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資治通鑑》是從三家分晉開始寫的?

既無忘


第一,有續寫《左傳》之意,《左傳》終於三家分晉。《左傳》為編年體。前此(三家分晉)事終於《左傳》,《資治通鑑》即以此開始。

第二,“禮崩樂壞”由三家分晉打開一個缺口,以“三家分晉”開始意在提醒當時統治者神宗的意思,故命其名曰“資治”。

…………

首先,這是“續”的問題。《資治通鑑》的起點主要是以儒家衛道士自居的司馬光本著“續傳不續經”的原則而定的。這其實由執筆《資治通鑑》魏晉南北朝部分的劉恕點明過:

恕蒙闢寘史局,嘗請於公(司馬光)曰:“公之書不始於上古或堯舜,何也?”公曰:“周平王以來,事包春秋,孔子之經,不可損益。”曰:“曷不始於獲麟之歲?”曰:“經不可續也。”恕乃知賢人著書,尊避聖人也如是,儒者可以法矣。

——《資治通鑑外紀·序》

也就是說,司馬光認為孔子所作的經典《春秋經》是不能覆蓋的,也是不能再續的,否則有“僭聖”之嫌。但起點也不能距“獲麟之歲”(《春秋經》的終點)太遠,所以就定在了三家列為諸侯這個點上,續的是終於智伯滅亡的《春秋左氏傳》。這點宋人王應麟也指出過:

或曰:“《通鑑》何以不續《春秋》?”曰:“《春秋》,經也;《通鑑》,史也。經不可續也。《左氏》終於智伯,《通鑑》始於三晉,蓋以續《左氏》也。”

——《通鑑答問》卷一

其次,看了《資治通鑑》第一卷就知道,司馬光認為周天子列三家為諸侯,使大夫(陪臣)僭於諸侯之上,是禮法崩潰的標誌性事件,特別是其提到“故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顯然含有警戒天子(尤其是宋神宗這種銳意變法的皇帝)的目的。從宋神宗御製的序來看,他應該也讀懂了這一點:

光之志以為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平王東遷,齊、楚、秦、晉始大,桓、文更霸,猶託尊王為辭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也就是說,周朝的“王制”即周朝的“祖宗之法”隨著威烈王封三晉而崩潰,將此作為起點,司馬光的言外之意不難讀出。所以,這也是以守護“祖宗之法”為己任的司馬光將三家列為諸侯作為《資治通鑑》起點的一個原因。


國學小師


司馬光自己就在書裡提過的

三家分晉是一個讓周天子徹底顏面掃地的政治事件[衰]

事情是咋回事呢

據說

晉國幾個手裡有實權的大佬[奮鬥][奮鬥][奮鬥]

覺得老在一個鍋裡攪和沒意思

就想著自己玩自己的

頭上這個傀儡國君有點礙事

讓他一邊涼快去吧

晉國的國君這邊沒有任何意見

至於是不是腹誹大家誰都不在意[抓狂]

接下來才是大問題

哥幾個怎麼分配

公平公正公開這種冠冕堂皇的大話是不能講了

講大話把自己就亂臣賊子的名給坐定了

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最實在[刀][刀][刀]

小智同學仗著自己身強力壯要欺負其他三個小夥伴

小魏小韓身板弱小隻是唯唯諾諾予取予求[求抱抱][求抱抱]

小趙可不鳥他

跟小韓小魏一合計就聯手把小智踩在地上摩擦摩擦給摩擦廢了

大家一起把小智原有的地盤也分一下

好了

三家分晉的實際操作步驟已經完成[666][啤酒][碰拳]

下一步就想著要向周天子彙報一下了

本來這事辦的其實不合流程

說到規矩怎麼得先買票後上車

先娶媳婦再生娃才對

這孩子都三歲了你才想著去周天子這個民政部門登記啊

其實他們打心眼裡也沒把周天子當回事

只是覺得跟有頭銜的大傢伙都在一起混

自己從周天子那裡拿個委任狀也算有個正式的官方身份

[舔屏][舔屏][舔屏]

接下來就到周天子糾結了

這個委任狀是給呢還是不給呢

給吧

這三個小屁孩太過火了

招呼都不打就把國君做了就把晉國分了

眼裡哪有我這個天子

不給吧

人家都是手裡有槍有人有錢有糧的大款

雖然是補票的性質

但能找我補票好歹也算給面子

想到此處黯然淚下[流淚]

再想想從前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他們幾個自己牛掰歸牛掰

起碼還能尊王攘夷

如今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人心不古啊

想想也沒辦法

實力決定一切

最後一塊遮羞布都被拉去了

[捂臉][捂臉][捂臉]

該給還是給了吧

春秋戰國之間就是這個分水嶺

大家一般都叫做禮崩樂壞[刀]

純手打 求好評[強]


夢蝶也逍遙


準確來說不是三家分晉,而是三家列為諸侯,這只是三家分晉這個大過程的其中一個步驟或事件,真正意義上的“三家分晉”要到20多年後了

  • 為什麼以此為起點呢

首先,這是“續”的問題。

《資治通鑑》的起點主要是以儒家衛道士自居的司馬光本著“續傳不續經”的原則而定的。這其實由執筆《資治通鑑》魏晉南北朝部分的劉恕點明過:

恕蒙闢寘史局,嘗請於公(司馬光)曰:“公之書不始於上古或堯舜,何也?”公曰:“周平王以來,事包春秋,孔子之經,不可損益。”曰:“曷不始於獲麟之歲?”曰:“經不可續也。”恕乃知賢人著書,尊避聖人也如是,儒者可以法矣。
——《資治通鑑外紀·序》

