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會不會統一中原?

創造者放映


會。

龐統是軍事軍師,更是進攻型軍事軍師。諸葛行政才能高於軍事。

龐統不死,那麼諸葛便得到解放,二人並法正即可優化配置於東西兩川並荊州等三大戰區之中。

如此一來,關羽丟失荊州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幾乎為零——因為此時孫吳向蜀漢正式宣戰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即便是白刃相交,偷襲荊州與正式宣戰的意味完全不同。而能具備把握全國局勢的周、魯已死,陸遜又未出世;激進派的呂蒙在智上只能勝過關羽而沒可能蒙倒老練的龐、法、諸葛等三人的任何之一。所以,即使孫吳決斷了向劉宣戰,也會在斟酌中喪失最佳宣戰時機。

荊州在手,那麼蜀漢政權就確立了對曹魏政權的全面進攻態勢,而此時又恰恰是晚年曹操手下人才群的間歇期,在正史上,關羽丟荊州的前夕,曹操就在考慮遷都。

而一旦遷都,更意味著放棄了外圍一些地盤,此更是利於劉而不利於曹的。

當此時,蜀漢如日中天的謀士集團,只要集體策劃好對孫吳的外交措施,穩住孫吳,那麼滅曹就只是個時間問題。

此時,曹魏在走向覆滅的過程中唯一可打的一張牌就是鼓動孫吳向蜀宣戰,但蜀漢化解的外交牌卻有兩張:一是更加有利於在人心惶惶的魏國內做好尚有反曹情緒人士的地下黨工作;二是將新吞噬的曹魏外圍地盤、城池啖之於吳——當然這次決不能像借荊州一樣了,而是在實施中確實讓利,想法設法讓孫吳感受到本次蜀國的合作進擊誠意。

即使做不到讓吳發兵合擊曹魏,只要能使孫權在猶豫中年華老去,足矣!

因為,即使把曹魏地盤全算給孫吳,也不能保證吳能勝蜀。這是由兩國人才的對比力量差異所決定的。時至今日,無論尊劉貶曹派還是尊曹貶劉派,全體中國人的共識就是——超一流的人才集團,確實聚集在劉備處!

那麼,當天下只剩下孫、劉兩家時,呵呵呵呵,我想,沒人會把寶壓在吳會勝出這一註上吧?


玄心收藏


不要搶,我來說說,如果龐統不死,劉備會統一中原。

我這樣說,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徐庶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龐統號“鳳雛”,天下知名,和“臥龍”諸葛亮齊名。這裡有個誤區,可能大家會認為“臥龍鳳雛”,龐統的能力就應該在諸葛亮之後。

他的才能其實比“臥龍”諸葛亮高,這可以從他巧設連環計,用火攻破曹軍,令周瑜和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勝出。自此才有了名傳天下的赤壁之戰。這裡的諸葛亮,只是知道可以利用天氣原因進行火攻,但能讓曹操中連環計,全天下除了龐統絕無其他人。

其實,知道這個事情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給劉備引薦他們的徐庶,事實證明,最厲害的是他,可惜劉備沒有能力留住他。



第二個原因,龐統的治理政事能力超強,當初諸葛亮寫舉薦信讓他直接找劉備,打算委以重任。

但劉備以貌取人,基於還是諸葛亮介紹的,就只讓他做了耒陽縣令。

開始龐統天天出去溜達,回家吃飯喝酒睡覺,對縣衙的事情一概不理。

張飛下來巡查,龐統當著張飛的面把積聚起來兩個月的政事兩個時辰就處理好了。



等諸葛亮回來告訴劉備,劉備才知道埋沒人才。這裡可以看出劉備沒有曹操的心胸開闊,沒有曹操的容人之量。如果是曹操,就不會以貌取人,而是以能力強弱來下定論。

龐統處理事情,比起諸葛亮的事必躬親是不是要輕鬆很多?所以龐統不死,就沒有諸葛亮的累死於五丈原。

第三個原因,龐統的內政處置能力更厲害,戰略性部署比諸葛亮更長遠和成熟。如果龐統還在,雖然他是從襄陽出來的,但領軍人物已經是諸葛亮了,他就不會屬於任何一個集團,也不會偏向於任何一個貴族勢力,他只會一心一意的幫劉備取得天下。那他就能分化蜀國的涼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的力量,才能更加利於團結起來征戰四方。



還有,如果劉備要取得天下,那麼還要龐統和諸葛亮要團結,一致對外,方能得到天下。那麼徐庶的預言就能成功,“臥龍鳳雛”當真就名垂千古了,可惜啊!

