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南派足球雜談:淺談廣東足球沒落的幾點原因

這是南派足球雜談第7篇。

在我開始寫南派足球系列以來,經常有球迷問我,為什麼廣東足球現在變成這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我跟許多廣東球迷的溝通過程中,發現大家會把廣東足球沒落的原因歸結於兩點:

1、中國足球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尤其是在高豐文執教之後,開始走上重身體輕技術的歪路,導致南派技術型球員不受重視重用,導致廣東足球漸漸失勢。

南派足球雜談:淺談廣東足球沒落的幾點原因

2、朝中無人,在中國足協的管理層中,基本全是北方人,南派足球人無權無勢,說不上話,哪怕是在蘇永舜和曾雪麟兩位廣東籍教練入主國家隊之後,仍是處處受制於人,掣肘頗多。即便2014年容志行曾經當選過中國足協副主席,但是以容志行的性格,根本就不適合行走於中國足協這樣的官場。他的入選只能說是面子工程。

南派足球雜談:淺談廣東足球沒落的幾點原因

以上兩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造成廣東足球今時今日的局面,絕不僅僅是因為這兩點原因,從社會發展層面上來看,還有更深層次的幾點原因:

一、改革開放經濟大發展。

廣東是經濟大省,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廣東全省GDP只有185.85億元,到2017年,已經達到8.99萬億元,年均增長12.6%,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全省經濟總量先後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國香港地區,2007年超越中國臺灣地區,2017年超過了俄羅斯,連續30多年位列全國第一。


南派足球雜談:淺談廣東足球沒落的幾點原因


如此高速的經濟發展,帶來是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加快節奏的生活。

曾經專業足球隊中,運動員為了一個專業編制,為了能進入市隊、省隊而擠破頭,就為了那幾十塊的工資。而如今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到處都是,誰還願意去走這樣一條艱辛而又傷痕累累的路。

快速的經濟發展意味著快速的生活節奏,上世紀60-70年代在廣州、梅州、湛江各地火熱的街頭足球文化如今在廣東各地已經很難看見。市場經濟時代,時間就是金錢,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金錢。誰敢慢下來,誰能慢下來?

而經濟驅動也是許多當時在當打之年的廣東球員選擇退役的原因,因為他們找到更好的機會,有的下海經商,有去香港踢球的,所求為何,不過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罷了。

可能有人會說,日本和韓國經濟不發展嗎,為什麼人家足球照樣搞得好?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但是簡單來說,就是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階段和日韓兩國不一樣,高房價的時代日本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經歷過,當時的日本社會和民眾同樣浮躁,但是隨後的經濟泡沫時期(1989年)讓日本人開始沉下心來反思,這才有瞭如今的“斷舍離”概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日本的足球開始慢慢崛起的時間軌跡,是不是日本泡沫破碎時間點相吻合。


南派足球雜談:淺談廣東足球沒落的幾點原因

日本泡沫經濟極盛時期,上班族揮舞著鈔票打車

當然,跟經濟發展相比,足球說白了,只是一項運動,無關民生。眼下的中國,經濟發展仍然是當前第一要務,高於其他任何事情。足球好不好,真的不那麼重要。

二、高考恢復

曾經廣東足球的青訓,從各地的業餘體校到中小學之間,聯繫非常緊密。那時的廣東足球校園文化相當濃厚。

不過這種情況伴隨著1977年高考恢復戛然而止。

從此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都開始為高考全力以赴。“高考”幾乎變成了如今中學生的唯一人生目標,而“升學率”則是各學校唯一關注的KPI。這也就造成了如今中國教育行業天天喊著的“素質教育”一句空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更是個笑話。

而現在這種現象更是越演越烈,學齡期的孩子週末被家長們帶著穿梭在各個補習班之間,甚至於如今3歲左右的幼兒園適齡兒童都已經開始補習英語,補習幼小銜接課程。為什麼會這樣,怕輸在起跑線上


南派足球雜談:淺談廣東足球沒落的幾點原因

且不說全國各個城市有多少足球場給孩子們踢球,而是應該先看看,現在的孩子哪有時間去踢足球,別說踢足球,學齡期的孩子們睡眠時間眼下恐怕都難以保證。

中國足球是一代不如一代,可中國孩子是一代比一代辛苦。

但是,個人覺得在如今的日本韓國社會,學生的升學壓力也同樣繁重,他們是如何去開展校園足球的,這種經驗值得中國足協管理層去好好學習和借鑑下。

三、可憐天下父母心

正如前文提的的,如今廣東人有錢了,那麼就更不願意去讓孩子走踢足球這樣既辛苦又容易受傷的路。中國父母經常會說一句話:我們小時候是苦過來的,我肯定不會讓我的孩子再走那麼辛苦的路。

舉兩個典型的例子,廣東足球運動員有不少子承父業的,比如謝育新和謝維軍父子,還有王惠良和王鵬。按理說,兒子既有父輩良好的遺傳基因,眼下的訓練方法也比幾十年前更加科學,營養等物質條件也更加優質,更何況他們還具有其他人不具有的足球圈內的人脈,為什麼成就跟自己父親比起來差那麼多。


南派足球雜談:淺談廣東足球沒落的幾點原因

原因很簡單,後天不夠努力,我相信不管是謝維軍還是王鵬在訓練中的投入肯定不如自己父親當初那麼刻苦。而他們的父親恐怕也沒有狠下心來讓自己的兒子往死裡練。

我們再來看看一個狠心的父親。他就是如今亞洲一哥孫興慜的父親孫雄政。

孫雄政曾經是一名足球運動員,因為傷病而退出賽場,而他把自己的足球夢想全部寄託在兒子身上。

從孫興慜4歲開始,每天早上六點就會被父親叫醒起床開始訓練左右腳控球和跑步。每天兩次訓練,從來不允許孫興慜缺席哪怕一次訓練。


南派足球雜談:淺談廣東足球沒落的幾點原因

孫興慜的父親曾經表示:自己每天會讓4歲的孫興慜6點起床訓練,訓練的內容就是左右腳控球和跑動。而且,在孫興慜15歲之前,沒有踢過任何一場正式的比賽,這也是父親孫政雄特意為止,每天只訓練兒子足球基本功。“不斷地訓練,不斷地練技術”是孫政雄對兒子的要求,可想而知,這種訓練內容是多麼的枯燥。

但是看看如今的孫興慜,左右腳都運用自如,控球能力都突出,能夠在門前冷靜地抓住機會,射門果斷且技術這跟年少時期打下的底子不無關係。

而孫政雄的“狠心”不僅僅如此,他還給孫興慜定下一條規矩,就是在退役之前不允許談戀愛,不允許結婚,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足球之中。

試問以上幾點,有多少中國父母能做到?

其實廣東足球的沒落也是整個中國足球退步的一個縮影,以上三點原因不僅僅體現在廣東,在全國也基本如此。

以上三點,是我對於廣東足球之所以沒落至今的一些粗淺看法,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


肆意調侃,

嬉笑怒罵,

都是希望中國足球能好,

哪怕他彎路崎嶇,

哪怕他病入膏肓,

我是硬腿子,

歡迎大家一起來聊個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