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20幾歲要懂得的手段和心計(大全集)(交際有道,成事之妙九)

平時多“燒香”


20幾歲要懂得的手段和心計(大全集)(交際有道,成事之妙九)


給人好處別張揚。

天下沒有一次性人情。

培養與朋友的共同興趣,以達到‘‘趣味相投”的高度。

做人做得風光,大多與善於結交人情、樂善好施有關。

錢鍾書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但當年他困居上海孤島寫《圍城》的時候,也窘迫過一陣。

當時,家裡經濟緊張,錢家不得不辭退保姆,而由夫人楊絳操持家務,日子仍然過得緊巴巴的。那時錢鍾書還沒有名氣,他的學術文稿沒人買,於是他寫小說的動機裡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耕細作,雖然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但也有不少商業的成分。

就在錢家被生活逼迫得走投無路的時候,黃佐臨導演上演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

多年以後,黃佐臨導演的女兒黃蜀芹獨得錢鍾書親允,開拍電視連續劇《圍城》。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黃蜀芹是懷揣老爸黃佐臨的一封親筆信去見錢鍾書的。

錢鍾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多年前的幫助,錢鍾書在多年後終於還報了。

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只有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情的債權。這就如同一個人為防不測,要養成“儲蓄”的習慣一樣。黃佐臨導演在當時不會想得那麼遠、那麼功利,但他的兒女替他得到了一個不小的回報。

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度過極度的飢餓,或許還能幹番事業,闖出自己富有的天下。所以說,在人際交往中,見到給人幫忙的機會,要立刻撲上去,像一隻飢餓的松鼠撲向地球上的最後一粒松籽。因為人情就是財富,人際關係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

此外,要像愛錢一樣喜歡情意。求人幫忙是被動的,可如果別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別人辦事自然會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自己開口,別人已經幫你解決了難題。

施恩是人情關係學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開發利用人際關係資源最為穩妥的靈驗功夫。那麼,怎樣去幫助別人呢?這其中也有一定的基本要領:

(1) 施恩時不要說得過於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對方感到丟了面子,臉上無光;給別人已經幫過的忙,更不要四處張揚。

(2) 給人好處還要注意選擇對象。像狼一樣喂不飽的人,你幫他的忙,說不定還會被反咬一口。

(3) 施恩不可一次過多,以免給對方造成還債負擔,甚至因為受之有恥,與你斷交。如果你是一位領導,你更應該培養下屬對你的感情依賴,讓他們心甘情願為你效力。


我們內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緊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別人的幫助,則內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瀕臨餓死時送一隻蘿蔔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內心感受來說,完全不一樣。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只是袁術部下的一個小小居巢長,官職卑微得只相當於一個小縣令。

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兵亂間又損失不少,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

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看到這一悲慘情形,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有人向周瑜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囤積了不少糧食。為了救居巢的百姓和手下的兵士,周瑜決定去向魯肅借糧。

周瑜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一陣寒暄後,周瑜便把來意向魯肅說明。

魯肅一看周瑜丰神俊菌,顯而易見是個才子,日後必成大器。他沒有在乎周瑜現在只是個小小的居巢長,爽口答應了借糧的事。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査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魯肅指著其中的一個糧倉對周瑜說:“也別提什麼借不惜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

周瑜及其手下一聽魯肅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飢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

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

後來,周瑜當上了東吳的大將軍,他牢記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吳主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幹事業的機會。

你送朋友一個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個人情,一般來說,這個人情他是定要回報的。有人會覺得,這樣一往一來,彷彿商品買賣,我給了你錢,你就必須給我商品。看來,給別人人情就是給自己儲蓄。

人情的償還,不是現場的交易,錢物兩清,咱們兩訖了,那樣太沒人情味,你不欠他,他不欠你,你去找他,他憑什麼給你面子?所以,人情的償還必須有機會,否則交情變成交易。對你來說,完全可以不給朋友機會,且讓他的回報無期限等下去,這樣一來,紅利可觀啊。

幫助別人,送與別人人情,還要注意一些應該忌諱的事項。

第一,幫朋友解決了借貸難題,以後,每次碰上朋友,聊著聊著就到了這個話題上,說上一兩個小情節,以說明他的本事有多大。

第二,為朋友做了事,送了人情,等到大功告成,便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簡單地說成複雜的,小事說成大事,生怕人家忘了。

這樣下去,人情送足了,卻因人情的善後問題而功虧一簧,這叫損了夫人又折兵。沒有朋友會因為你不說,就會忘記你送的人情,多說反倒無益。人家可能儘快地還你一個人情,之後會敬而遠之,即使你再有能耐,朋友也會另請高明的。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面的後果。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所以,做足了人情,給夠了面子,你該坐享其成,一旦時機成熟,這些人情就會像出

嫁的閨女一樣,都會回到自己的孃家來。

生活中有許多人抱著“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態度,把朋友當作受傷後的柺杖,復原後就扔掉。此類人大多會被拋棄,沒人願意再給他幫忙,他去施恩,大概也沒人願意領受他的情。

永遠記住一個物理的反應:一種行為必然引起相對的反應行為。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處處留意給人幫助,你將會獲得更多的利益。

杜絕‘‘一次性交際”的心態及行為。

究竟怎樣去結得人情,並無一定之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