“鳳雛”龐統終隕落於“落鳳坡”,只留下了“臥龍”諸葛亮孤身一人,窮畢生之力,終鬥不過曹魏。


白雲山水居


假如龐統能夠活下來,那麼歷史也許會不同。

首先,龐統的才能和諸葛亮不分上下,龐統原來擔任的是東吳的功曹,相當於軍中參謀。其膽識和謀略在其短暫的出場中便足以窺見。赤壁之戰中獻連環鎖船使得曹操大敗;出上中下計策助劉備謀西川。

其次,如果龐統仍在,劉備採用隆中對制定的據荊益,結東吳,圖中原的戰略的話。此時荊州守軍便有軍師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三大虎將。諸葛亮的治理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從其前期赤壁之戰中的出謀劃策、後期白帝託孤後的團結蜀國內部的各種舉措便可見一斑。

而劉備等佔據益州後,便又能廣招益州人才。 此時益州有軍師龐統,武將也將不止於黃忠、魏延等人。

讓我們繼續假設,若荊州有諸葛亮和關張趙等人坐鎮,諸葛亮能以其外交之才結交東吳,以內政之才治理荊州,關張趙靜能守城,動可伐地。無荊州之失,劉備圖謀中原能兵分兩路,同時若與東吳共謀魏國,魏國將面臨三線作戰。

但歷史的長河奔流,理想和現實還是存在著差距。假如龐統不落,荊州可保,無伐吳之消耗,韜光養晦,起荊益之兵,天下之主為知也。     


塗鴉小精靈


我們現在所瞭解的龐統基本上都是《三國演義》中而來,或是通過三國類遊戲所瞭解的。

但是要說《三國志》中的龐統,並沒有什麼較多的篇幅表現出他的軍事用兵高超,治國計謀卓越之類。個人覺得龐統在三國時代和諸葛亮相比還是差個等級的。

以劉備當時武將眾多但是軍師謀略奇缺的情況來看,龐統作為一個軍師還是有一定地位的,但其地位和諸葛亮相比不在一個層次。

所以即使龐統不死,在完成統一這個目標上並不會起到決定性作用。北伐戰爭是在劉備死了以後才進行的,如果諸葛亮北伐,留龐統看家,一定會對北伐的順利進行起到促進作用,而至少不會出現因為後院失火造成北伐失敗的情況,統一中原也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憤怒的小豬


《三國志》中對二人的評語是: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陳壽把二人於魏臣相比,認為龐統可以算是荀彧的兄弟,而法正可比程昱、郭嘉,可見二人之謀略也是相當高的。今日,我突然有個想法,如果龐統沒有在戰場被流矢所射,法正也沒有過早去世,劉備的蜀漢集團會更加強大麼,會挺進中原,甚至打過黃河嗎?姑且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當年,劉備入川時是帶著龐統的,假設龐統沒有戰死,而諸葛亮也沒有入蜀,當然趙雲、張飛等將要入川協同劉備包圍成都,將諸葛亮留在荊州協助關羽即可,沒有諸葛亮,劉璋同樣會投降,劉備降伏益州是沒有問題的。至於進取漢中,本來就是法正和黃忠的功勞,夏侯淵也抵達不住劉備的攻勢,因此,劉備還是順利的佔有漢中。

於是,劉備像歷史上的一樣,擁有荊州和益州,只是多了龐統和法正兩個重量級的謀士,當然要假設法正沒有早亡。

第一,諸葛亮歷來主張聯吳抗操,他在荊州,必定注意和東吳交好,況且東吳有他親戚,說起話來也方便,諸葛亮在歷史上與東吳的外交手段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有他在荊州,必定和東吳關係交好。

第二,歷史上東吳偷襲荊州,有一個原因是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對東吳也是十分輕視,東吳自然不滿。而如果有諸葛亮輔佐和提醒,相信關羽會收斂許多。即使往最壞的方面考慮,諸葛亮也比關羽考慮的全面,會注意提防東吳的偷襲,即使東吳偷襲,也不會得手。

