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袁紹七十萬兵馬,為什麼打不過曹操的幾萬兵馬?

創造者放映


袁紹失敗的原因有其三,東漢末年,皇巾起義群雄並起,袁紹身為盟主,其一:投靠袁紹的都是泛泛之輩,魚龍混雜沒有統一的戰略,各自保存實力。其二:袁紹心胸狹窄對身邊的將才不以信任且多疑,致使眾將交面不交心。其三:袁紹最大缺點就是小看曹操,自以為大卻不識曹操的奸詐與膽識。




L劉哈檔案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場非常出名的戰役,就是在官渡開打的一場戰爭。當時曹操利用自己很少的兵力打敗了非常強大的袁紹。在政治上就是非常出名的一場戰爭,因為袁紹當時有著幾十萬的兵馬,沒有人想到曹操可以打敗袁紹的。其實曹操能夠打敗袁紹,有著好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曹操有著很強的軍事謀略,他懂得利用士兵位置作戰,在指揮上面,他是非常聰明的,知道怎麼去安排好自己的士兵。而袁紹跟曹操相比的情況下就顯得比較愚鈍,而曹操正好抓住了袁紹的這個弱點,在打仗的時候,帶領軍隊儘快渡過黃河,並且跟顏良匯合在一起了。而袁紹卻行動比較遲緩,一直在曹操的後面追趕,曹操雖然人比較少,但是他在這場戰爭當中佔有了主動權。

第二個原因是,曹操有很多的謀略,並且做事情非常果斷。這是他一個很好的性格特點,在軍事上有著非常大的好處,雖然他會花時間去思考,但是已經確定下來之後,他就會馬上的去執行,他的執行力是很強。在這一方面,很多人都比不上曹操。並且他會為自己做出的決定,全力地去執行出來,不會因為途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就會思考自己的想法是不是錯的,他從來不會這樣去想。並且在打仗的過程當中,他的一些部下很擔心袁紹的援兵會到來,想要分一些兵出去進行抵禦,但是這個時候卻遭到了曹操非常嚴厲的責罵。因為當時戰爭已經到了非常緊要的關頭了,那時曹操的士兵非常的少,如果在這個時候還進行分兵的情況之下,這場戰爭就很難贏了。

並且還會拖慢戰爭的一個結束時間。所以曹操也是一個非常珍惜時間的人,懂得在戰爭的時候,每一分鐘都是非常關鍵的,即曹操會想到更短的時間內把他打敗,才是解決這場戰鬥的戰鬥的重要事情。並且在戰鬥的時候,曹操還會預算一些路程,大概猜測一下,敵軍緩兵到來的時間,所以他覺得要在他們的緩兵到來之前,儘快地結束戰爭,而不是分開軍隊去防禦他的緩兵,否則根本無法取得勝利。

第三個原因是,曹操在用兵方面真的是非常聰明,當時曹操運用了一萬左右的人人馬就打敗了劉備,而且還防衛了袁紹,基本上一個士兵可以頂兩三個人去用。而袁紹跟他打仗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受到曹操的一個計謀影響,導致袁紹的兵力根本發揮不出來,他的兵一個都頂不了半個人去用。所以這也是他跟曹操之間很大的區別,也是曹操能夠取得勝利一個很關鍵的原因之一。

第四個原因是,曹操有很多的糧食。在打仗的過程當中,糧食的供給是否及時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打仗是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的,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吃飽飯,就可以有更多的力氣去打仗,但是如果沒有糧食的情況之下,根本就打不動人家。並且曹操當時非常聰明,他派了部下去突襲袁紹的一個運糧部隊,第一次突襲就已經成功了,成功把他的糧食搶了過來,這個時候讓曹操在這場戰爭當中處於了一個更加主動的地位。而第二次的突襲糧隊就給袁紹的軍隊帶來了很多的混亂,而且還導致了袁紹一些軍隊崩潰,袁紹的軍隊糧食根本就不夠吃,所以他們的兵馬根本發揮不出什麼作用。

