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前段時間,相信很多朋友看過熱播劇《大明風華》。其實朱瞻基不光是一個聰明的太孫,他玩得也頗有成就,不信你看: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朱瞻基本人還是個造詣頗高的藝術範和遊獵迷。故宮博物院就收藏著朱瞻基的親筆繪畫書法作品和反映他射獵、戲遊活動的繪畫,如《武侯高臥圖》《三陽開泰圖》《瓜鼠圖》《射獵圖》《行樂圖》等。同時,他也愛屋及烏,對當時的文化事業給予了保護和支持,使因元末農民戰爭及靖難之役日漸凋零的文化事業迎來了新生。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朱瞻基手裡有錢了,難免要追求物質生活。 他特別喜歡銅香爐,專門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宋代名瓷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紅銅經過十二次精煉,並加入金銀等貴重金屬,終於鑄造出大氣異常,寶光四射的三千座銅香爐。後多有仿者,但未得其髓。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如果說宣德爐好歹算是藝術品,既滿足了朱瞻基極品範的追求,也為後世留下了藝術瑰寶的話,喜歡鬥蛐蛐的愛好真的有點過了。《明朝小史》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朱瞻基酷好鬥蛐蛐,就向江南索取上品,動輒每隻數十金。當時楓橋一個糧長被郡督派遣去捉蛐蛐,終於尋到一隻“最良者”,馬上用駿馬換了過來。回家後,他非常小心地把這個命根子放在了蛐蛐罐裡。其妻好奇,便打開蓋子偷看。沒想到,這隻“神奇”的蛐蛐一下子從罐中跳出來,被院裡的雞給啄死了。妻子恐懼自殺。糧長悲傷不已,怕因此受罪,於是也一根繩子隨著妻子而去。

這種“上之所欲下必甚之”的悲劇讓蒲松齡腦洞大開,創作了《促織》予以諷喻,一下子將朱瞻基的大好形象敗壞無餘。

《大明風華》朱瞻基,其實是一個大玩家、大藝術家

(促織可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鏈接在評論裡)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突然死於乾清宮,時年38歲,一個頗有成就的皇帝、藝術家、玩家走了,但明朝的玩家皇帝還不止他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