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幼小銜接的家長怎麼化解焦慮?

倌倌


您好,我是彭華勇,心理諮詢師,分享家庭教育與心理學,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整個社會,不少家長都非常焦慮,焦慮已經成為危害家長心理健康的重大殺手,當然,焦慮,也是導致家長家庭教育跑偏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強調,學習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進去了誤區,急功近利找方法,找快速解藥,卻成天神經兮兮的,看到這個擔心,望著孩子那個又焦慮,如此心態,談何教育好孩子,只要家長的心態是焦慮擔心的,那麼,再好的方法,她也運用不了!

而且,我一直強調,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叛逆、抑鬱等問題,就是家長從小孩子過度擔心導致的,擔心了那麼多年,終於把孩子擔心成問題少年了!

所以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至關重要,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勢!那麼如何調整心態呢?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就會焦慮擔心?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就是成就,沒期望反而是最好的期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長如果心中一直有高期望,就像一直踮起腳尖,伸直脖子,兩眼直視孩子的分數,每次考試,一上一下,都牽動著家長的心態,一驚一乍的!

而為什麼說放下就是成就呢?因為放下高期望,家長才能真正學會放手,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自由,有自由孩子才會有自覺!而家長如果有高期望的執念,就會容易擔心,一擔心,就焦慮恐懼,一恐懼就會控制,要求,監督,一控制監督,孩子就失去內在動力,而且必然叛逆,於是,各種問題來了?

第二,家長要覺察自己,區分界限。什麼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吃飯,讀書,睡覺,健康,未來都是孩子自己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區分界限,讓面對,讓孩子承擔,即使暫時一承擔面對,就出問題,就犯錯,但是沒有嘗試,沒有犯錯,孩子怎麼會長大呢?嘗試犯錯,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階梯!

而一旦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替孩子承擔了,替孩子著急了,那麼問題就孩子。即使你再嘮叨,再說教,孩子從來不面對承擔,孩子也一點都不著急,氣得你進醫院他都會無動於衷!

第三,先敬父母,再愛伴侶,再愛孩子。這是家族的序位,不要把這個順序顛倒了,先盡心盡力孝順雙方父母,讓老人身心愉悅,感覺自己很受尊重,被重視。其次就是處好夫妻關係,彼此恩愛,其次才是愛孩子。

而很多家庭裡,老人是被忽視的,夫妻之間是冷淡的,一股腦跳進了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火坑。殊不知,孩子能承受起這個福報嗎,所以人都以他為中心,考慮照顧他,這樣的孩子早早地把福報享受完,那麼長大了,能不吃苦嗎,能不命苦嗎?

而事實上,家長按照家庭序位來,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做任何事情,要符合道,也就是符合規律,家族的序位規律就是如此,違背它就會出問題。

第四,每天朗誦經典,朗讀經典好處很多,可以靜心,可以提神,可以增強自身能量。越古老的文字越有能量。所以,比如儒家《論語》《大學》《中庸》《孝經》《弟子規》等,道家的《清淨經》《道德經》《莊子》《陰符經》等,釋家《心經》《金剛經》《壇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菩薩本願經》等,這些經典,哪怕每天讀一點點,只要堅持了,對於人的心態,精神狀態,能量氣場都會非常有幫助!只是很多人不會堅持去做!

第五,每天練靜心養身的傳統功夫。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流傳下來了很多好的養生功夫。比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蓮花生動功》等,這些養生功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多的的可以提升精氣神,讓人能量強大,心也隨之更靜!

比如,我自己,就經常練習站樁,混元樁,以及《蓮花生動功》,堅持了不到半年,身體精氣神好多,堅持一年,走路感覺好輕鬆,全身很有勁,而人的能量提升了,心態也自然容易平和寧靜。傳統是個寶,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需要我們多多弘揚!

第六,禪修打坐,內觀自己。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煩惱,痛苦,其實是因為自己雜念太多,慾望太多,而禪修,就是很好的覺察,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的心,起心動念,從而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第七,豐富自己的生活。很多家長全職媽媽,陪讀,那麼很容易就為孩子而活,家長要想愛孩子,先愛自己。所以家長需要豐富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朋友圈,多參加一些活動,讓自己身心愉悅,這也是給孩子做榜樣。

需要說明的是,分享的這些方法非常有有價值,只是很多家長不一定懂價值,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一看,那麼幫助就有限;如果真的懂價值的,就會發現,這一節分享的價值太太,如果看懂了的,去行動了,甚過你在外面參加很多數萬元的課程!因為這些都是我諮詢實踐證實很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心態對於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學方法之前調整自己的心態,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心態好了,感覺就好,感覺好,離目標更近,吸引來的都是美好的事情!