第五個原因是,曹操當時是有著自己的後臺。曹操當時有著一個非常成熟計謀團隊,在曹操打仗的過程當中,他們就會給曹操出一些計謀,這些計謀不是隨便出的,都是經過反覆不斷的商量過後,最終確定出來的結果。在這方面也可以看出曹操他是非常善於用人的。其實袁紹在這場戰爭當中失敗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更多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曹操有著自己的計謀團隊,任何事情都是先經過商議之後再確定下來,然後馬上去執行。而袁紹他並沒有什麼人才可用,而且他都是依靠自己去做決定的。那麼在這些決定當中,他又會顯示得非常猶豫。所以他跟曹操的戰爭就表現得非常的吃虧。

最後他也就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就敗給了曹操了,曹操當時只用了四萬的大軍,就把他的幾十萬大軍給打敗了。其實上光有兵馬是不夠的,還要有一些好的計謀,懂得運用身邊的謀士幫助自己,可以更加輕鬆地達到目的。


海洋說歷史


官渡之戰雙方兵力沒有那麼離譜,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參展軍隊袁紹軍大約11萬,曹操軍大約4萬。最後傷亡袁紹軍大約2萬,曹操軍約8千。

官渡之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袁紹軍的前鋒與曹操軍主力交戰,戰略的要點在於曹操陣營是迎戰還是退避,第二階段才是袁紹軍的主力和曹操軍主力交鋒,決戰。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紹出兵10萬,戰馬萬匹,舉兵南下兵峰直指許都。此時禍不單行,曹操擊破呂布後,把劉備三兄弟帶回了許都看管起來,誰知劉備神通廣大,不但得了個皇叔的稱號,趁曹操不備,藉口要打袁術,拐走了曹操的軍隊佔領徐州不肯回來了。曹操為了迅速解決後顧之憂,親自率大軍擊破劉備。戰鬥正酣時,袁紹謀士田豐建議袁紹趁機襲擊許都,被袁紹以幼子抱恙為由拒絕了,錯過了擊敗曹操的第一個機會。

曹操此時剛剛擊破徐州的劉備軍,劉備三兄弟失散,劉備逃跑到袁紹那裡慫恿袁紹出兵,關羽有條件地投降了曹操,張飛則不知所蹤。也就是說徐州基本一片廢墟,還要派兵防守。曹操根據地在豫州和兗州,袁紹則雄踞人口充足的冀州,和幽州的大部分。曹操有一個極其優秀的謀士集團,這跟曹操的出身和發展策略有很大的關係。袁紹袁術兄弟是三國時期的貴族世家的代表,貴族世家的特點是手裡擁有資源,對才華的要求不高,世家子弟普遍特點是傲慢,剛愎自用,反正有資源不怕沒有前來賣命的人。曹操自己是太監的養子,原本出身於夏侯家族,是勢力不大的士族。他拉攏的多數是士族,這些人手裡資源不多,只能靠才華吃飯。典型的人才有荀攸荀彧叔侄,郭嘉,程昱,本族人才夏侯兄弟,曹仁曹洪,于禁等等。經過激烈的辯論,曹操集團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斷,認為局勢會向曹操有利的方向轉變。於是曹操決心抗擊袁紹。

