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3+1”人民調解組織網絡為防疫“穩壓”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永定區司法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依法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區級、鄉鎮街道、村居三級與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網絡“社會穩壓器”的作用,為疫情防控工作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村居、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為防疫穩壓“紮根基”,確保小事不出村。永定區共有258個村居、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900名人民調解員。村、居人民調解員主動發揮與群眾緊密聯繫的優勢,配合黨委政府在百姓家中逐戶排查疫情,宣傳《傳染病防治法》等防疫知識,全面摸排化解矛盾糾紛,堅持抓早抓小、應調盡調,防止矛盾激化升級。嚴格落實“1起糾紛3次調解”制度,經3次調解仍然無法化解的矛盾糾紛及時上報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由上級人民調解委員會介入調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應。疫情期間,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化解矛盾糾紛510起,有效將一般民事糾紛化解在百姓家門口。

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為防疫穩壓“強基礎”,確保大事不出鄉。永定區共有24個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148名人民調解員。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員全程參與本轄區道路守卡、人員管控、法治宣傳等防疫工作,及時化解工作中的涉疫糾紛,參與調解疑難、複雜民間糾紛,確保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司法所作為各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聯絡員”,有序指導轄區內人民調解員依法依規開展工作,向下收集糾紛信息,向上報送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的重大複雜矛盾糾紛,保持信息暢通及時,防止社會重大風險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疫情期間,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化解矛盾糾紛251起,通過多層級、多部門共同參與,有效將較大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為防疫穩壓“補短板”,確保矛盾糾紛調解全覆蓋。永定區共有9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40名人民調解員。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員依據疫情期間多發的醫療、物業、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等糾紛類型,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摸排化解工作,積極發揮自身懂法律、懂政策、懂專業,能做群眾工作的優勢,科學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確保在糾紛的定性、定責以及處理上充分體現人民調解員的專業、公正和權威。疫情期間,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7起,有效確保各特殊領域“術業有專攻”,調解無“死角”。

區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為防疫穩壓“破難題”,最終實現矛盾不上交。永定區“三調聯動”辦公室在疫情防控期間迅速傳達落實黨中央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各項決策部署精神,制定疫情期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方案,通過微信群對全區人民調解員進行指導和培訓,引導調解員在特殊時期積極採用視頻調解和電話調解等“無接觸”的方式化解糾紛,組織調解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逆風前行,加入戰“疫”。針對涉及多行業、多部門、多區域的重大矛盾糾紛,啟用矛盾糾紛聯調機制,統一調度相關部門開展聯合調處,集中力量啃掉“硬骨頭”,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吸附在當地,結案在當地,從而實現矛盾不上交。疫情期間,共化解重大矛盾糾紛2起,全區無因糾紛化解不及時導致民轉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哪裡有人群,哪裡就有人民調解組織;哪裡有糾紛,哪裡就有人民調解員。在這場戰“疫”中,全區291個人民調解組織,1088名人民調解員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充分發揮自身的“角色”優勢,堅守在維護疫情期間社會穩定的第一線,奮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的目標,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