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了,學習不主動,也不愛思考問題,如何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夢想成真YU88


學習不主動也不愛思考問題,就是不愛學,不想學,不會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解決呢?

原因分析:學習內容的單一,學習評價的單一,學習目標的單一,學習方式的單一,造成孩子感到學習枯燥乏味,無樂趣,無希望。在父母和老師的逼迫下,被動應戰越戰越挫,最後,不學了,不想了,愛咋就咋,隨便吧。學習的內容主要圈定在語、數、英,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交流與溝通主要限定在學科學習上,週一至週五學,週六至週日補,這就是“單一”。試想,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憧憬的生命(人的天性)被幾個成年人改變軌跡,整天被灌輸“單一的學習”,有幾個孩子能受得了?

不當的教育認知產生了不當的教育方法,產生了不愛學的孩子。兒童的成長是全面的,具體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左右腦是共同成長的,不能只發展“左腦”,左腦是“學術腦”,右腦是“藝術腦、想像腦”,學習的最佳是左右腦的協同(大家可以上網查閱腦科學知識);如果從小不抓學習,大了跟不上怎麼辦?有的老師說:“那沒有成績,你家長能願意?”是的!沒錯!但是,成績的取得方式是什麼,過程是什麼?違背“學段規律、成長規律、教育規律”就能產生成績嗎?把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孩子當初三高三抓嗎?大錯特錯!人類教育史從一開始就伴隨著“功利性”。今天,我們要減少這種“拔苗助長”的過度功利。如果我告訴你,兒童靠“心靈直覺”感知世界,和我們成年人理性分析是不同的。你還會以“成人世界理解學習知識的重要性的正確論斷”來要求孩子嗎?

不愛學,不想學是普遍的問題?值得每個人深思,限於篇幅,您可以到馬蹄蓮學校聽我講的“崇德家長公益課堂”。

再說“不愛思考”。都不愛學了,當然不愛思考了,教育的問題沒有孤立的,上下關聯,一通百解。學習不思考,等於沒學習。試問“給孩子自主的時間了嗎?給孩子思考的時間了嗎?給孩子發言的時間了嗎?給孩子質疑的時間了嗎?是老師的全堂灌輸、以教定學,還是啟發與互動的課堂?”等等問題,如果教學變成了“學校全堂教,回家使勁練”,不愛思考能避免嗎?

談幾個方法:小學階段讓孩子們閱讀吧,閱讀能解決你遇到的各種教育困惑,多給孩子買書,把家變成書房;課餘給孩子報些藝體班、興趣班,不要再報那些強化文化課學習班了;帶孩子多旅行,多見識,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參加比賽;鼓勵和孩子每一個方面的進步,鼓勵和表揚孩子努力和改變的過程,從孩子身上找“100條優點”,每天把對孩子的負面關注清零,改變親子關係;無論再忙,都要學會勞動,做家務,不勞動的孩子不勤奮,不勤奮是不可能學習好的;去掉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正確引導使用電腦,帶孩子看看電影,中小學生“儘量聽,不要看”。

每家都有每家的情況,教育有共性,我再送給大家一個萬能的教育方法:“停止說教,身教優於言傳;信任孩子,肯定孩子,學會傾聽,讓孩子教育你。”


馬蹄蓮學校張永偉



豔秋57


三年級的孩子學習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這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不用太過著急,可以從以下幾點去看。

1、要正視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首先要先從家長身上去找原因,可能有家長問,孩子不愛學習,和家長有什麼關係?關係很大,從時間上看,家庭教育是早於學校教育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有不少父母對孩子很嚴厲,對孩子經常各種批評。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去,這種情緒是造成孩子不積極主動的重要因素。

2、找出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

是因為老師講的聽不懂嗎?還是覺得這些知識沒有用?還是不喜歡某個課程的老師,導致不想學這門課?這些都需要家長去和孩子深入的溝通和通過日常的交流來了解。

3.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知道具體原因後問題往往就簡單了,如果你感覺自己處理不了,可以和老師溝通,查閱資料,諮詢相關專家,都可以讓你快速處理問題。父母要學會使用積極的語言,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心態,從而形成積極的行為。積極主動地學習不過是人諸多行為的一種,孩子能否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父母的鼓勵和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飛英語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關鍵點。在這個時候一些學習習慣還沒有養成的話,到了高年級就會非常的費勁。