袁紹和曹操的領地接觸面很廣,戰線其實非常長,曹操的兵力不足,不能四面防禦,於是他派出了藏霸,從青州方向(今山東)騷擾袁紹軍。藏霸本來就是泰山賊,跟袁紹打起了遊擊,打不過就退回山區,搞得袁紹十分火大。因此東面戰場亂成一鍋粥,袁紹的進軍路線被限制在了西面戰場。藏霸雖然名聲不顯,但在官渡之戰一役確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曹操在黃河北岸還部署了于禁,率領2000步騎扼守重要渡口延津。於是袁紹的主要進軍路線被限制在白馬。可見曹操的兵力利用率非常高,2000兵就可以獨當一面,就好比下象棋一個炮就拴住了對手的一馬一車,才能集結主力跟袁紹抗衡。即便如此,正面戰場上袁紹軍和曹操軍的比例仍然達到了2.75: 1。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紹讓幕僚陳琳發檄文討伐曹操,陳琳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此時戰爭進入第一階段。袁紹先派遣大將顏良進攻白馬,東郡太守劉延求救,曹操親率大軍出擊。謀士荀攸出謀聲東擊西,先派兵到延津,袁紹果然上當,分兵延津。曹操於是派張遼、關羽襲擊顏良,顏良被關羽斬殺。曹操軍乃沿著黃河向西撤退,袁紹軍主力渡河追擊,派大將文丑和劉備一起為先鋒。當時曹操就在第一線,身邊只有八百餘從,而文丑軍有五六千之眾,曹操乃讓糧草先行。文丑軍見了,一擁而上,亂搶財物,陣型大亂。曹操趁機突擊,關羽於亂軍中斬殺文丑。第一階段結束。

袁紹軍仍然兵力佔優,兩軍繼而在官渡相持不下。袁紹軍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營,曹操的謀士劉曄製造霹靂車擊毀箭樓,如此相持了三個月,曹操軍漸漸無糧。曹操想要退兵,身在許都後方的荀彧寫信給曹操,堅定其信心。正好袁紹的謀士許攸有個侄兒,在南皮貪汙財物被人舉報,袁紹要追究許攸的責任,許攸於是叛逃到曹營,曹操倒履相迎,許攸建奇襲烏巢,燒其糧草輜重。曹操只留了曹洪、荀攸守營,自率輕騎襲擊烏巢,守將淳于瓊醉酒被殺,糧草全部被燒燬。此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

袁紹聽說烏巢被襲,派兵救援,同時派張合、高覽趁機攻打曹營,然而曹營非常堅固,久攻不下。張合高覽聽說烏巢已失,怕被袁紹遷怒,遂轉投曹營。顏良、文丑、張合、高覽譽為河北四庭柱,此時二死二降,袁紹軍心大亂,被曹操軍一路追擊,袁紹逃回南皮身邊僅剩800餘騎。

官渡之戰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擊潰袁紹,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方僅有曹操和袁紹勢力較大,此戰擊潰了袁紹,北方就無人能和曹操抗衡。


盪漾369


曹操大敗袁紹70萬兵馬,至於袁紹是否有70萬兵馬有待商榷,但袁紹並非被曹操打敗,更大原因是被自己的性格所打敗! 以下為你剖析袁紹失敗的原因:

1.袁紹不善於用人

這個盡起冀、青、幽、並四大州兵馬,擁有七十萬大軍的興兵征討曹操的袁紹,手下本來有許多有本領、有能耐的勇將,比如張郃就是一個武藝精純、身懷絕技,能獨當一面的猛將,但他不用張郃來守屯糧的烏巢,卻將一個嗜酒如命的淳于瓊派到了這個極其重要的崗位上,怎能不誤事。

2. 袁紹不採納良謀,怎能不失敗,怎能不眾叛親離

田豐、沮授這些有謀略的忠義之士要麼被貶,要麼獲罪;還有張郃、高覽這些勇將由於不被重用,一個個離他而去投到曹營。實力派謀臣許攸在關鍵時候(截獲曹軍情報後)向袁紹獻上的妙計不被採納,反倒遭到袁紹一通大罵,後來許攸投降了曹操,給曹操帶去了袁軍的一些重要的軍事機密情報,促成了曹軍實施夜襲烏巢的軍事計劃,使這場戰役出現了重大的轉機,從而一舉扭轉了戰局,使曹操這一弱勢軍事集團轉敗為勝。本來有許多好的謀士,大部分都不被任用,只剩下審配和郭圖。

