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什麼是機會,什麼是成本?機會和成本有什麼關係?

tiantinligong


什麼是機會,應該把機會改成機遇,比較貼切。人一生中可能遇到過很多機會,就看你抓的住,還是抓不住。如果你抓住了,在你一生中就會改變你的生活環境。如果抓不住,你就得努力去拚搏,但也不以定都有好的結果。

因此,我說把機會改成機遇,機遇就是機緣巧合,機遇雖然在你生命中有過或者沒有,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慎至你碰到了機遇,也想抓住,但也因這樣那樣的事情,而錯失良機。這隻能說機緣未到。

我曾遇到過有位朋友,夫妻二人,因家庭負擔重,父母把二人完婚後,就給他們分開過了,並把結婚時欠下的經濟帳目也以並分給他們,得自己去還人家。所以夫妻二人很努力的去做事情,曾經搞過販賣物資。經營過飲食,跑過小運輸,整天起五更睡半夜,吃了很多苦,可幾年下來還是沒有起色,有時溫飽都很難解決。有一年這位朋友閒下來時和大家聊天,他給人家說他看有個某某生意能做,苦於沒有成夲,沒法去做。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讓他在場閒聊的某位朋友聽到了,人家去做了,結果成功了,這位朋友成功後,為了報答我這位朋友提供的信息,給了我朋友三千六百元錢,我這位朋友很詫異。你為什麼給我們錢,我沒給你幹什麼呀,那位朋友說,我感謝你給我提供了信息,才使我掙錢了。當時是在八十年代,國家剛開始改革開放。這也是一筆不少的收入呀,我這位朋友夫妻二人收到錢後,夫妻二人激動的一夜沒睡,點了一夜的鈔票。從此夫妻二人慢慢恢復了生活秩序。有錢了,還清了帳目,蓋了三間新房,又買了輛新車,他家的房子裝修還是我去幹的呢。

因此人除了有機會,碰上了機遇,抓住了,在解決了相應的成夲運作。是可以改變人生規跡的。但機遇不是每個人都能遇上的,雖然機遇是公平的,他會留給任何人。只要你去勤於觀察,善於發現,樂於吃苦,敢於自己去製造機會,你才有緣得到機會。


張惠清6


做為現代企業管理來說,基於戰略目標的設定或做為一個重大項目的抉擇,常常運用SWOT分析法來決策。

S (strengths)是優勢、

W(weaknesses)是劣勢,

O (opportunities)是機會、

T (threats)是威脅或風險。

至於什麼是SOWT分析法以及具體應用,你可以百度更需要實戰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習。

通過SOWT分析,可以清晰明確企業內外部環境內外部的優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風險。

接下來就是要組織高層(或領導)來決策低風險的挑戰還是高風險的挑戰?

是決策低投入的挑戰還是高投入的挑戰?

至於執行層依據決策:幹就完了。

如果把SOWT分析法引入到個人來應用完全可以。

現在HR用於SOWT分析法來做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但不管什麼先進的工具和方法都要人來最終決策的!

所以,不要把工具方法當成大神,儘量在自己孰知的領域做決策。

當然,機會與成本總是相伴而來,關在於你當下所擁有條件是什麼要清楚,才好決策未來。

不好高騖遠,不灰心喪氣!


萬山373


機會是有選擇的權利,不同的選項構成了不同的機會。

成本是付出的代價,付出代價的大小決定了成本高低。

機會與成本結合,再放到時間軸上就構成了機會成本。

你買了一塊牛肉,可以做成牛肉水餃,也可以做成蘿蔔牛腩。但是隻要你做成了牛肉水餃,你就喪失了吃蘿蔔牛腩的機會,反之亦然。

你有10萬塊錢,你是選擇買一部車還是去選擇繼續進修,就代表你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機會成本是從現在到未來,因為選擇了這個而放棄了另一個而付出的代價。

與機會成本對應的是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從過去到現在,因為選擇了一個但到現在沒有產生效益但付出的代價。

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是個人或企業最大的兩個隱藏成本,決定了個人的價值和企業的利潤。

舉個例子:

