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南雷北燕",八十年代連壇最後的絕唱--小人書收藏淺談(三十二)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連環畫最美好的時光,也是連環畫創作最繁榮、讀者最廣泛的好時期。繼五十年代

“南顧北劉”的盛譽紅火連壇大江南北後,在八十年代,後來者“南雷北燕"重新演繹了一出連環畫最後的輝煌。

(《斯巴達克思》雷德祖繪)

“南雷北燕”指的是連壇在八十年代的領軍人物,即廣西南寧的雷德祖和北京的高燕。在八十年代中國的連環畫創作領域,活躍著一批專業的“學院派"風格的連環畫創作者,他們繪畫功底紮實,接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基礎之上,又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美術的技法,使當時的連壇耳目一新,給讀者印象深刻。他們當中,最突出的是廣西畫家雷德祖和北京畫家高燕。在中國連環畫界被讚譽為“南雷北燕",他們敢於創新,藝術修養深厚,是新時代南北兩地藝術風格獨特的連壇領軍人物之一。

"南"派連壇雷德祖,善畫外國題材男性人物,他塑造的“肌肉美男",至今無人逾越

雷德祖(1942~1991)廣西省南寧市人,中國著名連環畫家。

雷德祖1962年考入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他擅長油畫、版畫、宣傳畫、中國畫和書籍插圖。他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連環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連環畫藝委會評委。

雷德祖從小就顯露出繪畫的能力,初中畢業後,他報考了廣西藝術學院附中,在這三年的學習中,他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學習目標,多讀書,多練繪畫基本功,讀完三年附中達到本科畢業水平。

1962年,雷德祖以優秀成績考入廣西藝術學院本科版畫專業。在大學期間,他在老師的指導下,系統地學習了素描、色彩等基礎訓練。俗話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雷德祖對藝術的熱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幾乎利用一切休息的時間研究繪畫,勤奮和刻苦的學習,讓他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964年,雷德祖在本科二年級時,畫出了第一部連環畫處女作《車輪飛轉》,並由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不久,他又畫出了第二部連環畫《漁網的故事》,從此以後,他與連環畫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雷德祖1973年創作的《O35號圖紙》是以部隊題材繪畫的,這部連環畫曾參加過全國美展,廣受好評。雷德祖曾到連隊鍛鍊過二年,在連隊裡艱苦的生活和軍事訓練,強壯了他的體質,也為他創作部隊題材的連環畫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在部隊的日子裡,他畫了數千幅速寫,和戰士們一樣同吃同住同訓練,他說:“在連隊的生活經歷,彌足珍貴,終生不忘。"

雷德祖在廣西電視臺的一次採訪中說:“藝術的生命就是探索,只有不斷的探索才能創新。”在繪製連環畫《斯巴達克斯》時,他用黑白塊面為主體,人物外輪廓用線的繪畫技法,使其變化更加豐富,筆觸更加靈活,時而在畫面中大塊面塗黑,時而又大量留白,在黑白交替互襯中,巧妙地產生一層灰調子,大大豐富了畫面的美感。

1981年,全國第二屆連環畫評獎中,《斯巴達克斯》連環畫榮獲二等獎,並三次重印。有人說,雷德祖從未走出國門,如何畫出了許多"洋味十足”的外國題材連環畫。面對這個問題,雷德祖說:看書,看電視、看電影。一部《羅馬假日》電影看了幾遍。他對古代羅馬的建築、雕塑、繪畫、古代兵器、甲冑等有了深入的研究,圖書館的畫冊和圖片都被他爛熟於心。在創作《斯巴達克斯》連環畫時,他的構圖技法獨具特色,畫面中仰視、俯視和全景大場面的繪製技法,使得場景宏大廣闊,有奪人心魄的感染力。

雷德祖在名家雲集、高手薈萃的八十年代,他用紮實而獨特的畫風創造了他自己的時代。

他的繪畫風格和嫻熟的表現方式,贏得了美術界業內的讚譽:在當今中國連環畫界,畫歐洲男性題材沒人能比得過雷德祖。他筆下塑造的男性陽剛之美、人物的頑強個性,栩栩如生。

(《迷霧案》)

雷德祖是真正瞭解歐洲人體格面貌的畫家。他知道歐洲男性的面部特徵比亞洲人狹窄,高鼻凹眼表現的立體而明朗,除了熟練掌握黑白畫的色塊,在線條、點繪的方面,該細則細,該粗則粗,個別畫面的處理用幹筆皴擦,使畫面產生"灰”的效果。


(《陳毅出山》)

雷德祖一生勤奮多產,出版連環畫達到100多套,逾萬幅作品,插圖數千幅。他的連環畫代表作有:《漁網的故事》、《新媳婦》、《035號圖紙》、《百色起義》、《高山下的花環》、《保衛延安》、《虎口取藥》、《廖仲愷》、《陳毅出山》、《迷霧案》、《一雙繡花鞋》、《伊利亞特》、《鄧小平傳奇》、《拿破崙傳》、《兩塊羅馬錶》、《三怪客》等經典作品。

