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被失敗的教育養大的孩子什麼樣?

陌文


對於失敗的教育定義實在太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成績不好算失敗?顯然不是,沒有事業工作不如意?也不對,家庭不幸福?啥叫幸福呢?人家單身一個人過得也挺好。

我認為失敗的教育是:孩子沒有做到“三不原則”,他傷害了自己,傷害了別人,傷害了社會,就是失敗的教育。

一個人可以沒有世俗意義上的好工作高收入,也可以沒知識沒文化,哪怕就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無論他從事什麼卑微的事,靠自己的勞動吃飯,沒錢成家一個人生活,或者和父母家人在一起,但是他沒有傷害到自己,也沒有傷害到別人,更沒有傷害到社會,他都不算失敗,也不能算被失敗的教育養大的。

但是一個人,經常傷害自己,抽菸喝酒過度,甚至吸毒自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僅傷害的是自己了,還有父母和社會。

如果一個人只愛自己,但是自私自利,坑蒙拐騙,品行不端,勢必傷害到別人,更是不可取。

如果一個人沒有傷害自己和別人,但是他破壞社會治安,破壞公共設施,破壞環境生態等等,他所受的教育也是失敗的。

三不原則是底線,只要遵從了這個,他的教育就不算失敗,他可以是個沒用的人,好好活著就是成功。





北祁紅雲


什麼叫做失敗的教育?這個教育是指那方面的?是家庭的,還是學校的?題主沒有說清楚,但我想,應該主要是指家庭的。

從啟蒙時候起,就要教導孩子做好人,走正道,使孩子從小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慢慢的學會自理,從而會以後的獨立生活打基礎。千萬不要過分溺愛孩子,縱容孩子的壞習慣,孩子做了錯事,要指正,並嚴厲批評,該懲罰的就要懲罰!記得我小時母親常給我講偷白鯗咬奶頭的故事,這個經典故事在我們家鄉廣為流傳,一般上了年紀的紹興人都知道是怎麼會事!可現在還有多少年輕人知道這個故典。

所以說,學會做人必須從家庭教育從小抓起!如果對孩子放任自流,過分溺愛,百依百順!養成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德性,那麼,讀書再好,學歷再高,踏入社會,不懂人情世故,缺乏抅通能力,書呆子一個,也會處處碰壁!


命運天註定22


被失敗教育養大的分多種,一般受自己父母疼愛從小不讓自己的孩受苦,又擔心在外面吃虧,在家裡又格外溺愛,這樣就造成了是家裡小霸王,自私任性,送到爺爺奶奶家更是隔帶更親,老人更是認為是生命的延續,比父母更加溺愛,在學校現在的老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對學習差的產生一種影響班級榮譽的學生,總是找家長,我鄰居的孩子就是這樣老師三翻五次的找家長,勸家長讓孩子轉學,或上別的學校學別的專業,所以各種原因至孩子長大後沒自信,沒上進心,有的成了社會小混混,破罐子破摔,誤入歧途,到招聘單位呢,一般都要高學歷的,使他們也沒有機會參與其中,所以一旦教育失敗對社會也造成了不安定,也是國家的負擔,對父母更談不上養老孝敬,因為他們自己也顧不上自己。


快樂許洪春


什麼是失敗的教育,這個很難定義,我覺得我的家庭教育不算失敗。我們家的特點就是正派,正派到只有一顆善心,心無旁騖的純淨。我卻在學校教育中徹底失敗了,我的經歷很特別,由於正派和純淨,我對學校的紀律不適應,只有一顆純淨的心,不過是天生敏感,讀書成績一直不錯。卻會曠課和遲到,結果遇到一兩個老師亂罵一陣,初中已經不想讀了,奈何成績不錯,上了高中,高中遇到的那個班主任才是我最大的噩夢,全是無中生有的謾罵,連我的母親都給罵了。我不明白一個純淨的靈魂還有一個溫文爾雅的家庭,我那麼好的修養在他的眼裡居然變成一個粗俗不堪,滿嘴粗話,髒話的垃圾!而這些髒話從他的嘴裡吐出來是我此生唯一一次聽到別人這麼跟我說話!我生在農村,不是沒聽說過這樣類似的話,可全是別人家的事,我的家裡從來沒有人會這樣說,我當時腦袋都要炸了!當我逃出了那個老師的眼光房間,我曾經恨不得殺了他,從此以後我就連殘存的自學的念頭也滅了。不知道怎麼樣過了高中的三年,也不知道怎麼還能上了大學,讀上了我最厭惡的師範。我覺得我的人生在那個時候就完了,那是怎樣的感受,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所以我認為我也不懂你的創傷在那裡,每一個的經歷都不相同。最後只有試著放下才能活得好些,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放下了恨,但是每每看到別人有類似的經歷,都忍不住淚如雨下。可是我們很得自己療傷,過下去啊!



