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鬼谷子:真正的人生智慧,莫過於順勢而為,活得明白

人活在這世上,怎樣才算是成功呢?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裡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是的,人走這一遭,總要明白一些道理才可以。


早在千年前的鬼谷子,就深諳這個“潛規則”,他也對自己人生做出了合理的規劃。他說,“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初步的判斷。並且,進一步瞭解事物存亡的關鍵因素。預測事物發展的進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關鍵,揭示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


古語云:命中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命運這個東西,很玄妙,有時揮之即來,招之即去;有時也令人捉摸不定。正所謂天命不可違,但是運卻是可以改變。這其中的關鍵,鬼谷子認為就在於“守司其門戶”這五個字,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順勢而為”。我們分開細說。


鬼谷子:真正的人生智慧,莫過於順勢而為,活得明白

知存亡之門戶


“門戶”這個概念,在鬼谷子當中是經常出現的。原意指的是我們普遍認為的門窗、房屋的出入口,但是在鬼谷子裡面,它的含義很豐富。總結而言,是指所有事物的關鍵所在,類似“鑰匙”的一個東西。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學會思考事情成敗的關鍵。


公元219年,關羽被殺,蜀軍元氣大傷。按理來說,劉備應該養精蓄銳。可是他卻在關羽死後,三年就稱帝了,還在稱帝3個月後,就親自領兵討伐東吳。這一舉動看似很果斷,但是實際上卻一點都不理智。他把軍隊帶到了山裡埋伏起來,派兵到吳軍面前挑釁,想引誘吳軍出兵。但是,看著劉備這些反常的舉動,陸遜當時就覺得不對勁了。他派了少量的兵馬前去打探,這一打探不要緊,知道了蜀軍駐紮在叢林裡。於是他們就改用火攻的方法,將蜀營燒個片甲不留,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


人的思維,天生就是極易流於表面來思考事物的。所以導致我們在處理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流於表面,“欠考慮”。有名人說,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讓我們無限探究下去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找到事物的關鍵,向自己發問。


比如:當你要解決一個複雜問題時,你可以先問自己“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然後再一層一層地問下去。如何“順勢而為”?


鬼谷子:真正的人生智慧,莫過於順勢而為,活得明白

籌策萬類之終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懂得籌劃,做到心中有數。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個家庭再怎麼富貴有根,也擋不住只消福不種福。歷史上的夏桀、商紂,大肆揮霍,不懂籌劃,最後失去了江山。


在商湯準備征伐夏桀之前,他曾經作了一篇“湯誓”,來鼓舞軍隊的士氣。在文中,他和自己的百姓說明了為什麼要去“伐夏”的原因。


並且,還告訴了自己的士兵,夏朝的人民正在反抗夏王。結果很理想,商湯打敗了人民痛恨的夏桀,建立了商朝。


但是在商朝末年,王位落到了紂王的手中,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這也導致了西邊的周族逐漸興起,在周文王的領導下,實力完全可以和商周抗衡。


但是周文王並沒有貿然出動,而是對內施以仁政,對外剷除商紂的幫兇,同時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等到商紂王徹底不得民心的時候,周武王、呂尚等人於是把握這一有利戰機,大舉伐紂,經過牧野一役之勝,結束了商朝的統治。


鬼谷子:真正的人生智慧,莫過於順勢而為,活得明白

達人心之理


這點是說需要我們學會察言觀色,通過一些小細節,去猜測別人的想法。在春秋末期的時候,晉國的智伯給衛國送了兩百匹的馬和一塊玉璧,王子和大臣們都很高興。


但是大夫南文子卻看出了其中的貓膩,他跟皇帝說:“無功不受祿,這樣的配置顯然是小國向大國進貢的標準,但是晉國卻反過來對我們這樣,這其中肯定事要發生。”


國君聽後覺得有道理,就告訴了邊境上的守將做好防禦措施。果不其然,智伯後來就發動了戰爭。但是也是因為南文子能看出這其中的端倪,才保全了自己的國家。


我們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決策者,但研究表明,情緒在生活中所起到的影響力遠超於我們的認知。就算是你極力掩飾自己,也很有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鬼谷子:真正的人生智慧,莫過於順勢而為,活得明白

見變化之朕焉


意思是說要及時看到事情變化的徵兆,防患於未然。我們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如果說我們能夠及時發現苗頭不對,那麼這樣我們可能就會從這些錯綜雜的關係當中,找到事情的本質,從而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


時勢造英雄,這裡指的是藉助時勢的力量來成就大事。時機成熟了,去做某件事就很容易成功;如果時機不成熟,結果很有可能會是徒勞無功。


如果你能深諳順勢的道理,那麼所謂的借勢而上,就輕而易舉。勢順而用力易,勢逆而用力難。


而在這之中,要能知門戶,也要守門戶,正所謂“得門戶者得時勢”。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能夠在事物發展的同時總結規律。穩住自己,適應環境,不失為一種最通透、最明白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