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折射我國醫生不足問題,規培專培是否適合我國國情?

直男一枚


不適合,而且正正是規培專培,加劇了醫生短缺的情況。現職醫生去培訓了,那醫院看病的醫生就少了。再而引起醫院看病醫生工作量,加劇了現職醫生離職流失情況。


東方陽光007


我記得我在礦山管食堂的時候有500多人吃飯,但是我們食堂的師傅只有兩個人。在我們這個礦山有特殊的情況,就是每年到五月六月份的時候去山裡採山貨,一天的時間人們就會掙1000多元。所以說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廚師就出現突然不來上班兒的事情。為了這事我跟領導反應多回,必須多僱幾個廚師,保證廚師能者上,庸者下這樣的話就能讓這個崗位不再成為被動的局面。後來領導聽了我的話,真的採取了這種措施,才保證


了食堂的師傅不是經常就不見了的現象。

醫生這個行業也是當你平安健康的時候,總是覺得大夫人滿為患,大夫的崗位可有可無。可真正遇到危急的關頭,遇到大災難大姐那的時候往往覺得醫療人員的缺失,所以我說有些時候要把關鍵的崗位多備一些人才,這才能做到應急起來,隨手就用,隨時就上,這才能顯示出我們國家對安全醫療應急等方面的重視。所以我說通過這次疫情還真得想一想,看看在這些領域上急診方面的工作上應不應該加強一些醫療團隊的充實。可能說,如果讓那些從大學校門走出來的孩子,都能夠按真實的成績真實的水平進入到醫院當白衣天使,我想這樣的話才能達到醫學先進醫療人員充實的好水平,這才能體現一個健康思維的需求。而且更能在規培專陪上見到效果。


伊春美食美客


疫情折射出我國醫生不足問題,規培專培是否適合我國國情?

醫生不足我認為是多方面的

第一醫生的門檻非常高,就拿三甲醫院來說,現在招醫生基本上都是博士了,也就是5年本科+3年研究生+3年博士生,博士學位個人覺得去大學當老師更好,加上規培得至少14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可是前面的11年都是要花錢的啊



第二收穫與付出不對等,因為去年我爸住過院所以還是有點感觸,全天24小時護士站和辦公室都有人,也都是隨叫隨到的那種,而且有次我去辦公室的時候都兩點過了他們的午飯還擺在那裡,說實話挺心酸的,而且近幾年醫院要取消編制實行合同制,說白了就是給醫院打工,你付出14年最後卻只是給人打工你會願意嗎?而且合同制的話醫院有權跟你解除合同,試想一下如果你做的五十多歲然後醫院為了不增加養老負擔就找個理由接觸合同,你怎麼辦?

第三個就是近年來鬧得比較兇的醫患關係,你付出14年既要治病還要防病患家屬,說不定哪一天你看的好好的,結果被人衝上來捅了一刀,你有何感想?

然後再來說說規培的問題

我認為規培是有必要的,但是實行起來卻變味了,成了你是規培所以大事小事都要有你,有福利最後才有你,如果能夠規範的話,作用還是很大!


叔叔給你糖吃


金飯碗還有證書呢,我靠


餘之輩


不幹活的折騰幹活的


何明志5


缺護士,尤其高級護理


惠俊哲的爸爸



中國大大的好人


這是各個醫院醫護人員儲備的問題,平時醫生護士都是高負荷運作,加班家常便飯,累死的常有報道。但是醫院不招人,高負荷低質量的服務,更造成醫患關係突出,基於難就業醫患關係惡劣,逼得醫學生大批醫學生流失。現在疫情需要抽調大批醫護人員時,醫院在保證醫院正常運轉下抽不出那麼多人,醫護人員緊缺是必然的。

還有就是醫院的私有民營化,大家都知道民營是商業化,目的是賺錢,他賺錢繳稅不違法,和政府不相干,不受政府調派指令。萬幸還有人民的軍隊,還有公立的醫院。


自由人125674468


適不適合早就實施多年了,表現上是件好事,但是很多規培就是混事,耽誤了很多時間,影響了科室發展。規培未必不是件好事,但是管理跟不上去就是壞事。


不需要關注和粉絲


醫生數量上並不缺,不過中國醫生質量參差不齊,水平懸殊太大,不搞規培,有些小醫院的醫生,一輩子可能接觸不到幾個病人,水平永遠不可能提高,病人也不會找他看病,造成結果就是大醫院病人太多,小醫院沒有病人,跟國家提倡的分級診療理念差的太遠!同時,中國醫生培養應該同質化培養,不能目光短淺,減低標準,醫生必須精英化,畢竟人的生命無價!要想吸引人才 必須改變現在的醫療環境,嚴厲打擊醫鬧,讓醫鬧沒有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