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电视剧《安家》说出了多少做中介的心酸?你怎么看?

我是杨贵妃姐姐


大家好,我是小内蒙看电影,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了解很多影视领域作品,在影视领域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电视剧《安家》说出了多少做中介的心酸?你怎么看?

最近,经常有经纪人小伙伴私信小房:新开播的那部房产中介主题的电视剧看了吗?最近挺火啊!

这部电视剧小房之前就早有提及,毕竟是收视女王孙俪主演,《蜗居》的金牌编剧六六坐镇,主题又事关每个中国家庭的必经之路——买房,一看就有大火之相。

于是小房立刻去看了几集,想跟大家交流交流感想。

评价嘛……从房产经纪人从业者的角度来讲就是一句话: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大家不妨来品一品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一、无论是凶宅还是跑道房,分分钟给你卖掉?

首先,我们要知道孙俪饰演的女一号房似锦,是一家房产中介门店的店长,是个狠人。

毕竟,她的口号就是:“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为了体现她的“狠”,第一集她一出场,就卖出去了一套十年没卖出去的奇葩中的奇葩户型的房子。

第一,这套房子虽然是两房,但是有一个房间是独立在外面的,必须经过一个很长的过道,也就是俗称的跑道房;

第二,这个独立的房间只有一个天窗,而且没有独立卫生间,也就是说如果半夜想上厕所,要摸黑穿过一个漫长的走道,还要掏出钥匙打开主房的门才能到洗手间。

最后,女主一顿操作猛如虎,把这套房子卖给了一对博士夫妇。

小房只能说一句,在下佩服!

但是,你再觉得不可能,人家也是实打实地把这套房子卖出去了,来看看她到底用了什么上天入地的销售技巧吧:

第一,自掏腰包,装修毛坯房

为了美化过道这个硬伤,房似锦用买家家里小孩的画把过道装修成了一个画廊,这一下生活意境直接出来了

第二,打感情牌。

那个独立的卧室不是只有一个天窗吗?在这个天窗下,一个中介开始和客户说起了梦想。

"就是靠着这个“仰望星空”的梦想的对话,直接让海清说了一句话:

我买!

这个卖房故事,你想吐槽吗?

首先,就算是你自掏腰包,中介真的可以擅自装修房子吗?

内行人必须站出来说一句话了:卖二手房,很少碰到独家代理的,基本都是同一时期,所有的中介只要有客户都可以带看。

这种情况下,你跟我说你自己掏钱去装修,装修钱自己付——最后要是房子是同行成交了,你就只能当是做慈善了!

小房思来想去,只有这一种情况:中介直接买下房源,或者中介与房东签署授权合同,才有可能对房源进行装修改造,不过即使是那样,装修改造的费用最后也会包含在房款中,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

其次,客户又是博士,又是主任医生,你当他傻吗?

这个学历和工作背景,怎么也算是高知分子了吧,怎么到了看房子的时候又瞬间被中介牵着鼻子走了呢?而且这买家居然看了那么多套,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房子。

这样的客户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小房可以肯定地说一句:不存在!

最心酸吐槽:怕就怕主管看了这部剧,还让你写观后感。

抖音上就有人发了这个视频,说自己的销售主管看了这部剧,要求每个人写感想,认真思考“为什么房似锦就能把那套跑道房卖出去”这个问题。

收到同样的作业的经纪人同行朋友们建议把这篇文章直接转发到朋友圈并@店长或主管,表示: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娘娘毕竟是娘娘。

接下来房似锦还卖出了一套凶宅,她并没有像你想象的那样隐瞒这套房子的实际情况,但是天上给她砸下来了一个专爱买凶宅的买主……

对此,各位真•中介朋友们表示:“这简直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与天上掉馅饼差不多,咋不能给我也送几个这样的客户呢?”

二、360度全方位骚扰客户?

在本剧中,

客户不接电话?

那就十几通电话“连环夺命call”!

客户不看房?

那就白天打电话、晚上打电话、深夜打电话、送豆浆送水果……直到她同意看房!

这是约带看吗?这是骚扰啊。

内行人表示真的看不下去了:

第一、现在很多房产中介服务都已经是规范化操作。

比如剧中的电话拜访,规范化操作需要遵循“五、三、一”原则:建立联系后五天之内,最多三通电话,每通对话不低于1分钟;

再比如“商机五必问”原则:客户来电需要问的五个必要问题等等……都是在规范中介在客户跟进和服务上的做法,让中介能够做到既有效跟进客户,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知道这两个原则的,记得划重点,要考的。)

第二、现实中的中介也不会不经客户同意就拜访其工作单位,更不会频繁介入客户的私人生活。剧中很多房产中介的行为如果放到现实中,只会收到客户投诉。

三、从自家人手中抢单?

