地把這套房子賣出去了,來看看她到底用了什麼上天入地的銷售技巧吧:

第一,自掏腰包,裝修毛坯房

為了美化過道這個硬傷,房似錦用買家家裡小孩的畫把過道裝修成了一個畫廊,這一下生活意境直接出來了

第二,打感情牌。

那個獨立的臥室不是隻有一個天窗嗎?在這個天窗下,一箇中介開始和客戶說起了夢想。

"就是靠著這個“仰望星空”的夢想的對話,直接讓海清說了一句話:

我買!

這個賣房故事,你想吐槽嗎?

首先,就算是你自掏腰包,中介真的可以擅自裝修房子嗎?

內行人必須站出來說一句話了:賣二手房,很少碰到獨家代理的,基本都是同一時期,所有的中介只要有客戶都可以帶看。

這種情況下,你跟我說你自己掏錢去裝修,裝修錢自己付——最後要是房子是同行成交了,你就只能當是做慈善了!

小房思來想去,只有這一種情況:中介直接買下房源,或者中介與房東簽署授權合同,才有可能對房源進行裝修改造,不過即使是那樣,裝修改造的費用最後也會包含在房款中,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

其次,客戶又是博士,又是主任醫生,你當他傻嗎?

這個學歷和工作背景,怎麼也算是高知分子了吧,怎麼到了看房子的時候又瞬間被中介牽著鼻子走了呢?而且這買家居然看了那麼多套,還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房子。

這樣的客戶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嗎?小房可以肯定地說一句:不存在!

最心酸吐槽:怕就怕主管看了這部劇,還讓你寫觀後感。

抖音上就有人發了這個視頻,說自己的銷售主管看了這部劇,要求每個人寫感想,認真思考“為什麼房似錦就能把那套跑道房賣出去”這個問題。

收到同樣的作業的經紀人同行朋友們建議把這篇文章直接轉發到朋友圈並@店長或主管,表示: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娘娘畢竟是娘娘。

接下來房似錦還賣出了一套凶宅,她並沒有像你想象的那樣隱瞞這套房子的實際情況,但是天上給她砸下來了一個專愛買兇宅的買主……

對此,各位真•中介朋友們表示:“這簡直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與天上掉餡餅差不多,咋不能給我也送幾個這樣的客戶呢?”

二、360度全方位騷擾客戶?

在本劇中,

客戶不接電話?

那就十幾通電話“連環奪命call”!

客戶不看房?

那就白天打電話、晚上打電話、深夜打電話、送豆漿送水果……直到她同意看房!

這是約帶看嗎?這是騷擾啊。

內行人表示真的看不下去了:

第一、現在很多房產中介服務都已經是規範化操作。

比如劇中的電話拜訪,規範化操作需要遵循“五、三、一”原則:建立聯繫後五天之內,最多三通電話,每通對話不低於1分鐘;

再比如“商機五必問”原則:客戶來電需要問的五個必要問題等等……都是在規範中介在客戶跟進和服務上的做法,讓中介能夠做到既有效跟進客戶,又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知道這兩個原則的,記得劃重點,要考的。)

第二、現實中的中介也不會不經客戶同意就拜訪其工作單位,更不會頻繁介入客戶的私人生活。劇中很多房產中介的行為如果放到現實中,只會收到客戶投訴。

三、從自家人手中搶單?

劇中的房似錦,還一出場就從自己人手裡搶了一單。

就算你有理由,就算你有苦衷吧!但作為行內人,最恨的應該就是飛單了吧!自己栽樹,後人乘涼,對於自己來說是倒黴,對於撬單者來說是職業道德欠缺。

而且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狀況其實鮮有發生: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客戶從一開始去看房,到最後的成交,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服務你,而是多人跟進、團隊作戰,最後根據內部分工和職級進行績效分成。

而且做到店長這個份上,店裡的任何成交,都有店長的提成。何必自己動手搶單做?

