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誰捉住射死我的那人,便可為梁山泊主”,晁蓋這話是不是意味著心裡壓根就沒想讓宋江接位?

冉之酉色


“誰捉住射死我那個人,便可做梁山泊之主”就可以看出晁蓋沒有遠見卓識,為後來沒有進入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埋下了伏筆,要知道宋江不是逼上梁山而是被請上梁山的,由此可以得出只要宋江肯在梁山遲早都會取代晁蓋做梁山的頭領或者實質性的領導,晁蓋應該知道宋江的能力和威信,本來打祝家莊作為大頭領沒有必要親自去,晁蓋錯誤的認為祝家莊不過是個土圍子輕而易舉就可拿下,怕宋江打下祝家莊壯了宋江在梁山的聲威,結果天不由人晁蓋偏偏在此中了史文恭的毒箭含恨而亡,他要是有劉備託孤的遠見,堂堂梁山之主死後連個108將都沒混上,用現在的話說連個中央委員或者烈士都不是,活著時嫉賢妒能沽名釣譽也還罷了,死的也是一塌糊塗!


真佛無相


是的。


這句話是在晁蓋攻打曾頭市失敗,被毒箭射中面頰,臨死前所說的話。


按理說,堂堂山寨之主,本應該明白,自己一個將死之人,此時最應該做的就是趕緊確定新的繼任者,這樣,他才可以放心地去死,然後兄弟們繼續他未盡的事業。


可他偏不,反而背道而馳,這句遺囑根本無助於梁山的團結穩定,相反,只會增加繼承人選的不確定性,如果被其他心懷叵測的人利用,不讓他宋公明哥哥做山寨之主,豈不是讓梁山進入了分裂內訌的局面?


何況梁山上下誰不知道,宋江早已是眾望所歸的繼任者,晁蓋怎麼可能不知道?知道了還做出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決定,那不就是不想讓宋江即位,成心給他添堵嗎。


可以說,晁蓋這句遺囑,從政治智慧上講,真的是一塌糊塗,把他生前積攢的對宋江的不滿與憤懣給完全展現了出來,矛盾暴露無遺。


其實晁蓋和宋江之間兄弟反目的過程充滿了悲情意味,因為雙方都算是合格的領袖,但因為政治路線的不同,而最後分道揚鑣。


晁蓋是偶像式領袖,是個妥妥的大俠。書中記載他武藝高強,義薄雲天,平生仗義疏財,愛好結交天下英雄,是個敢於為民請命的好漢,人格魅力極強。


包括從晁蓋後來的事蹟上看,他對待兄弟確實重情重義,尤其是對有救命之恩的宋江,幾次要把寨主之位相送。考慮到晁蓋不是陰謀家,沒什麼心機城府,喜歡直來直去,討厭矯揉造作,他這些話應該是發自肺腑,是把恩義看得比什麼都要重要的人,相應的,他也可以獲得大家的信任與追隨。


而宋江則不是,比起俠客,他更像個政客或者說,更想做政客,並視之為終生的奮鬥目標。因此,他更有政治頭腦,待人接物更加細膩,也更具謀略和城府,手腕也比晁蓋要多得多。


晁蓋一身草莽氣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和一腔熱血換得豪傑們的崇敬追隨,宋江則以自己的頭腦、格局、見識以及懷柔之術聚攏人心。


性格與追求的不同,導致了政治路線的不同,即梁山泊的發展方向,大家都知道宋江是鐵了心要走招安路線,也就是從組織外迴歸到組織內,而晁蓋並無此意,他更看重梁山自身的獨立性,這就使得二人發生了分歧。


但整體而言雙方並未交惡,更沒有大打出手鬧內訌,只是彼此漸行漸遠,雙方關係的轉變一直很微妙,屬於心照不宣但埋頭做彼此的事的那種關係。


但時間長了,勢力此消彼長之後,宋江開始徹底做大,幾乎完全掩蓋住了晁蓋的光芒。晁蓋不可能沒有察覺到,不滿應該有,但還沒有徹底爆發的地步。


一直到段景住盜馬獻宋江,結果被曾頭市所奪,才徹底點燃了晁蓋的怒火。


其實晁蓋的怒火可以理解,一般人捧宋江賢弟我也就忍了,你他孃的一個盜馬賊,想來梁山入夥走後門,送禮不送老大送宋江,你這也太看不起我了。再不發發威抖抖脾氣,你們還真當我不存在啊。


