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謀臣和謀士(排名)?

洪浩江蘇南通


歷史上第1個著名謀臣應該是姜子牙,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興周滅商,改朝換代,可謂功高蓋世。第2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春秋時期齊國孫武,他被譽為東方兵學的鼻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他向吳王闔閭進獻兵法13篇並被重用為大將,率領吳軍大敗楚國,佔領楚國都城,幾乎滅了楚國。第3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商鞅,他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並一舉奠定了統一中國的紮實經濟、政治和軍事基礎。第4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蘇秦,他佩戴六國相印,提出了“合縱”抗秦的主張,使秦國15年不敢出函谷關。第5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張儀,他首創”連橫”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通好,得到秦惠文王賞識,被封為相國。第6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張良,他輔佐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第7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諸葛亮,他輔佐劉備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舉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第8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鄧禹,他被漢光武帝劉秀稱之為蕭何,提出了”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協助劉秀一舉建立了東漢政權。第9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徐世績,即隋唐演義小說中的徐茂功。他一生輔助唐高、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與李靖並稱,深得朝廷信任和重用,被朝廷倚之為長城。第10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朱升,他向朱元璋獻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箴言,朱元璋正是按照這個策略取得了天下,連毛主席都給予極高的評價。


王駿顰6699


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可謂是人才輩出,項羽,呂布這樣的絕世武將自不必多說,諸葛亮,劉伯溫這樣的謀士也是在各自的朝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絲毫不遜色於關羽,項羽,呂布這樣的武將,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謀士都是誰?其實這些人名天天出現在網絡上和生活中,一般都是認識的,一起來看看吧。 史上最強十大謀士,徐茂公,劉伯溫,李斯,伍子胥,管仲,伊尹,裴矩,賈詡,姜子牙,張良,為什麼沒有諸葛亮了,居說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才能並不出眾,主要的才能是在治國的政治上,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些神機妙算都是羅貫中給他加上去的。

十,徐茂公

李世績(594年-669年12月31日,“績”是“績”的異體字),原名徐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並稱。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唐太宗晚年,曾對太子李治說:“李績重視恩義,你無恩於他,恐怕日後他無法盡心輔佐你。朕先將他外放,等朕死你登基後,你再將他召回,受以僕射,如此一來,你就有恩於他,他就會對你誓死效忠。”為了使李績忠於李治,唐太宗將他貶為疊州(今甘肅迭部)都督。唐高宗即位後根據唐太宗的遺命恢復了他的職位,歷任尚書左僕射、司空。高宗問他:“朕欲立武昭儀為皇后,你覺得如何?”李績說道:“此陛下家事,何必要問外人。”總章元年(668年),李績率兵至鴨綠江,與薛仁貴會於平壤,攻克平壤,大勝而歸。(參見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績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績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因後來其孫徐敬業反對武則天,發動起事,被族誅,李績也被剖棺戮屍。到後來唐中宗復辟政權之後才平反昭雪,以禮改葬。 在《隋唐演義》和《說唐》中,徐世績被演繹成瓦崗寨的軍師,諸葛亮一類的半仙級人物徐茂公(又作徐茂功)。

九,劉伯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縣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將領劉光世的後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贈他為太師,諡號文成。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討論劉基的功績,並決議劉伯溫應該和徐達等開國功臣一樣,配享太廟。 他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八,李斯

李斯(前284年[1]-前208年),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馬遷著《史記》,將李斯和趙高並寫於《李斯列傳》。 李斯早年為上蔡郡的小吏,負責掌管文書,後和韓非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後來都成為諸子百家中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李斯學成後進入秦國,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的舍人,文信侯很賞識李斯,任他做郎官。後勸說秦王政攻滅東方六國,被任命為長史。秦王政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命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國水工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政所採納,不久官至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 秦統一天下後,李斯與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等議定尊秦王政稱號為皇帝。李斯主張郡縣制,反對分封制;又主張焚燬民間所收藏諸子百家之書。李斯還參與了秦朝諸多制度建設,對後世影響深遠。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身,與趙高陷害秦始皇長子公子扶蘇,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為皇帝,後被趙高所害,誅滅三族。