四、內行人還想說兩句……

看了這部劇,內行人還想跟廣大想買房的朋友掏心掏肺地說兩句話:

像房似錦賣出的那種坑人的跑道房和“凶宅”,我們也覺得坑,所以我們一般不會賣,除非你真的真的有特別需要……

劇裡賣出了上海靜安區一套500多平米的新房豪宅,歡天喜地計算中介費提成,但實際情況是,我們賣一手房不收中介費,而是開發商返佣金……

千萬別把劇中的房產中介和現實生活中的房產中介劃等號,想了解我們,還不如閒來無事到小區樓下的門店找我們嘮嘮嗑……

最後的最後,

這部電視劇中雖然有一些超出實際或是不真實的部分,但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房產經紀人在現實工作中借鑑。

借用娘娘在劇裡說過的幾個金句:

1、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2、我的字典裡沒有放棄兩個字。

3、給我一分鐘的時間,我想我可以幫到你。

4、每套房子都有命中註定的主人。

共勉!








小內蒙看電影


電視劇就是電視劇,而在現實中的房產中介是什麼樣的呢?是,我不能一杆子打倒一船人,但我想和我有相同或類似被中介坑的也大有人在吧!我和房產中介打過兩次交道,就被坑了兩次,這個幾率不是一般大啊!我找的還是正規房產大中介,2016年,我把房子掛網上出租,有一天中介給我打電話說房子賣不賣,在中介一番忽悠後我同意賣,當天他就讓我簽了合同,給我1萬定金,兩天後我才知道我房子所在地要劃區了,房價大漲,而我瞭解的房價卻是年前的房價,中介就是利用我信息不對稱把我坑了,我後來找中介說要解除合同,本以為把1萬定金還他再賠1萬就可以了,誰知合同上寫著我需要賠房價的四分之一給他,還要付中介費1萬多,最後被逼無奈只能賣了,。中介很多都是利用普通人對合同不瞭解,然後他拿好幾頁合同讓你籤,說不用看,都是標準模板,不會有問題,最後有問題,他說的話又沒在紙上,只能吃啞巴虧!






愛看電影的文子


買房子的太煩人了,像幹保險的一樣煩人。買房子還是自己逛逛,上網看看,不要道聽途說。我朋友老公是房產中介,帶我去看房子,說全款可以9.5折,還是他找老闆申請的,一般人撈不著。我當時一聽就覺得可划算了。我媽說還是不要聽一面之詞。我第二天又去附近樓盤看看,附近兩個樓盤都是全款9.5折,如果想買還可以再優惠。買房子和買保險一樣,坑親戚朋友




金剛教學


來了兩年沒開一單的朱閃閃,依舊還像是個職場新人的她被房似錦推出去發傳單,只要領導不說,她就堅決不動,氣得房似錦說,你是算盤嗎,撥一下動一下?職場新人裡面,真的不乏缺少這種沒有眼力見,心裡沒活,惹得上司不開心。

王子健帶客戶看房了發現不對勁,於是趕忙進去樣板間查看,看到了馬桶慘狀,當即想出辦法給物業打了電話,謊稱客戶要用,請開一下水閥,這樣的變通和機智,是需要多年的工作積累才能沉澱下來。打開水閥的同時,王子健脫下西裝,擼起袖子,跪在地板上,開始打掃馬桶。為了做成這一單,王子健毫不猶豫地穿著西裝革履洗刷馬桶,讓無數的觀眾都覺得這真是當代社畜的真實寫照。

房似錦帶老兩口去看兒子給她們買的房,百般挑剔,在外面不喝礦泉水,要喝熱水,嫌棄房子裡的電梯太窄小,對付中介的佣金覺得太高,咄咄逼人。

好心給老頭老太太撐傘開車門,一隻手還沒拿下來,卻被老頭關車門,整個手都夾傷了,看得真叫人心疼。

可是這兩位老人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還一個勁兒地催促趕快辦理手續,不能耽誤下午的送行聚會。

房似錦只好忍著劇痛,堅持給倆老人辦完了手續,這份心酸苦楚真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婁山關為了打電話打到客戶反感,甚至被投訴。

該劇裡還有很多均能體現出做中介的心酸。哪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呢?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離歌oo


電視劇始終是電視劇

沒有那麼光鮮,只有心酸和殘酷

《安家》中店長讓經紀人去發傳單,很多人都很反感,但現實生活中這些工作都是日常必備,自願的去做這些辛苦的工作。不發傳單,就沒有客戶,沒有客戶就沒有成交,這些都是每個剛進入經紀人門檻的第一課。

尤其是剛入行的經紀人,吃住的費用都是個問題。哪敢隨便拒絕領導的要求,都是主動去想辦法做事。

正常來說,剛入行的經紀人,每天至少要打200通電話、找到3個意向客戶,做10條網經,可能還要出去踩幾次盤、帶幾個客戶。

有時候一張單,經紀人要跟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從接到客戶到帶客看房再到談判,可能都已經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