應該說,衝晁蓋負氣,不聽宋江和吳用勸阻,不顧一切也要親自帶兵攻打曾頭市,可以看出,晁蓋這次是真的傷自尊了,打算用武力證明自己。


此舉也再次說明他真的不是一個政客,權謀方面不是宋江的對手。而晁蓋也很快嚐到了被孤立的領導人的痛苦,此時已經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的梁山泊,頭部猛將幾乎沒有人願意跟隨晁蓋出戰,只有林沖因為地位超然且念及舊情,願意陪伴出征,其他人連吳用都沒出馬,梁山主力部隊基本上都坐視晁蓋出征,這顯然是顧及真正大老闆宋江的面子。


晁蓋一方與宋江一方的爭鬥基本上是沒有硝煙的,且是一面倒的進行著。晁蓋的性格和班底決定了,他註定不是精於權謀的宋江的對手,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邊緣化,進而坐視其尾大不掉,完全失去抵抗能力。


曾頭市一戰,是雙方勢力,具體說是晁蓋本人與宋江勢力最後也是最激烈的一次交鋒,可惜,晁蓋急功近利,中計被毒箭射傷而死。但可以想見的是,就算晁蓋這次沒有雄起,未來的他,只會越來越淪為吉祥物,其在梁山泊最後的歸宿,可能和未來的盧俊義一樣。


開會時投贊成票即可,不要反對宋江的任何決定。


綜上,晁蓋就是不想傳位給宋江,而且還是對其不滿的一次總爆發。


大蔥侃侃侃


不是不想讓宋江當梁山之主,而是晁蓋壓根就認為射死他的就是宋江這一夥兒人。

晁蓋明明說的是“射死我的”,根本沒提史文恭,等晁蓋一閉眼,宋江卻偷換概念變成了“誰抓了史文恭”,似乎也驗證了這裡面的不尋常。

我們可以試著分析一下,第一,梁山和曾頭市不是血海深仇,史文恭沒有必要下死手,他只是個教頭,有功也輪不到他。第二,晁蓋死後雖說兄弟們很憤怒,可是攻打曾頭市的理由很值得商榷,什麼你搶我馬等等一些雞毛蒜皮的爛藉口,絕口不提為晁蓋報仇這麼高大上一聽就得死磕到底的理由。第三,曾頭市居然不知道晁蓋已死,甚至想要和解,如果史文恭真的殺了晁蓋會傻到還去和解嗎?第四,也是最核心最有說服力的一項,晁蓋宋江二人理念不同,路線不同,勢必會走上相反的道路。

由此可以推斷,晁蓋肯定不是史文恭殺的,肯定是自己人下手。晁蓋是發覺中了埋伏退走的時候“迎面”中了一箭,那隻標記著史文恭Logo的箭有沒有毒我們不知道,但是林沖拿金瘡藥給晁蓋敷完以後才知道中了毒,到底是箭有毒還是金瘡藥有毒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晁蓋死後,宋江集團就上位了,既得利益者也是宋江集團,自己想吧,我就說到這。


打武松的老虎


晁蓋臨死前說的話充分表明了他任人唯賢,並不是不讓宋江繼位。但從書中可以看出自從宋江上山以後,梁山便形成了兩股勢力,一是晁蓋為首的主戰派,以推翻朝庭為目的。另一派則以宋江為首的投降派,以接受招安封妻萌子為目的。這一點晁蓋十分清楚,所以擔心自己死後宋江會投靠朝庭,斷送了梁山眾兄弟的性命,為此他才出此下策,說出這番說,誰捉住史文恭誰繼承王位,晁蓋心知肚明以宋江的武功是捉不住,從這一點來看,晁蓋是沒打算讓宋江繼位。


