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小人物的命運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說: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記取歷史教訓。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也總是有諸多不同.

白登之圍——婁敬的生、另外十幾人的死.

小人物的命運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造反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

劉邦征討匈奴,剛開始一路節節勝利,大家又有些志得意滿.劉邦便想發起總攻,把匈奴老巢端掉。派了十幾撥使臣去刺探虛實,回來都說匈奴人馬都沒了,可以攻擊。又派了婁敬去,婁敬回來說不等大,問他為什麼?他說兩國交戰,都是相互耀武揚威,我到匈奴所見,全是羸馬弱兵、老弱病殘,顯然是刻意演戲給我們看,引誘我們去.

劉邦本來戰意已決,聽婁敬之言,大怒,把婁敬下獄,說亂我軍心!我得勝回來再收拾你!

結果劉邦傾巢出動,在白登中了單于埋伏。匈奴40萬大軍把劉邦圍得嚴嚴實實,劉邦被困了7天7夜,數次激戰突圍也突圍不出來,凍餓交加,士卒手指被凍掉的十之二三.

不得已,劉邦找陳平使用陰謀詭計行賄單于的老婆(匈奴皇后),最終開了一個小口,讓劉邦逃了出來。

劉邦回來後,把婁敬放了出來,封侯,但是他把前面說匈奴可擊的十幾個使臣全斬了.

官渡之戰——田豐的死

小人物的命運

公元199年六月,雄踞北方的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打算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得知袁紹南下的消息後,曹操並未慌張,他集中兵力扼守險要之處,以防備袁紹大軍來襲。不僅如此,在公元200年,曹操還將劉備在下邳擊潰。後來在解白馬之圍,斬殺袁紹的大將顏良與文丑後,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導致袁紹的軍中大亂,而後張郃和高覽接連背叛袁紹投靠曹操,導致袁紹的軍心渙散,曹操將袁軍主力擊潰,就此,曹操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官渡之戰前,田豐勸諫袁紹說宜守不宜攻。袁紹說:”亂我軍心,把你下獄,得勝回來再處置你!"。袁紹戰敗,消息傳來,獄吏向田豐說:”這回您沒事了.",田豐說:“你不瞭解主公,他若得勝,一高興,就不跟我計較了。他若戰敗,必羞於見我,殺我便是不再面對我的辦法。”袁紹果然誣田豐“幸災樂禍”,殺了他.


削藩問計——不同小人物的生與死

小人物的命運

漢朝晁錯建議削藩,結果六國叛亂,要“誅晁錯,清君側”。景帝慌忙把晁錯殺了.吳王照樣反,但最後景帝勝利了,削藩成功.

明朝齊泰、黃子澄建議建文帝削藩,燕王反,也是要求誅齊、黃,建文帝也是把齊、黃二人殺了。燕王當然也不會收兵,最後燕王成功,建文帝削藩失敗.

清朝米思翰建議康熙帝削藩,吳三桂反,康熙帝沒有殺米思翰,最後平定了吳三桂,削藩成功.

唐朝末年,唐昭宗憤於皇室不尊,意圖討伐李茂貞,要宰相杜能主兵,杜能苦諫堅拒,說:“他日我受晁錯之誅,也不能彌六國之禍!”昭宗不允.結果一開站,朝廷打不過李茂貞,李茂貞上表請誅杜能,杜能跟昭宗說:“我可是有言在先啊!”昭宗哭鼻子,先把杜能下詔貶謫,再賜自盡.

後唐末帝李從珂擔心石敬瑭謀反.李崧、呂琦進言,石敬瑭若反,必需契丹之援,您若與契丹和親,石敬瑭就沒機會了。但薛文遇卻引用昭君詩“社稷依明主,安危拖婦人”來諷刺,李從珂改變了主意. 後來石敬瑭果然引契丹打破唐兵,這次李從珂曉得是不該聽薛文遇的,一見到薛文遇就罵:“我見此物肉顫!”幾欲抽刀刺之,李從珂後來為石敬瑭所滅.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也總是存在驚人的巨大差異,小人物的命運或許我們不曾聽說,但過去的案例不等於可以照做,也不等於不可以照做。

一切取決於大勢、環境、人才、決策人的品性...不依靠他人,不為他人所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