在官渡之戰的開始和相持階段,審配還出了幾個好主意,比如他曾建議堆築土山、打地道打擊敵人,使得曹兵寸步難行、防不勝防,還說得過去。至於這個郭圖,我看純粹是紙上談兵的主兒,他拘泥不化,生搬硬套什麼“圍魏救趙”的經典之計,遭到了大敗,他看到自己的過失害怕獲罪,於是又玩起了陰謀詭計,不僅在袁紹和將領(張郃、高覽)之間撥弄是非,而且反覆無常、陰險狡詐,實為一個卑鄙小人!袁紹用的是這樣的小人和庸才,他怎能戰勝曹操?可憐這個滿腹經綸的沮授了!戰爭剛剛開始,他就獻了一個良謀,希望搞持久戰,以消耗對方的糧草然後取勝!但這不符合急於求勝、氣勢洶洶的袁紹的心理,袁紹帶著那麼多的精兵強將就是想一舉殲滅曹軍、攻克許昌的,因此他認為沮授的良策是“慢我軍心”是可想而知的。沮授因這一次獻計而獲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軍中。但這個可憐而忠義的沮授還是能以大局為重,他在被拘禁的牢籠裡尚且時時關注兩軍的戰況,當他夜觀天象發現“忽見太白逆行,侵犯牛、鬥之分(意即賊兵劫掠之害)”,於是他冒死向已醉臥的愚蠢的袁紹進諫:“烏巢屯糧之所,不可不提備。宜速遣精兵猛將,於間道山路巡哨,免為曹操所算。”言說烏巢糧草的重要性和保護糧草的重要意義。可惜袁紹不僅沒有采納他的合理化意見,反而將他大罵了一頓,而且還喪心病狂地以“翫忽職守”的罪名斬了監押沮授的兵士。

3.袁紹不善於用兵,多疑而優柔寡斷,不會抓住有利戰機,以致白白坐失良機

當兩軍在官渡相持了近乎兩個月的時間後,謀士許攸忽然截獲了曹操軍糧告竭的重要軍事情報,於是他向袁紹獻計說:“曹操屯軍官渡,與我相持已久,許昌必空虛;若分一軍星夜掩襲許昌,則許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糧草已盡,正可乘此機會,兩路擊之。”審時度勢,這是那麼厲害的妙計啊,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當時袁紹採納了許攸的這一計策,我看歷史將會重寫,那時統一北方的將是袁紹而不是曹操了 。

但這個驕傲、多疑而又愚蠢的袁紹,就在這個關鍵時候,不僅沒有采納謀臣許攸的妙計,反倒將許攸這個很有實力的謀臣拱手相送給敵人。還不僅僅如此,這個被罵出去的謀臣許攸還帶走了袁紹的若干軍事機密。許攸後來告訴了曹操嗜酒無備的將軍淳于瓊守把袁紹的軍糧庫烏巢(絕密情報),曹操當機立斷,立即實施夜襲烏巢的軍事行動,完全燒燬了袁紹大軍的儲備糧倉,兵無糧自亂。

後來袁紹的謀臣許攸投降曹操後,向曹操和盤托出他曾向原來的主子袁紹獻的計策,曹操聽後大驚,幾乎被驚出了一身冷汗說:“若袁紹用子言,吾事敗矣。”,可見許攸的計策是多麼得厲害,但就是這個良策卻被愚蠢而蠻橫的袁紹說成是:“汝與曹操有舊,想今亦受他財賄,為他作奸細,啜賺吾軍耳。

而曹操為什麼能大獲全勝?

袁紹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擁有的。正是袁紹的缺點和失誤成就了曹操的勝利!曹操會用人、知人善任、善於籠絡人才,而且辦事當機立斷,敢於毫不猶豫地採納謀臣的良謀,他能不勝利嗎?