剧中的房似锦,还一出场就从自己人手里抢了一单。

就算你有理由,就算你有苦衷吧!但作为行内人,最恨的应该就是飞单了吧!自己栽树,后人乘凉,对于自己来说是倒霉,对于撬单者来说是职业道德欠缺。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状况其实鲜有发生: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客户从一开始去看房,到最后的成交,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服务你,而是多人跟进、团队作战,最后根据内部分工和职级进行绩效分成。

而且做到店长这个份上,店里的任何成交,都有店长的提成。何必自己动手抢单做?

四、内行人还想说两句……

看了这部剧,内行人还想跟广大想买房的朋友掏心掏肺地说两句话:

像房似锦卖出的那种坑人的跑道房和“凶宅”,我们也觉得坑,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卖,除非你真的真的有特别需要……

剧里卖出了上海静安区一套500多平米的新房豪宅,欢天喜地计算中介费提成,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卖一手房不收中介费,而是开发商返佣金……

千万别把剧中的房产中介和现实生活中的房产中介划等号,想了解我们,还不如闲来无事到小区楼下的门店找我们唠唠嗑……

最后的最后,

这部电视剧中虽然有一些超出实际或是不真实的部分,但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房产经纪人在现实工作中借鉴。

借用娘娘在剧里说过的几个金句:

1、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2、我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

3、给我一分钟的时间,我想我可以帮到你。

4、每套房子都有命中注定的主人。

共勉!








小内蒙看电影


电视剧就是电视剧,而在现实中的房产中介是什么样的呢?是,我不能一杆子打倒一船人,但我想和我有相同或类似被中介坑的也大有人在吧!我和房产中介打过两次交道,就被坑了两次,这个几率不是一般大啊!我找的还是正规房产大中介,2016年,我把房子挂网上出租,有一天中介给我打电话说房子卖不卖,在中介一番忽悠后我同意卖,当天他就让我签了合同,给我1万定金,两天后我才知道我房子所在地要划区了,房价大涨,而我了解的房价却是年前的房价,中介就是利用我信息不对称把我坑了,我后来找中介说要解除合同,本以为把1万定金还他再赔1万就可以了,谁知合同上写着我需要赔房价的四分之一给他,还要付中介费1万多,最后被逼无奈只能卖了,。中介很多都是利用普通人对合同不了解,然后他拿好几页合同让你签,说不用看,都是标准模板,不会有问题,最后有问题,他说的话又没在纸上,只能吃哑巴亏!






爱看电影的文子


买房子的太烦人了,像干保险的一样烦人。买房子还是自己逛逛,上网看看,不要道听途说。我朋友老公是房产中介,带我去看房子,说全款可以9.5折,还是他找老板申请的,一般人捞不着。我当时一听就觉得可划算了。我妈说还是不要听一面之词。我第二天又去附近楼盘看看,附近两个楼盘都是全款9.5折,如果想买还可以再优惠。买房子和买保险一样,坑亲戚朋友




金刚教学


来了两年没开一单的朱闪闪,依旧还像是个职场新人的她被房似锦推出去发传单,只要领导不说,她就坚决不动,气得房似锦说,你是算盘吗,拨一下动一下?职场新人里面,真的不乏缺少这种没有眼力见,心里没活,惹得上司不开心。

王子健带客户看房了发现不对劲,于是赶忙进去样板间查看,看到了马桶惨状,当即想出办法给物业打了电话,谎称客户要用,请开一下水阀,这样的变通和机智,是需要多年的工作积累才能沉淀下来。打开水阀的同时,王子健脱下西装,撸起袖子,跪在地板上,开始打扫马桶。为了做成这一单,王子健毫不犹豫地穿着西装革履洗刷马桶,让无数的观众都觉得这真是当代社畜的真实写照。

房似锦带老两口去看儿子给她们买的房,百般挑剔,在外面不喝矿泉水,要喝热水,嫌弃房子里的电梯太窄小,对付中介的佣金觉得太高,咄咄逼人。

好心给老头老太太撑伞开车门,一只手还没拿下来,却被老头关车门,整个手都夹伤了,看得真叫人心疼。

可是这两位老人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还一个劲儿地催促赶快办理手续,不能耽误下午的送行聚会。

