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原因,研究生招生複試人員人數是否會減少?為什麼?

用戶9595805254580


老穆認為,今年的研究生複試人員,不但不會減少,反而還會增加!

為什麼這麼說呢?老穆為大家分析如下: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相關政策有關情況。

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 經過認真研究過,科學確定招生規模,重點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傾斜。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增加18.9萬。

試問,研究生擴招了,複試人員怎麼會不增加呢?

一般情況下,進入複試的成績,都是按1:1.2劃分的,有的學校會按1:1.5來劃分的。

老穆認為,今年擴招,會有可能按1:1.5執行……

也就是說,招100人,就會有150人進入複試。

今年的擴招,在專業上,有所傾向性。

如果你是報考臨床醫學、公衛、集成電路類專業、人工智能類等專業,進入複試的可能性將增大。

另外,如果你報考的是專碩,也是會有一定優勢的。

如果你報考的學校在中西部或東北高校,也將獲得“擴招”所帶來的福利!

綜上所述,老穆認為,今年的研究生複試人數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朋友們,你們覺得呢?


老穆說語文


研究招生複試時間,複試方式都有可能因疫表原因而有所改變,但是唯有研究生招生複試人員數不會因疫情而減少,原因如下:

一、能過國家線的考生佔比只有25%-32%左右,機會難得。

2020年報名研究生考試的有341萬人,而報錄比只有4:1,雖然今年國家會大力擴招研究生,緩解就業壓力等,但是報錄比也只不過提到了3.34:1,相當於7個人中錄取2人,競爭還是相當激烈。


二、本次擴招18.9萬,給那些考研剛過國家線的考生以希望,他們會盡力抓住這次機會。

考研是一次選拔性考試,人人都想上岸,隨著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而能有機會參加院校複試的考生,都曾為考研而夙興夜寐地努力過,特別是有些考生,英語、數學學得吃力的,更是付出了他人無法想象的努力,如今得到複試的機會,又怎能因為疫情而放棄呢?


三、因擴招重點向中西部和東北地方傾斜,因此報考或調劑到這些地區的考生,複試人數會更多。

A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重慶、四川、陝西。

B區擴招省區包括:內蒙古、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目前來看,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湖北,研究生複試有可能延期進行,也有可能通過網絡面試進行,但湖北眾多一流院校廣受考生信賴和嚮往,在疫情結束後,該地的考生同樣會趨之若鶩。

另外,一般來說,一志願報考B區院校的考生並不是很多,這有可能使擴招的B區突出大量可調劑名額,可供A區非擴招生源調劑。


四、因擴招專業向服務國家戰略專業和社會民生專業傾斜,相關專業的報考複試人數同樣會增多。

如人工智能專業有可能吸引大量計算機等理工科專業考生通過調劑湧入。而臨床醫學、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養老報務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的擴招,同樣也會吸引同領域報考考生加入複試。

五、受疫情影響,有些本科畢業生工作會更難找,上研究生這條路成為唯一選擇。

每年小徐老師的學生都有考研和找工作兩手準備的,有一部分考生因找到好工作而放棄複試的也有,而今年因受疫情影響,畢業生找工作不理想的話,參加考研複試,希望上研究生的考生會更多。


總之,部分畢業生找工作雖有所受影響,但研究生擴招會給這些考研的考生一條晉升學歷之路,但參加複試總要等當地疫情徹底結束之後才會進行,因此考生不用擔心複試會被感染的問題,相信等各地疫情結束,該去複試的考生一個都不會少。


指尖教育帝國


2020研究生招生報名341萬人,比去年多了51萬人,所以今年研究生招生只能比去年多而不能少。由於疫情影響初試成績公佈原定於二月十二日左右,後推遲時日,聽說現已公佈。這樣國家劃線公佈和各院校的複試工作都相應推後。往年整個招研工作四月底結束,根據現在全國疫情拐點已顯,昨日除武漢湖北,全國其他省市隻日增四例,26個省份零增長。照此發展,招研後續複試錄取公示工作可照常舉行,只是時間稍微推後,不礙大局。對於湖北及武漢招研的複試工作恐不能正常面試,可採取線上答辯等形式,特殊處理。




所以疫情原因隻影響到後續複試時日和招生節奏,決不會影響到國家的招生計劃,這是一方面。另一面就考生個人而言,這段居家隔離和推遲複試更有利於複習備考。可以肯定一旦進行復試,其環境是安全的,當然防控的措施還是必要的。故不存在個人自退的情況。所以研究生招生複試人員人數是不會減少的。


遠山的呼喚


不會減少;因為今年就業壓力大,讀研是延遲畢業的最好出路。

由於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高校的研究生複試被迫推遲,或者是採用了其它方式,比如北京交通大學,就採用網絡的形式進行面試。

今年,對全國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

一、畢業生數量,歷年之最!

