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民國總統馮國璋為何抽乾中南海養魚池捉魚賣魚?

秉燭讀春秋


總統賣魚,確有其事。一般人賣魚,當然是為了賺錢,總統賣魚呢?總統賣魚竟然也是如此:為了錢。一般人賣的魚,一般是河塘水壩易得之魚,而總統賣的卻非河中之魚,乃是池中之魚,而且是中南海皇帝的池中之魚,這就不一般了。所以,總統賣魚,非同一般!

馮國璋與袁世凱一樣,都是清朝舊臣,然後帶兵打仗,壯大勢力,辛亥革命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坐鎮一方的軍閥。作為直系首領,馮國璋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

袁世凱稱帝時,馮國璋曾聯合五將軍,通電反袁。1916年,袁世凱眾叛親離,一命嗚呼。之後,黎元洪被舉為民國大總統,政權在北洋軍閥手裡打轉轉,馮國璋也被國會補選為副總統。不過,馮國璋當時沒有到北京辦公,他留在了南京,因為彼時,他還不知道中南海有魚。

北洋政府,黎元洪雖為總統,但有權無實;段祺瑞雖只總理,卻實為當家。不過,他們都沒想到中南海有魚可賣,故爭吵不休。段祺瑞主張加入協約國,黎元洪反對;段祺瑞要對德宣戰,黎元洪也不同意。大事要吵,小事也吵,吵著吵著,張勳就帶著他的三千“辮子軍”進京來了,他要讓遜帝溥儀重新復辟,出來主持天下。這個時候,馮國璋就惱了,派了飛機大炮,殺進了北京,張勳復辟12天就玩完了。

平定復辟後,黎元洪引咎辭職,段祺瑞便推馮國璋任代理總統,自己仍為國務總理。但代總統任免書下達多日,馮國璋依然在南京那六朝故都、繁華勝地悠哉遊哉,遲遲不肯前來赴任。為什麼?賺錢比當總統更重要。那個時候,馮國璋正與江蘇的大實業家張謇一起,合夥做一筆數量巨大的鴉片生意,事沒落聽,當代總統,沒此閒功夫。等生意做成後,馮國璋才辭別眾友,悠然北去,入京履職。

自然,賺錢比當總統更重要。馮國璋住進中南海後,關注的不是國計民生,而是生財之道。有一天,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發現中南海的池子裡,養了很多珍貴的魚,據說,那都是明、清兩代皇帝和皇族宗室放生的魚,條條身上掛著帶有放生標誌的金牌,魚池從明朝以來就沒有幹過,魚也無人撈過,仍活蹦亂跳。袁世凱執政時,也從河南老家弄來不少珍貴的金鯉放生,上面也掛著放生的銀牌,其中甚至不乏五六百歲的金鯉。可以說,這池中之魚,條條都是古董,條條都是國寶!

馮國璋一雙敏銳的眼睛,怎會放過這麼一個絕佳的發財機會?他急令手下丟開一切,全力捕魚,然後高價出售。那可是中南海的放生魚,那可是古董級、國寶級的魚啊,啖其一片,益壽延年;享其一條,長命百歲。因此,前來購買者趨之若鶩。魚蝦當作國寶賣,豆腐賣出肉價錢,轉瞬售罄,馮總統又賺了個盆滿缽滿。於是,坊間迅速流傳一句民謠:“張勳復辟,殃及池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