房似锦只好忍着剧痛,坚持给俩老人办完了手续,这份心酸苦楚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娄山关为了打电话打到客户反感,甚至被投诉。

该剧里还有很多均能体现出做中介的心酸。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呢?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离歌oo


电视剧始终是电视剧

没有那么光鲜,只有心酸和残酷

《安家》中店长让经纪人去发传单,很多人都很反感,但现实生活中这些工作都是日常必备,自愿的去做这些辛苦的工作。不发传单,就没有客户,没有客户就没有成交,这些都是每个刚进入经纪人门槛的第一课。

尤其是刚入行的经纪人,吃住的费用都是个问题。哪敢随便拒绝领导的要求,都是主动去想办法做事。

正常来说,刚入行的经纪人,每天至少要打200通电话、找到3个意向客户,做10条网经,可能还要出去踩几次盘、带几个客户。

有时候一张单,经纪人要跟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接到客户到带客看房再到谈判,可能都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成交之后还要帮助客户办理过户、网签、按揭等一系列的工作。

能够成交收到佣金还好,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前功尽弃,经纪人一分钱都拿不到,只能自我安慰。

不要觉得中介收的佣金高,如果把工作量平摊下来发现,中介赚的都是辛苦钱。

能熬下来的经纪人业绩都不差,熬不住的也就自己离开了。一间门店一年能有40%以内的人员流失率已经是非常优秀的门店了。但是做了三四年以上的资深经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体,平时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每个月都有业绩。房地产经纪人的收入呈现明显的“二八原则”,20%的人可以赚到钱,剩下的80%要么继续努力耕耘,要么离开这个行业。

《安家》剧中的空降店长房似锦演出了上市公司CEO的霸气。

真实的房地产中介的店长真不是这样的,哪有那么光鲜亮丽。

真实的中介店长,当爹又当妈。店长的核心工作不仅要保证门店的业绩,更要管理团队、帮助团队成员处理各种难题。同时还要关注经纪人的生活状况和心态。因为招到一个合适的经纪人真的很难。

房地产中介目前在人才市场并不是趋之若鹜的行业。招聘难度较大,人员流失率高。

大部分房地产经纪人都是通过老乡、亲戚、朋友等熟人介绍进来的。

熟人不仅要帮助他快速入行,还要在经济上提供些帮助。

没有这层关系,很难留住人才。

所以,一间稳定的门店,店长更多的职责是吃透商圈、分析市场,同时布置、检查团队工作,并给予适当的激励。

《安家》剧中从北京空降到上海做店长,真的不现实。

同一个城市、同一个行政区域的市场情况都不一样,更何况跨城市呢?

业绩第一,并不是毫无底线

《安家》这部剧中这些业务员是真的没见过。做到房产中介店长位置的人压根不会像徐文昌那般只讲人性不讲业绩,任何时候把爱心同情心放在第一位,允许公司的员工懒散,




小美影料


电视剧《安家》的情节很棒,确实是中介行业的日常生活。演员和场景也很养眼。但电视剧终归是电视剧,里面的房地产经纪人真的太高大上了,对于真正的从业人员来说,是一场幻梦盛宴。

大家当个乐子看就可以了,真实的房地产中介跟戏里的真的不一样

首先,真实的房地产中介远比电视剧里的辛苦和残酷

在电视剧里,店长让经纪人去派传单,经纪人都觉得很反感。

但现实生活,这些工作是经纪人每天必备的工作,而且大部分都是自愿去做这些辛苦的工作。

有绩效的压力、有个人生活的压力、有领导的压力,这既是经纪人的家常便饭,不去做就没有客户,没客户就没有成交的机会,没有成交就要吃土了

第二,房地产中介团队的真实状况

《安家》剧中的空降店长房似锦演出了上市公司CEO的霸气。

真实的房地产中介的店长真不是这样的,哪有那么光鲜亮丽。

真实的中介店长,当爹又当妈。

店长的核心工作不仅要保证门店的业绩,更要管理团队、帮助团队成员处理各种难题。

同时还要关注经纪人的生活状况和心态。因为招到一个合适的经纪人真的很难

第三,中介行业的管理层真的没那么风光

房地产中介行业是拿业绩说话。

管理者自己没有什么业绩,是没有资格去管理他人。

店长自己都没办法做到业绩,拿什么来管理团队呢?