七,伍子胥

伍子胥(前6世紀-前484年),名員(員),字子胥,以字行。春秋時期楚國椒邑(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伍楊村)人,後來吳國封他於申,因此又叫申胥。伍子胥先祖伍舉,以正直進諫楚莊王而得名聲,因此其後代於楚國亦有名聲。伍子胥家族因在楚國被迫害,投奔吳國。受吳王闔閭重用,大破楚國,北鎮齊晉,南服越人,官拜相國公。吳王夫差繼位後,對其“聯齊抗越”戰略不滿,又聽信伯嚭讒言,最終賜死伍子胥。 西漢司馬遷於史記中對伍子胥的評價頗高: “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 雖然司馬遷對伍子胥破楚時的所為不滿,但認為伍子胥是不拘小節的烈丈夫,不會白白送死,能忍受屈辱,最終為父親報仇雪恨,成就不朽之名。這應也是司馬遷因李陵案受宮刑,為繼先人之志,完史記之作,隱忍偷生,"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藉評伍子胥紓一己胸臆。 伍子胥在浙江一帶地區被稱為潮神。王充《論衡》曾說:“山陰、上虞在越界中,子胥入吳之江為濤,當自上吳界中,何為入越之地?怨恚吳王,發怒越江,違失道理,無神之驗也。”

六,管仲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中國春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的政治家,哲學家,周穆王的後代。管仲雖然僅是齊國下卿,卻被視為中國歷史上宰相的典範,任內大興改革,重視商業。《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載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中也有幾處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論》也對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孔子曾言:“管仲之器小哉。”但也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等等。基本上稱讚管仲施政成績優異,使得華夏強大,讓華夏族免於遭受蠻夷的統治,維護了華夏文化,褒大於貶。 《史記·管晏列傳》中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司馬光說:“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五,伊尹

伊尹,名摯,(前1649年-前1549年?),出生於有莘國空桑澗,因為其母親為侁民,在伊水住居,以伊為氏。伊尹為中國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華廚祖,尹是右相之意。他本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他陪嫁到商湯那裡,為商湯廚師。伊尹有遠大抱負,不甘作奴隸,於是利用向商湯進食機會向商湯分析天下形勢。商湯很欣賞他,便取消了伊尹奴隸身份,並提拔他為宰相。前1600年,他輔助商湯滅夏朝,商朝建立。他任丞相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經濟比較繁榮,政治比較清明。 太甲即位時昏庸無能,伊尹軟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到桐地(今河北臨漳),建宮居住,達三年之久。伊尹自行攝政管治國家。直到太甲後悔了,才迎回太甲,復辟執政,使太甲變成了一位聖君。 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餘年,為商朝立下汗馬功勞。沃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病逝,終年100歲。沃丁以天子之禮把伊尹安葬在商湯陵寢旁,以表彰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

