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我國珍貴的藝術珍品有哪些?

唐雲春


主要應該是指美術作品吧?這個只要是中國美術史上出現的,都是優秀的藝術珍品。太多了,種類就有如下幾種:雕塑,工藝美術(瓶瓶罐罐,包括青銅的。陶器等),繪畫(牆上的,絹上的,紙上的),書法作品,建築也算。



蘭亭序
(天下第一行書)

宋人小品
(這些畫,好多事佚名。不知道到底是誰畫的。所以統稱為宋人小品)

人物御龍圖
(繪畫開始獨立出來,而不僅僅是器物上的裝飾)

青銅器 四羊方尊
溪山行旅圖
(天津美術館有原作)

敦煌 九色鹿壁畫(看過九色鹿動畫電影嘛,就是根據這個拍的)

陶盆 舞蹈

五臺山的一個唐代建築。


晉祠彩塑 (對這個感興趣,四大石窟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可以去看看)


科西嘉小強人


如果全部列舉出來,只怕得寫出一本藝術珍品合集。

厚得睡覺能當枕頭,出門能防身那種。

我就簡單地,隨便地說個三種吧

夾紵乾漆佛像

夾紵漆,是傳統漆工藝中內胎骨架構成方式之一,最晚在公元四世紀時其製作技術就已經成熟。

這種工藝的興起與六朝以來佛教造像有著極密切關係。

“紵”在《說文解字》中說:“屬,細者為絟,布白而細曰紵。”簡單來說就是絲綢苧麻纏裹的佛像。先用泥塑一個泥胎,用絲綢麻布纏裹裹大漆、陰乾,反覆多次多層纏裹絲綢麻布,完全陰乾後形成堅固形象,用特別工具將內胎敲碎取出留下絲綢製作的中空佛像。可以說,“夾紵乾漆”造像法是最早的翻模技術。

一般木雕佛像易裂、變形、褪色,經過乾漆夾紵工藝的處理,佛像色彩鮮豔,呈現出一種光潤亮澤的質感,不宜開裂變形,能更好地保存佛像細膩的紋路和流暢的衣紋。

歷經風雨後,依然細膩,動人。


圓明園十二銅獸首

圓明園12獸首銅像是清乾隆年間,由郎世寧主持設計的,座落在海晏堂前。

鑄造這些生肖銅像時,郎世寧來到中國,已經是33年了,對中國,對皇帝的喜好,非常瞭解。據傳,原本郎世寧是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女雕塑,可是乾隆皇帝覺得這有違中國的倫理道德,所以重新設計,後來才有了這12尊即有濃郁中國傳統審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藝術特點的生肖銅像。如今這12尊生肖同時出現的情景,我們只能通過郎世寧《圓明園西洋樓版畫》中觀賞到了。


馬遠《水圖》

馬遠的作品大多喜歡作邊角小景,人稱“馬一角”。

《水圖》,並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這幅圖共十二段,絹本,分為十二段,有十二種不同的水的姿態描寫,十二種不同的意境,現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平時看到的浮世繪里的各種水的畫法,以為這是日本人對水的理解麼?其實不是,早在南宋,中國人就已經對水的姿態深入研究了


我是冰娉


我國留下來的藝術珍品太多了,有散士盤,金文,石鼓文,晉二王書風及衛夫人,唐朝歐,顏,栁,元朝趙孟頫。行書有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蘭亭序,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文徵明徐胃皆是歷史上大家至於近現代亦不小呀


踐行心魂


四羊方尊、馬踏飛燕、清明上河圖、蘭亭集序、司母戊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