夕陽233734493


晁蓋之死,從他起兵攻打曾頭市開始,已經疑點重重。晁天王臨終這番話,可以說是他臨終對宋江不滿和疑問的大爆發。

疑點一:書中並未說明是誰射死了晁蓋

我們只知道是晁蓋等人黑暗中了伏兵,亂軍之中被冷箭射中。且看原文:

“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來”

這一彪軍馬,從哪裡來?所屬陣營到底是誰?都沒有描述。造成梁山之主殞命的一場遭遇戰,就讓作者這麼不明不白的含混過去了。

疑點二:呼延灼與林沖的爭執

晁蓋中箭後,林沖安排劉唐、三阮、杜遷、宋萬等人護送晁蓋回山。天王中箭,如此嚴重的事情,林沖沒有派呼延灼、徐寧等身手更好的宋江派系成員護送,而選擇了晁蓋嫡系,其中深意,細思極恐。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林沖隨後下令全軍撤回,呼延灼竟然說:

“須等宋公明哥哥將令來,方可回軍”

戰場指揮,瞬息萬變,呼延灼將門之後,怎會不知?竟然還要請示遠在梁山的二把手宋江?果然,雙方爭執不下之時,曾頭市發兵突襲,梁山再次受挫。而等宋江的“專用信使”戴宗趕到時,也只帶來了“撤兵”的命令,並無兵馬接應。反觀宋江在“祝家莊”等地敗退時,晁蓋立刻發兵救援的態度,大家心裡應該也能明白些什麼了。

疑點三:史文恭的態度

史文恭射殺晁蓋最重要的證據,就是那一支刻著“史文恭”三字的毒箭。可整部《水滸傳》,暗器高手極多:李應的飛刀、張清夫妻的石子、花榮的箭、石寶的流星錘等等,從未有用毒的。史文恭作為江湖上的頂級高手,他用毒箭大家信嗎?

而且史文恭從未提過晁蓋中的這一箭是他射的,直到被盧俊義生擒活捉,破腹剜心,還是隻字未提。按理說射殺反賊首腦,可是一件上能朝廷請賞,下能江湖揚名的大好事,史文恭卻如此態度,令人生疑。

更可疑的是,曾頭市在晁蓋死後,還企圖求和。你們都把人家帶頭大哥殺了,求和有可能嗎?曾頭市眾人如此幼稚嗎?只能說明他們並不覺得晁蓋之死與自己有關。

疑點四:晁蓋的態度

我們先來看看晁蓋的遺言:

“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

話說的很明白,並沒有明言到底是誰射的他。但是捉人這種事,宋三郎肯定是不擅長的。所以不想讓宋江即位之意,再明顯不過了。

疑點五:宋江篡改遺言

晁蓋死後,宋江幾日不理山寨事務,直到眾兄弟來勸其即位,才出來說道:

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又不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看看,原本晁蓋說的是“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到了宋江這,就成了“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從此“殺晁天王者乃史文恭”就再無爭議。

疑點六:為晁蓋報仇的過程充滿了詭異

  1. 宋江在晁蓋死後先是悲傷過度,不理山寨事務。諸位兄弟一勸解,立馬風風火火,將晁蓋的“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忙活完了,該報晁蓋之仇了吧?結果吳用跳出來說“居喪不可輕動”、“待百日之後方可舉兵“,宋江居然就這麼同意了。可百日之內,梁山發兵大名府救盧俊義卻半點沒含糊。
  2. 宋江為報晁蓋之仇,專門等盧俊義上山也是說不過去的。梁山好手如雲,林沖、呼延灼等人齊出,公孫勝一旁做法,還搞不定一個史文恭?究其原因,實是如若梁山頭領捉了史文恭,晁天王遺言猶在,還真不太好辦。只能找個外人,在梁山上毫無根基,這才方便。
  3. 盧俊義上山了,關勝等人也入夥了,梁山實力大增,這下該報晁蓋之仇了吧?宋江卻好像把這事忘了一樣,再不提及。直到段景住買馬再一次被曾頭市搶了去,宋江這才發作。而宋江所下戰書中,也只提了雙方奪馬之恨,卻對晁蓋之死隻字不提。宋三郎是覺得晁蓋性命沒有馬重要?還是怕雙方對峙起來難免露餡呢?