四,裴矩

裴矩(547年-627年),字弘大,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隋末及唐初政治家。初名裴世矩,後避太宗名諱,單名矩。 父親裴訥之,北齊太子舍人,早卒。裴矩少好文學,甚有文采。仕途開始於北齊,齊亡後加入北周。週末楊堅執政期間被召用。楊堅取代周建立隋朝,裴矩受到重用。曾經參加平陳之戰,安撫突厥啟民可汗,又參與隋禮的制定。隋煬帝即位後,裴矩繼續被重用,與蘇威、宇文述、裴蘊、虞世基等掌握朝政,合稱“五貴”。 裴矩一生中最重要的業績為煬帝經營西域。大業元年(605年)至九年(613年)間,他至少四次奔波於甘州、涼州(今甘肅武威)、沙州(今甘肅敦煌)等地,大力開發商業,引胡商前往長安、洛陽,以首都貿易取代邊境貿易。與此同時,裴矩收集了西域各國山川地理、人物風俗等資料,繪畫各國貴族庶人的服飾儀表,製成《西域圖記》三卷,並繪造地圖,紀錄各地險要,獻給煬帝。裴矩引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設等入朝,並打擊西域貿易的競爭者吐谷渾。 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弒逆煬帝,任裴矩為尚書右僕射。宇文化及失敗後,裴矩事竇建德;建德敗後,降唐。武德八年(625年)任太子詹事兼檢校侍中、民部尚書。貞觀元年(627年)卒,年八十餘,贈絳州刺史,諡號敬。 所撰《西域圖記》現僅存書序,記載了從敦煌到西海(今地中海)的三條主要路線,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還著有《開業平陳記》12卷、《鄴都故事》10卷、《高麗風俗》一卷,與虞世南共撰《大唐書儀》10卷。今均佚 裴矩雖有經略戎狄之功,但其初衷是為了迎合隋煬帝好大喜功的心理。 隋朝以重利招引西域胡商和外國使節,所經郡縣疲於迎送。故而《資治通鑑》中評論道“由是百姓失業,西方先困矣”,“……卒令中國疲敝以至於亡,皆矩之倡導也”。 公元610年裴矩鼓動隋煬帝用武力懾服高句麗。翌年隋煬帝出兵高句麗,這場戰爭直接引發了中國各地民變,並使隋朝統治走向滅亡。 《隋書》中對裴矩之評價為:“裴矩學涉經史,頗有幹局,至於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諸古人,殆未之有。與聞政事,多歷歲年,雖處危亂之中,未虧廉謹之節,美矣。然承望風旨,與時消息,使高昌入朝,伊吾獻地,聚糧且末,師出玉門,關右騷然,頗亦矩之由也。”

三,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是三國時曹魏的著名謀士。曾在東漢年間歷仕於董卓、李傕、段煨、張繡、曹操等人,後官至太尉,諡曰肅侯。 《三國志·賈詡傳》:“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鹹此類也。”“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閻忠:“詡有良、平之奇。”(《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三國志》裴松之評註:“臣松之以為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編程、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又注:“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二,姜子牙

姜尚(?-前1015年),約活躍於前11世紀,姓姜,氏呂,名尚,字子牙,另有說名望,字尚父,通稱“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呂尚”、“呂望”、“尚父”、“師尚父”。 關於姜尚的生卒年,沒有史書說其生年,卒年只有《古本竹書紀年》記有“周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 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生卒年大致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歲。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說法。 唐初的武廟,因呂尚善於用兵,而主祀之為戰神或兵主,不過後來多改奉漢壽亭侯關羽。 《六韜》是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為武經七書之一。《六韜》又稱《姜太公六韜》或《太公兵法》。舊題周朝的姜尚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問答形式呈現,以周武王設問、姜太公答之,來探討各種古代軍政議題。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他是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周朝建立之後,他被分封在齊國,在諸侯國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張良

張良(前250年前-前185年),字子房,封為留侯,諡號文成,潁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生於新鄭。張良因暗殺秦始皇失敗,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現在的人為讚歎張良的智慧,在坊間流傳一句俗諺:“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之“張良計”。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陳平:“智足決疑,量足包荒,才足折衝禦侮,德足輔世長民,皇帝從籌,百僚允若,炎漢萬民之鴻庥;辟穀仙遊,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勳之首冠也。” 司馬遷:“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毛毛之心


在歷史上,湧現了許許多多智謀超群的謀士,他們“詭計多端”,為自己的主公和皇帝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歷史添磚加瓦,可要分個排名,就有不小難度,我按我心中的排名的話,就是:

1: 願者上鉤姜子牙

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輔佐周文王建立霸業,被封為齊侯。

2:運籌帷幄張子房

秦末漢初傑出謀臣,漢初三傑之一,為漢高祖劉邦出謀劃策,輔佐劉邦建立大漢王朝,被封為留侯。

3:合縱六國蘇季子

戰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謀略家。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

4:連橫外交的張儀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首創“”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得到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5:三分天下諸葛亮

