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聽說抗體能救人,我第一時間報了名

中國警察網訊 2月29日11時50分,剛剛獻了400毫升血液的宋曉波,走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獻血中心大門,成為武漢公安首位患新冠肺炎愈後捐獻血漿的民警。

宋曉波是武漢市公安局青山區分局新溝橋街派出所副所長,一米八五的大個子,頭髮有點卷,戴著眼鏡和口罩,精氣神十足。

“今天太開心了!”經歷過生死磨難的宋曉波,依然十分開朗。他笑著對記者說:“聽說抗體能救人,我第一時間報了名。”

“今天我就去上班。”宋曉波迫不及待地對記者說,“看到戰友們天天在一線戰‘疫’,我的心裡就是急!”

“不愧為人民警察,好樣的”

當日10時許,記者目睹一身輕鬆的宋曉波戴著口罩進入金銀潭醫院獻血中心,直到中午才從醫院出來。

“檢查的項目多,時間稍長一點。”宋曉波對記者說。

獻血過程中,醫護人員不停地給他點贊,讓他有點不好意思。

听说抗体能救人,我第一时间报了名

“最多能獻多少?”測血壓時,宋曉波問醫護人員。

“400毫升。”醫護人員答。

“好,就按這個標準獻!”宋曉波的話乾脆響亮。

“不愧為人民警察,好樣的。”醫護人員紛紛伸出大拇指。

“我經歷過感染病毒後的九死一生,現在我的抗體既然可以用來救人,就得多捐點。”宋曉波獻血的理由很簡單。

與病魔作鬥爭的日子,讓這個鐵血漢子終身難忘。

“臨近春節,派出所的工作一直很忙,1月15日上班時,我感覺畏寒,渾身無力。”宋曉波告訴記者,“當時以為是感冒,晚上回家吃了感冒藥。第二天症狀沒有緩解,下午就開始發燒了。”

他擔心是新冠病毒感染,便請了病假,回家隔離、吃藥。

1月24日,各項症狀還有加重的趨勢,宋曉波前往武漢市第九醫院就診。

作為疑似患者,他當晚便住進了留觀病房,開始用抗病毒藥物,並採樣送核酸檢測。隨後的幾天,他的呼吸很不通暢。

“稍微動一動、走走路呼吸就跟不上,頭髮暈,渾身無力。”宋曉波回憶,留觀病房條件有限,無吸氧設備,加上幾天高燒不退、呼吸不暢,感覺十分難受。那些天,戰友們天天打電話鼓勵他,希望他與病魔抗爭,早日康復。

1月28日,宋曉波被確診新冠肺炎。1月31日,他排到床位,開始接受系統性的抗病毒治療。

通過吸氧、霧化、用藥,他兩天後退燒,病情逐漸好轉。

“應該說是大家救了我的命,所以我要盡我所能去救別人。”住院期間,宋曉波積極調整心態,配合治療,還當起了病房的志願者,參與日常的藥物發放、食品分配等輔助工作,同時收集解答病友的提問,鼓舞大家提振士氣。

“感染後還想著工作”

“他就是個工作狂,感染後還想著工作。”新溝橋街派出所所長杜漢青說,“宋曉波的擔當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去年8月,宋曉波調入新溝橋街派出所任副所長,分管社區、戶政工作。

此前,他曾是分局刑偵大隊重案中隊中隊長,屢破大案,多次立功受獎。2013年,宋曉波帶隊破獲一起持槍傷害案;2015年,他帶隊歷時23天偵破“4·28”殺人案;2016年,他帶隊從洪水中救出60餘人……

“他很積極、很踏實,有衝勁!”杜漢青告訴記者,世界軍人運動會安保期間,他天天高標準完成安保任務。

安保結束後,宋曉波又帶領民警、社區幹部、網格員深入社區,深化轄區基礎信息摸排、核查工作,查漏補缺“一標三實”信息160餘條。

春節前,宋曉波又與戰友們一起在各社區開展防火安全檢查,推進“智慧小區”創建。“幾乎天天下社區,也許是在那時被感染的。”宋曉波推測。

住院治療過程,除了身體上的痛苦,宋曉波還要與焦慮抗衡。

“那段日子,正是疫情發展最快、最嚴重的時候,戰友們每天沒日沒夜奮戰在抗疫一線,我感覺自己像個逃兵。”宋曉波說。

“我沒事,很快就回去工作。”住院期間,領導和戰友們打電話慰問他時,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或許,正是他對工作的急切渴望,支撐著他戰勝了病魔。”新溝橋街派出所民警劉玉珍說。

臨床症狀緩解之後,治療似乎進入了瓶頸期,肺部病灶無法完全吸收,甚至還有擴散的跡象,此時的宋曉波並不氣餒,一邊積極接受治療,一邊主動鍛鍊身體。

宋曉波告訴記者:“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早日康復、早日返崗、早日盡責,和戰友們一起抗擊疫情。”

听说抗体能救人,我第一时间报了名

2月15日上午,得到當天出院消息的宋曉波,第一時間給杜漢青打電話:“所長,我今天可以出院了,希望到轄區隔離點隔離,我還可以在隔離點幫忙。”“先養好身體,等你健康歸隊。”杜漢青婉拒了他的請求。

2月29日,剛結束14天隔離的宋曉波就去醫院獻血。中午,他獻完血立即回到派出所,穿上警服開始和戰友們並肩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