不講李說史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第一場大軍團性的大戰,也是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此戰中佔據了中原地區的曹操雖然只有數萬軍隊,可經過一年苦戰,最後還是擊敗了河北袁紹的十萬大軍,並於兩年後經略河北,一舉統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集團的立國基礎。

按理說,袁紹方面不論軍隊、人才、地盤等都要遠勝於曹操,可是最後還是敗在了曹操手中,辛苦經營下來的河北全數被曹操奪取,實在是令人費解。可是要是查看一下此戰的前因後果,曹操能勝袁紹也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事。



一、曹操善於總結各方意見,而袁紹不能

在大戰之時,袁紹手下至少有好幾個人對他提出了正確的規劃:

  1. 在戰爭全面爆發前,當時曹操正被拖在了徐州和劉備決戰,此時田豐就建議袁紹要乘機襲取曹操的後方,很可能就是指許都,結果袁紹不聽,氣得田豐破口大罵;
  2. 戰爭開始後,沮授建言要打持久戰,以河北兵多糧足、補給勝於曹操的優勢,對抗曹操常年奔戰,雖兵精但糧不足的劣勢,可袁紹還是不聽,以河北兵多的優勢強行南下打殲滅戰;
  3. 戰爭處於膠著狀態時,許攸建議袁紹分兵襲擊許都,包抄曹操後路,可袁紹意氣用事,覺得漢獻帝不如曹操重要,於是繼續攻打曹操大營,也造成了日後許攸投靠曹操,洩露袁軍虛實的伏筆。

事實上,袁紹主動南下的攻略也並不能說就是完全錯誤,畢竟他確實有著不少優勢,曹操方面雖然斬顏良,誅文丑,可在戰爭中期也還是被打得連氣都喘不過來,都有回去豫州的想法,而曹操一退兵,兗州、徐州就全落入袁紹手中了。

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眾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

要知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絕不能拘泥於一招一式,曹操懂得聽取各方意見,並從中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及時調整戰略:

比如許攸因袁紹不聽建言而投靠曹操,獻計偷襲烏巢屯糧地,起初曹操是很擔心的,畢竟這時自己兵就少了,如果再分兵的話,恐怕大營都得被端了,而且軍糧重地自然有重兵把守,曹操就算贏了也得損兵折將,輸了可就小命難保了。

而且許攸還是袁紹手下謀士,身為許攸發小的曹操自然知道許攸這人貪財好權,關於袁紹不能重用他的那些情況可都是出自於許攸一人之口,這時候誰敢保證他不是來一場風險投資,引誘曹操去烏巢送死呢?可是曹操還是在荀攸和賈詡的建議下,率五千兵就直接衝去烏巢。

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夜往。

比起袁紹只喜歡聽審配等人主攻的建議,卻忽略田豐、沮授防守的方針,只攻不守,前期雖然能佔據很大的優勢,可是到後面難保就會出現“強弩之末”的情況,很容易就會被人瞧出可乘之機。


曹操用人不疑,而袁紹用人皆疑,任人唯親

官渡之戰一開始,曹操率領荀攸、賈詡、徐晃等人在前線,以程昱鎮守兗州、以荀彧鎮守許都,這兩個地方都是曹操的命脈:兗州是曹操起兵的大本營,軍糧、士卒的屯所,經濟、軍事基地;許都裡則是整個東漢朝廷所在,是曹操集團的政治中心。曹操將這兩個命脈交給和自己毫無關係的荀彧和程昱兩人,足見曹操的魄力。

  1. 袁紹南下黎陽時,程昱手裡只有七百人守衛甄城前線,曹操本想派兩千人去協助防守,可程昱拒絕了,認為袁紹兵多,增多少兵都無濟於事,倒不如不增兵,讓袁紹覺得這地方無關緊要,弄一場燈下黑的戲碼忽悠袁紹;
  2. 曹操兵少糧盡,想退回許都時,荀彧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說法勸住了曹操,打消了他退兵的念頭,最後終於獲得大勝;

兗州和許都可都是曹操的命脈啊,他雖然對程昱和荀彧有著絕對的信任,可大戰途中誰能保證他們沒有任何異心呢?那些曹營中和袁紹暗通曲款的書信中,誰能保證就沒有程昱和荀彧的呢?尤其是荀彧,他還是曹操最討厭的士族出身,和曹操可以說是有著先天性的敵視。

至於袁紹,他不但聽不進不合自己心意的建言,而且任人唯親,將親子袁譚、袁熙,侄子高幹等人分配在青、幽、並三州,愛子袁尚留守冀州。主管河北,這一點自然會引起各部將的不滿,也容易造成各種派系的形成。