好時光417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成功的教育孕育了無數棟樑之才的話,那麼失敗的教育也造就了一大批社會精英。首先我先舉個例子,在我的老家,我有個哥們,他年齡比我大幾歲,他從小父母雙亡,家裡很窮,鄰居們看著他可憐,都紛紛給他送衣送飯,靠著村裡的救濟和鄉親們的幫助漸漸長大,到了上學的年齡後,村裡又把他送到學校上學,可是他根本不是上學的料,調皮,搗蛋,三日兩頭逃學,老師的話不聽,鄉親們的的善言當耳旁風,鄉親們都說這孩子太不成器了,己經無可救藥了。時光如梭,轉眼間,我這哥們已步入成年,當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遍全國大地,為了自食其力,他也加入到了千千萬萬個打工者的隊伍,湧入了大都市,開始了他艱苦的創業歷程。創業初期是非常艱難的,但他憑著天性聰明,善於好學,吃苦耐勞,頑強拼博的精神,憑著超人的經營頭腦和商業理念,先後創辦了,地產,汽車銷售,連鎖加盟等幾家公司,這個大字不識半筐的鄉巴佬成了本地有名的成功人士。成功後的他致富不忘鄉親,先後多次投資公益事業,為鄉親們發福利,修生產路,硬化街道,他常說,我是吸著鄉親們的奶水長大的,我不能忘本,我要感恩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科教興國,是國家永恆的戰略,在這個祟尚科技,祟尚知識的年代,。良好的教育是成功者的基礎。凡事都不可一概而論,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豪。失敗的教育除湧現一批卑微普通人或誤入歧途之人外,也在逆境中造成成長了一大批德才兼備,叱吒風雲,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棟樑之才。


向友5


教育其實只分2種:自我教育和外力教育。最好的外力教育就是教會孩子自我教育。

在我看來,不能教會孩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反思的教育都是失敗的。

高考時,我們一個班10名同學報考本地第一名校,年級組長模擬考後看到我們10人分數冷諷道:好的報、差的也報,你們當這學校是垃圾桶啊?當年學校講重點率,大學本科率,我們當時真是小人之心度之,懷疑掛了是不是拉低學校大學入取率,影響年級組長的獎金。

好在10人都挺爭氣,全進了。心想這下終於吐出一口惡氣,“狠狠打了年級組長一嘴巴”。但多年後又想,是不是老師為了鼓勵我們而用的激將法?

這教育算失敗還是成功?如果我們都沒考上,是不是又要全怪他那句嘲諷?

其實放在歷史中,每個人都有侷限性。學生有侷限,教師有侷限,國家又何償不是。

最近又有家長討論文理分科,來看看歷史上的文理分合吧,完全是跟著國家發展階段走的:1949年後,我國高等院校對標蘇聯,於1952年6月至9月對全國高等院校進行了院系調整,並將學科進行文科與理科的劃分。例如,當時將北京大學的工科併入了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文科則大部分納入北京大學麾下。這是工業化思維去管教育,追求效率。文理不止分科還分校。

經過5年的調整,1957年,高等院校已然將專業劃分為文史類、醫農類和理工類三大科類,高考試題也被分為文科和理科試題。

直到1999年2月,教育部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改革的意見》,提出“3+X”改革方案。2002年,全國範圍開始實行“3+文綜/理綜”的考試模式,並沿用至今。

也是在此前後,國內出現高校合併潮,一些理工類名校又開始補短板不偏科融合文理。

換言之,你高考的節點正好碰上上面幾年,是不是要罵娘:搞什麼搞,考試規則又變了?!