成交之後還要幫助客戶辦理過戶、網籤、按揭等一系列的工作。

能夠成交收到佣金還好,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前功盡棄,經紀人一分錢都拿不到,只能自我安慰。

不要覺得中介收的佣金高,如果把工作量平攤下來發現,中介賺的都是辛苦錢。

能熬下來的經紀人業績都不差,熬不住的也就自己離開了。一間門店一年能有40%以內的人員流失率已經是非常優秀的門店了。但是做了三四年以上的資深經紀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戶群體,平時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每個月都有業績。房地產經紀人的收入呈現明顯的“二八原則”,20%的人可以賺到錢,剩下的80%要麼繼續努力耕耘,要麼離開這個行業。

《安家》劇中的空降店長房似錦演出了上市公司CEO的霸氣。

真實的房地產中介的店長真不是這樣的,哪有那麼光鮮亮麗。

真實的中介店長,當爹又當媽。店長的核心工作不僅要保證門店的業績,更要管理團隊、幫助團隊成員處理各種難題。同時還要關注經紀人的生活狀況和心態。因為招到一個合適的經紀人真的很難。

房地產中介目前在人才市場並不是趨之若鶩的行業。招聘難度較大,人員流失率高。

大部分房地產經紀人都是通過老鄉、親戚、朋友等熟人介紹進來的。

熟人不僅要幫助他快速入行,還要在經濟上提供些幫助。

沒有這層關係,很難留住人才。

所以,一間穩定的門店,店長更多的職責是吃透商圈、分析市場,同時佈置、檢查團隊工作,並給予適當的激勵。

《安家》劇中從北京空降到上海做店長,真的不現實。

同一個城市、同一個行政區域的市場情況都不一樣,更何況跨城市呢?

業績第一,並不是毫無底線

《安家》這部劇中這些業務員是真的沒見過。做到房產中介店長位置的人壓根不會像徐文昌那般只講人性不講業績,任何時候把愛心同情心放在第一位,允許公司的員工懶散,




小美影料


電視劇《安家》的情節很棒,確實是中介行業的日常生活。演員和場景也很養眼。但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裡面的房地產經紀人真的太高大上了,對於真正的從業人員來說,是一場幻夢盛宴。

大家當個樂子看就可以了,真實的房地產中介跟戲裡的真的不一樣

首先,真實的房地產中介遠比電視劇裡的辛苦和殘酷

在電視劇裡,店長讓經紀人去派傳單,經紀人都覺得很反感。

但現實生活,這些工作是經紀人每天必備的工作,而且大部分都是自願去做這些辛苦的工作。

有績效的壓力、有個人生活的壓力、有領導的壓力,這既是經紀人的家常便飯,不去做就沒有客戶,沒客戶就沒有成交的機會,沒有成交就要吃土了

第二,房地產中介團隊的真實狀況

《安家》劇中的空降店長房似錦演出了上市公司CEO的霸氣。

真實的房地產中介的店長真不是這樣的,哪有那麼光鮮亮麗。

真實的中介店長,當爹又當媽。

店長的核心工作不僅要保證門店的業績,更要管理團隊、幫助團隊成員處理各種難題。

同時還要關注經紀人的生活狀況和心態。因為招到一個合適的經紀人真的很難

第三,中介行業的管理層真的沒那麼風光

房地產中介行業是拿業績說話。

管理者自己沒有什麼業績,是沒有資格去管理他人。

店長自己都沒辦法做到業績,拿什麼來管理團隊呢?

很多門店的業績是靠幾個資深經紀人的業績來維持,久而久之,這些資深經紀人就會有懶散的心態。這種懶散會影響團隊其他成員。

店長不敢輕易開除他們,如果店長不能平衡門店的狀態,很容易被一些老油條拉下水。一旦把這些資深經紀人趕走,這些資深經紀人會立馬走進旁邊的門店,成為這個店長的對手。

店長是最難做的崗位,哪有那麼多光鮮亮麗,都是責任和壓力。

《安家》這部電視劇還是挺有意義的,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中介、認識中介。

房產中介真的沒有那麼可怕,大部分中介都是真誠地幫助客戶解決各種房產問題。

真實的中介更加辛苦,行業競爭也更加殘酷,但哪個行業又不是呢?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那有什麼歲月安好,自己選擇的道路,就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豐色禾火


