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期間會加速農村電商崛起嗎?

王者魯班大長腿


會的!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各地採取居家隔離,延長假期,停工停業。疫情期間!電商成了必不可少的消費渠道!網絡代購,村內配送發揮了農村電商便利性!

此次疫情確實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考驗!對於廣大的農村地區來說,老百姓日常需求並沒有明顯降低,對口罩、消毒用品、蔬菜及日用品有較大的需求!對農村電商來說,機遇大幅提高!

受疫情封閉防護影響!很多農村地區外出購物難以實現,電商網絡優勢成為老百姓購物的新趨勢!從而也加速了農村電商的崛起!

還有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大城市市場也急需大量的農產品!這也加速了農村電商的崛起!


浙西樂哥


受疫情影響,因為農村需要封鎖,防止疫情擴散,好多農產品走不出去,採購商也進不來,造成好多農產品積壓,然而有些農民通過手機互聯網等網絡工具,也能把農產品很好的賣出去,前一段時間比如像雞蛋、蘑菇、還有水果等通過微信、抖音等等社交軟件賣出去的也很多,通過這一次疫情,讓好多農村的菜農、果農也意識到電銷的重要性,所以將來電商也一定會在農村崛起,因為這是趨勢,也講成為必然。



肽能超乎你的想象


危與機並存 農產品供應鏈行業迎來洗牌期

“此次疫情對農村電商發展危與機並存,是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效果的一次大考,讓我們看到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供應鏈體系在救災、減災中都至關重要。

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等農產品供應事關穩定大局。如何解決農產品上行到城市,滿足城市需要,考驗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暴露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物流體系存在的一些不足。

歐陽日輝認為,這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疫情加重了涉農企業運行成本,農產品等生活物資有可能供需失衡,物資斷鏈現象值得關注。二是疫情對我國一些專業物流企業的高效協作提出了挑戰。“專業物流企業大都是單兵作戰,在信息共享、資源調度方面仍然有較大集成空間。”

此外,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互聯網化程度相對工業品供應鏈要低,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倉儲運輸、產品銷售和配送、金融服務等環節的融合程度不高。疫情突發期間,供應鏈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得到暴露。而農產品運輸體系銜接不暢易造成物資庫存積壓,運行梗阻。

“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很多問題都指向一個專業領域:應急物流。”歐陽日輝表示,當前軍隊承擔了武漢市的物資供應,市內的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完成“最後一公里”。如何建設軍民一體的農產品應急供應鏈系統也是應研究的新課題。

透過疫情對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考驗,歐陽日輝表示,後疫情時期,農產品供應鏈行業將會迎來洗牌機會。


一個洋蔥哥


個人認為,疫情期間肯定會加快農村經濟電商化。

就在家隔離這半個月,很明顯,各大電商平臺都推出農戶幫扶行動,幫助海南滯銷芒果的銷售、幫助山東滯銷蘋果的銷售,等等。雖然疫情無情,但可以看出農副產品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封村、封路,但不能封上人民的口糧,更不能讓封上農民的經濟命脈,此時,電商的開拓就大大提升了農民銷售農副產品的機會,這也給市場經濟帶來另一種可能。

大的電商平臺做中間商的運營,不僅可以降低農戶的出售成本,也能讓遠在千里之外的老百姓吃到各地美食。我想,即便是疫情結束,這種市場銷售模式仍可以保留並繼續創新。


小神仙的後花園


中國農村電商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18年零售額持續增長,但佔總體電商市場份額沒有提高。農村電商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農村網民規模不斷擴大,融資輪次增多,中國農村電商產業總體處於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鄉村振興戰略”利好下,農村電商向好發展勢頭不改。事實已經證明,農村電商在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和實施精準脫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前景依舊可期。

農村網民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普及率大大提高,網民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

不過,由於我國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使得城鎮人口不斷增加,農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鄉網民結構受此影響也發生了細微變化。2019年2月,第4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佔整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下滑0.3個百分點。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面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經濟環境。

雖然農村人口數量下降,但農村網民總規模仍在穩步增長。截至2019年2月,第4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增幅為6.22%。

