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个月过去了,口罩仍供不应求,看看其它制造业如何破解类似困局

在以前,如果朋友送你几个N95口罩,你八成会随手一丢扔在旁边,但是放在现在,相信很多人会百分感激。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啥叫商品短缺。

一个月过去了,口罩仍供不应求,看看其它制造业如何破解类似困局

与制造业很多产品相比,医用口罩制作工艺简单,生产周期又很短,大家可能会纳闷了:疫情爆发一个多月了,为什么市场上还买不到口罩?

一方面是因为口罩需求量太大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医用口罩一下从专用品变为生活的必需品。一位联华超市做理货员的五十多岁大妈说,我半辈子没有戴过口罩,现在规定上班必须天天戴口罩。

另一方面是,口罩生产整个供应链布局不合理,造成全国口罩产能受到一定制约。

所以,你看这段时间,尽管媒体天天报道,口罩生产企业在没日没夜的加班生产,“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药店仍然买不到口罩。

一个月过去了,口罩仍供不应求,看看其它制造业如何破解类似困局

如何避免口罩短缺再次发生,不妨借鉴一下制造业优秀企业好的做法。

一、增加口罩成品库存。

很多人会说,这是什么好做法,企业都在去库存?

先别慌,这里说的库存储备指的是在国家层次,将口罩列入战略储备

在制造业领域,如果某种商品有十分典型淡旺季之分,且旺季需求不是一般的大,有经验企业通常会在淡季开足马力,备足弹药,保证在旺季能够多赚些钱。

有人会跳出来说了,库存是有成本的,还会造成资金紧张。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老板一点不傻,它很会权衡库存成本和与旺季盈利的大小。

一个月过去了,口罩仍供不应求,看看其它制造业如何破解类似困局

远的不说,国内一些钢铁企业这一招用的滚瓜烂熟。钢材市场淡旺季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通常几年一个周期。市场需求高峰期那会儿,钢厂老板只要手里有货,每天数钱数的眼花缭乱。

如果等到钢材需求旺季到来,钢厂才开始拼命炼钢,一定会被大卡车远远抛在后面。

口罩需求和钢材需求既有很多类似,又有很大不同。相似之处是市场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不同在于口罩需求不确定性更大、间隔周期更长。

口罩企业老板经过权衡,发现持有口罩的库存远远得不偿失。这时候需要国家出手,将口罩列入国家战略物资范畴,进行适当战略储备。因为国家层面需要权衡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

一个月过去了,口罩仍供不应求,看看其它制造业如何破解类似困局

二、扩大口罩生产关键原材料的产能 – 构建敏捷供应体系

库存是把双刃剑,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备库存,战略物资储备也一样,国家不可能储备海量库存。况且,和钢材相比,医用口罩备库存面临的情形更复杂。

首先,突发疫情就像黑天鹅一样,无法预测何时会砸下来,其次,医用口罩有保质期要求(通常为三年),如果库存很高而疫情没有发生(当然我们希望疫情永远都不要发生),这些库存物资被迫丢弃,造成极大的浪费。

如何能在不备海量口罩库存的情况下,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产生足够供应?这里介绍一种妙招“敏捷供应”。

敏捷供应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专业术语,用一句通俗话讲:在需要时候,在很短时间内做出来。口罩供应就可以运用敏捷供应方法。

熔喷布是生产口罩的核心材料,疫情爆发以来,全国400多家口罩生产企业蜂拥而上,而熔喷布生产企业不到十家,众多口罩厂商只能眼巴巴等着,不但严重制约口罩产能,还造成当下熔喷布价格暴涨。

一个月过去了,口罩仍供不应求,看看其它制造业如何破解类似困局

从供应链角度换一个思维,口罩供应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以鼓励扩大熔喷布产能,熔喷布库存多了我们不怕,因为熔喷布用途十分广泛。比如,可以制作台布、床罩、服装衬料,过滤材料,绝缘材料,保温隔音材料,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等。而当市场口罩急缺时,可以掉转头来集中保口罩生产供应。

一个月过去了,口罩仍供不应求,看看其它制造业如何破解类似困局

敏捷供应在战略物资供应方面已有先例。二战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主流,一些国家开始将军工设备转为民用,一旦有战争需要,又可以马上投入武器生产。

在民用制造业领域,这类成功例子也有很多。在以后的案例分享中,我将陆续与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