你好,在現實生活當中,店長不會跟業務員去搶客戶,只會想方設法的幫業務員成交客戶。 第二點、感覺賣房太簡單了,一套那麼大標的的房子就看那麼一兩次就成交。 第三點、現實生活當中沒有中介會去把十幾年沒賣掉的一套不是自己的房子,進行二次裝修拿去賣。房子都不是她的中介那有權利私自去裝修房子。 第四點、朱閃閃做了兩年一個賣單,連租單都沒開過,是沒辦法在這個行業生存的那也有相同點。

一、就例如婁山關開了第一個處女單,所有的同事都為他高興, 為他慶祝。 這個很多中介店都有這樣的感覺 。

二、同行相互之間的惡性撬單

三、門店同事嘻嘻哈哈的感情還是挺真實的。 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電視也沒辦法太真實,太真實就不精彩了[微笑][微笑]我個人感覺這個片子還是不錯的。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請採納。





十七影視劇


正如這部電視劇的名字——安家,好像不管身處何地,“家”這一概念,必須跟“房”扯上關係

如果一個人問

“你現在在哪工作?”

後一句必然是

“買房了嗎,那裡房價可不便宜。”

好像只有有個房,才叫安家,咱們國民心中“安家”的概念也一直很濃厚。

在農村,賺到錢了,父母會想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房子推了,重新建一棟新房,鋼筋混凝土,瓷磚貼的裡外鋥亮,至少都會是兩層,等來年收入增加了,就再加上一層,孩子將來領對象回家有個面子。

蓋上一棟新房,自家的居住環境可以有很大的改善,這是自己家能力與本事的最好證明。現在農村已經有很多是小別墅樣式,父母會規劃著這一層留給女兒,那一層留給兒子,不管子女在外面拼搏或是已嫁為人妻,家裡總有為他/她留著的房間。

好像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要有自己的一處宅子,房子也逐漸由家這一概念,變成了面子,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一個人活著的底氣。

有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會先想著好好地撫養子女讀書,讓子女能有個好的出息,子女們十年寒窗苦讀,終於考上了大學,老夫妻覺得美好的生活迎來了盼頭,只要再加把勁,四年後,子女會很有出息,會賺很多錢。出息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來蓋個新房,好讓辛苦一輩子的老夫妻也能在村裡揚眉吐氣一番,誇一誇令他驕傲的子女。

家庭一般的,湊齊了首付就要去城裡買房,因為在城裡買房才能顯得家裡有家底,自己的子女才能有挑選好人家的餘地。

現實往往是,農村裡是父母的繼續辛勤勞作,用最辛苦的勞動來換取很少的收入,供出一個大學生,可從農村邁向城市的孩子們看著拔地而起的樓房,密密麻麻的一片,卻不知道何處是自己落腳的地方。和別人合租著一點點的地方,每個月都還要從工資裡摳掉五六百。

吃穿住行的壓力、工作裡被老闆壓榨得沒有休息日、父母的希望等等等一切,微薄的工資下,不知道在城市裡要奮鬥多久,才可以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裡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定居。

雖然在新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年輕人覺得辛苦半輩子的就為在城市買房,又是何必呢?城裡環境又不好、車水馬龍的太擠了,鄰居之間也沒什麼交集,沒必要成為房奴,讓自己減輕點壓力,開開心心地不好嗎。

有的住的,要在哪裡住都行啊,還自由,要是辭職了,換個城市也方便,打個包,向房東退個房交了鑰匙就可以走了,我為什麼要跟大多數人一樣呢?但大部分人都輸了,因為跟別人不一樣就意味著要活的更辛苦。

年齡增長,責任讓你不再是為自己而活。無時責任讓你不再是為自己而活。無時無刻不需要發展,還必須要向前,因為你身後有家人,有了幾個家庭。

嘮嘮叨叨地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可能也是被這世俗、這壓力所逼的吧。能有套房是個目標,就朝著這個目標繼續努力吧,共勉!