所以在這個關鍵時期,家長就要改正孩子這些學習上的壞習慣,讓孩子的學習進入到一個正軌上來。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沒有多大的積極主動性,所以在學習上還是需要家長多付出一些來引導的。主要的就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如果養成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自然而然的學習上就主動,也會變得思考問題了,也會提高自己的積極性。


首先,時間觀念。


如果孩子內心沒有一個很好的時間觀念的話,那他就肯定不會主動學習,也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在放學之後可能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寫作業,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正確的引導。

這個時候家長不能看手機,也不能夠看電視,而是要陪伴孩子,你在一旁拿本書看,或者是試著和孩子比一下賽,看看你和孩子一起做作業,誰能夠先做完並且完成的很好。讓孩子大腦裡邊兒形成一種競爭意識,那麼他可能就比較喜歡主動的完成作業。


其次,樹立自信。


學習上不積極主動的孩子,一般他在學習上面也不會有什麼自信的,你如果給他講道理的話,他肯定會說,我不想學習或者是我自己學習不好,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樹立自信,讓他有自信心。

所以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做的是鼓勵,而不是打罵,當然家長也不要把自己焦慮的情緒傳染給孩子。那樣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反而對自己也越來越沒有自信。


孩子的教育是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耐心、細心。


餘爭的世界


1.家長做好心理預期。

孩子積極性的提高需要一些時間。

低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階段,比如主動預習和複習、認真寫字、熱愛閱讀、愛動腦筋……但這些習慣他還沒有具備,孩子在班級裡很難名列前茅,導致孩子在老師心目中非常普通。無法獲得優異的成績,無法獲得師生的肯定,自然他學習的積極性就不會高。

2.三年級的特殊性。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重要的轉折期。三年級,孩子從兒童成長為少年,生理心理有明顯變化、同時變得越來越有主見。

家長要做有心人,需要結合孩子的特點,給予幫助和教育。多還孩子聊天,說說心裡話,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3.確定明確具體的目標。

(1)遠期目標,也就是自己的理想。

讓孩子明確學習的意義,把學習和自己的理想聯繫起來。比如孩子想當軍人,可以看看有關軍人介紹的紀錄片,激發他們內心的自豪感,讓他們的遠期目標也能變得更加清晰一點。所以,我們要儘量從正面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2)近期目標,也就是一兩週內孩子努力就可以達到的。

在這個過程中,身為家長,要關心、詢問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他們取得進步,家長表達祝賀,也可以實現孩子的一個小心願。當他們表現沒有達到家長需求時,家長帶領孩子看看問題出在哪裡,做好分析與整理,避免下次再次犯錯。。

近期目標制定要合理,給孩子適度的壓力。同時,一個目標達成之後,我們再製定新的目標。

4.探索出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1)聽課前,注重預習。聽課中,注重理解。聽課後,及時複習。

(2)聽課時,心情稍許放鬆一些,不能很緊張地死記硬背。否則只會造成腦神經疲勞,反而使聽課的注意力渙散。

(2)體驗成功,逐步養成探索精神。孩子作業遇到難題,不要將答案告訴孩子,而應該有告訴方法,將題目分幾個步驟完成。孩子一步步完成,內心會覺得非常滿足與快樂!有了愉快的情緒體驗,孩子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從而對難題的恐懼感她再也不。

根據以上4點,家長再陪伴孩子一起努力,相信孩子的狀態會越來越好!


一年級的馬老師


01

家長可以變換一種思維方式,讓孩子來當“小老師”。

孩子積極性差,家長不妨嘗試著讓孩子當自己的老師,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針對孩子已經瞭解的知識,只是為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家長就老老實實的當一回“學生”,可以經常詢問孩子前面學過的內容,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起到複習的作用,家長以“學生”的身份,屢次向孩子提問,這樣比孩子一個人乾巴巴的坐在那裡學習效果更佳。

家長也不要認為給孩子,當學生太丟面子,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家長身份強迫孩子學習,當然如果孩子不喜歡當老師,也不要強迫孩子給小當老師,以免造成孩子逆反情緒。


02

孩子不愛學習多半是覺得學習沒有意思,所以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第一環境,因此,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有效的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其目的就是為了形成一種學習地點的定向作用。創造一個整潔的學習環境,有研究表明乾淨整潔的環境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加他的記憶效果,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與其在旁邊嘮叨式的輔導和說教,不如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喧鬧的家庭環境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03