寫到這,讓我們回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此時再看晁蓋的一番遺言,好像不僅僅是不想讓宋江即位這麼簡單了。大家想想,梁山未來的接班人到底是誰,全寨上下誰人不知?晁蓋死前還說出如此不利於梁山安定團結的遺言,難道晁蓋昏了頭?

我覺得晁天王雖然是個耿直之人,卻也不至於這麼沒腦子。

他是對殺他的那人恨極,哪怕自己畢生心血建立的梁山大亂,也要報仇雪恨。如此想來,似乎晁天王對幕後真兇,也猜測出了一二吧。


文眼豆子


是的。原文如下:

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咐道:「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眾頭領都聽了晁蓋遺囑。宋江見晁蓋已死,放聲大哭,如喪考妣。

這句話裡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那個?”

眾所周知,宋江並不是以武力著稱的人,他又怎麼能夠抓住兇手。於是在宋江和無用的曲解下,這個"誰"就變成了“誰的手下”。

晁蓋應該是屬意林沖接班的,畢竟自己這個首領之位是林沖讓出來的,但是林沖在梁山上的勢力不如宋江,所以晁蓋給了林沖一個機會。

按理說盧俊義的武功比林沖也強不了多少,名頭更是半斤八兩,放著現成的林沖不用,卻費勁心機逼盧俊義上山,不是多此一舉嗎?讓給林沖不是更加名正言順,然而宋江敢讓嗎?他不敢!

宋江很聰明地把盧俊義逼上梁山,一番謙讓之後這個首領位置就變成了他和盧俊義之間的事情,很巧妙地把其他頭領包括林沖給排擠到一邊。

然而這個首領位置盧俊義敢接嗎?他不敢!晁蓋都死得莫名其妙了,更別說他一個孤家寡人了。於是盧俊義很配合地和宋江演了兩場戲。只不過史文恭很不配合地死在他的手上讓他十分鬱悶。要不然只用一場戲就夠了。

第二、“射死我的?”

讀到這裡是不是很納悶,明明都說了兇手是史文恭,晁蓋還提“射死我的”,直接說史文恭不就得了,難道是糊塗了?

不,兇手到底是不是史文恭還存在疑問,他至死也沒有說是他殺了晁蓋。如果是他射死晁蓋,他不是應該在兩軍陣前大肆炫耀嗎?然而他並沒有。

晁蓋或許清楚,但他並沒有證據,也沒有時間去調查,只能隱晦地提到,或許在關鍵時候能給宋江補上一刀。


青衫有淚


晁蓋的遺囑裡有規勸,有警告。晁蓋是把梁山當成了世外桃源,和兄弟們“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

宋江則不同,他是把梁山當成了跳板。晁蓋想的是繼續他的理想。宋江想的是交椅。晁蓋認為接位的可以是宋江,但必須是替他報仇,延續他志向的。換句話說,只要能把報仇這件事放在心上,聽從他遺囑的安排,梁山的隊形就不會大變,兄弟們的桃花源就還在。

能用這種方式把宋江拽回來也不錯。

可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宋江是個天生的表演派。

各種表演都是為了把梁山抓到自己手裡。晁蓋生前,各種手段籠絡人心,每次晁蓋下山必然是“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救孔家哥倆,救柴進,打青州,打祝家莊。每逢下山,總是把晁蓋穩到山上,他帶人下山立功,收攏人心,然後宣傳他的招安論調。

梁山的老人兒,三阮、劉唐、杜遷、宋萬。朱貴、林沖等人,都想著逍遙自在,把梁山當成桃花源,當成天堂。這也是晁蓋當初的目的。不單單是梁山,二龍山、桃花山、清風山等等,佔山為王,不歸皇帝管,逍遙自在,那是何等的快樂!可是宋江就想著把這隻隊伍當做自己當官的資本。一句遺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儘管如此,晁蓋還是很執著,想著把宋江拉回來。