三國時期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提出隆中對策,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大敗曹操。逐漸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十六年(211年),攻取。[7]繼又擊敗曹軍,奪得。蜀元年(221年),劉備在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十二年病逝於五丈原。

6:直奔四輪車的司馬仲達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遠征平定。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一統天下劉伯溫

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劉伯溫

8:深謀遠慮魯子敬

東吳傑出軍事謀略家,外交家。真實的魯肅軍事謀略可不差諸葛亮多少。

9:出謀劃策房玄齡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李世民帳下第一謀士,投靠秦王后,積極出謀劃策,典管書記,選拔人才,成為秦王府得力謀士。武德九年,謀劃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登上帝位。

10:功蓋諸葛王景略

前秦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大將軍。

王猛出身貧寒,隱居山中,博學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王猛臨終猶以前秦內部各族豪酋勢力為憂,以東晉為正朔所在,勸苻堅勿進攻東晉,但未被採納,因而有淝水之敗。王猛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歷史研究課


歷史上第1個著名謀臣應該是姜子牙,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興周滅商,改朝換代,可謂功高蓋世。第2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春秋時期齊國孫武,他被譽為東方兵學的鼻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他向吳王闔閭進獻兵法13篇並被重用為大將,率領吳軍大敗楚國,佔領楚國都城,幾乎滅了楚國。第3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商鞅,他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並一舉奠定了統一中國的紮實經濟、政治和軍事基礎。第4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蘇秦,他佩戴六國相印,提出了“合縱”抗秦的主張,使秦國15年不敢出函谷關。第5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張儀,他首創”連橫”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通好,得到秦惠文王賞識,被封為相國。第6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張良,他輔佐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第7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鄧禹,他被漢光武帝劉秀稱之為蕭何,提出了”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協助劉秀一舉建立了東漢政權。第8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諸葛亮,他輔佐劉備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舉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第9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徐世績,即隋唐演義小說中的徐茂功。他一生輔助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與李靖並稱,深得朝廷信任和重用,被朝廷倚之為長城。第10個著名的謀臣應該是朱升,他向朱元璋獻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箴言,朱元璋正是按照這個策略取得了天下,連毛主席都給予極高的評價。











愛軍史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歷代能人輩出,尤其是謀臣(謀士)往往是決定一個朝代的建立(打仗時叫謀士;朝庭穩定後叫丞相或宰相,又或者是他們的幕僚),所以如果叫謀士的話往往是建國之初打江山時的稱呼。謀士幫助帝王打江山,成功後往往兔死狐悲,鳥盡弓藏,真正歷害的還要看其能不能善終這個才是最關鍵的。

歷朝著名的謀士:

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子牙,春秋的管仲、樂毅、范蠡、文種,戰國的鬼谷子徒弟孫臏、蘇秦、張儀、李斯,漢朝的蕭和、陳平、張良,三國的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周瑜、陸遜、郭嘉、荀彧、賈詡,唐朝的魏徵、徐建業,明朝的劉伯溫等。

按影響力排位:

1.諸葛亮(孔明),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忠臣的化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表,影響力在中國歷史上無出其右。

2.姜子牙(姜尚),幫助周武王建立周朝,近乎神話的人物,70歲才出山,封神榜上的首要人物。

3.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天文地理無所不知,智慧的像徵,所謂“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指的就是他,很多搞風水的都尊他為祖師爺。

4.范蠡(又名陶朱工,歷史上富翁的代名詞),和文種幫助勾踐復國,激流勇退(抱得美人歸,跟西施一起歸隱,文種沒跟他退隱最後被殺,“兔死狐悲,鳥盡弓藏”來源於此)。後來做生意成為天下首富,成為生意人模拜的對象,實乃人生的大贏家。

5.賈詡,可能很多人都認為他身處亂世,依附了多位諸侯,且沒幫助任何王候建立霸業不足以進前五。首先熟知三國史的都清楚在那樣的時期生存是很艱難的,他依附的諸侯實力相對較弱,而他的計謀基本都是相當成功的;雖然李催郭氾那時實力很強,但內部勾心鬥角,他夾在中心沒被殺已很不容易了。況且他依靠的每位諸侯都對他很重用,最關鍵的是他還在高齡後取得了善終,這才是最重要的(死後兒子賈充也受到晉武帝司馬炎的重用,權傾朝野,孫女嫁為皇后【最後卻禍國殃民,此乃後話】歷史上沒幾人能做到)。