像審配、郭圖、逢紀等人就逐漸分屬袁尚、袁譚兩派,在官渡之戰時,他們最用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老闆的地位和戰功,而袁紹是不是能贏得官渡之戰不是他們所在乎的事,所以相比起曹操軍的一致對外,袁紹軍中的軍事戰略可謂是兩極分化,無法凝固成一股勁兒。


三、曹操運氣不錯,深受命運之神的眷顧

正如諸葛亮所說:“自董卓以來,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可紹,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人謀前面已經說清了,接下來就是天時了,不得不說曹操的運氣實在不錯。在官渡大戰時,除了袁紹外。曹操至少還得面對以下的外部勢力威脅:

  1. 大戰在即,盤踞在徐州的劉備成為了曹操的臥榻之虎,曹操在郭嘉的建議下主動出擊,而在徐州戰事剛開始時,袁紹的小兒子袁買突然生病,袁紹因此沒有出兵徐州,結果被曹操解決了劉備,消除了徐州的威脅;
  2. 江東孫策當時已經平定江東,大軍正在集結準備北上襲取許都,結果吳郡的許貢門客就幫曹操解決了這個心腹大患;
  3. 荊州劉表、西北馬騰這些都是曹操的威脅,要是他們在官渡之戰時出兵襲擊曹操或是襲取許都,那曹操就得面臨被前後夾擊的危險,這對本來就兵少的曹操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可這兩人就偏偏按兵不動,坐等曹操勝利,再回過頭來一一消滅他們。

所以說曹操的運氣實在是好,劉備、孫策、劉表、馬騰這些人都因各種原因而無法在大戰中成為袁紹的助力,威脅曹操後方。

而且曹操與袁紹,他們兩人對奪取天下的認識也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一點或許也是他們勝敗的重要因素,曹操是重視人才,而袁紹是看重地盤,所謂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曹操和袁紹就很好地闡述了偉人的說法:

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濟,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雖說《三國志》這話有點事後諸葛亮的味道,可袁紹奪天下之手段,比起曹操來說確實是弱了不止一星半點兒。


總結:官渡之戰袁紹有很多可以勝利的條件,比如田豐、沮授的建議,比如士兵補給等等,可他最後還是輸給了曹操,這歸根結底還是袁紹為人,做大將有餘而做主公不足。

袁紹的家世是很強大的,所謂“四世三公,勢傾天下”,就連曹操原先也是甘心地在袁紹手底下做事的。可是袁紹表裡不一,外表裝得寬德仁厚,實際上卻是刻薄成性,他的寬仁是做出來給人看的,是限於他四世三公的家世而不得不裝出來的,這一開始確實能招攬不少人才,可時間一長,有點腦子的都能看出袁紹的本性,像荀彧、郭嘉就都是從袁紹那裡逃出來的。

袁紹為人剛愎自用,在奪取了河北後就開始飄了,對田豐、沮授等人的建議不止不接納,而且連思考都沒思考就給否決了,多次錯過了勝利的機會,甚至於最後還逼反了許攸等人,袁紹所釀的苦酒最終也只能自己喝下,官渡之敗,袁紹被活活氣死,河北基業全部被奪,兒子被殺,四世三公的袁家成為了被時代大浪淘掉的沙礫之一。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官渡是許昌的咽喉,袁紹七十萬大軍、輜重,不拿下官渡便不可能到許昌。曹操在官渡與袁紹對峙,只是扼守咽喉,並沒有大規模野戰或決戰。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袁紹後來又放棄了別人讓他偷襲許昌的計策,大概是怕曹操有準備,小部隊覆沒。最後曹操抓住了袁紹的糧草缺陷,一舉燒燬糧草,袁紹軍不戰自潰。其實在對峙的情況下,決定因素不在於軍隊的多少,而在於能不能抓住機會。


