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馮太后:北朝“一姐”

北朝女子的強悍能幹,在《顏氏家訓》中有清楚的記載,而這群“悍婦”中的一姐,又非馮太后莫屬。她執掌北魏政權20多年,實行了大量社會政治改革,包括後來孝文帝的改革也與她緊密相連,這一系列舉措讓北魏國力達到鼎盛。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權傾朝野的女人,垂簾聽政的也不少,但有人說除了當上皇帝的武則天以外,就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而言,沒有超過馮太后的。因此,馮太后又有“千古一後”的尊榮。

24歲成了皇太后

馮太后(442~490)是長樂信都(今河北衡水冀州市)人,祖父馮跋是北燕的開國國君。北魏滅北燕後,她的父親馮朗降魏,並擔任北魏秦州、雍州刺史。

被選入宮中封為貴人時,馮氏只有十三四歲,丈夫文成帝拓跋濬(音俊)比她長兩歲。按理說,她已經是皇帝的女人了,但真正讓她坐上皇后寶座的,是一件貌似迷信的事情。

根據北魏習俗,貴人被選為皇后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不能生兒子,因為生了兒子,容易母以子貴,特別是兒子被立為太子後,可能會出現皇后專權,因此生母必須自盡,照顧太子的人要另覓;二個就是“手鑄金人”,即親自成功鑄造自己的銅像,若不成功,表明神靈不佑。馮貴人沒有子嗣,第一個條件就滿足了,但鑄造金人對於一位稚嫩的美女來說,確實不容易,可她偏偏也成功了,或許是冥冥之中註定她有皇后之命。

這一年是公元456年,馮皇后剛14歲,文成帝16歲。這時,北魏沒有大的戰爭,兩人感情也很融洽,算是幸福美滿。可惜這樣的生活持續不到10年,公元465年,25歲的文成帝突然駕崩,馮皇后開始妙齡守寡。

按照北魏的制度,皇帝崩駕,其所御用之物,都要予以焚燒。面對燃燒舊物的烈焰,悲痛欲絕的馮皇后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縱入火中,要隨文成帝而去。左右貴族大臣及宮廷宦者見狀大吃一驚,手忙腳亂地把她救了出來。幸好搶救及時,馮皇后保住了性命,而朝野胡漢臣僚也被她的深情和勇敢而震動。正是這一跳,奠定了她在朝廷莫與之爭的地位。

不久,太子獻文帝拓跋弘(454~476)即位,儘管馮氏非其生母,但作為嫡母依舊被尊為皇太后。其時獻文帝只有12歲,面對這孤兒寡母,宰相太原王乙渾“專制朝權,多所誅殺”,甚至圖謀不軌。此時,安遠將軍賈秀和侍中拓跋丕實在難以忍受乙渾的飛揚跋扈,分別試探了馮太后對乙渾的真實態度。馮太后知道機會來了。466年,她以皇太后身份密召5位皇叔入京,借其武力威懾和秘密部署,迅速將乙渾及其黨羽逮捕,並以萬眾擁戴的姿態登上大殿,宣佈平定乙渾叛亂,下旨斬殺眾叛賊,夷三族。

然後,馮太后未如眾臣所願就此回內宮納福,而是依舊坐在寶座上巍然不動,並宣佈,為了杜絕再次發生權臣欺皇帝年幼而擅權之事,她將臨朝稱制,代掌國政,以守住先帝的江山。這下朝臣傻眼了:開國皇帝拓跋珪千防萬防,不惜立下“子貴母死”的殘忍規矩,以為把所有母后專權的可能性都已排除,卻沒想到後來的北魏王朝依然出現了母后公開聽政的局面。

這次臨朝聽政,前後僅有18個月。馮太后憑藉在宮中多年的生活閱歷和非凡膽識,穩定了動盪的北魏政局,並通過明升暗降等手段,順利解除了5位皇叔的兵權,將控制京師的軍權交給了自己的親哥哥馮熙。

隨著獻文帝逐漸成年,馮太后失去了令皇族親貴們信服的聽政理由,只得終止臨朝,還政於獻文帝。

為情逼迫獻文帝禪讓

都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一個賢惠的女人。偏偏馮太后的背後有一群得力的男人,造就了她的成功。

剛成為皇太后時,馮氏只有24歲不到,正值芳華。雖然她對文成帝感情很深,但這並不影響她再愛上別人。第一個撲進馮太后懷裡的就是英俊而有才華的青年軍官李弈,他們兩人整天形影不離,外面頗有風言風語。獻文帝大約不僅僅覺得難堪,而且擔心太后與外臣關係過於密切,會影響其行政,於是找了個藉口,把李弈給殺了。