但再反思一下,每一代人所受教育又何嘗不像小白鼠被試驗?國家也在試驗,不同時代需要不同的人才,整個社會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所以教育失敗不失敗,你是以結果衡量還是以過程衡量?是以個人能不能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賺大錢衡量還是以整個社會教育普及率、大學生比率衡量?結果都是不同的。

但是你會獨立思考,會反思,這就獲得了自我教育,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中文寫作入門心法






劉柏全羊館


這個話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難回答。我斗膽說幾點個人的所見與所想,大家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第一,缺乏吃苦耐勞精神

由於家長們吃過苦,就總想著不讓孩子再重複。於是嬌生慣養,連基本的生活與生存能力都沒有,這無疑就培養出很多“巨嬰”。為什麼很多孩子只想在家啃老?就是習慣了這種“安逸”。

第二,缺乏責任心與擔當

在外工作,只想著索取,沒有一點奉獻精神。在家生活,只想讓別人伺候,不盡家庭的責任與義務。工作稍有不順,就辭職;夫妻稍有不合,就想離婚。不僅沒有養老意識,對自己的孩子也少有耐心。

第三,自以為是,唯我獨尊

這一點尤其在獨生子女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明明自己啥也不是,或者說啥也幹不了,卻聽不得別人的意見或建議。為人處世只顧個人感受,從不為別人著想。

第四,愛慕虛榮,不切實際

嬌生慣養,不僅培養了“好吃懶做”的行為,更是培養了“愛慕虛榮”的心理。學習、工作、家庭、孩子、房子、車子等等,處處攀比,只想要最好的,而自己又沒有這個能力。

第五,內心封閉,不善交流

不良的教育,容易使孩子內心封閉,內心封閉就不願意交流。這樣的孩子,在社會上常會孤立而不合群,在家裡常不善於交流而影響家庭和睦。久而久之,這樣的性格會一代代相傳,應該引起大家足夠重視!

純屬個人觀點,說的不對請指正!


user摩羯大叔


我們看一看大學生“藥家鑫”,我們看一看大學生“馬加爵”,我們看一看“吳謝宇”,我們看一看以下孩子的情況就可以知道失敗的家庭教育下孩子的情況。

1:來自大西北的女孩兒,當地最有名的學霸,從初中起一路被保送,在北京最好的一所學府讀到博士後,去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又拿了個博士後,昨天,雙博士後的她終於回國了。不過,這次不是衣錦還鄉,而是被兩個高壯的美國警察押解遣返了回來,沒有行李,只有一盒治療精神分裂的藥,38歲形如百歲老婦。

從初中起就被一路保送,上最好的大學,再被推薦到美國的大學,雙博士後,眼看著就是在一條出類拔萃的康莊大道上行走,卻急彎下坡——流浪、精神分裂,甚至被遣返回國、面容不堪,似乎就是最落魄海歸的例證和讀書無用論的註腳。為此唏噓之前,我們也曾為諸如中科大85後雙料博士後美女當教授之類的個案感嘆。

很顯然,人生贏家與輸家的分野,與雙料博士後這個頭銜無關。正如當事人小蘭稱,“除了學習,我什麼都不會”。一個家境一般的女生,可能得不到最完善的家庭教育及性格引導,憑藉優異的學習能力晉級未嘗不是她實現人生突破的最主流選擇。畢業後她被推薦到了企業,可見其專業能力也是優異的。而最終之所以被遣返,是因為進入企業後,她不擅與人打交道的劣勢被徹底放大,大抵能歸類為智商富餘而情商不足或者性格缺陷之列。加之異國獨自求生的艱難,最終導致了她可能的精神疾病,進而落魄。從主流的成功學意義上講,她是營養不良式應試教育開出的孱弱的花,生活的風浪一個衝擊便折枝了。但做一個假設,倘若她畢業後回國就業,待業艱難期有家人扶持,能夠進入與其性格更適宜的科研行業,未必不會有一番成就。

姜子牙賣面,也會血本無歸;數學家陳景潤授課,也因口齒不清被拒。所以,一個不善交往的雙博士後失業被遣返回國不見得有多失敗,關鍵在於她是否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並從事了適合的職業。一個正常的教育體制和社會環境,在於既能夠看淡學霸的光環,也能夠容忍“想成為坐在路邊拍手的人”。小蘭的經歷,多少也能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個醒,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成才是否比成人更重要?成功是否比快樂更重要?