第三,孫劉既然結盟,劉備出兵,必然請孫權也協助出兵。即使孫權有坐山觀虎鬥想法,也總得擺擺樣子吧,這總要牽制他的一些兵力吧,同時,如果他出兵,也可算是對曹魏的東部攻勢吧,會降低劉備攻擊的難度。

因此我想,東吳偷襲荊州的歷史可能就不會重演。也許有人會說,益州南部還有一個孟獲呢,那可是蜀漢後方的一個威脅。我想,其實南蠻的威脅並不大,從歷史上看,南蠻皆持勇少謀,他的叛亂依靠的是南中的地勢優勢加上攻擊的突然性。遣大將攻之,定可敗之。至於諸葛亮當年親自南征,是考慮到要收服人心,永絕後患,如果現在要主力攻魏,對於南蠻,使用武力鎮壓也未嘗不可,畢竟,這不是主要矛盾嘛。

現在,我們來看看劉備的攻勢吧。先看西線戰場,因為沒有諸葛亮,從益州出兵的必定會是龐統和法正,二人不像諸葛亮那般行軍謹慎,卻多有奇謀,對於魏延的出子午谷奇襲,我想他們多半會採納。而曹魏這邊正是兩代交接之時,司馬懿還未掌握大權,與蜀漢相比似乎處於下風,我想魏延成功的可能性會很大。由於事出突然,魏延一舉奪下長安也不是沒有可能。至於關中諸郡,原本與曹魏中央的關係就不緊密,夾在魏蜀之間,誰強就倒向誰,從歷史上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剛一出兵,南安、天水、安定就叛魏降蜀了。因此長安以西地區不難平定,我想,讓趙雲或馬超這樣的大將統兵,法正作謀士,平定這一區域是完全可以的。而龐統則要輔佐劉備,率領大軍繼續東進,張飛、黃忠、魏延的威猛可不是說著玩的,如果藉著魏國沒有及時組織起抵抗兵力的時機,一鼓作氣可以打下洛陽!呵呵,當然這樣假設有點樂觀,但我想,這不是沒有可能!

再看荊州方面,關羽的實力自不必說,歷史上僅他一人之力,就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要遷都以避其鋒芒,如果又有諸葛亮的協助和劉備西線的兵力牽制,我想關羽可以攻的更遠,甚至可以實現和西線劉備的會師!

至於東線的東吳方面,我則認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東吳皆習水戰,而陸上作戰則經驗不足,與曹魏的北方軍隊相比,在陸地作戰其實力有一些差距,我想,如果能夠牽制住魏國的部分兵力就屬不易了。

至此,劉備就實現了躍馬中原,再往後的形勢,我想就很難預料了。因為,我們推測的戰局是以曹魏的國內不穩和長安的防守鬆懈為前提的,如果劉備攻下了長安甚至洛陽,魏國必定大驚,並全力組織反撲,起用大批有實力的將領,例如司馬懿。劉備的軍隊經過長期作戰業已疲憊,需要休整,糧草問題可能也將出現。而東吳方面必定會有所改變,因為魏蜀兩國,無論哪邊勝利,下一個目標便是東吳,東吳必定是誰弱就幫他抗擊另一強的,如今蜀漢勢如破竹,他必定會有所考慮。因此我想,之後的戰局無法再推測了。

至於劉備能否進一步北上,甚至打到黃河,我想難度還是很大的,因為魏國的實力畢竟在蜀國之上,被其偷襲成功必定反撲,蜀漢的攻勢可能也只能到此為止。

當然,以上所述皆是假設,且本人對蜀漢有所偏愛,必然加入了個人情感,歷史畢竟是歷史,無法改變,對於喜愛魏國的朋友自然無法接受。

閒來隨筆,聊以自娛,僅此而已!