歷史上有名的謀士基乎都出自亂世,而且都是朝代更迭最混亂的時期。



海南土地資訊


第十位:劉基

  前有諸葛亮,後有劉伯溫。很多人都認為他跟諸葛亮才華不相上下,足見對他的肯定。他少年多才,卻生逢亂世,前半輩子屢屢不得志。投奔朱元璋後變大放異彩。

  他根據當時形勢為朱元璋制定主要戰略:提出應該集中主力將強敵逐個擊破,更提出先攻狡猾的陳友諒,而後再攻張士誠。而且他認為目前我軍日益壯大,應該脫離韓林兒門下,另起山頭,掛“大明”旗號招攬天下義軍以得民心。

  劉基精通天文,善於運籌帷幄,在大明朝的建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朱元璋得了劉基便如虎添翼,為他稱霸天下的大業加速了不止是一點半點。

  

第九位:趙普

  趙普出身官宦世家,他因為侍奉趙匡胤的父親,被趙父發現其才能,接下非常好的交情。柴榮去世後,他聯合眾位大臣發動陳橋事變,輔助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他獻計趙匡胤親征平定了李筠,使李重進自焚而死。隨後更是幫他杯酒釋兵權,使國家大權集中在趙氏皇權手中。他不僅是北宋的第一功臣,也是史上難得的良相。

  

第八位:魏徵

  魏徵隨瓦崗寨投奔李唐後,最初在李家三公子李元吉手下從事,後來玄武門事變之後魏徵只得歸覆在李世民的大唐之下。他因思念前主,所以屢次直言勸諫李世民很多不好的惡習,以求尋死,誰知李世民不僅沒跟他計較,反而能夠虛心聽取他的建議,更稱他為自己的明鏡,促成了一段佳話。

  他不僅在李世明的行為上有所建樹,而且在治國上也貢獻頗多,他輔佐李世民一起共同創建了“貞觀之治”,使當時的唐朝成為全世界最強大,最領先的國家,以至於現在全世界都有著唐人街。

第七位:諸葛亮

  諸葛亮在天下紛亂是虎臥隆重等待明主出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隨他出山相助。他先後幫劉備奪權了荊州還有益州,使原本無權,無兵,無勢力,無地盤的劉備,瞬間成為雄霸一方的強主,天下之人再也無人敢小覷與他。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受到他託孤之重,輔助少主劉禪繼位,更是數次北伐以求完成他跟劉備共同的大業,匡復漢室。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是最具韜略之人,他一諾千金的忠心盡責更是千古永流傳。

  

第六位:張良

  張良本是韓國官宦後裔,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他行刺失敗,只得流亡民間,有幸得到黃石公所傳的《太公兵法》,幫助劉邦智過鴻門宴,躲過數次項羽的加害,為了制定一系列的作戰方針,最後戰勝了項羽,建立大漢。

  他功高而不貪戀權位,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選擇抽身離開,逼過了劉邦大殺功臣的危機。隨後更是協助劉盈保住了太子之位,可以說在沒有張良,大漢很難得以建立。

 

第五位:李斯

  李斯本事平民子弟,因見兩隻老鼠的不同遭遇而感悟人生,立下大志。他一首《諫逐客令》成功入得秦國呂不韋相府入職。隨後接近嬴政,幫他制定殲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計。

  秦國得以統一後,他幫助嬴政治理天下,制定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文字,廢分封的數項政令,使秦國得以不斷強大。

  很多人都認為李斯晚年跟趙高的狼狽為奸,是一生最大的汙點,但他前半輩子的功豐偉績也是不可磨滅的。秦始皇縱有雄圖大志,可如果沒有李斯的輔助,在當時那個紛亂的時代要統一天下,也是非常之難的。