2: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考上名校將來能出人頭地,尤其對農村孩子來說,考上名校可謂是“逆天改命”,然而現實工作可不是隻看一張文憑,它需要看所學專業及個人能力!

26年前曾有位江西女孩以692分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可畢業後因為專業冷門找不到工作,最後淪為低保戶,令人唏噓不已,今天,給大家分享下中國人大學霸武繼紅的故事!

農村孩子伍繼紅一鳴驚人考上人大,前途可觀

伍繼紅1974年出生在江西贛州一戶貧困家庭,父母都是農民,伍繼紅從小天資聰慧,有很強的學習天賦,父母也是送她去學校學習,希望她能學習知識,將來做個有“文化”的人;武繼紅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前5名,時常拿些獎狀回家,父母看著伍繼紅的優秀成績十分欣慰,後來父母去廣東打工,武繼紅就跟隨父母南下,在廣東高中學習的伍繼紅成績非常優秀,非常受老師的喜歡!

1994年20歲的伍繼紅參加廣東高考,並以692分考上中國人民大學,被圖書管理檔案專業錄取,當時全家人和老師們都非常開心,因為考上人大,畢業後是可以分配工作的,尤其從人大畢業的學子,畢業後考取公務員是比較有優勢的,在喜悅的氛圍中伍繼紅北上求學!

當時情況下,專科以上學歷是分配工作的,但國家在1996年打破了“分配”工作的制度,讓學生憑藉自己能力找工作;因此一心想入“體制”的伍繼紅在1998年從人大畢業後,就努力考取北京公務員,作為學霸的伍繼紅筆試成績特別優秀,並得到了一份實習工作,可最後沒有通過面試,伍繼紅並沒有放棄,隨後在天津、河北找工作,可因為專業比較冷門,伍繼紅一直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最後選擇返回廣東!

人大高材生伍繼紅畢業後工作受挫,情感失意淪為低保戶

伍繼紅返回廣東後,也是沒有找到合適工作,迫於生活,不得不去超市、電子廠工作,最後在某電子廠工作遇見小學同學,兩個人陷入愛河並結婚,可讓伍繼紅萬萬想不到在她懷孕期間,她老公出軌了,這對伍繼紅打擊特別大,導致伍繼紅精神出現不正常!

離婚後,伍繼紅的精神狀態一直不好,而多年工作的挫折也讓伍繼紅備受打擊,甚至有一段時間伍繼紅喪失了勞動能力,最後在鄰居的介紹下與隔壁村男子結婚,生下5個孩子,而一家9口人靠丈夫一個人打工維持生活,生活一度陷入赤貧,靠政府救濟!

2017年江西中學老師吳美華在下鄉扶貧活動中,聽說了伍繼紅的事併為之震驚,真不敢想象人大高材生淪為山區低保戶,吳老師親自到伍繼紅家考查情況,可以說伍繼紅的家用“家徒四壁”形容不為過,並且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當晚回去吳老師就寫了一篇關於伍繼紅的文章發表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很多人大校友直言“不敢相信”!

最後在人大校友的捐贈下和政府的支持下,伍繼紅一家人住上了新房,併為之改善生活,希望伍繼紅能走出來,而且伍繼紅人大班主任親自寄了多本書,希望伍繼紅不忘知識能找到一份工作;伍繼紅多次面對媒體表示“自己該有一份工作”,可現在有5個孩子的伍繼紅,心有餘而力不足!

伍繼紅的遭遇是專業冷門還是能力問題?

伍繼紅,中國人大高材生,畢業後找工作卻四處碰壁,最後淪為“村婦”成為低保戶,讓人惋惜;很多人說是因為伍繼紅所學專業比較冷門導致的,可在當時大學生普遍較少的情況下,即便不能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憑藉著人大的文憑找其它工作也是綽綽有餘啊,可見伍繼紅並沒有把握時勢而是選擇了“聽天由命”,這也說明了伍繼紅的能力確實有限!

文憑是找工作的一個敲門磚,是工作上的錦上添花,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個人能力,所以無論你讀的是清華北大還是普通本科,在大學裡都要學好專業課,提升個人能力,才能在畢業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今天先分享這些。。。大家先看一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