你一個月前負責操盤一個項目,本來有3個方案可以選擇,因為你選擇了A計劃,導致到現在沒有產生好的效果。你已經付出了成本,但沒有產生預期的效益,那麼這就是沉沒成本。

因為A計劃是你選擇的,如果你因為放不下面子,或者是最好的計劃是B計劃,但是你看不到B計劃的價值,而依然選擇繼續執行A計劃,導致未來項目的徹底失敗。本來你有一個更好的計劃可以去執行,但是你選擇了一個錯誤的計劃,這就是機會成本。

說明:

如果針對個人來講,上圖中的A計劃、B計劃可以看作是人的職業興趣。

因為過去從事的工作不是自己的職業興趣所在,所以沒有大的成績,這就代表了人生的沉沒成本。

如果你感覺到這樣一個工作,你已經幹了5年10年了,不願意再換了,於是你就開始繼續做這個工作,一直做到退休,但是你會發現自己的一生就這樣庸庸碌碌的度過了。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機會成本。

如果針對企業來說,A計劃、B計劃可以看成是行業的選擇。

如果企業選擇錯了行業,這個行業已經成了夕陽的行業,但沒有快速的轉型,就會產生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這就是企業最大的兩個隱形成本。

對於企業來說最大的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實際上是來自於決策的成本。

因為管理者的決策失誤,導致了整個團隊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執行了一個錯誤的方案,而導致了沉沒成本的產生。

本來可以找到一個更佳的方案,而沒有找到這種最佳的方案,從而繼續執行原來錯誤的決策方案,這就導致未來還會產生更大的機會成本。

我們再往大的方面去看。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資本主義制度,這也是一種機會成本。

所以說:機會成本無所不在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努力比選擇更重要!

你選擇相信哪句話,就決定你的機會成本。


知行合一時


謝謝,你好機會和成本是相互的關係,比如說你遇到了一個可以做生意的機會,你認為可以賺到錢,但是需要有資金的投入,首先得做好預算大概需要多少資金投入,生意實施後到生意結束共計賺了多少錢,除去預算剩下的就是你淨賺的錢,而成本就是預算,所以說你想有這個機會必須有成本投入,還有一個看法,你有一個機會可以到國外留學,但是必須有資金投入,是不是該預算一下這幾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等費用需要多少錢?這就是成本,等大學畢業後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找到一個高薪酬的工作,幾年下來你留學的一切費用全賺回來了,以後就是你淨賺的了,以上個人的一點淺見,有誤請指教,不喜勿噴謝謝。


古泉976


機會,成本,你這兩個問題兩個綜合起來涉及到交易方面的學問。可以斷定你從事的是商業或者金融理財方面的工作,我從交易方面筒單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吧,每一種交易都存在一個四維空間的環境中,就好比一個阻擊手在阻擊一項任務時他手中的阻擊鏡裡都有一個十字座標當獵物進入你的視覺範圍時機會就已經來臨了,當獵物處有十字座標正中心時就是阻擊的最佳時機,扣動板阻擊獵物,定會收穫滿滿。在這次的阻擊任中,你需要花費時間準備這就是時,還有一個空間的範圍,四維說的也就是時空結合,空間就涉及到了成本相關問題,成本的預算就有高有底之分,一個不懂交易的人肯定會說物質的成本越低越好,如果是是固定交易那是必須的,如果是動態交易那就不同了,當物質處於動態環境中交易如果價格跌破物質的成本,這叫變質,這叫惡性方向發展。這時候千萬不能進這種東西,要跟大夥一樣儘快脫手。如果一樣東西的價格跌倒一定時候,價格與東西的實際成本這個相等的時候,這個時候市面很冷清,沒有人買賣,大家都不去瞧它,因為這東西現在大家都不用,但是這東西在你的社會經驗中,感覺好像以前好像很有用,你現在想如今後有一天曆史會不會又重演呢?所以你經常關注它,終於一等再等,有一天有個地方聽說需要這個東,你便趕緊去看是不真的,經瞭解確實那裡很需要這種東西。於是你偷偷的把這些以前不起的東西以便宜的價格收集起來,等著對方來買,果然對方知道你有這東西,他們又緊缺,所以他們願提高價錢來買你的東西。後又又一家也需要你的這種東西,他們也來找你買,後來又第三第四第五都說要用你的東西,於是就有其它的商人以高出你原來的收集價來批發你的東西要轉賣給其它的用戶,以至你收集的那些東西價格開始慢慢高出你的收集價,社會的應用價值開始體現,這時候價格一步一步高出成本向良性發展。至於會漲到什麼時候結束,漲到什麼價格為止。這就要看社會的需求量和需求期限來決定了。以上說的在你打聽到客戶需求收集貨物的時候就是時機與成本的最佳選擇。


