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勃列日涅夫能力如何?

用戶46465268755458


勃列日涅夫是一個得志便猖狂的人,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是一個可恥的腐敗分子,是一個目空一切的人,勃列日涅夫是權力的傀儡,是蘇聯的毀滅者之一。勃列日涅夫是在赫魯曉夫的威望受損並且獲得了克格勃和軍隊的武力支持之後才通過會議決定的方式奪取的赫魯曉夫的權利;是武力為後盾支持的前提下的一次和平奪權。這真是蘇聯的一種特有的權力交接方式,符合蘇聯的沙文主義式的權力繼承傳統。做為最高領導人的勃列日涅夫的確好大喜功,好勇鬥狠只是權力的外現,附庸風雅不過是資產階級腐朽生活的體現。從對蘇聯的貢獻方面說,勃列日涅夫對蘇聯的貢獻遠不如赫魯曉夫對蘇聯的貢獻,勃列日涅夫反而是導致蘇聯解體的根源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固定了特權階層。勃列日涅夫滿身勳章,蘇聯滿目瘡痍。勃列日涅夫是一個失敗的能力平平的領導人

▲被赫魯曉夫訓斥的勃列日涅夫

對於勃列日涅夫的評價,莫洛托夫是這麼說的。《莫洛托夫訪談錄》裡說:“勃列日涅夫的新肖像出來了。我看,他這是毀了自己,這是毀了他的事業和威望,這麼多金星勳章,沒法辦了,只好夾在腋下……。”勃列日涅夫毀了自己,也毀了蘇聯。

勃列日涅夫是一個得志便猖狂的人,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但權力卻使他目空一切。勃列日涅夫是權力的傀儡!他最大的錯誤是固定了特權階層!

當1964年勃列日涅夫和克格勃等高層領導人召開了最後會議決定取消赫魯曉夫的權利使赫魯曉夫的下臺已經成為定局的時候,勃列日涅夫仍然對赫魯曉夫畏懼的很。當勃列日涅夫打電話給赫魯曉夫通知會議的決定的時候,他的聲音都是顫抖的,他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所以勃列日涅夫並不是一個有膽魄的人,他只是一個懦弱的所謂大人物。這種懦弱,在他獲得了權利之後就變成了狂妄自大。好大喜功得有相應的能力和貢獻,但顯然勃列日涅夫沒有。

▲勃列日涅夫的死亡之吻

勃列日涅夫繼承了赫魯曉夫的經濟調整政策,對蘇聯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進行了調整,部分糾正了從斯大林時期就延續下來的片面發展重工業而輕視輕工業和農業的錯誤做法。通過擴大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權力及增加工人和農民的收入的方式使蘇聯的經濟得到一定發展,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勃列日涅夫並沒有徹底解決斯大林遺留下來的權力高度集中的問題,也就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的經濟問題。

▲好勇鬥狠是偽裝

勃列日涅夫治國不行,但對內對外行事都十分囂張。對內,勃列日涅夫實行高層領導人終身制,把特權階層固定了下來,這個特權階層最希望的就是把國家的財產變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也是這個特權階層最希望蘇聯解體,蘇聯變成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才能名正言順的侵吞國家的財產。勃列日涅夫20多歲的兒子甚至成為了對外貿易部第一副部長,可以說勃列日涅夫是帶著蘇聯的特權階層極其腐敗,是腐敗的帶頭大哥。對外,勃列日涅夫跟美國進行了長時間的軍備競賽,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部分都被投入到了其裝備的研發方面,總體上還是延續斯大林時期的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路子,不僅如此,勃列日涅夫還在中蘇邊境線上部署了攜帶有核武器的150多萬軍隊,對中國進行軍事威脅。好勇鬥狠不是一個國家最高領導人應該有的行為和表現。

▲蘇聯與美國——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

可以說,蘇聯仍然殘存著大國沙文主義的傳統,蘇聯的領導人一直在推行大俄羅斯主義。勃列日涅夫時期仍然推行大國沙文主義和大俄羅斯主義——權力使人瘋狂!

勃列日涅夫憑藉赫魯曉夫的權利成為了高層領導人之一,最後卻背叛了赫魯曉夫並竊取了赫魯曉夫的權力,最終卻變成了腐敗分子的總頭目。

經過了斯大林時期高壓統治的蘇聯高層領導人不希望蘇聯再出一個強硬的領導人物,蘇聯高層希望有一位手腕柔和的領導人。於是,勃列日涅夫被選中了。所以與其說是勃列日涅夫奪取了赫魯曉夫的權力,不如說蘇聯的高層領導極其奪取了赫魯曉夫的權力。

▲權力的傀儡

與赫魯曉夫相比,勃列日涅夫對蘇聯的貢獻非常小,遠不如他對蘇聯的傷害。作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想的不是如何改善蘇聯國內的政治和經濟的惡劣狀況,講的不是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做的反倒是破壞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的事情;在勃列日涅夫眼中,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無關緊要的,以他為代表的蘇聯特權階層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必須的。為此,當時療養食堂不僅有大量的特供奢侈品,還出現了許多的珠寶鑽石走私案、黑魚子醬走私案等腐敗走私案件。實際上就是在為領導階層的奢侈生活提供物資保障。

▲勃列日涅夫的貪婪之心

為什麼蘇聯領導人這麼容易這麼迅速的腐化了?一方面是政治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是神經長期緊繃後的極度放鬆。從列寧到勃列日涅夫這幾十年間,蘇聯竟然沒有建立起高層領導人的選拔及繼承製度,最高領導人死後的全力度中給蘇聯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的高層領導人終身制更是蘇聯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蘇聯從建國以後就一直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十月革命以後又經歷了國內戰爭,二戰之前還在進行大清洗運動,這都使蘇聯的領導幹部處於極度的壓抑和恐懼之中;當二戰結束以後,尤其是斯大林去世以後,蘇聯的大部分領導幹部不想再處於一個強硬領導人的恐懼領導之下,所以忍受不了赫魯曉夫強硬手段的蘇聯高層集體剝奪了赫魯曉夫的權力,讓性格懦弱的勃列日涅夫成為了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也滿足了這些領導人的願望,讓他們過上了奢侈腐敗的生活。附庸風雅的生活反映出的是蘇聯領導層的腐敗

▲勃列日涅夫之死

雖然我們說蘇聯的解體是因為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但實際上是因為蘇聯並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法治國家。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也在1936年制定了新憲法,但蘇聯並沒有成為真正的法治國家,蘇聯在本質上仍然是一個人治國家。蘇聯雖然號稱是民主國家,但實際上專制因素非常濃厚。最高領導人的權利一直處於法律之上,政府機關並不是按照法律賦予的權利處理國家事務,而是按照最高領導人的意志處理國家事務。人治高於法治。

▲恐懼中的勃列日涅夫

只有真正的民主法治國家才能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而專制人治的國家是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的。無論是資本主義經濟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都需要穩定的民主的和公平的社會環境,但顯然蘇聯的物質無法滿足社會公平的需要,當然蘇聯的經濟就發展緩慢。所以表面上看蘇聯的崛起是因為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模式,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均勻,但實際上卻是法律觀念和法治意識的缺失。能力平平的勃列日涅夫沒有樹立起蘇聯的法律觀念,腐敗的勃列日涅夫也不會建立蘇聯的法治意識。法治是腐敗的天敵!

▲沙文主義下法律的建立尤其艱難

綜合上述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國家要發展,執政黨的領導幹部必須廉潔自律!建立一個充滿法治觀念的國家機構和法律社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