1991年7月22日,由於長年嘔心瀝血的美術創作和積勞成疾,49歲的雷德祖去逝了。正值藝術創作的高峰期,連壇一位最擅長畫歐洲英雄的畫家走了,令無數連友扼腕嘆息。

連壇“北燕"以畫外國題材中女性見長。讀世界名著,欣賞外國古典音樂,是高燕的酷愛

高燕(1940~1991)北京人。著名畫家,書籍裝幀插圖藝術家。

高燕198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書籍裝幀專業研究生班。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書籍藝術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委會副主任和中國連環畫研究會理事。

高燕是80年代對大眾連環畫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畫家,他的睿智和才情在他筆下變幻出迷人的黑白神韻。他繪畫的彩色連環畫《灰姑娘》英獲1981年第二屆全國連環畫二等獎。《貴婦還鄉》獲得第三屆連環畫評比三等獎。這些優秀作品奠定了他在連環畫界的重要地位,在同時代的連環畫家中,高燕在描繪西方古典題材和貴族生活氣質方面是卓有成就的。他所塑造的西方紳士淑女形象是一種理想主義和現實世界完美情緒的表達,而這種唯美意境產生的藝術效果,讓讀者縈繞於心久久不能忘記。

高燕是特別富有生活情趣的畫家,平時除了繁忙的教學外,閒暇時間泡一杯茶,欣賞外國古典音樂,讀外國名著,是他的酷愛。

高燕的外國題材連環畫以女性見長,他筆下的女性形象柔美、嫵媚,個性鮮明,帶有裝飾效果明顯,不時有變形誇張和虛幻的繪畫技法運用。在黑白畫中巧用線條勾勒外型輪廓,用黑與白的強烈對比突出立體的畫面效果。

在連環畫工具使用中,高燕的選擇比較豐富多樣,他的手繪一般以鋼筆、針管筆、毛筆等。尤其是毛筆,具有極強的表現力,使用起來精巧靈活,大面積黑塊或粗線條時,具有明快簡達的效果。在高燕的連環畫裡,我們可以欣賞到毛筆的筆觸,在黑白為主的畫面中,運用毛筆繪製的許多有趣的線條,具有很強的裝飾味道。

(以毛筆為主的黑白插圖)

高燕在黑白連環畫的繪畫中,把傳統中國畫的白描線條和濃墨重染的技法,巧妙地融合進西方繪畫技法之中,他的連環畫人物造型,有很多中國畫線條技法的元素。高燕認為,黑白兩色雖不如斑斕的色彩對自然景物反映的真實,但它有自己獨特的視覺刺激力和感染力,而黑白作為繪畫的基本語言,最為單純、直接和純樸。

(以鋼筆為主、毛筆為輔繪製的插圖)

高燕的連環畫具有八十年代創新意識的表現手法,又不失傳統中國繪畫的精髓。在繼承和創新的藝術之路上,高燕是連環畫界的先行者。八十年代中期,高燕的畫風多變,勇於探索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貴婦還鄉》這部作品中,他筆下塑造的歐洲女人的形象,常常是深眼窩,高顴骨,運用簡練而富有韻律感的優美線條來表現外國女性修長而窈窕的身材。並帶給讀者一種優雅、高貴、綺麗的藝術之美。

高燕謙和儒雅的氣質,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他的連環畫創作大多以外國題材為主,他在15歲時就畫出了一套《拼圖》,發表於《連環畫報》,小小的年紀就已顯露出美術創作的才氣。在同時代的畫家中,高燕的線條具有很強的表現為,更不乏在細節上精緻的點染。高燕是一位多產、高質量的畫家,他一天可畫100多張32K的黑白插圖,而他的插圖曾經刊登在全國眾多的出版物上,讓無數喜愛他的讀者愛不釋手。

高燕的連環畫代表作有:《苦菜花》、《格林卡》、《茶花女》、《灰姑娘》、《安徒生的童年》、《貴婦還鄉》、《摩訶摩耶》、《新來的小石柱》、《潘虎》等經典作品。

1991年,高燕英年早逝。一顆耀眼的連壇巨星隕落了,一位最擅長畫歐洲美女的畫家離去了。僅僅才兩個多月,南雷離去了,北燕也去了。雷德祖49歲,高燕51歲,正值藝術創作的旺盛期,兩位八十年代最有才情的畫家一起走了。從此,“南雷北燕"成為絕響,留下無數的藝術經典和膾炙人口的藝術傳奇。

結語

從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未這時期,是中國連環畫發展最繁榮的階段,而“南雷北燕”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領軍人物,他們為連壇的創新和發展,功不可沒。

八十年代初,很多知名的連環畫大家都回歸本行了,而一些年輕畫家開始對連環畫這種通俗易懂、一目瞭然的大眾藝術表現出不屑一顧、何足道哉的態度。他們認為單幅畫比連環畫更易出名和賺錢。於是紛紛改作其它更有“價值"的畫種。在這種情況下,南雷北燕以高超的繪畫技法和對連環畫的真摯熱愛,創作出了眾多讀者喜愛的藝術作品。而今,雖然“南雷北燕"這顆耀眼的星在夜空中飛逝而過,但星光明亮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