L劉哈檔案


劉備永遠統一不了中原,因為他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但是漢室國運自盡,這不是迷信的說法,因為這就是氣數,要是真想統一早統一了,直接華容道吧曹操殺了完事,雖然解釋是曹操未合身亡,但是這理由太牽強了,用曹操來牽制孫權跟其他諸侯,諸葛亮是沙雕啊?曹操死則主動權在劉備手裡,曹操不死主動權永遠也輪不到劉備!假設關羽殺了曹操,不但荊州一舉奪回,連中原也奪回來了,其他地方還愁拿不回麼。要知道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如果跟殺了曹操想比。而且大部分曹操那些有實力的都跟著去赤壁去,留守許都自己沒有實力為曹操報仇,這時候劉備可是一乎百應,還奪什麼四川,親自鎮守荊州,龐統自然來投,而且曹操死了,可守家,諸葛亮親自出馬,拜關羽為上將軍,張飛左將軍,劉備又右將軍,打他直接統一中原了!順手守的降將跟士兵去打那都夠用,十年之內可統一所有地盤複姓劉!


逍遙侯琴心


龐統不死能不能幫劉備一統不好說,他的死卻實給蜀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龐統如果不死,諸葛亮也不用急著入蜀,有諸葛亮在,關羽至少不會死,可能就沒有了讓蜀國大傷元氣的夷陵之戰,劉備也不會落得白帝託孤。

蜀國又怎麼會到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如果關羽不死,荊州不丟,諸葛亮何必辛辛苦苦的六出祁山,他在隆中定下的可是荊州和蜀中夾攻魏國的局面就可以實行了。到那個時候天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所以龐統的死導致諸葛亮的入川,其實就是為關羽荊州敗亡乃至蜀國後邊一系列事情埋下的隱患和導火索




小宇電影剪輯


在三國之中,“臥龍鳳雛,的一人便可安天下”。臥龍說諸葛亮,鳳雛說龐統。他們兩個都是世上少有的人才,但是人們對龐統的死感到非常遺憾。龐統的死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他是神人,但他是在指揮進攻成都的戰鬥中被射死的。雖然諸葛亮很有權勢,但畢竟他也會生老病死。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龐統不死,他可以與諸葛亮聯手便能統一天下。如果按三國演義的設定,龐統不死那就真的大結局了。龐統這個人,謀略不輸諸葛亮。張飛去看他的時候,半天處理完幾個月的事務,說明在處理其他事務上的能力也非常強,我們姑且可以認為他治理內政也沒問題。但事實上,即使龐統還活著,劉備也幾乎沒能統一全國。地盤,經濟,人口等方面的指標都在魏、蜀、吳三國之末。他只能團結吳國,抵抗曹操,佔領漢中,然後模仿劉邦的統一道路,但太難了。此外,而且天時地利人和也沒有優勢。僅僅依靠頂級謀士,仍然難以改變天命。首先,劉備北伐的時機很少。赤壁戰役後,北伐曹操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劉備越晚,就越被動。因為曹操的地盤比較大,經濟比較強,蜀漢根本耗不起。所以不管是天時地利人和,蜀國都沒有太大的優勢。即使鳳雛沒死,劉備也不一定能打敗曹操孫權一統三國!




小熊讀歷史


假設龐統不死——劉備能夠更快平定益州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指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但是到了北伐前夕的“出師表”中,卻說“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同樣是益州,怎麼在劉璋手上又是沃野千里又是民殷國富的,到了劉備手上,卻疲憊不堪、危急存亡了呢?

那是因為戰爭對人力物力的破壞是巨大的,東漢桓帝時期人口有5000萬,可是西晉統一之時,人口只有1600萬,可見,經過東漢末年到三國的混戰,中國人口銳減到原來的1/3,在龐統的謀劃下,“所過輒克”,一直打到雒縣,龐統身死以後,劉備命令諸葛亮等人入川,經過巴郡、雒城等戰役,最終包圍成都。就拿張飛打敗巴郡太守嚴顏這一戰來說,表面上是以張飛的勝利結束,實際上長遠來看對劉備集團是重大損失。

張飛和嚴顏的戰爭,同時消耗了荊州和益州的兵力,實際上劉備原本是打算跳過巴郡,直取成都的,等奪取了成都,巴郡自然可以兵不血刃傳檄而定,可惜龐統身死,打亂了劉備的戰略部署,不得不調集諸葛亮來支援他。可是荊州與雒城距離千里之遙,劉備當時已經是孤軍深入,如果諸葛亮要率兵支援劉備,必須自江陵西向武力奪取周圍郡縣,以武力奪取益州東部郡縣,無論是劉備集團失敗還是劉備集團勝利,對於益州來說都是屬於內耗狀態。