很多门店的业绩是靠几个资深经纪人的业绩来维持,久而久之,这些资深经纪人就会有懒散的心态。这种懒散会影响团队其他成员。

店长不敢轻易开除他们,如果店长不能平衡门店的状态,很容易被一些老油条拉下水。一旦把这些资深经纪人赶走,这些资深经纪人会立马走进旁边的门店,成为这个店长的对手。

店长是最难做的岗位,哪有那么多光鲜亮丽,都是责任和压力。

《安家》这部电视剧还是挺有意义的,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介、认识中介。

房产中介真的没有那么可怕,大部分中介都是真诚地帮助客户解决各种房产问题。

真实的中介更加辛苦,行业竞争也更加残酷,但哪个行业又不是呢?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那有什么岁月安好,自己选择的道路,就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丰色禾火


你好,在现实生活当中,店长不会跟业务员去抢客户,只会想方设法的帮业务员成交客户。 第二点、感觉卖房太简单了,一套那么大标的的房子就看那么一两次就成交。 第三点、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中介会去把十几年没卖掉的一套不是自己的房子,进行二次装修拿去卖。房子都不是她的中介那有权利私自去装修房子。 第四点、朱闪闪做了两年一个卖单,连租单都没开过,是没办法在这个行业生存的那也有相同点。

一、就例如娄山关开了第一个处女单,所有的同事都为他高兴, 为他庆祝。 这个很多中介店都有这样的感觉 。

二、同行相互之间的恶性撬单

三、门店同事嘻嘻哈哈的感情还是挺真实的。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电视也没办法太真实,太真实就不精彩了[微笑][微笑]我个人感觉这个片子还是不错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请采纳。





十七影视剧


正如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安家,好像不管身处何地,“家”这一概念,必须跟“房”扯上关系

如果一个人问

“你现在在哪工作?”

后一句必然是

“买房了吗,那里房价可不便宜。”

好像只有有个房,才叫安家,咱们国民心中“安家”的概念也一直很浓厚。

在农村,赚到钱了,父母会想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房子推了,重新建一栋新房,钢筋混凝土,瓷砖贴的里外锃亮,至少都会是两层,等来年收入增加了,就再加上一层,孩子将来领对象回家有个面子。

盖上一栋新房,自家的居住环境可以有很大的改善,这是自己家能力与本事的最好证明。现在农村已经有很多是小别墅样式,父母会规划着这一层留给女儿,那一层留给儿子,不管子女在外面拼搏或是已嫁为人妻,家里总有为他/她留着的房间。

好像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有自己的一处宅子,房子也逐渐由家这一概念,变成了面子,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一个人活着的底气。

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会先想着好好地抚养子女读书,让子女能有个好的出息,子女们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大学,老夫妻觉得美好的生活迎来了盼头,只要再加把劲,四年后,子女会很有出息,会赚很多钱。出息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盖个新房,好让辛苦一辈子的老夫妻也能在村里扬眉吐气一番,夸一夸令他骄傲的子女。

家庭一般的,凑齐了首付就要去城里买房,因为在城里买房才能显得家里有家底,自己的子女才能有挑选好人家的余地。

现实往往是,农村里是父母的继续辛勤劳作,用最辛苦的劳动来换取很少的收入,供出一个大学生,可从农村迈向城市的孩子们看着拔地而起的楼房,密密麻麻的一片,却不知道何处是自己落脚的地方。和别人合租着一点点的地方,每个月都还要从工资里抠掉五六百。

吃穿住行的压力、工作里被老板压榨得没有休息日、父母的希望等等等一切,微薄的工资下,不知道在城市里要奋斗多久,才可以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定居。

虽然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觉得辛苦半辈子的就为在城市买房,又是何必呢?城里环境又不好、车水马龙的太挤了,邻居之间也没什么交集,没必要成为房奴,让自己减轻点压力,开开心心地不好吗。

有的住的,要在哪里住都行啊,还自由,要是辞职了,换个城市也方便,打个包,向房东退个房交了钥匙就可以走了,我为什么要跟大多数人一样呢?但大部分人都输了,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意味着要活的更辛苦。

年龄增长,责任让你不再是为自己而活。无时责任让你不再是为自己而活。无时无刻不需要发展,还必须要向前,因为你身后有家人,有了几个家庭。

唠唠叨叨地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可能也是被这世俗、这压力所逼的吧。能有套房是个目标,就朝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吧,共勉!


