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頤和諧趣園,步步皆成景

諧趣園、霽清軒在乾隆時期是一個園子,時稱“惠山園”。這是乾隆皇帝仿照無錫寄暢園修建的,是北京現存的仿文人園林中唯一有遺存仿造藍本的實例。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要到寄暢園駐蹕。他第一次南巡時就命畫師把該園畫成圖,帶回北京仿建於清漪園中。

頤和諧趣園,步步皆成景

諧趣園


  乾隆在御製惠山園詩中說:“江南諸名墅,惟惠山秦園最古,我皇祖題曰寄暢。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攜圖以歸,肖其意於萬壽山之東麓,名曰惠山園。一亭一徑,足諧奇趣”。乾隆對惠山園的建成是非常滿意的,他在惠山園八景詩中說:“煙雨錫山景,幽幽寄雅懷”。

頤和諧趣園,步步皆成景

諧趣園透視圖


  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惠山園時,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一步一景,景隨步移,步步皆奇趣”的意境,改名為“諧趣園”。這次改造與擴建的動靜挺大——把惠山園分割成南北兩園,分別名為諧趣園、霽清軒。 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燬,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諧趣園與霽清軒。

頤和諧趣園,步步皆成景

諧趣園水景


頤和諧趣園,步步皆成景

水波盪漾諧趣園


  園分為“三分水、二分樹、一分屋”,滿足功能上及景物上的平衡,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佈置清樸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由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

  諧趣園宮門三開間,中間是紅漆大門,左右兩扇大門上各裝飾有八十一個金色大圓門釘和一個金色獅頭門把手,門頭上一個匾,上寫“諧趣園宮門”,大門左右兩側各有三對兒可開啟的鏤空窗扇,窗扇上有塗金把手。

頤和諧趣園,步步皆成景

諧趣園遊廊彩畫


  很多人都知道頤和園長廊作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它以優美的造型和廊上的一萬四千多幅彩畫聞名於世。然而少知道的是,諧趣園遊廊的彩畫,也是豐富多彩,光彩奪目的。

  諧趣園園內有十三座樓臺、百間遊廊,遊廊上繪有幾百幅蘇式彩畫(採自江南蘇杭一帶民間建築彩畫傳統做法),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我國一批身懷絕技的老藝人親自執筆所畫,園中不少彩畫堪稱我國彩畫的精品,目前的畫工水平很難超越。由於地處後山,這些彩畫較好地保持了清朝晚期蘇式彩畫的風格。

頤和諧趣園,步步皆成景

諧趣園·古建


  諧趣園達到了“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上乘境界,樓、臺、亭、閣、堂、軒、榭、廊、橋等建築景觀元素羅布期間,山、水、植物、游魚天然統一。造園時就勢疊石為峰,鑿巖為澗,引清泉繚繞其中,南面地勢低窪,故於此就低鑿池,堆土成丘,築軒榭散落其間,從而形成一個北實南虛、山水相依、清泉幽壑、疏軒朗榭的巧妙佈局。

  融建築、繪畫、雕塑、書法、文學藝術、金石藝術於一體的諧趣園,是一種審美的精神效果,具有景盡意在的特點,因物移情、緣情發趣、令人遐想、使人流連忘返,是園林意境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