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股市裡面的交易,其實就是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博弈,有追漲殺跌的人,自然就會有與之相反操作的人,並不能說那一種模式是絕對正確的。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之所以很多人說追漲殺跌不好,是因為在細節上大部分人都做得不好,而很多失敗的人就認為追漲殺跌是錯誤的,反過來去做下跌買入,最後結果仍然跟預期相距甚遠,原因仍然是在細節上面,不是所有下跌都是可以去買入的。


在A股多年的博弈過程中,有許多成功的投資者發掘出不少通過追漲殺跌的盈利套路,而下跌買入的盈利模式同樣也是有不少的。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案例和大家介紹其中下跌買入的一些細節。


短線投資者下跌買入的思維方式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個股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量價的形態不錯,上漲有量,下跌縮量。經過盤整後個股從底部啟動,各條均線均已經擺好形成多頭,而且出現通過漲停的方式進行箱體突破,相信這樣的股票,很多短線投資者都會關注到。


個股的趨勢已經走出來,繼續上漲的概率很大。那問題來了,如何買入呢?


這樣短期表現強勢的股票,很多都會高開,往往會吸引不少喜歡追漲的投資者。但其中有一些投資者卻不會在上漲的時候買入。他們認為這根漲停的突破,是認可的,但只認可在這根漲停K線的價格範圍內,而且成交量上也是重新的放量,是確定有資金在推動股價的突破。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在股價高開,在高位震盪時,不會考慮去買入。而是在股價下跌回到漲停K線內才考慮介入。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這些下影線中分時圖也明顯的看到低位的大量成交出現。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股價正是這樣不斷的博弈中漲漲跌跌,有起有落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這種博弈的方式,是當下阻擊漲停板常見的買入模式,而在不同價格位置買入的投資者自然也會有賺有虧。但顯然下跌中買入的投資者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而追高買入的投資者若股價不漲,就陷入了套牢的狀況,而下跌買入的投資者可能股價回到前期高開的位置已經有足夠的利潤而選擇從容賣出。


當然並非說下跌買入就一定是最好的,比如一些連續上漲的個股,這種模式就無法買入而錯過不少的機會。但這就是市場中存在的不同交易模式而出現的買入方式。


中長線投資者的下跌買入的思維方式


股市中有一句話“越跌越買”,這主要是指機構對看好的中長線品種的買入方式。而這類個股一般是大量機構長期看好,也是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的個股,被大量機構所關注,一旦出現下跌,則開始展開“越跌越買”的方式。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個股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惡虐或是不及預期的改變,不然也容易出現機構之間的踩塌可能。像這樣的個股A股也有不少典型的案例,比如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等。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是家電行業中的空調龍頭格力電器。

下圖是格力電器2017年-2018年的走勢圖。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可以明顯的看到,個股2017年單邊上漲,而2018年屬於單邊下跌。


那在2018年股價單邊下跌中,又發生了什麼情況呢,下面我們看看它的十大流通股東變動情況去窺見一二。


下圖,格力電器2018年三季度顯示,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有數量佔總股本7.86%,變動比例0.96%。(注: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為結算公司,代表香港投資者或境外投資者所購買股票的存放平臺)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下圖,格力電器2018年四季度顯示,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有數量佔總股本8.17%,變動比例3.93%。

都說追漲殺跌不好,逆向思維,反過來下跌買入又會如何呢?

顯然,在2018年下半年格力電器仍處於單邊下跌的過程,但有人卻是不斷買入不斷加倉。如果再看後面的數據你會發現,直到2019年二季度股價回到前期高點附近,才進行部分減倉。


對於機構而言,針對這類大家都知道的好公司,他們有自己一套嚴格的評估和複雜的計算機制,他們不單單下跌時買入,上漲也會買入,只要在合理的價格內都會擇機買入。


簡單的理解就是,現在的價格被低估,未來公司的基本面能夠支撐更高的價格,這其中有足夠的利潤空間就值得去買入。而這類大資金大量的買入有助於股價的止跌和上漲,畢竟有資金在背後推波助瀾的股票才有獲利的機會。


希望通過這兩個簡單的例子能讓大家明白下跌買入,是不少投資者交易模式的一種,在合適的價格,自然有人會出手買入,而不同的投資者不同的交易模式,才能促使市場不斷的交易產生。


無論是追漲買入還是下跌買入,都有自己獲利的模式在,其中的一些細節,卻是不容忽視,成敗很多時候就在於這些細節上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