视讯娱乐咖


最近大火的安家我一直都在追,我觉得拍的还是挺符合现实的!尤其是让我们广大观众对中介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总觉得中介赚钱太容易,而且觉得这个职业很多余,如果我想买房的话,特别希望自己可以直接找到卖家,省去给中介的钱!但是后来发现,其实中介这个职业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可以给买家或者卖家一种保障,让双方都踏实!最近几集中,看见九八五为了开自己的第一单真的是各种心酸,要及时回答远在伦敦的客户信息,导致自己作息和伦敦一样,白天晚上都属于上班的状态。有一段看得我很心酸,等客户从白天等到了晚上,叫了外卖也仅仅只是两个包子一袋豆浆,放餐桌上想起客户嘱咐家具很贵不要弄坏,怕把家具弄脏只能站着吃。还不敢靠墙。一个客户从中午就说看房,结果等到11点了,客户终于接电话,可上来就骂.......说实在的,中介真的很不容易,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真的!希望我们都能尊重每一个行业,善待身边每一个人,都不容易!!


满分boy


《安家》是首部精品国产职场剧。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大家可以好好想想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国产职场剧,剧中的职场又给你留下哪些深刻印象?

我估计百分之百的观众都看过国产职场剧,可印象嘛,恐怕没有。

原因很简单,国产职场剧都是伪职场剧,如果细分的话,又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打着“职场”标签的装B偶像剧,其特征是:所有演员都梳着锃亮的油头,打着雪白的粉底,说着不食人间烟火的台词,住着与工资水平明显不符的大房子,谈着“霸道总裁爱上你”式的恋爱,比如,和《安家》同期播出的《完美关系》就是这个类型,这里的职场根本就不是真实的职场,是编剧虚构的职场;

还有一类是打着“职场”标签的情感剧,其特征是:比上一种更生活化,但有关职场的内容只占了少部分,大部分内容都是家长里短、狗血爱情,比如《离婚律师》。

可《安家》不同,《安家》是真正用了心的职场剧。

它改编自经典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这部日剧口碑很好,所以《安家》在基因上具有优势;同时,《安家》由知名编剧六六亲自操刀,进行本土化改编,剧本质量有保障。从内容上看,《安家》去掉了滤镜、粉底与装B,使职场回归到自然、真实的状态,通过描述小人物职场奋斗史,展现房产中介行业的辛酸苦辣。

虽然,行业不同,但职场规则和人性都是相通的,当看到剧中人为生活奔波劳碌却向家里报喜不报忧时;当看到他们辛辛苦苦伺候客户,却被客户甩脸子时;当看到收入很高的店长叱咤职场,家里却有一本没法念的经时……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一切都注定《安家》会在稀缺的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

2、迎合老百姓关心的买房问题,想不火都难。

《安家》将剧情聚焦到房地产行业,讲述老百姓最关心的房产买卖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火的领域,比如,2009年,电视剧《蜗居》便因讲述大城市买房难的问题而成为当时的爆款。

时至今日,房产买卖问题依然没过时,为《安家》提供了内容上的优势,而编剧也不负众望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毫不避讳地搬上荧幕。

比如,海清饰演的宫医生是医学博士,丈夫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夫妇两人在上海打拼七年,却仍住着90年代、62平方米的拥挤老宅,为没钱买大一点的房子而焦虑;再比如,老两口卖了一辈子包子终于有钱为儿子全款买房,一分钱没花的儿媳妇却要求在房产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这些情节都直击老百姓的痛点,《安家》能将尺度放得如此大,想不火都难。

3、疫情为《安家》提高收视率提供了天时。

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里,最常干的事儿就是追剧,《安家》选择在这个当口播放,对于提高收视率有着“天时”优势。

《安家》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部大女主剧,女主在剧情设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再加上,剧中有韩童生、丁嘉丽、郭涛、海清、李宗翰等戏骨客串,女主必须压的住场才能锦上添花。

国内女演员很多,但能演大女主的演员却不多,年龄适宜、敢素颜出镜的就更少了,不信咱掰着手指头数数:赵薇、马伊琍、周迅、徐静蕾,这些实力派女演员固然很厉害,但她们都是七零后,与女主房似锦年龄相差较大,演起来会非常违和,只有82年出生的孙俪演技高、年龄适宜,再合适不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