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用愛的守護托起患者希望!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滿月”

用愛的守護托起患者希望!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滿月”

梅州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為武漢加油。(梅州市人民醫院供圖)

1月28日,由梅州市人民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21位醫護人員組成的梅州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武漢,把梅州蘇區的愛心和力量傳遞到抗擊新冠肺炎最前線。

“我們已經‘滿月’了。”醫療隊隊長、梅州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黃壽新說:“這一個月來,隊員們相互配合,順利完成了各項救治任務,接下來將繼續堅守在武漢一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屆時,我一定一個不少把大家都帶回來。”

一人扛多角 讓病房恢復“生機”

“我們醫療隊所在的廣東二隊主要收治危重症的確診或疑似病例,全科約70位患者,危重患者達到了70%。”黃壽新說,其中很多患者即使在予以氧療時,經皮指尖血氧飽和度也不到80%,而低於90%就已經是缺氧狀態了。此外,漢口醫院的隔離病區因由普通病區臨時改造的,院感防控和救治流程不盡如人意,隊員們接管的第一時間便集思廣益,自己動手,克服硬件方面的種種困難,改善醫療環境。

“第一個夜班,我接管的是重症監護病房,裡面有7位患者,基本都上著呼吸機或高流量製氧機。缺氧的患者很痛苦,稍微清醒的也雙眼無神,整個病房看不到一絲‘生機’。”醫療隊隊員、梅州市人民醫院護士何映平說,她只能集中精神,對每位患者做好護理評估、記錄生命體徵、建立靜脈通道……幸運的是,經過一個晚上的努力,所有危重患者都轉危為安。

醫療隊隊員、梅州市人民醫院護士謝婕琪說:“除了護士,我們也是服務員、清潔員,既要給患者端水餵飯、端屎倒尿,也要負責拖地、消毒、倒垃圾……由於醫院腸外營養品匱乏,為了讓患者能儘快恢復,我們拿出自備奶粉為他們補充營養。”

徒手搬氧瓶 扛起生命的能量

一步一步“滾動”上百斤重的氧氣瓶對女性而言已屬不易,更何況是在穿著防護服、戴著N95醫用防護口罩的條件下,從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外搬進病房……

“但是,漢口醫院的中心供氧無法滿足患者正常氧療的需求,所以這些氧氣瓶就是他們的命,哪怕是換慢了一秒鐘,監護儀上的經皮指尖血氧飽和度也會‘嘩啦啦’往下掉,兇險異常。”醫療隊隊員、梅州市人民醫院護士吳雪芳說:“一個‘大傢伙’卻只夠一位患者使用55分鐘左右,除去部分上著製氧機的患者,我們每個夜班大概要換上10次,一趟下來已經氣喘吁吁、呼吸困難了,還得保持頭腦清醒進行細緻的觀察和精心的護理。”

何映平說:“有一個夜班,我經過多次搬運、換裝氧氣瓶,喉嚨幹得發癢,誘發了咳嗽。當咳個不停終於咳出了痰後,我發現自己全身‘武裝’,根本沒法吐痰,而如果吐一口痰就更換全套防護用品。現在防護物資如此緊缺,這麼做將是巨大的浪費。我只好把痰含在嘴裡,繼續幹活。後來,我覺得越來越難受,只好強忍著把痰往肚子裡吞。”

醫者先醫心 讓患者迸發希冀

深入接觸後,醫療隊員們漸漸感受到了患者內心的無助、恐懼甚至絕望,於是每次開始工作前,他們都在防護服上寫著“平安、加油”,還帶著患者一起做冥想操,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防止負面情緒在病房蔓延。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奶奶。一天夜晚,她由於病情嚴重,老是踢開被子,想用手解開束帶,還試圖拔掉身上所有導管。”何映平便靠上前,一手握著老奶奶的手,一手撫摸著老奶奶的額頭,輕聲安慰、鼓勵她。“她似乎感受到了我們一直守護在她的身邊,即使再艱難、再危險也從未放棄她。慢慢地,老奶奶不再掙扎,眼睛裡有了神采,生命體徵也開始好轉。”何映平說:“最後我給她鬆脫了束帶,她竟像個小孩子般微笑地看著我。”

醫療隊員們的心理撫慰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感謝。有患者告訴醫療隊員,通過冥想操,她住院20多天來第一次不再恐懼。“她還問我能不能通過微信幫她在其他醫院治療、情緒特別不好的女兒放鬆情緒。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在想‘醫者先醫心’,還有什麼比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更令人喜悅的工作呢?”何映平說。

本報記者:劉巧

通訊員:曾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