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讓孩子感覺學習很快樂。


王金戰老師這樣說過:“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揹負著太多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就會使這個學生垮掉……如果我們忽視學習的快樂,去一味的探討學習之外的壓力,反而讓學習變得無味。”因此家長千萬不要過多的對孩子強調分數成績,升學等與學習本身無關的東西,這樣只能給孩子造成壓力,導致他不愛學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興趣是愛學習會學習的重要基礎。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有些孩子喜歡玩某個遊戲,有些孩子喜歡唱歌,有些孩子喜歡球類。家長可以先多與孩子聊關於他興趣愛好方面的知識,告訴孩子通過看書學習,可以學習到更多有趣的知識,家長可以通過興趣引導孩子愛上學習。

讓孩子愛上學習少不了家長的正確引導,當然也是需要家長的耐心,慢慢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對培養愛上學習的習慣是非常不利的。

我是秀秀,如果我的回答能夠給你提供幫助,那是榮幸之至;如果有些話語能夠蕩起你心中的一點漣漪,歡迎留言評論,點亮小心心,感謝點贊【關注】。


虎牙秀秀


孩子的行為就是一面鏡子,它反映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處理事情的方法,所以孩子的很多問題都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

我們可以在平時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讓孩子自已先定時間,自己掌握時間。也可以在精力旺盛的時候先寫較難的作業,然後再做校輕鬆愉快的。在孩子寫作業時,父母一定要有一個陪在孩子身邊,如果有孩子不能理解和解決的問題,可以及時查看詞典或參考。父母在身邊,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律性,還能在寫作中因不斷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長時間良好的作業規律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最好方法。

如果孩子已經有不良習慣,可以通過交流來找出原因。家長應該放下嚴肅的態度,可以請孩子吃她喜歡的美食,以聊天的方式進行,往往在這種時候孩子是最放鬆的,也是最易溝通的。

找出原因後,積極處理,多鼓勵孩子。儘早讓孩子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在過程中,我贊同適當的疼痛教育,這樣可以讓孩子更深刻地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當然教育完等孩子平靜後,可以和孩子進行交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犯錯後一定會承擔相應的後果和責任。

正確引導該子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沉默中的味道


您好,我現在是一名三年級的語文教師。其實孩子學習不主動,也不愛思考問題,那麼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

  1.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孩子在一二年級的學習習慣,以及知識掌握情況。一二年級是給孩子提興趣打基礎的時期,三四年級也是小學的轉折期,如果孩子一二年級知識點沒有掌握紮實,到三年級知識立馬難了,那孩子積極性肯定不好高,如果是這樣,那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補。
  2. 其次,我們要從自身考慮,三年級知識難了,作為家長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了?我們應該適時地和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是怎樣的?只有家校合作,對於孩子學習才是好的。
  3. 另一方面,就要考慮孩子的學習環境了。
總之,一定要和孩子勤溝通。讓孩子明白,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會和孩子站在一起,去解決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溫馴野喵


這是個啟蒙問題,不是“學習不主動或不愛思考”。

學習不主動,是因為孩子對學習還沒有產生興趣,或對孩子的鼓勵不夠,而造成厭惡學習。

不愛思考,是因為在沒有興趣的前提下,不愛思考的必然。

建議:來孩子去動物園、博物館、體育場、音樂廳,或參加冬種類型的活動及體驗,或和大孩子們一起野外旅遊。讓孩子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讓需要學習的慾望激發出來。


雨木之


說實話,三年級的孩子怎麼會有學習主動性呢?孩子的天性還是玩,喜歡追求有樂趣的東西,這個時候孩子的天職不是學習,是享受童年的快樂,是玩。為什麼南京會大力倡導快樂教育,不就是出於這個目的嗎?

這個階段孩子不會明白學習有用,也不會主動去學習,如果學習習慣不好,多數是沒有計劃性,或者家長督促的少一些。你沒有說是男還是還是女孩,我覺得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興趣特點加以引導。比如孩子自尊心比較強,可以多拿他來和學習好的孩子做對比,激發他奮起直追的信心的勇氣;也可以幫他制定學習計劃,比如先做作業再看電視,每天控制看電視和玩的時間;也可以適當的物質獎勵,這個誘惑還是蠻有效的,只要方法得當,應該效果也不錯。

總之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特點做出應對。其實小學生的成績真的不能說明什麼,學的東西都很有限,考試題目也很簡單,只要不是太差,能跟上就行;更應該適當增加孩子的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應該對孩子的未來更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