半張鈔票


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預備的,所謂有為才有位。就是說你準備了房子和車,如果機會來了,美女就會嫁給你。如果有美女想嫁給你,但你沒有車和房,車和房就是成本,美女想嫁給你就是機會,這個機會就會流失。

人啊,有很多機會,按照概率統計,平均七年來一次,這七年你要儲備能量,要有所作為,當機會來了,你才能牢牢抓住,否則會在你身邊一閃而過。為什麼有的人好事連連?有的人抑鬱不得?因為好事是七年,厄運也是七年,所以好事連連就在走運的過程中衍生。那麼厄運呢?也是七年裡百事不遂,只有等七年的轉折點抓住機會,才有可能鹹魚翻身。

什麼是機會與成本的關係,就是美女喜歡你了,而你什麼也沒有,結局就兩個:分手;馬上買房買車,你沒錢,你父母幫你,還不夠,四處借錢,累吐血,準備好了,結婚,生子,還貸。這就是成本太高了。你有車有房有存款,就順當的結婚生子,其樂融融,

這就是低成本。


雪狐wyw


機會成本,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有得必有失”,你可能聽過“兩堆稻草之間餓死驢子”的故事,說的就是機會成本。

有一頭驢子,它非常餓,到處找吃的,終於看到了在它面前有兩堆青草,它迅速跑過去,卻為難了,因為兩堆稻草同樣嫩,它不知道吃那一堆,它猶豫不決,在兩堆稻草之間徘徊,一直思考吃那一堆,因為不知道如何選擇,最終這頭驢子餓死了。

是不是很熟悉,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稻草”,卻總不知道如何去選擇,機會成本—選擇成本。

為了更具體點,我在用一個故事說明。

比如有一個農民有一塊土地,他可以用來種小麥,種蔬菜,養豬。假設這塊地種小麥的成本是100元,種蔬菜的成本是150元,如果養豬的話,將會是收益,注意是收益,200元,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農民拿這塊地去種蔬菜來,相應的是他沒辦法拿去種小麥或者養豬,那麼他種蔬菜的成本是多少呢?

是150元嗎?

不是!我們經常說的150元只是會計成本,真正的成本是200元(養豬收益),即他捨棄了另外兩個項目中價值最大那個項目的價值!

注意機會成本中的機會必須是你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你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你的機會(例如你不能說我放棄馬雲爸爸的位置不坐,我回家耕田,我的機會成本是好幾百億元)


土申木工


做為現代企業管理來說,基於戰略目標的設定或做為一個重大項目的抉擇,常常運用SWOT分析法來決策。

S (strengths)是優勢、

W(weaknesses)是劣勢,

O (opportunities)是機會、

T (threats)是威脅或風險。

至於什麼是SOWT分析法以及具體應用,你可以百度更需要實戰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習。

通過SOWT分析,可以清晰明確企業內外部環境內外部的優劣勢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風險。

接下來就是要組織高層(或領導)來決策低風險的挑戰還是高風險的挑戰?

是決策低投入的挑戰還是高投入的挑戰?

至於執行層依據決策:幹就完了。

如果把SOWT分析法引入到個人來應用完全可以。

現在HR用於SOWT分析法來做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但不管什麼先進的工具和方法都要人來最終決策的!

所以,不要把工具方法當成大神,儘量在自己孰知的領域做決策。

當然,機會與成本總是相伴而來,關在於你當下所擁有條件是什麼要清楚,才好決策未來。

不好高騖遠,不灰心喪氣!