這件事讓馮太后和獻文帝之間產生了無法補救的矛盾,我已不問政事,你卻還要干預我的私事!馮太后心中憤懣不已。於是,471年,實際掌權的馮太后迫使獻文帝禪讓,傳位給年僅5歲的孝文帝拓跋宏。而獻文帝則於476年不明不白地死去。《魏書·馮太后傳》只是說,“時言太后鴆之也”。《資治通鑑》則乾脆說,“魏馮太后內行不正,以李弈之死怨顯祖(獻文帝),密行鴆毒”。此後,馮太后再度臨朝稱制,於477年改年號太和。自此,35歲的她成為當時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

李弈之後,馮太后的私生活依舊毫無顧忌,不少健美強壯的男子成為其新寵。對其中的才幹之士,她任以要職,委為心腹。這些人多成為她政治上的得力幫手和股肱之臣,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衝。李衝起初是因為器能優長得到重用,後因其風度不凡,姿貌豐美,逐漸被馮太后看中,成了她的情夫。馮太后臨朝時期,他以心腹之任盡職盡責,太和年間的許多改革措施,多有李衝參與謀劃。馮太后死後,李衝對孝文帝竭忠奉事,明斷慎密,孝文帝也對他“深相仗信,親敬彌甚”,史稱“君臣之間,情義莫二”。史載,李衝“早延寵眷,人幹腹心,風流識業,固乃一時之秀。終協契聖主,佐命太和,位當端揆,身任樑棟,德洽家門,功著王室”。

還有一個南朝男人不能不提,“就是南齊驍騎將軍劉纘。公元483年,他奉命出使北魏。這個器宇軒昂的美男子,一下子就俘獲了馮太后的心。史載:“纘屢奉使至魏,馮太后遂私幸之……自此歲使往來,疆場無事。”兩人的感情換來兩國的和平,實為幸事。

培養一代明君孝文帝

雖說馮太后一手帶大孝文帝,但她起初並不喜歡這個孫子,她覺得這個小皇帝太聰明瞭,將來長大了會不利於馮家。因此,馮太后再度臨朝稱制時,一度想廢掉孝文帝,立其弟弟咸陽王拓跋禧為帝。她還曾在寒冬臘月北風呼號之時,把只穿單衣的孝文帝關在一間小屋裡,三天不給飯吃。多虧了拓跋丕、穆泰和李衝等朝廷重臣的勸阻,馮太后才改變了主意,沒有讓孝文帝餓死。但這一切孝文帝都默然接受,並不自明申辯。

也許是被孝文帝的態度感化了,也許是從未生養的馮太后對親自撫養長大的孝文帝動了惻隱之心,此後她對孝文帝再也沒有動過火氣,而是以一個慈祥祖母的身份培養、訓導這位雅有至性的皇孫。

太和十年(486),孝文帝始服袞冕,朝饗萬國。從這年開始,馮太后有意讓他參與朝廷事務,培養他的政治才幹,有關的詔敕冊文大多授意孝文帝起草。眼看著孝文帝一天天長大,馮太后親自作了《勸戒歌》三百餘章和《皇誥》18篇,作為他的學習指南和行為準則,從思想上向他灌輸治理天下的原則。

馮太后還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對孝文帝進行教育和示範。比如,她在生活上十分注意厲行節約。臨朝之初,她就下令取消了鷹師曹,禁止各地上貢鷹之類的傷生鷙鳥;她平日穿戴,皆是些縵繒 (沒有花紋裝飾的絲織品),從沒有錦繡華麗的裝飾。至於膳食,她臨朝以後,改變了原來宮廷之中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花樣繁多的舊制。平日,她在一種寬僅幾尺的几案上就餐,使原來的食譜減少了十分之八九,杜絕了奢侈、鋪張。在馮太后的表率之下,孝文帝也養成了節儉樸素的性格,平日穿著打扮多是浣濯之衣,坐騎的鞍轡是鐵木做的,並無金雕玉鏤。對此,馮太后極表讚賞。除了平日聽政、臨朝,馮太后還經常外出巡視。每到這時,她一般都將孝文帝帶在身邊,以便讓他隨時隨地得到磨鍊。

因為耳濡目染,孝文帝在日後的改革中,把馮太后在“太和改制”過程中的種種舉措,包括打擊貪贓枉法的俸祿制、解決耕者有其田的均田制以及建立基層政權的三長制,都做了進一步梳理和改良,最終成為一代明君。

太和十四年(490)9月,馮太后病逝。她的臨終遺旨裡寫道:死後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務行儉約,其幽房設施、棺槨修造,不必勞費。陵內不設明器,至於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時年23歲的孝文帝,對於祖母的去世悲痛欲絕,“勺飲不入口者五日,哀毀過禮”,併為祖母舉行了國君規格的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