也就是說,司馬光認為孔子所作的經典《春秋經》是不能覆蓋的,也是不能再續的,否則有“僭聖”之嫌。

但起點也不能距“獲麟之歲”(《春秋經》的終點)太遠,所以就定在了三家列為諸侯這個點上,續的是終於智伯滅亡的《春秋左氏傳》。這點宋人王應麟也指出過:

或曰:“《通鑑》何以不續《春秋》?”曰:“《春秋》,經也;《通鑑》,史也。經不可續也。《左氏》終於智伯,《通鑑》始於三晉,蓋以續《左氏》也。”
——《通鑑答問》卷一

  • 其次,看了《資治通鑑》第一卷就知道,司馬光認為周天子列三家為諸侯,使大夫(陪臣)僭於諸侯之上,是禮法崩潰的標誌性事件,

特別是其提到

“故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

顯然含有警戒天子(尤其是宋神宗這種銳意變法的皇帝)的目的。從宋神宗御製的序來看,他應該也讀懂了這一點:

光之志以為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平王東遷,齊、楚、秦、晉始大,桓、文更霸,猶託尊王為辭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也就是說,周朝的“王制”即周朝的“祖宗之法”隨著威烈王封三晉而崩潰,將此作為起點,司馬光的言外之意不難讀出。所以,這也是以守護“祖宗之法”為己任的司馬光將三家列為諸侯作為《資治通鑑》起點的一個原因。


孤獨的始皇


《資治通鑑》為什麼從"三家分晉"開始寫?

先從三家分晉說起,晉國自中後期開始,卿大夫的勢力越來越大。到了未期,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自此走向衰弱。在公元前633年晉文公時期,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聊把控著晉國的軍政要權。後來六卿的趙把範、中行氏滅掉了。晉國從原來的六卿執政,變成了四卿掌權,這四聊的代表人物是智伯瑤、趙襄子、韓康子、魏恆子。晉出公時期的執政大臣智伯,為了恢復晉國霜業,增強晉國勢力。主張每家都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公家,智伯先拿出一個萬戶邑獻給公家,韓趙魏三家剛開始都知道,智伯瑤存心不良,自然不會讓智伯這麼做。可是三家心不齊,韓康子和魏恆子因為懼怕智伯的權勢,乖乖地就把士地奉獻了出來,可是三家中的趙襄子卻不答應,很硬氣,所以表示絕不妥協,趙襄子說:"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到手的東西說什麼也不能再交出來。"

智伯知到後,非常憤怒,於是,率韓、魏兩家一起討伐趙氏。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就帶著趙家兵馬屯守晉陽,(今山西太原)沒多少日子,智伯瑤率領的三家人馬己經把晉陽城團團圍住,趙襄子分咐將士們堅決守城,不許交戰。三家聯軍把晉陽包圍了個水洩不通。拼命攻打,可是過了兩年還是沒有攻下來。

有一天,智伯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晉水,忽然想出一個主意,利用晉水淹晉陽,於是,命令士兵在水壩上挖開了個口子,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裡去了。一旦晉陽被攻陷,趙氏家族就要毀滅了。眼看,自己幾百裡的趙氐家族就要徹底滅亡的時侯,趙家的謀士張孟談了一條離間計,於是偷爬城牆來到了城外,化裝成士兵進入了魏韓的軍營,他對韓康子和魏恆子剖析了眼前的形勢,說明一旦趙家被滅,韓、魏兩家接著也要遭殃。

韓,魏在說服下,倒轉矛頭、並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敗智伯軍,智伯被抓殺,韓、趙,魏並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田地。史稱晉陽之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前375年,韓、趙、魏,又把晉國留下的其他士地也瓜分了,晉國徹滅亡,這就是"三家分晉"。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派遣使者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用,只有好把三家正式封為侯,加上同時代的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稱為"戰國七雄"。

那麼《資治通鑑》為什麼從"三家分晉"開始寫呢?

首先,《資治通鑑》是以以戰國時期為開端的。而戰國開端標誌性的事件就是三家分晉,它成為了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滅亡了,韓、趙、魏再加上同時代的秦、齊、楚、燕四個大國,七雄兼半的戰國序幕拉開了。

其次,由於三家分晉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默認,司馬光認為這是一次真正禮崩的開端,是對君臣之禮規的徹底破壞。因此把三家分晉當作分水嶺的事件,作為整部鉅著的開篇點。是最佳的選擇。





託土屯山


其一,戰國之前,《春秋》《左傳》已經記載,無需重複。

其二,也是最主要的,《資治通鑑》主要是為帝王理政借鑑,戰國之後的故事更有借鑑意義。


瑞之達然


1,因為那一年趙國建立。宋朝皇帝姓氏的來源,是對當權者地位的肯定。

2,“三家分晉”是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是天下風雲突變的年代,從他開始更能凸顯其資治通鑑的意義內涵,通古覽今,警後世

3,國勢勢危,肇始內爭,亡國亡權,失之禮崩。司馬光欲以史為鑑。


雅蘭星空2


1,因為那一年趙國建立。宋朝皇帝姓氏的來源,是對當權者地位的肯定。

2,“三家分晉”是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是天下風雲突變的年代,從他開始更能凸顯其資治通鑑的意義內涵,通古覽今,警後世

3,國勢勢危,肇始內爭,亡國亡權,失之禮崩。司馬光欲以史為鑑。


5838217269磨盤溝


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著筆。因那年周天子承認了三國分晉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