我是彭華勇老師,心理諮詢師,專注教育問題、心理問題的諮詢解決,歡迎關注我,有問題歡迎私信諮詢。


彭華勇家庭教育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希望以下為大家分享一這個問題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記得我女兒入學之前,非常興奮,經常問我上小學時候的事情,我就挑一些有趣又好玩的事情告訴孩子,孩子聽完後,對上學更期待了。

當孩子如果問起來和上學有關的事情,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講一些有意思和好玩的事情,讓上學這件事情先給孩子一個好的印象,讓孩子充滿期待,這樣孩子才會喜歡去上學。

我認為作為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我認為家長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孩子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並讓孩子不產生厭學的情緒。

孩子的成績倒是次要的,只要孩子成績能跟的上就可以,養成了好習慣後,孩子會自覺學習,這樣孩子的成績自然就上來了。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愛家教育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大問題,但是也不用過分焦慮。

我爸,在小學工作35年了,他認為小孩子從幼兒園升到小學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使命感,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就要上小學了,不能像幼兒園那樣大部分時間玩耍,要開始有紀律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時候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不能放任自由。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醒他,比如“你現在是小學生了,上課聽老師的話,不可以打鬧,影響別的小朋友”,“你現在已經是小學生了,從今天開始要自己穿衣服”等等,讓孩子們明白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區別,讓他無形中覺得身上揹著使命。

我媳婦小學英語老師,五年教齡。她認為最重要的讓孩子快樂的接受上小學的轉變。她認為學業上的教育不是最重要的,心理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小孩每天開心快樂,每天能跟家長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情,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狀態,並對不合適的地方加以糾正就可以了,學習成績不重要。

兩代人的不同看法,都是為了孩子好,你認為哪種更好一些,歡迎留言討論。


海洋小屋


父母不必焦慮,船到橋頭自然直,這是孩子人生的必經之路,沒什麼可焦慮的,其實孩子更多的是興奮,是對校園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記得我女兒入學之前,非常興奮,經常問我上小學時候的事情,我就挑一些有趣又好玩的事情告訴孩子,孩子聽完後,對上學更期待了。

孩子如果問起來和上學有關的事情,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講一些有意思和好玩的事情,讓上學這件事情先給孩子一個好的印象,讓孩子充滿期待,這樣孩子才會喜歡去上學。

作為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我認為家長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孩子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並讓孩子不產生厭學的情緒,孩子的成績倒是次要的,只要孩子成績能跟的上就可以,養成了好習慣後,孩子會自覺學習,這樣孩子的成績自然就上來了。


川寶的懶媽媽


焦慮是沒有用的,這要看孩子的實際情況。小孩子的成長和家長的培育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子,作為家長心裡會更清楚,只要孩子身體健康,智力正常,有一般的是非分辨力,沒有孤僻和自閉等心理問題。那就讓孩子自然成長,不要刻意去追求完美,也沒有必要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較。

現在有些家長看了《最強大腦》《挑戰不可能》等節目後,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本領,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孩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作為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與交流。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只要孩子沒有讓你特別擔心的事情,你就不必產生過分的焦慮。

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培養孩子的興趣,多鼓勵孩子做一些動手動腦的事情。讓孩子在開心快樂中健康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只要你就是這麼做的,那還有什麼可焦慮的呢?

你的焦慮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安,這很不好,請你切記,任何時候都不能“拔苗助長”。


伊犁大維心理


我覺得父母因為幼小銜接引起的焦慮程度,應該是低於入園引起的焦慮的。

不知父母還有沒有忘記,當初孩子入園前自己的那種焦慮?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被同伴欺負,擔心老師會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入園之前,家長似乎會突然發現很多很多的問題,左看右看都是孩子入園後會面臨的重重困難,因此而焦慮不已,並把自己的這份焦慮傳遞給了孩子。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況;因為孩子的入園,可以看作是孩子第一次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里程。對於家長來說,特別是只有一胎的家長來說,也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沒有以往經驗可以參照;因為對未知的不安和對孩子的關心,所以才會出現焦慮的情況。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並喜歡上幼兒園之後,家長的這些焦慮也是慢慢地隨風消散了。

孩子在幼兒園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三年或四年,家長也跟著過了沒有太多煩惱的日子;等到臨近讀小學的時候,才又猛然發現那種熟悉的焦慮感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似乎又是冒出了一大堆的問題,讓家長覺得無從適應,不知道應該如何才能解決。是不是這樣?

其實,這和孩子入園前引起的焦慮,起因是同樣的,都是因為對未知的不安和無法掌控才會引發的;但畢竟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而且孩子的年齡也比入園時要增長了好幾歲,所以家長的焦慮應該是輕於入園焦慮的。

而且,既然有過面對焦慮的經驗,那麼我們就會明白;只要找到相應的應對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焦慮。

我們知道,在孩子入園前,家長會進行一定的準備工作:比如給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準備、物質上的準備以及孩子能力方面的準備,從而讓孩子能夠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孩子和家長的焦慮情緒。

那麼在孩子入小學前,我們可以做哪些準備呢?

