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话说国产自主通用x86构架CPU

Intel从1999年就察觉到了交叉授权协议下AMD指令集对自己X86利益的妨碍,从1999年SSE仍然有模有样的竞争,发展到2006年64位CPU问世开始对AMD的所有指令集全面围追堵截。

根据交叉授权协议,AMD仅能将X86技术授权给子公司,即控股超过50%的公司。AMD、英特尔的交叉授权协议中表明双方在接受其它公司控股时要征得对方同意,且不得向第三方公司转让X86授权。这显然是为了保护intel的利益,使intel甚至美国政府能够对所有拥有X86授权的企业长臂管辖,而并不符合AMD发展全新架构的需要,更是危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减小制约,AMD授意形成了一个方案:AMD与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成都海光微电子公司(CHIMT),由AMD控股51%,负责开发、定制Zen核心。并成立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CHICD),由AMD控股30%,购买成都海光微电子公司开发的CPU核心,并在此之上开发CPU,实现了ARM模式。

也就是说,AMD控股51%的成都海光负责开发定制CPU核心,然后交由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CHICD)(AMD控股30%)来封装贴牌,AMD控股的成都海光微电子公司将具体负责Zen处理器的定制工作,而中方控股的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则根据客户需求来定制SoC的其他部分及进行部分市场营销工作。实际上根本不是自主可控。

这个背景其实很复杂,并非简单就是经济和AMD财务压力导致,当时中国有个“核高基”,有大笔国家科研和补助资金,旨在提高中国核心科技自主研发水平,内资想拿钱却没技术,外资有技术但却没身份,这样正好使他们凑一块,内资假借有国产通用cpu技术拿到巨额国家专项资助,十亿为单位计的研发补助,而外资拿到专利费之外,还通过产品穿马甲的方式变身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得以打入中国党政军及部分核心的民用超算服务器等关键领域和市场领域,外资赚的盆满钵满,但技术仍然没能拿到,而且后期的zen2连授权生产的许可资格都无法得到,除了海光,兆芯也拿了几十亿国家资金,但是后续授权都没有着落,而且intel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关键时刻可能才会跳出来一招制敌,这种套路大大伤害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因为几百亿的资金进入内外勾结的洋马甲身上,挤占了大量的中国科技科研资金补助,而真正有研发潜力的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得到的研发资金少的可怜,1亿的项目在那时的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就是顶天的大项目了。几十年前就有类似例子,就是国家在运10试飞后,麦道公司与中国假装合资成立公司,使中国自主研发项目下马,然后过几年麦道被波音收购,麦道与中国的合资项目公司立马就黄了,中断了自主商用大飞机项目的同时还导致相关研发人员出现断层。后面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同样如此,欧盟先是允许中国参与伽利略导航系统,随后好几年过去了,中国投入数亿的资金后连核心的毛都没碰着,打了水漂不说还错过了好些年的发展时间,只好回过头来自己开发中国独立自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幸好中国醒悟较早而且资金充足,否则等伽利略快建成时再踢出中国的话,中国的导航系统市场要被欧美完全抢占,而且可用的卫星轨道和适宜频率也将被欧美完全抢占,可能对后续开发导航系统造成更大困难。

类似的情况还有与ibm合作的苏州中晟宏芯公司,与高通合作的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前者接近破产,后者已经注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