打大名府的時候託夢,想讓宋江回頭。可是宋江不聽。沒辦法,只好把希望寄託在盧俊義身上。幫盧俊義生擒史文恭,結果,宋江使手段,吳用使眼色,大家都反對。晁蓋的遺願徹底破滅。

最終是宋江一條道走到黑,一百單八將,全部歸天,好好一座梁山,一個桃花源,消失在宋江的招安中。可憐晁天王一片苦心,可憐眾英雄!


月淡風青



晁蓋遺囑,確有蹊蹺。按正常情理,作為山寨之主臨終囑託,應明確而堅定,不應該含糊其辭。


關於這方面,歷史上不乏先賢的名言警句,隨手即可舉出兩例。例如劉備臨終遺囑:

朕今將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喻?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這話說得再明白不過:幼子能行你就幫他,不行就甩開他自立為王。



再看諸葛亮臨終遺囑:

孔明曰:我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

話說得明明白白,毫無隱諱。相形之下,作為江湖上的草莽英雄,晁蓋雖然文化不高缺少城府,可他畢竟是一寨之主,怎麼可能不知道臨死之前確定接班人,是事關梁山興旺發達的重中之重,為什麼偏偏要說:”誰捉住射死我的人,便可為梁山泊主”呢。這種漫無邊際的囑託,難免讓人多生猜疑。



於是乎,各種各樣的推論便魚貫而出,歸納起來,不外有如下說法:

有晁蓋壓根就不想讓宋江接班的說法。

有晁蓋就是被宋江謀害的說法。

有晁蓋是想讓林沖接班的說法。

有瓦解宋江派系,避免走招安之路的說法。

有怨恨宋江架空自己,從而打壓宋江的說法。

有隻想為自己報仇,不顧梁山大局穩定的說法。

等等等等......

應該說,上述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究竟哪種說法更接近實際呢?



一、晁蓋不想讓宋江接班,這是板上釘釘,無可置疑的定論

晁蓋如果想讓宋江接班,當面說出,對人對已對梁山大業都有好處,完全沒必要隱諱不講。同時,宋江不是武將,不可能上陣廝殺,根本不存在捉住射死他的人的可能性。所以,說晁蓋不想讓宋江接班,這是明擺的事實,沒有任何疑問。



二、說宋江是害死晁蓋的主謀,沒有理論上和事實上的依據

上山前,宋江和晁蓋就是結義兄弟,因此才冒死送信,使晁蓋這個劫取生辰綱的重犯得以逃脫。另外,宋江本意是不願落草為寇的(從他主張招安即可驗證這個觀點),況且第一次被救上山,他已是發配江州的人犯,卻不顧晁蓋再三挽留,堅持下山服刑。後來在潯陽樓題反詩被判斬首,是梁山好漢從法場把他劫上山,他才不得已在梁山落草。所以,宋江沒有當梁山老大的主觀願望。說宋江謀害晁蓋,在理論上沒有依據。

宋江上山後,雖然屢次下山征討,戰功顯赫,並且在上山前後招降許多將領,客觀上聲望確實已蓋過晁蓋。但僅憑這一點就推斷他要害死晁蓋搶班奪權,實在有些牽強附會。

三、晁蓋之所以不想宋江接班,實乃不願走招安之路

宋江與晁蓋,無論上山前和上山後,私人感情甚好,找不出任何搶班奪權的蛛絲螞跡。晁蓋之所以不想讓宋江接替山寨之主,唯一的理由,只能是他不想讓兄弟們走宋江那條招安之路。

其一、晁蓋是江湖上的草莽英雄,把兄弟情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稱分金銀過快活日子,是他嘯聚山林的宗旨。至於接受朝庭招安,實現封妻廕子青史留名,在他心裡想都不想。這一點,可以從他上梁山後的舉止言行得出結論。而宋江朝思夢想的招安美夢,晁蓋在心裡一清二楚。所以他在臨終關鍵時刻,不讓宋江接班,也就堵死了宋江的招安之路。從這一點上看,晁蓋的遺囑是申明大義,高瞻遠矚的。