今年大學畢業生數量達800多萬,是歷年之最。往年就業就非常難,今年人數增多更困難。

二、趕上疫情,社會用工少。

由於疫情的原因,對國家經濟造成衝擊。很多企業縮減生產,加上開支減少與招聘人員數量。

因此,教育部和人社部,出臺了相關的措施:

(1)對研究生數量進行擴招,按政策將有5萬應考學生受益。這部分學生將進入研究生學校深造,延遲畢業,躲過最難就業季。

(2)對大學應屆畢業生保留2年應屆生身份,戶口和檔案可以在學校存放。

所以,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最好的出路就是讀研究生,既能獲得高學歷又能躲過畢業難。

相信在擴招之後,參加研究生複試的人會特別的多,並且比往年都會踴躍,因為考研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綜合考慮,今年也是讀研的最好機會,明年之後,疫情肯定會消失,擴招政策會停止,就業也將恢復正常。


牽牛花牽牛郎


每年中國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在60萬左右,我們拿剛剛結束的2020屆考研初試來看,2020年考研初試報名人數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萬,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十分恐怖的數據,似乎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大學的畢業生裡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萬人裡錄取60萬人,這個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學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日制研究生, 一種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職研究生。這種這種研究生佔總體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統計大概在總體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

  而這種研究生雖然近幾年來錄取方式與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會認可度卻十分悽慘,簡單的來說,在就業市場上,大部分的企業還是會承認專科生的大學生身份,但是他們不會承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雖然國家已經下發過相應的文件來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畢竟招聘崗位是企業創造的,國家並沒有辦法強制要求企業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這三分之一,我們的錄取人數現在還剩下40萬人,這四十萬人裡面,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部分,一種叫做學術學位碩士,也就是學碩,另一種叫做專業學位碩士,也就是專碩。

  簡單的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從培養方式來看,學碩普遍三年,專碩普遍兩年,研一的時候二者並沒有大的區別,都在一個教室裡上課。而研二的時候,學碩就開始進入實驗室搞科研,發論文,研三的時候準備畢業答辯,讀博的讀博,工作的工作,這種碩士才是我們普遍思維中認識到的碩士,也就是讀書,做實驗,發論文,搞研究。

  而相反專業碩士到了研二,就會直接進入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實習一年,然後直接畢業,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醫生(當然這個舉例不是很恰當,但是比較淺顯易懂。)所以這種碩士,實際上是直接對口工作市場的,他們並不會在實驗室裡搞研究,畢竟國家現在缺的是能把知識應用到實處的高等人才,而不是僅僅會考試發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確的提出了,這次的擴招,以專業碩士為主,18.9萬里面,除去專業碩士和非全日制碩士,真的學術碩士可能連五萬人都沒有。而且那20萬的學術學位碩士裡面,至少有10萬的崗位是留給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給報名的那400萬人的位置,其實只有10萬。

  好,現在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加減法,10萬學位位置,加上20萬的專碩,實際上這400萬報名的人裡面,最終能夠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萬人而已,就算擴招著18.9萬人都是學碩,也僅僅都不到50萬,更不用說這裡面還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於那些說什麼擴招會讓不喜歡學習的學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研究生的考試跟高考完全是兩種概念,先不說筆試過後的面試就可以刷掉很多隻會考試沒有學明白知識的考生,筆者甚至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能通過初試的學生,就算他以前確實在混日子,當他進入到複試的那一刻,你也就沒有資格在說他混日子了。

  所以實際上,研究生的擴招並不會造成研究生“爛大街”,因為跟需求的基數相比,這種擴招實在顯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這種學習和企業對接的模式會變成一種更加良性的循環,畢竟經過了一年社會的歷練在投入到社會,比從學校了直接扔到社會,要靠譜的多。

  所以,無論研究生怎麼擴招都不會造成高學歷者氾濫的情況,默默無聞,才是這個社會大多數的真實狀態

(數據為了便於理解,皆選取臨近便於均分的整數,具體數據參考官方文件)



其實我是哦然


研究生今年的招生複試人員人數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第一,疫情的持續時間會影響研究生招生複試時間,但不會影響招生人數。

據鍾南山院士的一個估算,我們國家的疫情大概在4月底。過去國外也估算我們疫情的持續時間大概在5月底左右,但因為我們國家強大的防疫防控措施,以最大的速度控制了疫情的發展。等疫情基本結束時就會公佈研究生複試的時間。沒有疫情的影響,即使心中對疫情還有點擔憂,也不會影響我們日常的生活。

所以,疫情結束後,參加複試的人員出行不會受到什麼影響,因此疫情只是影響了研究生複試的時間。

第二,教育部公佈擴招研究生人數18.9萬,複試人員人數就會依據指標變得更多。

研究生複試方案一般是差額複試,一般比例是1.2:1,也就是招生10個人,複試人數要12人。以這個邏輯推理,擴招18.9萬研究生,就差不多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增加22.68萬人參加面試。

由此就可以看出,即使我們受到疫情的影響,最多隻是複試時間延後,但複試人數不會減少。因為教育部擴招研究生,複試人數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童教雷鳴


為什麼會減少?難道還會有人進入面試之後不去複試嗎?現在考研真心不容易,沒有人會輕易放棄的,今年擴招了18.9萬人,複試的人數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很多。

今年的研究生擴招,對於2020年的考生來說,是個天上掉餡餅的好事。2019年招收研究生80萬,今年漲到接近100萬,擴招的比例相當於每五個名額新增一個,有句話怎麼說的,“你們算是趕上了!”