視訊娛樂咖


最近大火的安家我一直都在追,我覺得拍的還是挺符合現實的!尤其是讓我們廣大觀眾對中介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總覺得中介賺錢太容易,而且覺得這個職業很多餘,如果我想買房的話,特別希望自己可以直接找到賣家,省去給中介的錢!但是後來發現,其實中介這個職業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可以給買家或者賣家一種保障,讓雙方都踏實!最近幾集中,看見九八五為了開自己的第一單真的是各種心酸,要及時回答遠在倫敦的客戶信息,導致自己作息和倫敦一樣,白天晚上都屬於上班的狀態。有一段看得我很心酸,等客戶從白天等到了晚上,叫了外賣也僅僅只是兩個包子一袋豆漿,放餐桌上想起客戶囑咐傢俱很貴不要弄壞,怕把傢俱弄髒只能站著吃。還不敢靠牆。一個客戶從中午就說看房,結果等到11點了,客戶終於接電話,可上來就罵.......說實在的,中介真的很不容易,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光鮮亮麗,真的!希望我們都能尊重每一個行業,善待身邊每一個人,都不容易!!


滿分boy


《安家》是首部精品國產職場劇。

在探討這個問題前,大家可以好好想想有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國產職場劇,劇中的職場又給你留下哪些深刻印象?

我估計百分之百的觀眾都看過國產職場劇,可印象嘛,恐怕沒有。

原因很簡單,國產職場劇都是偽職場劇,如果細分的話,又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打著“職場”標籤的裝B偶像劇,其特徵是:所有演員都梳著鋥亮的油頭,打著雪白的粉底,說著不食人間煙火的臺詞,住著與工資水平明顯不符的大房子,談著“霸道總裁愛上你”式的戀愛,比如,和《安家》同期播出的《完美關係》就是這個類型,這裡的職場根本就不是真實的職場,是編劇虛構的職場;

還有一類是打著“職場”標籤的情感劇,其特徵是:比上一種更生活化,但有關職場的內容只佔了少部分,大部分內容都是家長裡短、狗血愛情,比如《離婚律師》。

可《安家》不同,《安家》是真正用了心的職場劇。

它改編自經典日劇《賣房子的女人》,這部日劇口碑很好,所以《安家》在基因上具有優勢;同時,《安家》由知名編劇六六親自操刀,進行本土化改編,劇本質量有保障。從內容上看,《安家》去掉了濾鏡、粉底與裝B,使職場迴歸到自然、真實的狀態,通過描述小人物職場奮鬥史,展現房產中介行業的辛酸苦辣。

雖然,行業不同,但職場規則和人性都是相通的,當看到劇中人為生活奔波勞碌卻向家裡報喜不報憂時;當看到他們辛辛苦苦伺候客戶,卻被客戶甩臉子時;當看到收入很高的店長叱吒職場,家裡卻有一本沒法念的經時……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一切都註定《安家》會在稀缺的市場上取得不俗的成績。

2、迎合老百姓關心的買房問題,想不火都難。

《安家》將劇情聚焦到房地產行業,講述老百姓最關心的房產買賣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容易火的領域,比如,2009年,電視劇《蝸居》便因講述大城市買房難的問題而成為當時的爆款。

時至今日,房產買賣問題依然沒過時,為《安家》提供了內容上的優勢,而編劇也不負眾望將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毫不避諱地搬上熒幕。

比如,海清飾演的宮醫生是醫學博士,丈夫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夫婦兩人在上海打拼七年,卻仍住著90年代、62平方米的擁擠老宅,為沒錢買大一點的房子而焦慮;再比如,老兩口賣了一輩子包子終於有錢為兒子全款買房,一分錢沒花的兒媳婦卻要求在房產證上寫上自己的名字,這些情節都直擊老百姓的痛點,《安家》能將尺度放得如此大,想不火都難。

3、疫情為《安家》提高收視率提供了天時。

疫情期間,大家宅在家裡,最常乾的事兒就是追劇,《安家》選擇在這個當口播放,對於提高收視率有著“天時”優勢。

《安家》從一定程度上講也是部大女主劇,女主在劇情設定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再加上,劇中有韓童生、丁嘉麗、郭濤、海清、李宗翰等戲骨客串,女主必須壓的住場才能錦上添花。

國內女演員很多,但能演大女主的演員卻不多,年齡適宜、敢素顏出鏡的就更少了,不信咱掰著手指頭數數:趙薇、馬伊琍、周迅、徐靜蕾,這些實力派女演員固然很厲害,但她們都是七零後,與女主房似錦年齡相差較大,演起來會非常違和,只有82年出生的孫儷演技高、年齡適宜,再合適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