其二、宋江是吃朝庭俸祿的官吏出身,其出人頭地的願望只有升官發達以求得青史留名。上山前,宋江在送武松去二龍山的路上,他就叮囑武松:

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庭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槍,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個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由此可見,宋江上山前就有招安這個願望,他上梁山是不得以而為之,上山後也無時不想著朝庭招安。宋江的願望和晁蓋完全是背道而馳,走的不是一條路線。所以,晁蓋臨終前不讓宋江接班,也就合情合理了。



四、對晁蓋遺囑其它方面的理解,應該是有失偏頗

即然把晁蓋不願讓宋江接班的原因理順了,對晁蓋遺囑的其它解讀,則難免有失偏頗。

首先,晁蓋想要林沖接班的說法,其來源是:當初林沖手刃王倫並推舉晁蓋為山寨之主,晁蓋把他視為心腹,想以此報答。這種把私人感情上升到大局的說法,無疑是貶低了晁蓋的格局。

其次,晁蓋怨恨宋江架空自己的說法,來源於宋江上山前就聲名遠揚,上山後又功高震主,這都是事實。但以此來論斷晁蓋打壓宋江不讓他接班,則顯得晁蓋太小氣了。

再有,晁蓋只想為自己報仇,不顧梁山大局穩定的說法,等於是把晁蓋說成了心胸狹隘之人。這對身為一寨之主的晁蓋是不公平的。


總結:

晁蓋遺囑,壓根就不想讓宋江接位,這是鐵的事實,無可置疑。

晁蓋不想讓宋江接位,緣於他不想讓梁山兄弟走宋江招安那條不歸路。



文化一家人


宋江是被晁蓋救到梁山的,說好聽點,也是晁蓋請上梁山的,剛上梁山,晁蓋就請宋江做梁山之主,此時宋江雖有這心,但深知自己威望不能服眾(細看電視劇的能夠看出當時宋江的微妙表情變化),所以肯定不能接受,但是宋江也非等閒之輩,知道如果要讓眾兄弟真正服自己,必須有自己的理論基礎,也就是綱領,喝一點恰恰是晁蓋沒有的,晁蓋的本意只想跟兄弟們吃吃喝喝 快快活活的過完這輩子,是個直爽豪邁的義士,但是宋江不是,在官場上混跡多年的宋江有自己的想法,在梁山上,他敏銳的發現梁山眾好漢光有好漢之實,卻無好漢用武之地,所以,宋江切實有效的提出替天行道的口號,進而實現招安的最終目的,這口號其實在梁山非常有市場,如果細讀梁山眾好漢,可以發現其中大部分是被逼,他們怨恨官府 但未必真相反叛朝廷,後來宋江當政,也是一直用這種思想去說服很對好漢上梁山的,最典型的就是盧俊義,其實在很多梁山好漢心裡,能夠再次被朝廷重用,何嘗不必落草為寇要好得多,真正徹底對朝廷失望的,只有起初跟晁蓋劫生辰綱的一些兄弟,當晁蓋知道宋江有招安的想法後,是大失所望,知道這人跟自己是南轅北轍,註定走不到一起的,但是宋江是自己請上來的,於情與義,都不能再把他趕下山,晁蓋是義士,對兄弟不會行小人勾當,唯有憑藉自己一腔熱血向前,最後被史文恭射殺,晁蓋最後的這句話,是無奈也是痛心,既不願又不能。


