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漢字曾被多國印在紙幣上,為何後來卻逐漸取消?其實全因我們自己

眾所周知,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作為文化載體的漢語也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漢語是漢族人民使用的語言,漢字是書寫這種語言的符號系統,二者關係緊密而且相互適應,自倉頡造字以來,方塊字在世界文化中便獨樹一幟,這種獨立的文字系統體現了中國民族的聰明才智,是漢民族智慧的結晶。從古至今,漢字發展演變千年,雖然字體形式和筆畫變更很多,但是其獨立格局始終不變,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漢字曾被多國印在紙幣上,為何後來卻逐漸取消?其實全因我們自己

▲《蘭亭集序》(局部)

據統計,全世界人口接近76億,分佈在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知的語言種類有5651種,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依次為漢語、印地語、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憑藉中國人口世界最多的優勢,漢語使用人口數量排名世界第一,不過漢字的影響可不僅僅停留在人口的數量上。漢字獨特的魅力在於用字少、組詞能力強、信息量大,不僅是音形意三者的完美結合,還是最具有文學性的文字。既有《滕王閣序》這樣華麗駢文,也有《春江花月夜》這樣絕美而且富有人生哲理的長詩,簡潔語言著稱的《孫子兵法》闡述邦國大事,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經》囊括天地宇宙。

漢字曾被多國印在紙幣上,為何後來卻逐漸取消?其實全因我們自己

▲文房四寶

通過漢字,人們能夠體會到作者描繪的意象,並且可以加以放大,融入大自然寄託情思。更難得的是,漢語海納百川,可以融合外來文化做出一定修改,為漢字注入更強盛德生命力,加上漢字可以描繪世界上任何事物,以最簡單的筆畫勾勒或者組詞描述,因此漢字一直以來受到外國人的喜愛,他們經常驚歎於漢字的神奇。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鼓勵女兒學習漢語時,就對漢語大為讚賞:“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漢字曾被多國印在紙幣上,為何後來卻逐漸取消?其實全因我們自己

▲尼赫魯與女兒英迪拉

從意思表達和文明傳承方面來講,漢語和漢字是一種完美的語言和文字,這使得中華文明的文脈從來不曾斷絕,一直在前進發展,其間出現了數個輝煌繁榮的王朝,對周邊鄰國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他們學習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和漢字,並將之印在了全國通用的紙幣上。比如俄國,全國發行的紙幣中,有8張印有漢字,分別為蘇俄國家銀行發行的價值為100、250、500、1000、5000和10000盧布的“流通券”,紙幣上印製的漢字內容為:“全方貧工之聯合”。李氏王朝高宗李熙在位期間,朝鮮發行了近代第一套紙幣,上面印有漢字:“朝鮮兌換券”。因為朝鮮與中國政治體制相似,管理全國錢糧賦稅的部門為戶曹,紙幣上就還印有“戶曹兌換券”幾個字,此外還有“此券以通用正貨交換也”和麵額“XX兩”等內容的漢字。

漢字曾被多國印在紙幣上,為何後來卻逐漸取消?其實全因我們自己

▲1919年發行的蘇俄盧布

“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從1967年開始,發行的全國通用紙幣上均有漢字,內容僅為國名“新加坡”,紙幣的價值面額則用英語表示。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紙幣上印有財政部部長的印章,歷任財政部長韓瑞生、胡賜道、李顯龍、吳作棟等皆將印章刻印在紙幣之上,均為漢字。明治維新後,日本發行了近代第一套紙幣,這套紙幣由大藏省發行於明治五年(公元1872年),上面印有漢字“明治通寶”。此後,還發行了印有“日本帝國通用紙幣”、 “日本銀行兌換券”和“日本銀行券”等國家貨幣,上面的名稱和麵值均使用漢字表示。

漢字曾被多國印在紙幣上,為何後來卻逐漸取消?其實全因我們自己

▲日本紙幣及硬幣

公元1875年,法國資本家組成財團,創建東方匯理銀行(又稱“印度支那銀行”),壟斷越南等地的貨幣發行,控制其經濟命脈。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的紙幣用漢字標記行名和麵額,這種紙幣不僅在越南等地被使用,還通過邊境貿易在中國西南省份流通,法國資本家正是以此控制這些地區的金融市場。法國在公元1883年殖民越南之後,陸續將柬埔寨和老撾併入,形成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設首府於河內。當越南從法國殖民者手中獨立之後,漢字也並未在越南消失,胡志明執政期間發行了多套紙幣,上面均印有漢字和越南拉丁字母,漢字內容為越南國名“越南民主共和”和紙幣單位“元”。

漢字曾被多國印在紙幣上,為何後來卻逐漸取消?其實全因我們自己

▲寫有“越南民主共和”字樣的紙幣

那麼問題來了,漢語和漢字曾經在多個國家通用並流行,為何後來卻會漸漸消失?一方面是清朝選擇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華夏文明落後於世界,影響力大為降低;另一方面則是那些想要救中國的人,被歐洲先進文明所震撼,居然自以為是漢字阻斷了中國文明發展,中國人大半精力都放在咬文嚼字之上,甚至主動提議廢除漢字,改用西方的表音文字。就這樣,本來在清末民國時期還在使用漢字的國家,也被這群中國文人感染,以為漢字不利於傳承,於是紛紛取消漢字,比如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在“八月革命”成功後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立即宣佈廢除漢字,儘管他本人擅長書寫漢字。

漢字曾被多國印在紙幣上,為何後來卻逐漸取消?其實全因我們自己

▲胡志明舊照

還有一個例子我們更加熟悉,那就是隔海相望的韓國。韓國廢除漢字後,年輕一代的閱讀理解能力普遍下降。不過這些事能怪他們嗎?在某一段時間,連中國人都對自己的文字不自信,何必還有理由強求他國呢?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是中國人自己先沒有自信,才導致了漢字文化圈萎縮。好在中國知恥後勇,不斷髮展壯大,努力追趕世界先進國家的步伐。“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隨之升高,影響著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國的世界發展理念漸漸被世界接受,漢語和漢字也日益受到各國人民的青睞,漢字文化圈必將迎來新的繁榮。

《漢字史話》《漢字變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