  

第四位:范蠡

  范蠡跟好友文仲一起來到越國,輔助越王勾踐戰勝了強大的吳王闔閭。可惜勾踐因為此戰過後有些得意忘形,隨後在與夫差的對戰中,因為輕視對手慘遭滅國,被送往吳國成為戰俘,范蠡對他不離不棄,隨他一同在吳國隱忍負重。

  勾踐取得夫差信任回國之後,范蠡幫助勾踐發展越國,使越國逐漸的強大起來,在吳王夫差趕赴繩池大會時,建議發起奇功,偷襲吳國最終得以勝利,為越國等人報了曾經的受辱之仇。

  范蠡功成名就後將全部的封賞都捐了出來,隨後離開越國隱匿民間做買賣,不僅避開了殺身之禍,更是發明多項商業制度,成為富可敵國民間財神。

  

第三位:管仲

  管仲被齊桓公不計前嫌拜丞相後,就輔助齊桓公大力發展國內經濟,改革齊國使國家日益強大。隨後以天子令幫助各國鋤強扶弱,得到天下諸侯的擁戴,協助齊桓公九和諸侯,成為春秋史上第一位霸主。

  管仲不僅才華出眾,他更是懂得不戰而屈人之兵,他的三策糧食滅三國,被後世多位謀士爭相效仿。史上縱有無數聖人,但只有他被譽為“聖人之師”。

  

第二位:姜子牙

  姜子牙前半輩子碌碌無為,經商多次失敗,但卻從未失去希望,反而是不斷學習兵家長處。在八十多的高齡時於渭水直鉤釣魚,被周文王請入西岐拜官封相。

  當時商紂不得民心,他輔助周文王治理西岐,等到八百諸侯的擁戴,待到文王去世後,武王繼位,他見時機已到,就舉義旗帶領諸侯聯軍討伐暴紂,並最終成功推翻,建立起大周王朝。

  他不僅是兵學的奠基人,而且也被譽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

  

第一:伊尹

  伊尹從小便學習三皇五帝還有夏禹的治國之道,商湯三番五次相請後出山相助。當時夏桀殘暴不得人心,於是他便找到被夏桀拋棄的妹喜,瞭解到了夏王朝的重要情報。隨後便建議湯王停止對夏朝的上供,試探夏桀是否還有民心,夏朝隨後發起“九夷之師”前來討伐。

  伊尹見夏桀還能呼喚天下兵馬,便建議先恢復對夏上繳供奉,同時積極加強國政,訓練士兵,等到時機到來之後,便再次停止上供,這次“九夷之師”不再響應夏朝號召,於是湯成功推翻暴政,建立了商朝。

  成湯死後,到了孫子太甲掌權時,因他不修仁政,於是伊尹便將他安排到湯王墓反省思過,他跟眾位大臣主掌朝政。等到三年過後,太甲終於反省過來,伊尹便主動帶群臣前往迎接,並將國家大權全部交還與他。

  伊尹不僅是商朝的開國元勳,也是中華廚祖。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商王朝,他歷事成湯五位君王,是我國史上的首位帝王之師,被後世奉祀為“商元聖”。


趣味圖文歷史


陽謀:姜子牙,管仲,魏無忌,孫臏,張良,諸葛亮,荀彧,李靖。

陰謀:商鞅,陳平,賈詡,法正,李績。


亮珠29679434


伊尹,姜尚,管仲,百里奚,范增,張良,陳平,荀彧,荀攸,郭嘉,賈詡,諸葛亮,周瑜,魯肅,陸遜,王猛,謝安,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趙普,劉基,


怒海歸航


姜子牙,張良, 諸葛亮,陳平,郭嘉,荀彧,法正,龐統,房玄齡,劉伯溫 ,朱升


峰雲直上雲霄


只說三國:鬼才郭嘉,東吳周瑜,毒士賈詡,冢虎司馬懿,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破八門金鎖徐庶,火燒連營陸遜,然後田豐,程昱,荀彧,呂蒙,魯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