魔帝美食旅行戶外


機會是風險,所有的選擇都是風險,風險可能帶來收益,也可能帶來損失。例如你有買企業原始股的機會,這個機會可能帶給你兩個結果,企業經營非常好,ipo等,賺的一大筆;也有可能企業遭遇突發情況,破產清算,讓你的投資血本無歸。所有的這些機會都預示著風險,注意,這裡的風險是個中性詞。

成本自然是你的代價了,財務中指費用支出,但一般來說廣義的成本包含的隱形支出更構成成本。例如你的時間支出,精力支出,把他們定價的方式就是假設這些用於其他項目可以帶來的收益。例如一個高級技術人員和一個下崗工人開餐館的財務支出可能一致,但是真實成本卻會天壤之別,因為高級技術人員的時間成本遠高於下崗人員。



高效十分鐘


首先要和提問者確認問題的提問點,界定真實的訴求。


從明眼人來判斷,提問者想表達的應該是什麼叫著機會成本,在機會成本概念名詞中如何理解什麼是機會,什麼是成本,機會與成本的關係是什麼?

機會和成本分開來理解,就只是常規人人都能夠理解的機會和成本。用白話說,做某件事情的機會就是一個人在具體做某件事情能力的情況下去做這件事情的可能行為,而做這件事情的成本就是做這件事情要付出的代價(人,財,物)。

機會和成本合在一起的意思與以上分開來理解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

機會成本的定義是:將特定的資源用於某種用途而取得的收益是以放棄將該資源用於其他有利可圖的用途為代價的,這種代價的最大預期收益就是機會成本。在許多情況下,它不完全都用貨幣來計算。

說到機會成本我們必須要提到收益這個概念,否則不方便後面的理解與表達。

收益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做某件事情能夠得到的好處:金錢、名聲、快樂、解恨。。。

用做買賣和金錢的數字增減來描述和表達什麼是機會,什麼是成本,什麼是收益,什麼是機會成本更容易讓普通人理解。


比如你有10000塊錢,你會賣菜、販布和養豬,那麼你就可以拿這10000塊錢去賣菜,也可以去販布,或者去養豬,在這裡的賣菜、販布和養豬都是你的機會。前提是你所會的才是你的機會,如果你不會開學校教書,那麼開學校教書就不是你的機會。

就上面這個例子,假如你最終選擇拿10000塊錢去賣菜,你花了10000塊錢用於賣菜最後一共收回來15000塊錢,其中的10000塊錢是你的成本(這裡為簡化分析需要不展開延伸人工、場地、運費、損耗等其它要素),多掙出來的5000塊錢是你的收益,意思是說你賺了5000塊錢。當然,如果你只收回來5000塊錢,那麼你的收益就是-5000塊錢,意味著虧了5000塊錢。

說到這裡我們又要提到一個概念:最大收益。還是以拿10000塊錢賣菜為例,假如你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經過百分百地努力,最大程度可以收回來20000塊錢,那麼,你賣菜的最大收益就是10000塊錢。這麼說大家可以理解吧。

與此同時,為了下面理解機會成本的需要,我們在這裡還要一一分析和假設花費10000塊錢去販布和養豬的最大收益。不妨我們姑且假設販布的最大收益是20000快錢,養豬的最大收益是30000塊錢。

好了,有了以上的鋪墊我們再回頭來理解什麼是機會成本。

還是以拿10000塊錢來賣菜為例:

首先你選擇了賣菜的同時,就失去了販布和養豬的機會。

你失去販布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因為販布可以獲得的20000塊錢的最大收益,因此,販布這個機會對於賣菜來說機會成本是20000塊錢。

同理,你失去養豬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因為養豬可以獲得的30000塊錢的最大收益,因此,養豬這個機會對於賣菜來說機會成本是30000塊錢。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可以直觀地理解機會成本的概念了吧。

對這個概念的正確和深入理解,在選擇項目時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客觀準確分析並加以理性選擇。

比如說:

1、在你能投資的項目中選擇機會成本最小的,勝算最大的,預期:收益最高的。

2、你不擅長的不要去做,因為那不是你的機會,如果做了,你的機會成本可能是很大的甚至是最大的。


3、掙錢的多少與可能,不一定是衡量機會成本的唯一標準或者說要素,比如名聲地位、幸福快樂、報仇雪恨。。。當然還有詩和遠方!也不乏做生意虧本賺吆喝的!

希望以上回答有益於各位看官,讓你在花費同樣時間的情況下,你的機會成本最小。謝謝各位,我是安全家居踐行者,希望有更多機會與大家廣泛深入交流各種話題,喜歡我請加關注,私聊,互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c288264197148b5a5ee51f06d4a9a9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