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共享單車讓大城市的交通狀況改善了還是變差了?

八月清風明月歌


四大城市在復工後,單車出行數據明顯增加,很多人就放棄了打車和坐公交地鐵等出行方式而選擇共享單車出行,我覺得這和當下疫情是有直接關係的,在疫情期間很多地方都開始了封閉,而且不建議乘坐多種交通工具,而此時如果選擇共享單車出行,可能是對自己的一個保護。

疫情期間,各大新聞媒體都在宣傳自己所居住的環境,一定要多通風,從外面回來的時候要勤洗手,勤洗澡,清洗耳廓和鼻孔等一些裸露在外的地方。而且一定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去,這樣才能夠降低感染的,可能一旦感染上非典型肺炎,可能不是三五天就可以治好的,而且還會給自己的家人帶來。不必要的擔心。

所以很多人特別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因為沒有自己的私家車,所以就選擇用共享單車出行。但是這個是對共享單車來說是一個井噴的好事情,未來可能很多人因為在疫情期間發現,騎共享單車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可能在以後的日子也會漸漸的喜歡上使用共享單車。

至於共享單車後續的使用情況,我是個人比較看好的,因為隨著天氣逐漸變暖,天氣並不影響到大家騎單車出行。所以很多人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更希望是有一個好的環境來鍛鍊身體,所以可能會選擇繼續騎單車出行。

至於這個事情會不會是共享單車的一個機會,就要看共享單車企業能不能夠抓住他們這個事情來運營好,如果能夠運營的好,可以把騎車子的各種好處說清楚,可能人們在後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直到下一個冬天的來臨,應該都是共享單車的一個好的運營時間。


季小童:MBA畢業,一點資訊特邀入駐自媒體人

堅持手機碼字不容易,希望各位幫忙點個贊,謝謝啦

喜歡我的文也可以關注我


季小童


摩拜單車猶如"忽如一夜春風來",成為了眾多市民爭相掃碼騎行的"香餑餑"。但摩拜單車有沒有解決市民出行難的問題?共享單車又能否撬動城市的出行方式?它讓大城市的交通狀況改善了還是變差了

摩拜單車成市民上下班新寵

摩拜單車北京總經理邢林說:“2015年1月份,北京摩拜正式成立。2016年4月22號世界地球日在上海發佈了第一輛摩拜單車。2017年1月25號,共享單車把摩拜從北京帶到了濟南。”

邢林表示,摩拜單車擺脫了傳統的車樁模式,通過手機APP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借車還車。打開手機定位功能,就可以查找附近可以使用的單車。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開鎖使用。“86%的騎行距離在4公里以內,摩拜的設計和目前用戶的使用情況是一致的。我們重點要解決的是1-5公里的短途出行。對於緩解交通擁堵是一個非常好的替代方案。”


公共交通體系不健全為摩拜單車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提供了機遇

除此之外,摩拜單車也打造了與政府合作的模式,張翔介紹,摩拜單車進入濟南之前就已經和政府進行了深度合作。政府出臺了一些相關進入的準則,配合市政府做一些道路上的規劃,自行車的投放;所有的投放,每一個點位要往哪裡投,投多少車,都是通過後臺大數據研究出來的。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成為"單車王國"到現在單車逐漸消失,我國的經濟在騰飛,私家車已經成為家庭必需品。隨之而來的是環境汙染嚴重,交通道路擁堵,象徵快速的汽車"快"不起來的時候,很多人會想念"慢"帶來的愉悅。


一時火熱的摩拜單車並不能撬動固有的出行方式

摩拜單車正是瞅準了這個市場空白。現在小到12歲,大到78歲的人都成為了摩拜單車的用戶群,25-30歲的年輕人更是摩拜單車的主力消費人群。那麼摩拜單車能在濟南發展成什麼樣?也許從上海的發展中能窺之一二。

目前上海的單車市場已經形成了摩拜、ofo、小鳴等幾家企業鼎立的局面,並且為最快佔領市場,各家共享單車企業跑馬圈地式地投放大量單車,投放總量已超出了城市需要的總量。共享單車也漸漸由方便市民出行的工具,蛻變成了資本催生的偽需求。甚至有專家推測,在市場冷靜下來後,將會出現大量廢棄不用的單車。

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教授認為,現在濟南的交通結構嚴重失衡,一時火熱的摩拜單車並不能撬動固有的出行方式。

張汝華教授說,“如果是沒有大的政策上的調整,可能很難改變目前的這種格局,也就是小汽車的出行量還會不斷上升,擁堵還會加重。公共交通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還是有日漸衰微的跡象,摩拜單車雖然進來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新鮮的補充,但是如果這樣任其自然的發展,起到的作用還是有限的。”

此外,張汝華教授還表示,濟南整個交通格局的改變有賴於整個交通系統政策的出臺。城市治堵,有時候過分地將精力和資源浪費在家用汽車上,不光擁堵解決不了,可能會變相刺激家用汽車的泛濫。僅靠共享單車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對城市交通擁堵來說,作用杯水車薪,政府部門只有加大包括軌道交通、公交等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才能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現狀。

擁堵本身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顯然,在道路上的"堵點"背後,更是這些存在於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深處的"政務堵點"。這些"政務堵點"的存在,不僅是對交通管理水平的制約,也是對城市治理全局的妨礙。由此而言,治堵的過程、補齊交通管理短板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觸及深處的系統性改革過程。這個過程,必然要求在優化規劃配置、強化部門協同、強化日常執法等方面花大力氣、做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