太宗歷史


1.袁紹雖有七十萬兵馬,多於曹操的兵馬,但袁紹生性多疑,心胸狹隘,有勇無謀,優柔寡斷,又不善於用人,象許攸,田豐等眾多謀士都是很有才能的,可惜好多良謀妙策他聽不進去,以至於錯失良機。再後來,先是聽信讒言殺了田豐,後又不聽許攸截斷曹操糧草的忠言,逼的許攸沒辦法,投靠了曹操,為曹操獻計大敗袁紹。

2.反觀曹操兵馬雖只有區區幾萬,但曹操善於用兵,有勇有謀,全軍上下齊心協力,更有許攸在曹操糧草僅夠維持幾日用度的情況下,適時來投,獻計大敗袁紹,至此袁紹元氣大傷,最終被曹操所消滅。


江河湖海洋


您好,非常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在真正的歷史上,官渡之戰,袁紹大概有10多萬人,曹操大約有2萬左右。

袁紹其實不是被曹操打敗的,他是敗給了自己!

袁紹不是特別會用人。袁紹盡起冀、青、幽、並四大州兵馬,擁有十萬大軍興兵征討曹操,手下厲害的武將並不少,比如張郃就是一個武藝精純、身懷絕技,能獨當一面的猛將,但他卻將一個嗜酒如命的淳于瓊派到了這個非常重要的崗位上,豈能不誤事。

袁紹不用良才不納良謀,許攸和沮授是非常有謀略的忠義之士,在他這裡卻得不到重用還要被貶獲罪。實力派謀臣許攸在截獲曹軍情報後向袁紹獻上的妙計不被採納,卻被袁紹一通大罵,正因為許攸投降了曹操,給曹操帶去了袁軍的機密情報,才使曹軍實施夜襲烏巢的軍事計劃得到成功,從而一舉扭轉了戰局,使曹操這一弱勢軍事集團轉敗為勝。

戰爭剛剛開始沮授獻了一個良謀,希望搞持久戰,以消耗對方的糧草然後取勝。因為這個辦法不能滿足袁紹急於求勝的心理,袁紹帶著那麼多的精兵強將就是想一舉殲滅曹軍、攻克許昌的,所以認為沮授是怠慢軍心。沮授雖然說了烏巢糧草的重要性和保護糧草的重要意義。但袁紹不但沒有采納反而大罵了他一頓,還以“翫忽職守”的罪名斬了監押沮授的兵士。

最後,袁紹不善於用兵,多疑而優柔寡斷,抓不住有利戰機,導致白白坐失了良機。

在官渡相持兩個月時,謀士許攸忽然截獲了曹操軍糧告竭的重要軍事情報,隨後他向袁紹獻計說:“曹操屯軍官渡和我們相持已久,許昌空虛;若派一軍星夜掩襲許昌,許昌可破曹操可擒。

但是多疑驕傲的袁紹就在這個關鍵時候,不僅沒有采納謀臣許攸的妙計,反倒將許攸這個實力的謀臣拱手相送給敵人。這個被罵出去的謀臣許攸還帶走了袁紹的若干軍事機密。許攸後來告訴了曹操烏巢的絕密情報,曹操當機立斷,立刻派兵夜襲烏巢,完全燒燬了袁紹大軍的儲備糧倉,兵無糧自亂。袁紹怎能不失敗。



不求人的三腳貓


個人觀點 當初開戰的時候曹操並沒有信心去攻打袁紹 以為根本不可能戰勝 無奈身邊有郭嘉這樣的人才 為他羅列了曹操十勝 袁紹十敗的觀點 故而起兵去攻打了袁紹 也就是因為這場戰役曹操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影視絕倫


翻越史書,總感覺古代的戰爭規模異常龐大,袁紹七十萬兵馬大概率是誇大,或許是指治下有這麼多人口,或許唬曹操的,

袁紹兵力總人數確實猶於曹操,但是曹操兵力卻精於袁紹。戰爭中兵力取決於精,這就是歷史上經常有以少勝多的案例,

套用亮劍裡楚雲飛一臺詞“就算是五萬頭豬,也沒那麼快被幹掉”

故 我認為,袁紹人數多於曹操,但這裡面水分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