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从历次扩招,看硕士研究生扩招20%

在2月28日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表示,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工作压力增大。教育部透露,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去年增加18.9万人。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增加32.2万人。

以此测算,我国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扩招幅度将达到20%,但这还不是历史上最大的增幅,200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扩招幅度达到43%。而分析眼下这次扩招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有必要结合过去20间年的历次扩招来审视。


从历次扩招,看硕士研究生扩招20%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始于1999年,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我国高等本专科教育共招生275.45万人,比上年增加66.95万人,增长24.31%。其中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万人,比上年增加51.32万人,增长47.4%。


对于这一扩招幅度,教育部在将近10年后的2008年进行过反思。2008年10月9日,教育部在发布会上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引发另一些问题接踵而来,包括: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等。为此决定,“今后高校扩招步伐将放缓,明年扩招幅度将不超过4%,后年不超过3%。”


从这之后10间年的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招生情况看,除2009年、2010年、2014年、2018年等年份没有落实外,其他年份的本专科招生增幅均不超过3%。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39.49万人,比上年增加31.83万人,增长5.24%;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比上年增加22.27万人,增长3.48%;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比上年增加19.75万人,增长2.98%;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8.83万人,比上年增加7.33万人,增长1.08%;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99.83万人,比上年增加11.00万人,增长1.60%;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21.40万人,比上年增加21.57万人,增长3.08%;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37.85万人,比上年增加16.45万人,增长2.28%;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48.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76万人,增长1.46%;2017年,普通本专科招生761.49万人,比上年增加12.88万人,增长1.72%;2018年,普通本专科招生7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29.50万人,增长3.87%。

我国研究生扩招也始于1999年,当年全国招收研究生9.22万人,比上年增加1.97万人,增长21.38 %;其中博士生1.99万人,硕士生7.23万人。200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10.34万人,扩招增幅43.02%;200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13.31万人,扩招增幅28.72%;200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16.43万人,扩招增幅23.44%,20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22.02万人,扩招增幅34.02%。


从历次扩招,看硕士研究生扩招20%

对于这样的扩招幅度,教育部随后进行了调整,2007年8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出席同济大学举行的“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上透露,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研究生扩招比例将控制在5%以内。但是,2009年,全国招收研究生51.09万人,比上年增加6.45万人,增长14.45%;其中博士生6.19万人,硕士生44.90万人,硕士研究生招生增幅16.11%。从2009年到2018年 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看,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34.71万,增幅68%。这10年间的增幅,与1998年到2008年的5倍增幅要小得多,但增加数量也是可观的。

分析我国本专科和研究生招生扩招,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扩招和就业形势严峻有明显关系。1999年的扩招(本专科生扩招4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经济下行,就业率下降,为拉动内需,解决就业难,加之当时的高考升学率并不高,因此,扩招被认为是一个“多赢”之举。2003年,研究生扩招34%,是因为1999年扩招的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给这些本科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读研机会,也是缓解就业难的现实举措。2009年硕士研究生扩招幅度达到16.11%,这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为缓解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增加硕士招生成为一个重要选项。

从历次扩招,看硕士研究生扩招20%

二是把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不能只是“蓄水”,还必须提高人才质量。如果只是发挥“蓄水池”作用,那么,仅仅是延缓部分学生的就业,就业难问题会逐渐叠加,从高中毕业生就业难,变为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难,从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变为研究生就业难。这就需要在保障质量基础上确定招生规模,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结构。

高等教育扩招,与中小学的大班额现象有些类似,就是在原有教育资源不怎么变的情况下,把学生“塞进”校园、教室。这带来的结果是,教育的规模增加,但是,教育质量则受到影响。把学生“塞进”校园并不难,但从教育质量角度,则可能滋生出更多的教育问题。毋庸置疑,考研的学生是欢迎研究生扩招的,这至少解决了眼下的出路问题,但是,不论是从教育发展,还是个体成长角度看,都不能只是“救急”,更不能有这样的“惯性思维”,而需要有长线考量。

为此,做好研究生扩招工作,要首先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人才需求确定扩招的专业和扩招的规模,以此避免人才培养结构和社会需求失衡。其次要根据培养规模的变化,保障教育投入,尤其是加强师资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大幅扩招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学历”“身份”贬值,这要求高校不只是回报给学生一纸文凭,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回报给学生高质量教育;学生也不能以追求文凭求学,而要以提升能力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