由於今年的擴招主要以專碩為主,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所以受益最大的是醫學和工學的專碩考生。現在所有省份都已經公佈了研究生初試成績,18.9萬人不是個小數目,參照去年的國家線,壓線的考生最得便宜。

今年的考生希望能夠抓住機會,抓緊時間上岸。加上擴招的人數,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數接近100萬,受此影響明年將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隊伍,但是明年像今年這樣大幅度的擴招應該不會出現了,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明年的考研將會更難。


考研小秘書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研究生招生複試人員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


第一、教育部已經明確表示今年研究生擴招。教育部表示,今年將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同比去年增加18.9萬人。這一決策就決定了今年參加複試的學生會增多。同時,複試存在複試差額比,所謂差額複試,就是在計劃錄取人數的基礎上,讓比較多的人去參加複試,然後再選取計劃定額的人數,這樣將有利於高校評估候選人,最終選拔出綜合素質較高的考生,而非只會考試的考生。差額複試的比例一般為1:1.2至1:1.5左右。由於擴招的原因,所以能參加複試的學生更多了。第二、疫情不能阻擋學生參加複試的腳步。考研是一個十分艱苦的過程,廣大學子刻苦努力終於換來了一個可以進行復試的機會,儘管疫情有影響,但是我相信也不會有人由於疫情而放棄複試的機會,放棄複試,就意味著不可能考研成功,這個代價對於學生來說,太大了!

第三、現在對於有些考研學生來說,他們處在進退兩難的地步。對於分數不上不下的考生來說,進代表著參加複試,但機會也不是很大;退代表著放棄機會,進行春招,但又會心有不甘。當然這部分人會有一些放棄複試,但相比於今年擴招人數來說還是很少的。

總之,今年研究生擴招,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是一件幸事,更多的人有機會進行深造,有利於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好巧


我覺得研究生複試的人數是不會減少的:

一、能夠考上研究生呢,能夠進入到研究生面試環節的,一定都特別珍惜這次機會,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方法,都一定會到達研究生複試的現場。

二、如果是湖北武漢的考生,我相信各個大學一定會開闢綠色通道,或者是通過網上進行復試,不會就此放棄湖北武漢的考生,或者是政府給湖北武漢的考生開闢綠色通道,讓他們去大學裡參加複試,不會因為疫情而耽誤了孩子的前程。

如果是湖北的大學,可以採取網絡上覆試的方式,或者是在其他省份開闢一個複試的考點。

三、前一段時間有消息說可能有一些大學在複試的時候會採取網絡複試的方式,如果採用這種方式的話,那就能夠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複試的機會,而且這樣的方式更加靈活多變,也能夠凸顯出大學的人性化來,還是比較合理的一個方式。

綜上所述:

今年研究生複試的人數一定不會少,因為我們國家已經確定了要擴招18.9萬人,所以只要有機會的都會去參加複試,而且這樣的一次經歷也是人生當中比較難得的,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放棄的。


宇宙最好老師


“疫情原因,研究生招生複試人員人數是否會減少?”恕我直言,題主這個說法正好與現實相反。

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高校應屆生就業受到一定影響,為此,國家擴大了研究生招生規模,於此對應,研究生複試人數也會明顯增加。對於今年報考研究生的人員來說是一個利好。

一、疫情對今年研究生招生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今年,冬今春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研究生考試也有一些明顯的影響。

首先,考研初試成績的公佈時間受到影響。去年,研究生初試成績公佈時間在2月10日到15日左右。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全國大部分省份目都有延遲 。對於每位迫不及待想知道考試成績的考生來說,哪怕延遲一天,也是是一件憂心的事情。

其次,對考研複試時間產生影響。目前疫情防控成效明顯,但拐點還沒出現,各級各類學校原則上繼續延遲開學。原定於4月初舉行的複試工作目,目前很可能會推遲。

但是,除了疫情帶給考生們一些額外的壓力之外,今年的疫情也為本屆考生帶來了意外驚喜

為了緩解今年因疫情造成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國家已經調整了

研究生招生規模,招生總人數比原計劃增加18.9萬人

二、研究生擴招,這屆考生進入複試的機會大大增加

今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人,畢業生就業壓力不小,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人數為91.7萬,20今年擴招18.9萬,以去年為基數,2020研究生招生人數為110.6萬人以上,差不多擴招百分之二十以上。

對今年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學生來說,達到分數線的可能性更大,複試的人員不但不會減少,還會大幅度增加。考試錄取,成功上岸的機會也更多了。

三、報考那些專業的考生複試機會增加更明顯?

雖然今年研究生招生總人數增加了18.9萬,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每個專業的考生參加複試的機會都增加了。

從昨天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可以瞭解到,今年研究生的擴招名額將重點投放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比如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如果考生正好報的是這些擴招專業,那麼進入複試的機會將大大增加。反之,進入複試的幾率應該變化不是很大。

結語

從目前的研究生招生形式來看,今年雖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考生進入複試的機會反而更大,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吧。祝願每位考生好運,進入自己理想的專業和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