比如說,可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小學裡是以上下課鈴聲作為信號的;那麼可以告訴孩子,聽到上課鈴聲,要及時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還有,當天的作業要當天完成,第二天要帶到學校交給老師等等。

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專心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回家後專心做作業,做作業的時候不會讓其他事情分心;作業完成後能主動檢查等等。

可以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獨立性。我們知道,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會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幫助孩子處理各種事情;而升入小學後,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學會自己去處理。所以,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獨立性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能讓孩子較快適應學校的生活。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給你以幫助。

我是“諾善說育兒”,能和你聊親子教育,陪孩子一路成長。


諾善說育兒



孩子幼小銜接階段,普遍的家長都是充滿的焦慮。不知道自己怎麼做,可以讓孩子跨越幼小銜接,順利進入小學。


下面幾個方面可以嘗試:


1.選擇幼小銜接機構。最簡單,也是最方面的方式。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幼小銜接的機構,這些機構基本都能滿足家長的需求。如果家長沒有時間與精力,那花錢給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幼小銜接機構,是個很好的選擇。


2.從家庭教育做起。縱貫幼小銜接的內容,最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幼兒園與小學在不管是在學習的內容,還是學習的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區別。所以家長可以在家裡模擬小學課堂,提前讓孩子適應。


生活習慣:小學,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動手去做。所以在平常的家庭中,我們會讓孩子協助做一些輕家務,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動手能力。


3.儀式感。家長對孩子上小學這件事需要特別重視,因為這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是很多家長人生階段中的一件大事,因為你們即將成為“一年級的家長”。這個身份的轉變,需要家長內心的認可。


努力點不是壞事


這個問題問得好。

現在不少家長因為幼小銜接問題而焦慮,最近就有不少家長追問我,希望我假期能夠開個幼小銜接班,還有不少當我指出他們需要關注的問題,他們就把希望寄託於把孩子送到機構去解決的。

雖然許多家長陷入幼小銜接焦慮之中,可是作為有多年幼小銜接經驗的我,認為大部分家長焦慮錯了方向。

我們怎樣幫助孩子跨越幼小銜接?我認為家長應該重點關注這幾方面:

1、專注力。小學課堂四十分鐘,孩子必須學會專注,學會傾聽,能夠坐的住。幼兒園課堂時間較短,課堂形式多樣,如果在幼兒園孩子就堅持不了一節課,進入小學肯定有問題。

2、學習慾望。沒有興趣的學習是難以持久的,不明白學習意義的堅持是艱難的。家長必須引導孩子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如果幼兒階段提到學習就感覺頭痛,以後學習肯定有問題。

3、任務意識。為何現在孩子的學習問題讓家長頭大?也許作業佈置有問題,主要原因應該是家長過多參與孩子的作業過程,孩子沒有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任務的意識。


4、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這點網絡信息很多,家長可以自行蒐集學習、參考、借鑑。

5、規則意識。規則是安全的保障,作為家長必須引導孩子懂得遵守規則,約束行為。

6、自我保護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小學有課間,校園內難免有不注意安全、不遵守規則的孩子。這個時間段的孩子不能時刻處於老師視線範圍之內,孩子必須學會注意行為,規避危險,以及學會應對突發事件。比如被別人撞到怎麼辦等等。

7、前閱讀和前書寫及基本的運算能力。適當的知識儲備是必要的,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較快融入新的學習氛圍之中。

這些是學習的基礎,而這些指望銜接機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太多家長把目光放在知識儲備上,但是如果這些準備你沒做好,再多的知識準備也無意義。


媽咪老師


焦急應該是每個孩子上幼兒園的父母都會有的,但是也不要過分焦慮,以平常心與孩子一起面對升小學的事情,讓孩子充分做好升小學的心理準備。



我現在帶的這班孩子馬上就要畢業了,只剩下短短的三個月幼兒園學習生活時間。班上的部分父母也會跟我談話,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擔心去哪上小學,孩子的適應問題等。家長們都知道小學生活主要以學習知識技能為主,課室也不是豐富多彩的了,每天就是一個教室的課堂,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發生了最大的改變,孩子可以很快適應嗎?如果長時間不適應,厭學了有走怎麼辦?一連串的憂慮問題接踵而至,確實,這是不能忽視的孩子目前最重要的幼小銜接問題。

到了中下學期,我們將以《我去上小學》為主題,讓孩子們在各方面鏈接小學,喜歡並嚮往小學生活,充分做好上小學的心理和生理準備。孩子都已經做好上小學的準備,父母也就不必太焦慮了。


友應無用


這個問題很大。

對那些平穩過度好幼兒園時期的孩子,家長不用操心焦慮太多,更沒必要花錢給小孩報各種幼小銜接班。

上小學低年級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很重要,成績次之。

對於幼兒園時期沒帶好的孩子,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般不太好,需要家長花心思慢慢往好的方面引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在幼兒園時期三年時間慢慢行成的不好習慣,不可能幾天幾個月就能彎過來。所以這樣的家長更需要比其他家長有足夠的耐心,有更好的應對孩子發生錯誤時泰然處之的心態,當別人歧視孩子或孩子遭受差別對待時,這樣的家長需要有機智處理問題的能力。否則,最後受傷害的是孩子。對孩子後來的教育也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