農村網絡零售規模穩步擴大

隨著互聯網持續在農村大面積普及,農村電商也成為各地政府和電商企業謀求新一輪發展和轉型的新動能,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2018年以來,農村電商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從2014年開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電商扶貧、農業電商等政策的出臺與實施,農村電商頂層設計和配套進入了相對完善階段。同時,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特別是網絡與快遞物流明顯改善,大量青年人才返鄉從事電商創業,各大電商平臺下鄉建設幾十萬個基層站點,整體發展效果逐漸顯露。

據商務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網絡零售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農村地區網絡零售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3679.4億元,佔全國網上零售額比重提升至15.18%。

從商品類別來看,中國農村電商零售的實物類產品仍然佔比最高,東部農村網絡產業優勢依然明顯,獲得最多投資資金。具體來看,農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佔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的80.0%;而農村非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佔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的20.0%。

農產品方面,2018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其中,休閒食品、茶葉、滋補食品銷售額排名前三,佔比分別為24.2%、12.5%和12.0%;水果、調味品、豆製品等農產品同比增幅最快,分別為45.6%、41.9%和41.3%。

“商業化”、“品牌化”、“本土化”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電商發展帶來新機遇,未來農村電商模式將進一步演化,同時電商扶貧的實踐路徑日益多元化,農村電商將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此外,未來社交電商和社區電商有望成為農村電商的主要模式,在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新機遇下,中國農村電商產業將更加“商業化”、“品牌化”和“本土化”,完成農產品產業鏈重塑,進一步加快發展。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農村電商市場前瞻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魏瑞古德


農村電商能否掘起主要是看所在的地方農村是否有一幫人願意為家鄉的特產出謀劃策,共同發展。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國各地都有部分有志青年開始佈局電商之路,並有一小部分人已經嚐到了甜頭。

可以肯定的是,現在著手運營農村電商之路是不算遲的,而且是比較合適的時機。因為現在針對農業,國家與當地政府都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如果你所在農村有各種特產資源的,自然不容錯過。


高州農村佬


會加速農村電商的崛起。

原因有四:

一是疫情期間會大量減少人員外出,人們外出的購物、就餐、娛樂等聚集性消費也會大量減少。但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消費不會減少,特別是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魚等,因大家居家就餐,反而還會增加;

二是因疫情大量減少外出,人們購買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須農產品時,就更多的選擇了在網上購買;

三是網上購買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減少了中間環節,購買的蔬菜水果不僅新鮮實惠,更大限度的減少了人員間的相互接觸,更好的達到了疫情防控,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疫情傳播的可能性。

四是,經過長達數月的疫情防控,人們居家就餐,減少聚集,增強防控了意識,逐步形成了在網上(電商)購買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習慣,極大的促進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加速了農村電商的進一步崛起!


追風箏的Coder


疫情期間會加速農村電商的崛起。

一是疫情期間會大量減少人員外出,人們外出的購物、就餐、娛樂等聚集性消費也會大量減少。但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消費不會減少,特別是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魚等,因大家居家就餐,反而還會增加;

二是因疫情大量減少外出,人們購買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須農產品時,就更多的選擇了在網上購買;

三是網上購買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減少了中間環節,購買的蔬菜水果不僅新鮮實惠,更大限度的減少了人員間的相互接觸,更好的達到了疫情防控,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疫情傳播的可能性。

四是,經過長達數月的疫情防控,人們居家就餐,減少聚集,增強防控了意識,逐步形成了在網上(電商)購買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習慣,極大的促進了農村電商的發展,加速了農村電商的進一步崛起!


FengJiaXi


突如其來的疫情只是加快了農村電商的崛起。讓更多的農村人知道了送貨上門的便利,也體會到買菜接龍的無奈。就好比我現在的親戚朋友們都是知道在農村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雞蛋,肉類,魚等等。


老淡有顆痣


農村電商分為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工業品下行京東 天貓等都覆蓋了很多大的村莊,但是農產品電商短板還是明顯,最關鍵一是看當地主產優勢是否明顯;二是看商品化處理能力和相應配套設施是否能推動當地產品標準化網貨化;三是看物流價格優勢,在一些主產區3-5kg控制在5元以內是非常有優勢的,而其他地方6-10多元每單不止!以上三點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