漢中之戰,雖然劉備在正面戰場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但是實際上曹操已經提前遷移了漢中人口,劉備是“得地失人”,而且漢中之戰劉備集團其實打得非常艱難,甚至前期的作戰是非常不順利的,直到法正獻策、黃忠陣斬夏侯淵,才反敗為勝。漢中之戰,是劉備集團“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結果,實際上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再加上夷陵之戰,數萬益州精銳全軍覆沒,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之前說益州民殷國富,北伐之時卻已經是益州疲敝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龐統的意外身死。

假設龐統不死,不需要調遣諸葛亮入川,益州荊州的實力也不會損耗那麼大,諸葛亮的軍事能力還是比不上龐統的,如果龐統不死,劉備集團能夠更快的平定益州,平定益州以後就有時間趕在曹操之前進攻張魯,憑藉張魯的能力,肯定敵不過有龐統、法正兩大頂級謀士。這樣一來,無需與曹操進行“漢中之戰”,就能夠奪取漢中之地了。

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

因為龐統的身死,劉備不得不命令諸葛亮、趙雲、張飛前來支援,這樣一來,整個荊州只剩下關羽一個人留守,而高傲的關羽根本看不起江東孫氏,為今後孫權集團襲取荊州埋下伏筆。實際上呂蒙的白衣渡江之策並不算多高明,諸葛亮如果留守,是可以識破呂蒙的計策的,而且諸葛亮性格極其謹慎,一定會把荊州防線佈置的固若金湯,呂蒙敢不敢偷襲都是問題。江陵城易守難攻,如果南郡太守糜芳不投降,實際上是可以堅持到關羽回援的。可是糜芳因為和關羽有矛盾,居然直接投降了呂蒙,如果諸葛亮在,糜芳是斷然不敢投降的。假設龐統不死,諸葛亮能夠繼續留守荊州,荊州也不至於失守了,這樣一來,隆中對從荊、州益州二路分兵的計劃可以實施,蜀漢很有可能真的北伐成功的。

綜述,假如龐統不死,蜀漢是可以一統天下的。





朝聞夕記


東漢末年,風雨交加,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大漢王朝搖搖欲墜,群雄並起,出現很多割據勢力,如董卓,袁紹,袁術,孫堅,公孫瓚,曹操,劉備等,經過一番爭鬥,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分別是魏蜀吳三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要是劉備佔據荊州和益州後,謀士法正和龐統沒去世,是否能奪取天下,重續漢朝皇命。

蜀漢巔峰時期版圖

從版圖來看,此時的劉備可謂是非常強大,佔據了天下兩大洲,分別是荊州和益州。益州地廣物富,易守難攻;荊州,人多物盛,四通八達。

從人員來說,武將有五虎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還有魏延,王平,嚴顏等;文官有諸葛亮,龐統,法正,蔣琬,馬良等。此時可謂真的是人強馬大。

此時劉備集團,人員那麼多,那麼強,地廣物盛,那該怎麼去進攻和人員搭配,會取得成功呢?

首先我們先分析下,此時人員的特點:1、諸葛亮----治國能臣,由於三國演義小說的塑造,我們傳統的諸葛亮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的人才,但從歷史分析,諸葛亮的真正優勢是治理國家,而不是打仗,從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失敗,火燒新野(其實是劉備計謀,而不是諸葛亮),還有火燒赤壁(周瑜才是核心)等能得出。2、法正和龐統-----頂級謀士,法正取得漢中大戰的勝利,龐統取得入川勝利,都是頂級的謀士。3、關羽----頂級將才,曾經水淹七軍,震驚華夏,熟讀兵書。4、張飛,黃總,趙雲,馬超----衝鋒陷陣將軍。4、魏延---獨當一面之將軍,被劉備授予漢中大將,獨當一面,可見其能力。

那麼戰略上該怎麼定呢?小編覺得,應該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效仿漢高祖劉邦,從漢中進兵,佔領長安,一步步攻取中原。

戰術上應該這樣走,荊州則由諸葛亮統籌,兼顧關羽,則萬無一失;馬超則鎮守涼州,以防西北煩亂;劉備得統帥張飛,趙雲,黃忠,魏延,以及龐統,法正,馬良,從漢中進軍,消滅曹操,統一中原。

由此一來,我相信,劉備恢復漢室願望,則可達成。不知大家怎麼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