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瘟疫如何防治?看看古人的做法吧

在古代社會面對可怕的瘟疫,歷代統治者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三招:

第一招:控制源頭

在宋神宗年間發生的虔州瘟疫,其源頭是上游被汙染的水源,也正是因為這些水源導致疫情愈發嚴重。而當時的知州劉彝採取了福壽溝的方式將受汙染的水隔離出了人們的日常用水。瘟疫也由此得到了控制。

瘟疫如何防治?看看古人的做法吧


第二招:切斷傳播路線

這一招說白了,就是隔離,在秦朝一旦有人得了麻風病,便會被集中至“癘遷所”進行看管,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風病隔離醫院,距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是這種“癘遷所”僅僅起到一個隔離的作用,病人在這其中處於一種自生自滅的狀態。後來,唐代麻風病流行,也曾把一些寺院闢作“癘人坊”,即專門收容麻風病人的醫院,而且做到男女分住,給予一定的供養和照顧。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對傳染病的認識,已達到相當的水平。

這種隔離法在清朝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清代,如若有一人得了天花,此人就必須離群索居,在離城二十里處居住。海外過來的船隻,也要嚴格排查“出痘者”,杜絕一切輸入通道。

第三招:由政府提供的免費醫療。

從漢初開始,就有官方的志願者免費為疫區和患者提供醫藥服務。而這項惠民政策,後來也被歷朝歷代所繼承和延續。北宋時期,一旦面臨疫災,政府就會立即撥付專款、選派專人,到疫區救助。醫生是全國各地最好的醫生,而藥費則由朝廷無償埋單。

典型的太宗淳化三年開封疾疫,朝廷就命令太醫局選了十個醫術高明的大夫,到一線治病救人。此外,官方還會強制推行衛生改革。明朝景泰五年爆發的四川瘟疫,一時難以控制,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天譴”,可當地巡撫不信邪,玩了一把硬操作,他下令分片劃定十幾個災民安置區域,每天清理衛生,終於“活數萬人”。“講究衛生,健康長壽”這話,真是一點不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