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古時中國之所以不積極擴張領土,無非是受這幾方面的制約

導語:

中國是一個值得讓人自豪以及驕傲的國家,我國更有著非常悠遠的歷史,古代中國領土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當我們深入古代歷史的時候,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古代中國非常強大,甚至遠超於世界各國。

但各個朝代的統治者似乎總以保持和平為主,從來不會隨意進攻其他國家,更不會像歐洲各國一樣侵略其他國家的領土以及資源。這一點讓人覺得非常疑惑,因為在人類發展史中,戰爭是無可避免發生的一件事情,很多戰爭都是為了擴大土地以及資源而進行的。

在古代歷史中,兩個國家為了爭奪各自利益而進行戰爭的例子數不勝數,這樣看來中國寧願保持和平,也不願意發起戰爭,這一點實在太過奇怪。而且古代中國也曾有許多相鄰國家,為什麼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也從來沒有想去侵略他國呢?

古時中國之所以不積極擴張領土,無非是受這幾方面的制約

古時中國地圖

文化原因

中國向來尊崇儒家學說,在古時候雖然也有其他學派,但儒家依然是國家根本,從未間斷過。就算有其他國家入侵,重新建立政權,但文化的最終流向也被儒家糾正過來。而儒家學說講究的便是包容性,秩序性以及一極性,這裡的一極性指的是帝王以人類中心,皇權又是權力的重心,只要保證這些,那麼天下就會太平。

而這個中心思想跟領土擴張沒有任何關係,反而領土越大,權力越難以集中。領土擴大的時候集權者便無法管理,帝王派別人去管理也會不放心,如果派皇親國戚,又會出現爭奪皇權等事情,造成天下大亂。而儒家學說的秩序性指的是天下人都要安分守己,尊卑有序,在這樣一種文化的薰陶下,國人最怕出亂子。

趙匡胤曾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釋了何為包容性。對於古代帝王來說只要不與之爭奪王權,那麼便可以包容,比如宋朝時期,君王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征服大理國,那是因為這個國家不會對宋朝統治者有任何威脅,只要沒有威脅,那麼朝廷便會包容它的存在。

古時中國之所以不積極擴張領土,無非是受這幾方面的制約

儒家學派

小農經濟決定

古代中國實行的是小農經濟,而正是這一特性,使百姓沒有擴張領土的慾望。中原地區的百姓相較於其他地區的百姓來說,擁有更多糧食以及財富,因為中原地區氣候適宜,能讓百姓通過辛勤勞作獲得財富。靠小農經濟穩定收入的同時,也讓中國成為了史上最勤勞的國家,也形成了國人重視土地,難捨故土的情節。

而且中國周邊地區土地大多貧瘠,這種貧瘠之地就算國家能夠征服,但征服了又有什麼用呢?在這樣的土地上連莊稼都長不出,最多能擁有一些奇珍異品,但這些用處對皇家沒有任何好處。如果必須得說這些奇珍異品有用處的話,那也只有壞處。

唐朝時期太宗在玩一隻鳥,此時魏徵面聖,唐太宗將鳥放在袖子裡面一直不敢拿出來,最終這隻鳥也悶死在了袖子中。那為什麼太宗不願意將鳥拿出來呢?因為他想在史上留個好名聲,玩鳥在皇家看來是玩物喪志的事情。

古時中國之所以不積極擴張領土,無非是受這幾方面的制約

古代農耕經濟

地形原因

從地理位置上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中國東有大海,西有祁連山,更遠的西方還有多座大山,這些地形非常複雜。而在黃河流域以及長江流域這些地方,是人口主要分佈地域,也是軍隊士兵以及國家賦稅的來源地。

中國東方是海,但在古時候航海技術並不發達,如果想要往東擴展,那麼必須要經歷海戰。而中原地區的士兵大多擅長步兵以及騎兵作戰,對於海戰知之甚少,一旦打起來很有可能會戰敗。如果想要往西擴展,必須經過多座高原,運輸以及後勤壓力太大。

而往南發展的話,過於炎熱的氣候,也會引發疫情。正是這些複雜的地形,致使兵力運動速度緩慢,用兵成本也會大大提高不少,不管是往北發展還是往西發展,幾乎每個方向都要耗費國家不少錢財,而且政府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國家為何要擴張領土?

無非是為了獲取疆域以及獲得財富,如果在此過程中既浪費了人力又浪費了物力,又無法從征服之地獲得賦稅,反而還要浪費朝廷之力來維持資源,這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自然沒有人願意幹。

古時中國之所以不積極擴張領土,無非是受這幾方面的制約

古代中國部分地形圖

實力不容擴張

雖然中國領土不小,但古代所實行的君主制,這種制度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強大。古時候縣是最低行政級別,而縣以下的地方更是自治管理,這也說明了中央主要財政收入以及士兵來源之處,往往是管理最鬆散的一個地方。

而到了統治中期,莊稼收成以及勞動力,甚至是士兵來源反而被私有化,國家財政以及士兵人數大大減少,最後只能向其他國家妥協。因此古代實行的君王制對資源控制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在權利無法得到穩定的情況下,自然難以對外發動長期以及大規模的戰爭。雖然漢朝時期征服了匈奴,但國家因此也差點"破產",漢武帝晚年也收斂了征服匈奴的腳步。

古時中國之所以不積極擴張領土,無非是受這幾方面的制約

古代疆域圖

結束語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國家大多數人口來源也是農民,百姓只要聽從國家吩咐安分種地,便能獲取糧食以及財富來養活自己,然後再上繳一部分稅收給國家就行。整個國家,下到老百姓上到政府,在對外擴張上都沒有主動想法,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沒有對外擴張,並且不主動進行戰爭的原因。

再說了,中國從一開始也沒有這麼大的領土,也是從一塊小地方慢慢發展,到現在也算得上是領土擴張,只不過這種方式並不是通過戰爭來達到目的。而且不管在哪個時代,國家之間也需要人際交往,古人認為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領土擴張必然要經歷戰爭,一旦打仗也會死很多人,所以中國才會避免主動戰爭,避免領土擴張。當和平的觀念深入到每一個國人心中時,一些外邦國家才會紛紛來朝拜我國,由此可見我國的實力是多麼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