喜歡歷史的學生


 1、表明了反對宋江做水泊之主;  晁蓋臨死的遺言當著眾頭領的面對宋江說:“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可見晁蓋對宋江多麼的不滿,此話的意思就是不想讓宋江當老大。否則晁蓋完全可以說,賢弟保重,我死之後,你便為梁山之主。宋江的武功不行,而晁蓋的遺言又是誰捉了射死他的,誰就是老大。史文恭是水滸中的一等武林高手。以宋江的本事怎麼可能捉得住史文恭。若以這個為條件,除了蕭讓、金大堅之類的知識分子,梁山上任何人都比宋江有希望當老大,哪怕李逵都比宋江的可能性大。晁蓋臨死開出這個條件,分明就是不想讓宋江繼任老大的位置。自宋江入夥後,晁蓋這個老大多半是做得十分窩囊,臨死來了這麼一手,也算報了一箭之仇。  2、暗示毒箭有可能不是史文恭射的。  史文恭是絕頂高手,高手一般自負,不屑於箭上下毒。  黑夜裡一箭正中,花容也未必做到,何況史文恭不是以箭術聞名的。  以後曾頭市和史文恭也沒有以射死晁蓋為驕傲,這是不合理的。  3、下黑手的不一定是花榮。  花榮當時不在出徵的隊伍裡。  花榮太出名了,當時不應該在的人出現,太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  好好看書,在當時的和晁蓋一起出徵的名單裡,有誰是值得懷疑的。  4、其實,按照晁蓋的遺言的含義推測:晁蓋心中的接班人應該是:林沖。  林沖為人仗義;武藝高;資格老;功勞大;顧全大局;威信高。  林沖反對招安,思想路線和晁蓋一致。  林沖有老梁山、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柴進等的支持,必要時可以有實力和宋江抗衡。
追問
誰最值得懷疑啊=。=
追答
晁蓋是帶了二十名兄弟去曾頭市的,他們是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這份名單很有意思,首先吳用不在裡面,吳用雖是晁蓋劫生辰綱時就在一起的老兄弟,但現在顯然晁蓋已經認定吳用投靠了宋江。另外,林沖、劉唐、三阮、杜遷、宋萬、白勝,晁蓋自己的班底除了一個開酒店的朱貴幾乎全部出動了,這批人也就是宋江上梁山時坐在左邊一排的9個頭領中的8位。再看剩下的,徐寧是湯隆騙上梁山的,基本沒有派系色彩,呼延灼是降將派系的,石秀、楊雄也不算宋江的嫡系,孫立是登州派系的,鄧飛是飲馬川小派系的。和宋江嫡系拉得上關係的只有穆弘、張橫、黃信、燕順、歐鵬、楊林6人,但都不算十分親密。宋江嫡系中的嫡系如花榮、秦明、李逵、戴宗等一個也沒有。再看晁蓋中了曾頭市之計後,親自劫營時所帶頭領的名單,劉唐、呼延灼、三阮、歐鵬、燕順、杜遷、宋萬、白勝。除林沖外,晁蓋帶了劉唐、三阮、杜遷、宋萬、白勝等7人,清一色的自己兄弟。而林沖缺席是因為晁蓋另委以重任,為後軍接應的主將。從這兩份名單也能看出,晁蓋在梁山能依靠的基本上還是自己火併王倫後,宋江上山前的那撥老同志。晁蓋在梁山的處境可見一斑,宋江的嫡系們恐怕正在山上看晁蓋的笑話。從這兩份名單來看:他們後來的表現;和宋江的關係;排座次的地位;我個人分析,可能性最大的:穆弘。排座次時第二十四位的穆弘是宋江的嫡系,也是揭陽小派系的成員。揭陽這個小派系的領袖應該是混江龍李俊。宋江把穆弘提到李俊前面。穆弘的排名太高,尤其在李俊之前,從資歷、功勞==都不合理。花榮、徐寧、楊志、索超、張清、朱仝、史進、穆弘為馬軍八虎騎。是馬軍裡僅次於五虎將的。第七名都是史進,少華山的老大,魯智深的拜把兄弟。朱仝算比較弱的,可他的武藝在中上,又有救兩任老大晁蓋、宋江的功勞。論勢力,論實力,論江湖名氣,論武藝,論南征北戰的功勞。從書裡的記述,穆弘何德何能??宋江把他排在第二十四位、八虎騎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