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封建王朝的覆滅根源在於什麼?為什麼明清都是276年滅亡?

夏目愛看書


題目的表述有誤,從1644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到1911年溥儀宣昭退位算起,清朝國祚只有267年。不過,這並不影響問題的核心。

縱觀中國曆代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都沒能活過300年,比如唐朝是289年,明朝是276年。兩漢和兩宋雖然超過了300年,但是中間斷過,嚴格來說也只享有了一兩百年的國祚。

至於其他更多的朝代,更是短命的運數。王朝更迭,這在我們歷史上,有一個專門的名詞——興亡週期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歷代封建王朝的興衰循環呢?

首先是自然規律。

也就是著名的馬爾薩斯定律,在工業革命之前,人口的增長速率遠高於社會生產力的增長速率,時間一長,就會造成人多糧少的局面,發生饑荒,進而引發社會動亂,影響整個國家的政治穩定。

要知道,很多王朝都是從戰爭中建立起來的,戰爭會導致人口減少,所以在建國初期,人口不多,加上吏治相對清明,土地與人口的矛盾基本沒有,但隨著戰爭的結束,人們的生活安定下來,人口也隨著增加,加上生產力的限制,土地的產出相對固定,人們很快就會陷入土地資源匱乏的境地。

加上這個時候統治階層慢慢固化,政治特權階層會佔用越來越多的土地,這就加劇了人地矛盾,如果再遇上天災,人們陷入生存危機,必然就會反抗現有統治,王朝的覆滅就順理成章了。

其次則是封建制度本身的缺陷。

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一種等差制度,它的權力體系是金字塔形,在這種形態的權力機構中,皇帝一人之下是龐大的官僚體系,這個官僚體系容易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只有瞞住了皇帝一個人,下面的人就可以為所欲為。

如果再碰上一個昏庸的皇帝,簡直就可以無遮無攔了。在這個體系中,最底層的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他們發聲的唯一語言就是造反,這往往是王朝覆滅的喪鐘。

最後則是外部的原因。

上面兩個原因基本都是內部的,但一個王朝的覆滅常常是伴隨外加的壓力,比如宋朝,基本一直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

而明朝,一直就是一個死扛的戰士。清朝後期,列強環視,無一刻安生。

一個王朝撐到最後,常常都是內憂外患,疲於應付,最後才轟然倒地。可以說,外患常常是一個朝代覆滅的加速劑。

以上就是小編分析的王朝覆滅的三個原因,它們的內部原因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誰也逃不脫自然規律,而處於制度本身的缺陷,身處其中的人也很難發覺,從而突破。而外敵,其實或多或少,或強或弱,都是一直存在的,它們總會見機而行,給王朝以打擊。

所以說,一個封建王朝,覆滅是宿命,能夠撐兩百多年,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